会讲话,未必会沟通

来源 :销售与市场·渠道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ypbv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失败的沟通
  
  沟通是一切团队建设和管理行为的基础,甚至“对员工忠诚度能产生直接影响”。但是在实际的工作中,很多团队难以达成最佳状态的沟通。
  沟通很容易被忽视。这大概有两种情况:要么口是心非,口头重视,但没有从内心认识到沟通的重要性;要么沟通能力差,虽然重视,但不知道应该如何沟通,如何高效沟通,只能应付了事。
  某些销售团队缺乏统一的“语言”,鸡同鸭讲,只是对喊,不是沟通;有的或者开会拖拖拉拉,或者邮件啰里啰嗦,或者又简洁得让人摸不着头脑,沟通效率极低,徒增负担。
  下面我们来看几个失败的沟通案例:
  1、沟通不是单向传递。
  销售经理Y非常重视沟通,不仅制定了定期沟通制度,还经常开会或拉人谈话,结果却收效甚微,他的销售意图一直不能得到顺畅的执行。
  他百思不得其解,不知道为什么苦口婆心讲了那么多遍的事情,就是得不到员工的重视。
  于是我特别向Y经理的下属了解了情况,发现问题出现在沟通的方式上:
  首先是会议时间过长。以周会为例,短则3小时,长则4~5个小时,搞得大家疲惫不堪,对他发起的会议或谈话都产生了恐惧感。
  其次,每次会议的绝大部分时间都是Y经理自己在侃侃而谈,很少给别人留出发表意见的时间,即便下属提出意见,Y经理也总是觉得这些意见考虑得不全面,不加关注。这样一来,就只能形成低效的单向传递,而非高效的双向沟通。
  针对这些“症状”,我给Y经理开出的“药方”是:
  首先,大幅度减少会议时间。开会之前多做准备,以提高会议速度,保证会议效率。
  其次,合理分配会议时间。每次周会时间缩减至1.5小时以内,1/3的时间为自己发言,1/3的时间解答员工提问,剩下1/3时间听取员工意见,这样就从步骤上(制度上)保证了沟通的双向性。
  最后,对于员工的意见,必须在下一次周会或之前给予答复,这样可以提高员工提意见的积极性。
  2、“邮件大战”妨碍沟通。
  H经理的团队如果遇到问题,特别是销售部以外的其他部门的问题,总喜欢以邮件方式沟通,来回多个邮件。结果大家都认为对方有责任,往往邮件上“大战一百回合”,也不能解决问题。
  我给H经理开出的“药方”是:在沟通中强调“高效人士的7个习惯”中的两个,即以“以始为终”和“推己及人”为指导,始终“就事论事”,避免指责对方,同时还要换位思考,站在对方的立场考虑问题,先理解对方,再寻求对方的理解。
  另外,从制度上规定,邮件来回两次就必须停止发邮件,改以面对面或电话方式沟通。
  3、避免非正式沟通。
  M经理只依赖于非正式沟通,什么消息都靠口口相传,没成想同事间充满猜疑,团队内部也不团结,其他团队评价该团队很“三八”。
  我给M经理也开出了“药方”:团队事务要公开,对于重大问题,M经理应当尽量召集面对面的会议,甚至以正式的书面通知(如邮件)以正视听,而不能依赖于非正式途径,否则会缺乏公信力,带来更多的流言飞语。
  
  沟通四要素
  
  总结了种种失败的沟通经验之后,我们发现,要建立团队的良好沟通,就要从沟通的四个要素来统一考虑:即手段(where,形式/渠道)、时间(when,长短/频率)、内容(what,语言和风格)和技巧(how,方法/效率)。
  
