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沙西泮的那些事儿

来源 :心理与健康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ongshaon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老张服用奥沙西泮有一段时间了。但最近一次复诊时,医生告知他,奥沙西泮断货了,并为他处方了其他的药物来替代。老张有些担心。今天,就请药师为跟老张有一样担心的朋友们,聊聊关于奥沙西泮的那些事情。

可替代奥沙西泮的药物有哪些?


  奥沙西泮是苯二氮?类镇静催眠药,主要用于焦虑和失眠的辅助治疗。焦虑患者每天服用2-4次,每次0.5-1片,最多不超过2片,且睡前服用的剂量应是一天中最高的一次。所以如果要替换奥沙西泮就要分别考虑您的症状是焦虑为主、失眠为主还是二者兼有,不同的症状,替换药物也会有所不同。
  对于焦虑为主的患者,可以换为0.5mg劳拉西泮,一片劳拉西泮等同于一片奥沙西泮。即原来奥沙西泮每次服几片,劳拉西泮就服几片。因为这两个药物都是不经肝代谢的药物,所以即使肝功能不全的患者也可以完全替换。劳拉西泮缓解焦虑的能力与奥沙西泮相仿,日治疗费用却是奥沙西泮的五分之一左右。
  对于以失眠症状为主的患者,特别是入睡困难的患者,可以换用唑吡坦、佐匹克隆、扎来普隆等非苯二氮?类药。不论之前睡前服用几片奥沙西泮,都换成一片上述药物即可。比较特殊的是如以前仅服用半片奥沙西泮助眠的,则可只服半片上述药物。非苯二氮?类药物有较好的睡眠诱导作用,但由于半衰期较短,不能维持整夜睡眠。如既有入睡困难,又有睡眠维持困难,甚至早醒的患者应采用其他治疗方案。
  对于焦虑和失眠症状兼有的患者,可以换用阿普唑仑,一片阿普唑仑等同于一片奥沙西泮。原来奥沙西泮每次服几片,阿普唑仑就服几片。但是对于肝功能不好的患者,阿普唑仑剂量应减半。

奥沙西泮应短期使用


  根据《苯二氮?類药物临床使用专家共识》等建议,奥沙西泮应用于焦虑障碍的辅助治疗,特别是使用新型抗抑郁药抗焦虑治疗的最初几周,可以快速发挥良好的抗焦虑作用,患者症状缓解的同时,也建立起了医患之间的信任关系,能够配合医生继续治疗。但是当3周以后,抗抑郁药开始起效的时候,奥沙西泮的光荣使命告一段落,就该逐渐减停了。
  一般来说,连续使用奥沙西泮的时间不宜超过4-6周。如果继续服用,原先有效的剂量则不再有效,只有加大剂量才能起到与以前低剂量时同样的疗效,这种现象就是躯体依赖。躯体依赖发生后,只有药物剂量不断增加才能维持原有疗效,于是剂量越吃越高,肌松和镇静等不良反应也会日益严重。
  所以患者不能任性看到疗效就一直吃,不听医生或药师的劝告,长期使用就会出现躯体依赖问题。

老年患者不宜长期、大量服用奥沙西泮


  这里所说的长期,指的是连续服用超过半年,大量指的是达到说明书剂量的上限,甚至超说明书剂量服用。长期、大量服用奥沙西泮容易造成肌肉松弛,时常出现跌倒,四肢无力等严重不良反应,特别是老年患者,跌倒后易发骨折,从而带来一系列的疾病。因此美国Beers(老年人潜在不适当用药)标准,将所有苯二氮?类药物均列为老年不适宜用药。如果您已经长期且大量服用奥沙西泮了,也不必着急,通过后述方法逐渐减停就可以了。

