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枫树夜泊 周五晚课后,他要步行八分钟去一餐厅吃饭如 一条独自觅食的小丑鱼。他经过, 校车停泊点。几棵未成年的枫树下,路灯的昏黄 与枫叶的枯黄,同样难以辨认。 人群中大大小小的,本地学生的行李箱,在发车时间前 逐渐聚集起来。它们, 要返回车程不远的市区里的 一个个温暖的,珊瑚礁民居。 两天后归来,满载冬衣。 漫游者 她身上悬崖所布满的陡峭 难于蜀道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枫树夜泊
周五晚课后,他要步行八分钟去一餐厅吃饭如
一条独自觅食的小丑鱼。他经过,
校车停泊点。几棵未成年的枫树下,路灯的昏黄
与枫叶的枯黄,同样难以辨认。
人群中大大小小的,本地学生的行李箱,在发车时间前
逐渐聚集起来。它们,
要返回车程不远的市区里的
一个个温暖的,珊瑚礁民居。
两天后归来,满载冬衣。
漫游者
她身上悬崖所布满的陡峭
难于蜀道
我走入黑夜,成为灯盏
燃尽夏日骄阳
盛产的影子
在千佛山站,我们乐于跳跃
从面容姣好的都市丽人
星期五的内部,跃向
一棵法国梧桐树的内部
数一数年轮,再跳跃至
下一处。
你会得知抵达是一件极其困难的事:
死者的夜晚已经死去,
生者的正在生
你的呼吸在一室之内正在形成新的气候
因此,阳台的植被
要学会新的遣词造句
我是很想成为孤独的
风暴,或者
一颗迟钝成熟的果实:
永陷于自己的节气
去成为万物,去吧
它说“最终从万物的体内返回自己”。
像泉水的
分身。
圈养在水杯中
在月光下,仍
有潮汐
一次一次
叩问着杯壁。
幽默曲
泉水在地下
谋划着惊喜
鸟的叫声长满了树
如果我们的城市是巨大的腰鼓,
节奏之都。
我不说话不代表我无话可说
我想替长久以来的失踪人口沉默沉默
他们在此山之外
观棋不语
死亡是
十八代单传的民间艺人
袖口里总藏着
你猜不透的把戏
当我漫步,走在某条小路
轻快而愉悦
没日没夜踩着大地的黑白琴键
我感觉,
连喝一杯白开水
都是需要啜饮的。
声音
晨露滑落
跌到一朵花上的声音
草原上的羊群,咀嚼青草的声音
我们的土地,呼吸的那个声音
半夜的泉水,悄悄吸泣的那个声音
一片落叶,飘落在秋天的手掌上
的那个声音
最后的日落后,
夜晚踱步而来的那个声音
冬天的湖面上,阳光生硬地砸到冰上,
我们分裂的那个声音
让夜色更深,秋天更瘦的那个声音
我出生时哭了儿声,
向这个世界打的第一个招呼
告诉你们,我来了的那个声音
月光照在我们的头发上
我们如同两个顶着黑夜的孩子
星星都落到了天上
每一只鸟此时都有自己的一支歌
我们惊呼的那个声音
所有的耳朵,能够容纳的那个声音
所有的嘴唇,能够寄出的那个声音
死亡的那个声音
世界尽头的门,被悄然推开
的那个声音
最后,我心底重复了一遍又一遍
现在我还要重复一遍的那个声音:
我爱你们,爱人,朋友,仇人,
太阳,小狗,星期五,我是爱你们的
尽管我们不熟,
尽管我对自己也还很陌生。
烏鸦歌——给梅卡德尔
一个九月的下午,附:有阳光
的下午。广场上,一个快要飞起来的中年
女人在兜售多余的气球。孩子们在滑
滑梯那儿跑来跑去,情侣们在不远处的
曲径通幽处接吻。一朵昨天被天气预报
预报过的云,在头顶放心地抛锚。旁边,
一只鸟儿溺水天空。你仔细听,
仿佛还能听到,大力水手
吃菠菜的声音。
那个中年女人最终选择卖完了
气球而放弃飞翔的机会。
我在广场长椅上没有女孩般地度过整个下午
起身离开时,想到母亲。
邓牧羊
邓牧羊,1998年11月生于重庆黔江,就读于山东财经大学。2019《中国诗歌》“新发现”诗歌营学员,作品散见于《青春》等。
其他文献
作家蒋丽萍说:“对于中学生来说作文写自己的感受。从这一点出发就是要让学生平时就养成一种习惯,要有丰富的感知力,对周围的一切感兴趣。不能想象一个对周围的一切都无动于衷的人能写出好文章来。”这段话道出了作文成功的真谛,就在于到生活中去发现,自觉主动地在生活中体验感受。表现为作者对客观事物情感的反应。或喜或悲,或爱或恨,有了这种情感,就有了“发现”。可见,作文教学的指导,离不开学生置身于具体情境的生活体
当代大学生正处于变革的社会背景下,又恰逢躁动的年龄阶段,各种心理活动显得特别活跃而又充满矛盾,加上他们独特的社会地位和生活环境等多种因素的影响,使得不少人心理问题颇多。特别是高职高专的学生,由于高考的失利,心理上和精神上的压力更大。语文课具有百科之母、百科基础之特点,对学生思想品德修养和心理健康教育有着更直接、更突出、更明快的作用。近几年来,我运用教育学和心理学原理,在语文教学中积极引导和帮助学生
