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运输与地理信息技术”专题

来源 :地理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outub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考纲解读(表1)
  二、考点层析
  考点1:交通运输的主要方式和特点
  【图释考点】交通运输方式的选择(如图1)
  交通运输方式的选择一般根据货物的性质、数量、价格、运送距离和时效等方面进行。应本着“多、快、好、省”的原则,根据运输对象的特点和运输要求,选择最佳运输方式。
  【疑难突破】
  主要交通运输方式特点比较(表2)
  考点2:交通运输线、点(站)的区位因素
  【疑难突破】
  1.影响交通运输线建设的区位因素(表3)
  2.交通运输点(站)的区位因素分析(表4)
  考点3:交通运输布局变化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1.交通运输布局变化对城市空间形态的影响(表5)
  2.交通运输布局变化对商业网点分布的影响(表6)
  考点4:地理信息技术(3S)及其在不同领域的应用
  【疑难突破】
  地理信息技术(3S)的应用(表7)
  三、图像突破
  【图型解读】交通运输线的评价
  沪昆客运专线是我国东西向线路里程最长、影响范围大、经过省份最多的高速铁路,途径上海、杭州、南昌、长沙、贵阳、昆明等6座省会城市及直辖市。沪杭段已于2010年通车,全线预计于2016年建成通车。读图2评价沪昆客运专线建成后的意义。
  【判读方法】
  对某条交通运输线的评价,应从“交通线起止点地域”“沿线区域”建设的条件以及完善路网、经济意义(促进区域经济发展,国境道路:发展边境贸易)和政治意义(巩固国防、加强民族团结、促进少数民族和革命老区经济发展)等角度综合分析。如沪昆客运专线建设的意义可表述为:①减轻沪杭—浙赣—湘黔—桂昆线的运输压力;②完善铁路布局,活跃整个路网;③缩短了西南地区与长三角的时空距离;④促进西南地区的资源开发,特别是旅游资源的开发利用;⑤有利于发挥铁路对经济的辐射作用,促进外向型经济发展;⑥有利于加快西南地区脱贫速度,加强民族团结等。
  四、思维建模
  1.交通运输布局区位分析的基本思路
  【典例精析】
  (2014年全国课标Ⅰ卷)20世纪50年代,在外国专家的指导下,我国修建了兰新铁路。兰新铁路在新疆吐鲁番附近的线路如图3所示,读图完成(1)~(3)题。
  (1)推测外国专家在图示区域铁路选线时考虑的主导因素是:
  A.河流 B.聚落 C.耕地 D.地形
  (2)后来,我国专家认为,兰新铁路在该区域的选线不合理,理由可能是:
  A.线路过长 B.距城镇过远
  C.易受洪水威胁 D.工程量过大
  (3)50多年来,兰新铁路并没有改变该区域城镇的分布,是因为该区域的城镇分布受控于:
  A.地形分布 B.绿洲分布
  C.河流分布 D.沙漠分布
  解析:根据铁路线修建原则,在山区应尽量少穿越等高线。图示铁路沿1 000米等高线修建,地势起伏较小,所以考虑的主导因素是地形。铁路修建的意义主要是加强区域间的联系,带动沿线地区经济发展。图中铁路线与城市吐鲁番之间高差较大,距离远,不利于带动城市经济的发展,所以我国专家认为,兰新铁路在该区域的选线不合理。图示区域位于干旱地区,城镇分布在水源较充足的山麓地带的绿洲上,绿洲农业基础较好,适宜人类生存。干旱区最主要的限制因素是水源,铁路沿线如果没有水源,也不会形成城镇,所以兰新铁路并没有改变该区域城镇的分布。地形、河流、沙漠分布对城镇分布有影响,但不是主导因素。
  答案:(1)D (2)B (3)B
  【以例得法】
  (1)分析角度
  ①整合区位信息:区位分析类问题的解决多依赖于对图示信息的判断分析,因此要按照区位因素结构从图表中充分提取有用信息。以交通运输线为例:从区域图中提取地形、地质、河流等区位信息,分析比较自然条件对线路选择的影响;从图中整合资源、人口、城镇分布及经济发展水平等区位信息,对区域运输需求作综合分析,说明交通运输线建设的必要性。