  适时动用不同的沟通手段。
  邮件、即时通讯(含音频)、电话(含短信)、视频、面对面是最常见的几种沟通手段,其效果从差到好,其成本也是从低到高。面对面的沟通是最有效的,哪怕是在视频会议系统越来越普及的情况下,面对面的沟通仍然是不可取代、效果最好的一种形式。
  电子邮件是现在最常用的一种沟通方式,很多人图方便,回复邮件时总是采用“全部答复”,这是一种非常不好的习惯,也是内部“垃圾邮件”的最主要来源。特别是询问类邮件,绝大部分情况下,除原始发件人外,答复的内容对其他人是无用的。即便有用,如果n个收件人都采用“答复”,则原始发件人在收到单独的n个回复后,可以统一发出一封汇总的邮件。这样每一个收件人,都只需再阅读一个汇总即可,也保证了信息的全面对称。
  在具备上网条件的环境下,“群聊”基本可以代替电话和短信。而且,使得多方沟通(文字或音频,即电话会议)变得非常容易而又近乎无成本。我在L公司组织周会,一直都使用音频群聊,以便召集分散在9个省市的销售团队。我还多次“组织”大家文字群聊。
  这种群聊,平时可以不设时间(非定期),不设题目(非正式),不设限制(可以开玩笑讲笑话)。这个时候,除了解答大家一些疑问外,团队领导主要做的是引导和鼓励这种讨论的气氛,让大家能够积极主动地讨论工作,充分体会团队的作用。一次群聊结束,应该把聊天记录保留下来,发给那些没能参加的人,以免其产生被排除在外的感觉。
  
  掌握沟通的时间。
  销售团队的良好沟通,也需要制度来促成。周会是最常见的定期沟通制度。实践一再证明,每周进行一次例会,是非常必要的。除了可以在周末两天的休息后,做一下承前启后,进入又一个五天的工作单元,还可以借周会,让各方相互了解对方的情况,进而同步各个环节的工作。而且,对销售而言,和有同样周会习惯的客户保持同步,可以更有效地利用时间。当然更重要的是,定期地沟通,可以让大家养成保持沟通的习惯,并且对团队产生归属感。
  根据实际情况,还可以按月或季度,定期进行不同形式的沟通。如果团队分散在不同城市,条件允许的话,每个季度应当设法集中一次,即面对面沟通一次。考虑到成本因素,至少也尽量保证团队领导,每个季度和各地的成员面对面沟通一次。这些沟通也可以和相应的报告结合,如周报、月报和季度工作小结等,以统一沟通的语言。
  