第一次在国家大剧院看演出 节目结束后,台下掌声不停 交响乐队的指挥和协奏曲里的首席演奏家 反复进后台,再走回来 弯着腰,向大家致谢 一次又一次 像极了小时候姥姥,逗我的猫猴 打药 老家务农的秀珍妹妹 前些天来城里办事 顺带到我家做客 重点问了下我这个姐夫 去年拿了多少年薪 可方便借些钱渡个难关 我说,你们家什么情况 能否给个借钱的理由 她说,早春种的稻子明明打了一次
语言是人们交流思想的工具,能否准确地用语言文字表达自己的思想,不仅能看出一个人会不会说话,还可以看出一个人的语文修养。有的人由于受习惯的影响,说话、写文章不爱动脑筋,在表述自己的意思时犯了错误而自己却毫无所知。试看下面几个句子: 1、……怕80米的高墩产生误差,他们每天清晨五点,赶在太阳没出来之前进行测量。 ——2005.11.24《湖北日报·飞翔吧,大鹏》 2、……因为他是警察,在警察没来
逆光而行,我回来了 我想看看 咱们清清的小河 飞满鸟儿的树林 一望无际的庄稼 圆圆的打卖场 扇形的石碾 飘香的菜园 袅袅上升的炊烟 蘑菇似的草垛 想看看那光屁股游泳的孩童 耕田的老黃牛 拉磨的小毛驴 吃青草的小羊 雄赳赳的公鸡 咯咯下蛋的母鸡 晚上,我们还去捉萤火虫吗 清晨还去树林摘蘑菇,打猪草吗 露珠又要打湿我们的鞋袜了 我们还去爬树摘桑葚 在月下猫捉老鼠
新课改纲要为我们指出了科学的语文课堂教学理念,那就是:转变观念,转换角色,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由注重教师的“成功感”转变为注重学生的“成功感”,以教师有效的教学策略和现代技术,培养学生自我学习、自我发现、自我评价、自我创造和自我提高的学习意识,力求构建一种互动的学习方式和学习氛围,实现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主观努力与客观环境互动的良性循环的局面,从而提高语文课堂教学的质量,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知识技能
《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指出:“为保障高中课程的实施,学校应加强课程资源建设,充分挖掘并有效利用校内外现有课程资源。”当前传媒高度发达,广播电视报刊杂志、电子读物、互联网成为强大的信息源;学校硬件设备也越来越好,尤其是多媒体的广泛使用,使得我们借助优秀资源打造色彩缤纷的语文人文课堂成为可能。 那么,该如何在课堂上充分利用这些资源,把语文课堂打造成一个闪耀着人性光辉、滋养着人格与生命的人文课堂
“课的第一锤要敲在学生的心灵上,激发起他们思维的火花,或像磁石一样把学生牢牢地吸引住。”(于漪老师语)。课堂导入,是教学过程中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如同电影戏剧的序幕,乐曲中的“引子”,能在极短的时间内,营造宽松的学习气氛,安定学生的情绪,吸引学生的注意。好的课堂导入可以在新课开始的三分钟内,全面“激活”学生的求知热情,把平淡的课堂变成神奇的文学世界。 (一)设置问题导入法(营造悬念美) 苏霍姆
这几天,海这个词,一直 在骨子里声嘶力竭,惊涛骇浪 它无数的大嘴和小嘴 发出层层叠叠又声韵厚实的声响 那些被叫唤的蓝和辽阔 一浪高过一浪 甚至把我写在纸上的涛声 掩埋一次又掩埋一次 我不得不分离自己的骨肉 让骨头留在大海 把躯壳 带回了故乡 咸涩是一种钝 感觉咸涩是一种钝,已经不是一天两天了 身处海的中心之时,这种钝 就是一把锁 把我一层一层关闭 又一次次打开
编者按:本文系人大2016级新闻学院本科生徐展笑的毕业设计作品,为口述体采访,重点在于采访与写作,前后历时近3个月。焦化厂 “2015年10月17日,白夜行城市探险小组对焦化厂遗址进行了探索。此次活动人数达到最高——报名十六人,实际出行十人。分别是昆兰,西瓜,半条鱼,闫寒,霸王,易莎,房潇,兔爷,潜行1017和YP。”(摘自白夜行城市探险小组公众号,下文不再重复)铁路旁的警示牌白夜行城市探险小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