  ②综合比较确定方案:交通运输建设方案的比较,既要看到自然条件的不同,又要重视社会经济效益的差异,以“低成本、高效益”为最佳选择。
  (2) 以例建模
  ①求同:交通运输线和站点的区位选择都受自然因素、社会因素和技术因素的影响,因此要用综合的观点分析区位因素。②存异:根据交通运输点、线区位选择的不同要求(表8),构建相应的区位分析微观模型,如港口区位分析应重点考虑航运条件、停泊条件、筑港条件、腹地条件、依托城市。
  2.交通运输影响聚落和商业网点的分析思路
  【典例精析】
  (2015年北京卷)北京与河北张家口相邻,地域联系密切。读图4、图5,说明百余年来北京至张家口之间交通运输的变化,并分析此变化对聚落兴衰的影响。
  解析:历史前后两张图一对比,可以发现多了铁路、高速公路、国道和省道,并且交通线路增多,路网密度加大。交通对聚落的影响,应分析交通运输方式的变化对城市形态及兴衰的影响。仔细分析图例和注记,可看到1905年的驿站,今天成为了遗址;而随着运输方式的变化,有的城市规模扩大了,等级提高了,如张家口和崇礼。
  答案:运输方式变化大,出现铁路、公路、高速公路;交通线路增多,路网密度变大。古代驿站衰落;部分聚落(张家口、崇礼等)等级提升。
  【以例得法】
  (1)分析角度:分析交通运输的变化,应从交通运输方式类型、交通线路的数量、分布、密度、规模等方面进行比较。
  (2)以例建模:交通运输条件、布局的变化,不但影响聚落和商业网点的空间形态,而且对其形态发展变化也有着深刻影响。
  ①交通运输方式的变化对聚落空间形态的影响(如图6):聚落空间形态往往沿交通干线扩展,即交通干线成为聚落的主要发展轴。
  ②交通运输对商业中心形成与发展的影响(如图7):商业中心的形成必须具备两个条件,一是在它的周围有一个比较稳定的商品来源区和销售区(前者取决于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后者取决于人口数量、密度和消费水平);二是有便利的交通运输条件,便于商品集散。
  3.交通运输与地理信息技术的综合应用
  【典例精析】
  (2014年山东卷)图8为我国某区域冬季某日8时至次日8时的降雪量和积雪深度分布图,该时段该区域风向主要为偏东风,云量分布差异不明显。道路积雪会影响交通,应用GPS技术可以:
  A.获取道路积雪影像数据
  B.解译积雪遥感影像
  C.分析道路积雪空间分布
  D.确定待救援车辆位置
  解析:获取道路积雪影像数据主要采用RS;解译积雪遥感影像主要采用GIS;分析道路积雪空间分布主要采用GIS;确定待救援车辆位置主要采用GPS。
  答案:D
  【以例得法】
  (1)分析角度
  RS、GIS、GPS之间的联系:遥感主要用于地理信息数据的获取,全球定位系统主要用于地理信息的空间定位和导航,地理信息系统主要用来对地理信息进行管理、查询、更新、空间分析和应用评价。三者具体联系如图9所示。
  (2)以例建模
  “3S”技术的综合应用:现代地理信息技术的应用常常不仅是单一技术的应用,而是两种或多种技术的综合应用,其中地理信息系统又常常是必不可少的,如遥感、全球定位系统和地理信息系统在交通运输中的应用,如图10所示。
  (本文由云南省孙青名师工作室孙青、余晶、徐东梅、张力撰写)
其他文献
1 人民代表与人民    在我国人民是国家的主人,人民代表是国家权力机关的组成人员,人民代表由人民民主选举产生,代表人民的意志,对人民负责,受人民监督,为人民服务。    2 人民代表与人民代表大会    人民代表大会是国家权力机关,人民代表是其组成人员。    3 人民代表大会与人民代表大会制    人民代表大会是国家权力机关,人民代表大会制是我国的政体。    4 人民代表大会制与人民民主专政
中国有着几千年的诗歌写作教学传统,诗歌写作教学对丰富中学生感情,培养他们的想像能力,发展他们的个性和创造性都有着深远的影响。    一、诗歌写作教学的必要性    1.培养想像力和创造力  诗歌的写作过程主要是想像和创造的过程。康德曾说过:“想像力是一个创造性的认识功能,它有本领,能从真正的自然界所提供的素材里创造出另一个想像的自然界。”如有一位同学的诗歌习作《清江大桥》:“两个桥墩\犹如巨人的双