奥沙西泮不能突然停药


  上面提到了长期大量服用,以及躯体依赖问题,那么必然存在一个误用之后如何科学减停的次生问题。奥沙西泮的停用是一个需要格外留意的问题,决不能一下子就一片都不吃了。那么如何科学地减停呢?
  “每两周,减量1/4”是一种稳妥的减停方法,比如原来每晚吃4片,那么前2周从4片,3.5片,逐渐减到3片;3-4周减掉3/4片;之后再照此继续减量。这一减量方法会出现很多零散的片数,这时可以将最小减停单位设为易切割的1/4片。有条件的可以采用更为缓慢的减量方法,减停越慢,出现症状反跳的程度就越轻,甚至可以延长到每月减量1/4总剂量。
  了解了以上几点,您就会发现,原来一直在吃的奥沙西泮并不适宜长期服用,应该找精神科医生重新制定科学的治疗方案。如果您手里还有奥沙西泮,也不要突然停用,以免出现症状反跳,由医生为您制定减停方案,可以避免撤药症状的出现。
  最后,提醒您,用药遵医嘱,才能无伤害。
其他文献
一般来说,当一个人来做心理咨询时,咨询师不会在最开始就去评估和判定他是哪种类型的人格,因为评估一个人不是简单的事,它甚至会贯穿在十几次到几十次的整个咨询过程中。但另一方面,总有一些人会特别明显地表现出某种人格特质,让我们有所感知、有所体会。如果能在此时接住来访者传递出来的信息,就会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他,进而去理解摆在他眼前的困境对这个人来说的独特意义。  小清(化名)是一个设计公司的职员,工作自由
期刊
近年来,低头沉浸于自己手机的“低头症”在人们的社会生活中日益普遍。正所谓“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不是天涯海角,而是我在你对面,而你在看手机”。  在面对面的人际沟通中,“低头行为”会让沟通对方感觉受到冷落和排斥,使之产生一种不尊重他们,不重视当下社交的坏印象。已有研究关注了在特定人际关系背景下,如夫妻之间、亲子之间,“低头行为”的不良后果。但对一般交往情境下的“低头行为”及其后效关注较少。  “初显成
期刊
这天清晨,丁阿姨觉得喉咙有点不舒服,一直干咳,阿姨将自己的症状与最近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联系到一起,担心自己患肺炎了。突然出现紧张害怕,逐渐感觉浑身难受,心慌,胸闷,大汗,似乎全身每一块肌肉都收缩起来,心脏快要跳出来,感觉自己快要不行了……后来家人及时发现,在120的协助下,丁阿姨到某三甲医院急诊就诊,通过心内科、神经内科、呼吸内科等相关科室的全面检查,均无异常。其实,丁阿姨既往多次出现类似情况,并
期刊
最近这一阵,老王实在是有点“憋气”。  自打疫情爆发以来,老王就响应国家号召,在家深居浅出,这样一来,自打退休以来养成的每天早晚各遛弯一次的习惯就被打破了。再加上疫情期间儿孙们都很孝顺,把家里冰箱塞了个满满当当,顿顿大鱼大肉地招呼,所谓补充蛋白质,增强抵抗力,老王的飲食结构也发生了不小的改变。如此一个多月之后,老王不再那么“顺利”了—老王觉得小腹越来越涨,可往往好几天都没有便意,好不容易有点“感觉
期刊
紫玉(化名)两年前被诊断为焦虑症(广泛性焦虑障碍),经过药物治疗,病情逐渐趋于平稳。但今年突如其来的疫情却让她再次陷入了紧张担心之中。开始,她只是担心疫情不能很好地控制,担心买不到口罩、消毒液,每天一遍遍地洗手……这些跟往日不同的“反常”行为让紫玉非常担心,她不断地想,自己的焦虑症是不是复发了?想着自己辛辛苦苦坚持治疗,医生说再过一个月可以逐渐减药了,如果复发了就功亏一篑了,为此感到苦恼。  渐渐
期刊
小明是一名高三学生,今年要参加高考,但由于新冠肺炎的原因,学校停课很久了,小明无法到学校上课,眼看距离高考只剩几十天了,但小明却迟迟进入不了复习的状态。一边担心新冠肺炎的发展趋势,一边担心自己的学习进度落后于同学们,小明每天都处在紧张焦虑的状态之中,看书也无法集中注意力,茶饭不思,睡眠不好,这样的状态持续了半个多月,却也不见缓解。小明的妈妈看在眼里急在心中……  在我们的生活中,大家或多或少都经历
期刊
亮亮自幼活泼好动,外向开朗,勇于表达自己,幼儿园期间,在其他小朋友坐在一起玩游戏的时候他四处走动,协调能力差,跳绳与拍球都不如同班小朋友。亮亮妈妈觉得可能是孩子到了淘气的年龄,并未重视。今年亮亮升入小学了,上课的时候下座位,四处走动,即使坐在座位上也是小动作不断,注意力不能集中,桌上的文具、同桌的书包、自己的衣服等等都能“成功地”吸引亮亮的注意力,做作业拖沓,20分钟的作业往往耗费1-2小时才能完
期刊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越来越多的情侣会在社交网站上发布与浪漫关系相关的文字和照片,也就是在线上“秀恩爱”。线上“秀恩爱”可以提高伴侣之间的关系满意度,在社交网站展示浪漫关系能增加伴侣双方的归属感和连接的需求。然而,对于旁观者来说,被动接受“秀恩爱”信息真的好吗?  基于社会比较理论的相关研究指出,个体进行社会比较,尤其是上行社会比较,会认为他人比自己的生活更幸福,从而引发个体的嫉妒情绪,进而导致主观幸
期刊
昨天周末,M独自外出逛街,在一个十字路口,随着“呯”的一声巨响,只见一辆摩托车与一辆大客车猛烈相撞,摩托车手被撞飞好远,重重地摔在地上再也没有动弹。  “这起交通事故发生的时候,你的感受是什么呢?”我尝试了解她在那个特定时间点的感受。M回答说,自己当时在现场看到这起事故,虽然很突然,情况也非常严重,但自己并没有觉得什么。她当时给妈妈打了个电话,讲述了这件事。一切看上去都很正常,然而当天傍晚,回到学
期刊
那么具体如何操作,来实现这种效果呢?在这里给咨询师们介绍三种有效的提问方式:奇迹问句  → “假设有一天晚上,你睡着的时候发生了奇迹,你当下的问题解决了,你是怎么知道的?”  → “这里有个水晶球,里面能够看到问题已经解决的你,你猜你能看到什么?”  → “如果你最好的朋友能够看到你的问题解决之后的样子,他会说些什么?你们的生活会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  很显然,奇迹问句可以给人带来充满希望的感觉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