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出核心主线追求有效教学

来源 :数学学习与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amesfai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备课是课堂教学的基础,它对提高课堂教學质量有着重要作用.备课是课前的准备,是对学生、教材和课堂教学情况的充分把握.新课标要求初中数学教师既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又强调师生双边、多边活动.备好课,是教好课的关键.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只有做到精致备课,才能促成高效课堂的生成.本文就此探讨初中数学有效备课的相关策略.
  【关键词】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有效备课;策略
  有效教学是实施新课改的主要目的,而这就需要将核心主线突出,才能更好地在有效教学中做到有的放矢.而有效备课又是有效教学之根本前提,在初中数学教学中,为了确保实现有效备课,教师必须注重核心主线突出,致力于有效教学的追求,以下笔者就此展开分析.
  一、突出核心主线
  (一)加强学情梳理,明确教学方向
  备课是教学成功的关键,而梳理学情是备课的起点.所谓学情,主要是在教学过程中紧密结合学生实际情况.例如,现有知识基础、已有数学思想与活动经验、习题解答思维习惯、知识获取习惯、合作探究能力、知识应用能力等.在学情梳理过程中,应理清学生学会了哪些内容,找准学生的认知基础,掌握学生的具体需求,再确定教学内容.结合学生学习程度,对教学目标进行确定.进一步而言,就需要在备课过程中对学情进行详实地分析,才能更好地在备课中对本课教学的内容、目标和重难点的确定提供依据,并为教学流程设计与课堂教学实施方向奠定基础,这样就能更好地利用备课所确定的教学思路确保新知更好地与学生现有认知网络融合.
  (二)结合主线提问,生成有效课堂
  在初中数学备课中,为了更好地突出核心主线,还应紧密结合主线问题,将问题有效生成.因为数学的核心就在于课堂,结合主线提问在整个数学课堂教学中有着“推手”的作用.只有在备课中提出良好的问题,才能更好地促进学生思考.所以在备课过程中,需要教师尽可能地为学生预设能促进学生进行独立思考和自主探究的问题,且这些问题需要结合备课内容的教学主线相贴切,这样学生就能更好地获得基础性的知识、技能、思想和活动经验.只有在备课中所提的数学问题与教学主线相依,就能确保学生探究方向的准确,学生在学习中不仅能说,而且敢说和会说,进而形成有效而又丰富的课堂.例如,在学习有关“多边形的内角和与外角和”的内容时,所设计的问题不仅可以发展学生探索和归纳能力,而且有助于帮助学生进一步体会从简单到复杂、从特殊到一般的化归、转化的数学思想.就内容的人文价值来看,多边形内角和的探索需要学生猜想、实验、证明、探索,对学生掌握观察、比较、类比、转化、归纳等方法有重要的促进作用,其有助于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和探索精神.
  (三)巧妙编排习题,实现新旧融通
  在初中数学中,知识与技能的载体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教学例题;二是巩固练习;三是课堂检测题.因为这些载体在数学教学中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在学习新知识之前,通过解答题目能对旧知进行梳理,而在学生获取新知之后,就能利用例题与练习将新旧知识进行融合不仅能巩固新知,还能将其纳入学生现有的认知结构之中,并形成完善的知识网络.所以教师在备课中,应巧妙地编排习题,达到新旧知识融通的目的.
  二、追求有效教学
  在初中数学备课中,不仅要突出核心主线,而且还要追求有效教学.在追求有效教学中,我们应切实注意以下几点.
  (一)立意高,起点低
  当前,很多教师在备课中的设计立意往往不高,所以为了更好地追求有效教学,就必须站在初中数学的整体教学高度对教学目标进行确定,以促进学生数学素养提升为己任,在备课中切实注重“四基”目标设计.确保所设置的教学目标具有较高的立意,才能更好地确保学生数学思维得到培养.在教学流程设计过程中,做到教学目标个体化、班级化,紧密结合班级学情对教学流程和内容进行合理安排,这样就为学生学习活动提供“源”与“流”,将“四基”建构基础夯实,切实强化基本数学概念与原理的教学设计,最终提高学生的思维品质,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数学素养.
  (二)重预估,控教前
  要想确保备课中的教学设计更加完善,就必须确保生成预估十分充分.在备课中,需要对课堂中可能的生成进行预估.因为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我们可以发现,不管是教学情境存在差异,还是学生认知存在偏差,以及教师的教学变化等,均可能对教学活动生成带来影响.但是这些教学生成有的是预料之中,而有的则属于预料之外.因此,针对课堂生成,教师在备课中只有充分地预估,才能应对自如.
  (三)谋发展,提素养
  每节课的备课都对学生的成长和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所以在备课过程中,每节课的备课都需要注重数学这门学科育人功能的发挥,教学应致力于学生数学素养的提升,为学生终身发展提供服务.所以在备课中设计的问题应有助于学生的思考、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并在知识探究活动中进行科学的设置.结合知识认知的生成和应用的过程,在注重数学问题解决的同时还要注重数学思想的渗透,培养学生养成理性解决问题的习惯.