1946年,常书鸿为了推广敦煌筹集经费,带着年仅15岁的女儿常沙娜在兰州“物产馆大楼”举办父女联展。73年往事,一位成为了“敦煌守护神”,一位成为“敦煌图案解密人”!正在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举行的“花开敦煌——常书鸿、常沙娜父女作品展”,是这对父女的作品跨越73载后的再次重逢。父女二人的油画、速写、壁画临摹、花卉创作、装饰图案设计、服饰设计等共200余件作品,贯穿了两代人在不同时期的艺术经历,将“花
王石:户外运动给我带来的就是坦然和值得追求。  有人问我,登山遇暴风雪,有一位李斌先生因体力不支而遇难。如果您遇到这样的队友,眼看着他摔倒了,您会怎么做?这是一个两难的选择。2002年,我第二次登珠峰,我们在南坡,是另外一个基地。张梁先生和李斌先生都是我们非常熟悉的朋友,李斌是深航非常优秀的机长,喜欢登山。那时我和他们是两个队,那次我们登上去,他们没登上去。第二年我是登喜马拉雅山。  当时的情景,
普罗迪曾两度当选意大利总理,也是意大利政坛为数不多打败过贝卢斯科尼的人。他被称为第一个真正的“欧洲首相”。他认为自己是个“奇怪的政治家”。谈到曾经的竞争对手,“如果硬要拿我和贝卢斯科尼相比,”普罗迪调侃道,“那我们就是世界上完全不同的两种人。”    2010年3月9日中欧国际工商学院的教授团中出现了一名重量级的人物。该校宣布前欧盟委员会主席、前意大利总理罗马诺普罗迪先生成为了中欧国际工商学院的教
当前中学生的独立活动范围正在不断地扩大,获得的各种信息也在逐渐增多,与他人的交往更是日益频繁,所以在中学历史教学中,学生不满足教师单纯用传统的课堂讲解法进行授课,而要求其所学内容与中学生的生活、学习与应用紧密相连,并要求在学习过程中不断体验到奋斗求索的过程与取得成功的喜悦。这无疑对教师的授课提出了更高要求。因此,只有在教学中尽可能多地采用一些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并选用生动活泼的具体实例,才能更好地
歌德说,永恒的女性引领人类上升。不管他老人家当时是怎么想的,在现代生活里,我们似乎确有足够的理由证明:女性实现阶层跃迁的冲动更强烈,相应的,其阶层焦虑也就更严重。  从消费主义潮流下的“精致穷”,到“顺义妈妈”打造精英乃至贵族下一代的决心,以及无处不在的鄙视链。坏处自然可以列出不少:爱慕虚荣啦、制造焦虑啦、不脚踏实地啦。但好处也显而易见:付出更多努力,不断驱动向前。成則鸡犬升天,败也拉动内需。  
《思想品德课程标准》指出:在新的思想品德课程教学中,教师的角色“不是讲解教科书,而是努力创造适宜的环境,灵活多样地选用教学组织活动形式”;教师“要由单纯的知识传授者转变为儿童活动的指导者”。为了实现新课程标准所要求的目标,笔者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积极构建新的教学模式:自主创新教学模式。从而使思想政治课教学在培养学生思想品德和实践能力等方面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一、对“自主创新教学模式”的认识
摘 要:在自然地理环境中,水的多少决定了植被的类型与规模,流水对地貌也起着雕塑作用。在我国西北干旱、半干旱地区,水对自然景观影响更为明显,其中,新疆荒漠、草原、森林、峡谷、河流、湖泊等景观类型多样,各地景观差异的原因是不同地形背景下的水量差异决定的。水用植被作为笔墨或浓或淡或留白,画出了新疆独特的风貌,水是大自然的化妆师。  关键词:水;植被;景观差异  2018年7月22日,怀着多年的向往和好奇
语文课到底该教学些什么,有些课文我们一目了然,有些课文我们却糊里糊涂。最近,听了一位年轻教师上的《月亮上的足迹》之后,我又很认真地思考了这个问题。  这位老师上课的思路是这样的:1.通过列举写月亮的诗句引出课题;2.学生默读课文后用简洁的话讲讲文章叙述了什么事,登月过程分为几个阶段,然后展示学生课前就画好的示意图,比较哪张更简洁,更到位。3.让学生抢答登月前宇航员做了哪些准备工作,小组合作相互复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