  沟通的内容和技巧密不可分。
  不同的沟通内容,需要不同的沟通技巧配合,很难用一个简单的原则概括,而是需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古人所云“扬善于公堂,规过于私室”,即我极为推崇的“公开表扬,私下批评”的原则。无论表扬或是批评,都是为了引导团队往正确的方向前进,表扬或批评本身不是为了表现自己有权威(或公正无私等)。批评时,从一对一,到不公开点名等等,可以有不同程度的“私下”。如果担心无法达到“敲山震虎”的目的,还可以进行“有约定的公开批评”。
  一次,某位团队成员未按时提交周报,时值有新团队加入。我先是私下批评了他,在判定他已经心服口服后,询问其是否能够承受第二天周会上的公开批评,结果得到了肯定的答复。当然,这样的询问和答复,只能是建立在信任的基础上。
  按“约定”,我出人意料地首次(也是唯一的一次)对他进行了公开的、严厉的批评。因为老团队平时从未经历过类似情况,新团队也没想到,未按时提交周报也会受到“点名批评”,因此这次沟通的效果非常好。被批评对象甚至不觉得是在被批评(因为已经在私下批评过了),而是在考验他的成熟程度,同时也是对他的信任。这样,就把一个简单的批评,变成了一个多赢的安排。
其他文献
当应聘人员通过笔试后,接下来的面试,才是考验主管经验与火候的时候。判定EQ(情商)不能像IQ(智商)测试那样可以通过工具进行。EQ属于个人的人格特质,面试官必须仔细观察应聘者的言谈举止应对,面对事件的反应态度,才能洞察应征者真正的特质。  EQ是个人在长期生活环境中所累积的价值观。EQ的可塑性大,可以藉由外在环境的影响而改变,但是要大幅调整或转换,却必须耗费相当大的时间和心力。就好像一个长期睡到中
期刊
执行力不只是下属的问题。他们有效执行某项工作是需要基础与条件的,其中最重要的,就是你的管理。  这两年,执行力一直是热门话题,有关执行力的书也是大卖特卖。然而很多管理者忽视了一个基本的问题,那就是员工有效执行某项工作是需要基础与条件的——任务是否明确,目标是否明确,时间是否规定,方法是否清晰,信息渠道是否畅通,事前事中的沟通与交流是否充分,相关的人财物等资源是否匹配,分工是否恰当,是否进行了授权。
期刊
成也“副业”    冰石啤酒(化名)是中西部地区的无名小厂。它在一无品牌二无资金的情况下,选择高档产品切入市场,竟然在两年时间内成长为当地崛起的一支啤酒新贵。放在当初,营销总监李云(化名)对这个成绩想也不敢想。  当时,这支高档产品,既没有品牌影响力,无法获得区域寡头经销商的青睐,又没有足够的金钱硬砸市场、买店面。而且,广告打出去之后,啤酒经销商无人问津。产品要打入城市市场,而且是打入眼光高的中高
期刊
营销人都知道,经销商月末大规模进货压库,厂家月末大规模紧张出货的现象,仿佛天经地义。  一般来说,完不成任务,经销商短期压力并不大,因为他的库存能力总是有限的。如果他满足了厂家的最低库存要求,厂家对他无限制压货就过分了。  但对厂家在市场一线的营销人员而言,完不成任务,就面临着收入减少、乌纱帽不保的问题。也就是说,短期来讲,厂家的业务员面临的压力与诱惑均大过经销商。因此,他们在月末要与经销商(大户
期刊
市场上每天都充斥着无数的品牌活动,其中不乏创意绝妙者,但又有多少被消费者知道并关注了呢?投入不少,收获不多,这确实让人苦恼不已。问题在哪儿?  无论做什么品牌活动,有两个问题必须回答:做什么?怎么做?“做什么”是为了统一你在消费者心目中的认知;“怎么做”是为了强化品牌在消费者心目中的认知强度。前者的关键在于清晰而独特,后者的关键在于执行和传播。  啤酒品牌活动主题日趋同质化,无非借着啤酒节、美食节
期刊
许多受困于业绩增长的大企业还没有意识到,大区经理定位不当,已成为束缚企业销量增长的重要原因。    模糊的传统角色    定位之一:总部的“传声筒”  当然,没有一个企业会愚蠢到用“传声筒”这个概念表达对大区经理的定位,但很多企业实际上就是这样做的。“上情下达,下情上达”,领导让怎么干就怎么干,遇到问题第一时间向领导汇报,便是他们对大区经理的要求。大区经理没有人权、财权、事权,既管不住业务员的“帽
期刊
很多企业的业务员人手一份巡场路线图,绩效考核中也有对终端巡视量化的要求,但实际情况是怎样的呢?  比如A业务员负责50个终端,要求其巡查周期为每周两次,每周工作5天,所以就规定其每天按照规定的路线图拜访20个。但在实际操作中,A在每个店的平均拜访时间约为20分钟,路上花费约为5分钟/家,这样拜访一个店需要的时间平均为25分钟,20个店下来需要500分钟;公司每天有晨会和晚会,大约用掉1小时;从办事
期刊
[系列开篇语]  你以为你的上级(销售经理和销售总监们)对渠道都很有概念吗?跨国大公司奉为圭臬的策略,都是金科玉律吗?  渠道管理领域经常被一些似是而非、不求甚解的“教义”所充斥。如果你不能跳出一般销售人员的想法,那你已经淹没在这股“教义”的洪流中,它们左右了你的行为,蒙蔽了你的眼睛。在所谓的“教义”指导下,你耗尽了最后一丝生命和热情,却依然毫无建树,郁闷地结束了营销生涯。  所以,请你现在卷起衣
期刊
找到销售机会,销售就要进展到建立信任阶段。但建立关系,绝不是一吃饭、二找小姐、三桑拿那么简单。因为这个套路单一的下三烂打法,有致命的缺陷。    引子    捷科公司的方威邀请经信银行的客户参观上海通信展览,市场部总监林佳玲成功地获得了崔行长的认可。周锐带领的团队士气正旺,但销售业绩仍然没有起色。周锐回到北京之后继续召开每周的例会。    客户关系的四个阶段    由于压力,周锐恢复了下午喝咖啡的
期刊
中小终端回款的关键往往在于客情,而KA回款的关键,却在于你有没有建立并有效执行与之匹配的标准流程。    “注: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图表、注解、公式等内容请以PDF格式阅读原文”。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