  综上所述,在初中数学教学中,为了确保备课的有效性,在备课过程中应注重核心主线的突出,并致力于有效教学的追求,这就需要教师切实加强学情梳理,明确教学方向,结合主线进行具有针对性地提问,确保问题得到有效的生成.同时还要强化核心研究,将问题形成的过程展示出来,最后通过巧妙的编排习题,达到新旧知识融通的目的.
  【参考文献】
  [1]王萍.初探有效的集体备课模式[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09(28):75.
其他文献
【摘要】新课程标准中对空间与图形教学要求是学习有条理的思考与表达,感受公理化思想,发展空间观念.在多年的一线教学实践中,碰到了许多疑难问题,本文归纳了四种类型并进行了反思.  【关键词】空间与图形;疑难;反思  使用浙教版数学教材已有十余年的时间了,在经历课改的过程当中,教师们的教学思想和教学理念发生了一些实质性的转变,在教学当中有一些新的探索.在这些可喜的变化的同时,也真切地感受到新理念的实施的
【摘要】最好的学习动力是对所学材料有内在兴趣,游戏教学,激发学生主动参与,“動脑、动眼、动口、动手”,让学生在玩中学,做中学.  【关键词】数学小游戏;玩中学;做中学
【摘要】 新一轮的教学改革发展至今,如今的高中数学教学理念较之早前也已发生了巨大的转变.且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其新的教学理念要求教师教学不应仅是关注知识表面,而是要进行纵向的延伸,直至学生的感情层面.简言之,即教师的教学过程中应当注重情感教育的渗透,如此方能帮助学生始终保持积极向上的学习形态,如此方能有助于学生心理潜能的发挥,进而保证高效的教学.  【关键词】 高中数学;情感教育;感性为先 
【摘要】数学这门学科不但要求学生有扎实的理论知识基础,同时也要求学生具备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然而近几年来,初中数学却成为教学事业的难点.在新课改理念的推动下,我们应该对传统教学方法的适用性进行反思.本文从传统的教学模式、观念及教学团队素养等方面精确分析,并列出具体的变革方法.  【关键词】初中教学;新课改;教学方式;改革创新  新课改理念的提出主要是为引起教学事业对自身现状的反思.目前我国初中数学
【摘要】问题是思考的开始,是创新的起点.新时代的学生,不仅需要具备一定的思考能力,更需要具备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数学课堂中,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享受过程,学会学习,有效地训练学生的问题意识,实现魅力课堂.  【关键词】小学数学;问题意识;课堂教学  小学数学课堂并不只是学生学习新知的场所,更是学生各种能力培养的重要场地.学生应当具备一定的发现问题的能力,这直接影响着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作为教师
【摘要】游戏与教育相结合是教育游戏的一个明显的双重特点,而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引入游戏教育,则符合小学生学习的特点,此外又成功地实现了寓教于乐,对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以及主动性的激发起到一个很好的助推作用,同时也促进了学生学习效率的提高.本文着眼于小学数学教学中教育游戏的应用问题展开探讨,笔者结合個人的实践教学经验提出几点思考,希望借阅者能够积极提出改进意见.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学;教育游戏;应用
【摘要】初中数学教学中对于问题导学法的应用已经非常普及,有益于提升学生的数学逻辑思维,帮助学生深层次理解和分析问题,提高了解题的精准性.本文结合案例,探讨初中数学教学中问题导学法的实施策略.  【关键词】初中数学;问题导学法;针对性  数学具有极强的逻辑性和综合性,对学生的思维能力有着较高的要求.初中学生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还没有构成完整的知识架构,加之自控能力还有些差,在学习的过程中时常会遇到一
学校举行一日开放活动,我准备了一节《倍数和因数》,磨课过程中的几改教案,让我明白每节课每个教学环节的设计,教者都要深入领悟编者意图,号准教材之脉,切合本班学生的实际,课堂教学才能有效、高效.  一、课始的情境需不需要  多数公开课执教者在课始都会设计一个形式新颖,内涵丰富的情境,有效的情境不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为新知的教学做适当的铺垫和渗透. 为此我翻看了很多关于这节课的教学设计,几乎每节设
【摘要】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和应用,“翻转课堂”这种新型的教学模式走进更多教师的视野,并逐渐在全球兴起.国内的众多学校和教育机构也开始尝试实践“翻转课堂”方法并对其展开研究和讨论.本文以“数学模型”课程为研究对象,进行“互联网 ”时代下的“翻转课堂”教学体系的设计,利用现代化教学方式,实现“翻转课堂”教学研究与实践.  【关键词】“翻转课堂”;数学模型;互联网   一、前 言  互联网的发展带动了现代
【摘要】数学的学习不是获得答案,而是“了解答案为何是它”的过程.一个数学规律中常常蕴涵了大量的信息,从背景材料、证明思想以及规律的應用等各个环节都包含了非常丰富的内容,人们需要用一些时间与精力,才能理解一个结论的细节.而在理解的过程中,由于知识经验的差异性与个性,不同的人往往会有不同层次与不同侧面的认知差异.从帮助学生进行理解的角度思考,教师要注重设计综合而富有层次感的研究专题,引导学生能够全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