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音乐教育对音乐的感受和理解,音乐形象的塑造和情感的表达,可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审美能力和创造能力。另外,音乐教育的特殊训练方法和教学手段,在创造力的培养中占有明显的优势,它可以通过多个感知通道(如视、听、唱、动、想等)方法和手段,有意识地运用音乐活动来激发、鼓励、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促进学生创造性思维的综合发展。学生的音乐鉴赏活动是积极参与创造性思维的过程,最重要的是教师要给学生以积极参与的机会,给学生一个积极思维、积极创造的空间。这样的师生互动活动,既活跃了课堂气氛,同时也培养了学生创造性思维的能力,并提高了音乐鉴赏教学的效果。
關键词:音乐鉴赏 审美 想象 创造性思维
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说:“教育的主要目的是造就能创新的而不是简单重复前人所做过的事的人,这种人能有所创造、发明和发现。”本文着重于在音乐教学中,就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意识、创造思维、创造行为、创造能力等方面,谈谈自己的体会。
音乐鉴赏是指以具体音乐作品为对象通过聆听的方式和其他辅助手段来充分体验和领悟音乐的审美活动。音乐鉴赏对培养和提高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对于学生想象力、联想力、创造力的培养是任何教育手段都代替不了的。
音乐鉴赏作为一种自由的主体审美活动,具有独特而复杂的心理活动过程。由于音乐存在着不具象、无语义等美学品格,因此,音乐鉴赏过程中的创造性思维活动占有重要的位置。
一、利用直观的音乐形象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音乐形象是通过音响来表现作曲家的艺术构思,塑造艺术形象,从而使欣赏者产生联想的。在鉴赏教学中,学生可以直接感受到所播放乐曲强、弱、快、慢以及音乐的喜、怒、哀、乐,并能够想象出音乐表现的情景。若再经过教师的讲解,就更能够正确的体会与理解乐曲所表达的情绪、意境。例如:在欣赏小提琴协奏曲《梁山伯与祝英台》时,我首先向学生讲述了这个几乎家喻户晓的民间传说中的凄美爱情故事,并充分运用大量的图片资料使学生对整个故事情节充满好奇,之后欣赏了大型交响乐现场演奏版《梁山伯与祝英台》c小提琴优美的声音时而深情,时而欢快,时而激烈,时而如泣如诉,引人入胜。
二、采取创设情境,激发想象的方法启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在课堂教学中,情境主要是运用语言、画面、音乐等手段,根据音乐作品的风格情绪和具体内容创设相应的情境,通过艺术的直观感知与教师生动的语言描绘。创设一种为教学需求服务、为学生审美服务的生动情境。例如在古曲《春江花月夜》的鉴赏中,我首先让学生聆听了古诗《春江花月夜》的配乐诗朗诵。大屏幕上出现的是中国古典的山水画面,使学生在欣赏音乐之前先感受到了一种如诗如画的优美意境。之后再让学生仔细聆听乐曲,仔细感悟音乐的情感、意境,努力揣摩音乐的内涵。在这样的情境中,学生能感到亲切、轻松、愉快,并能用最大的激情参与到教学过程中去,变静态的音乐吸收活动为情感动态的音乐表现行为,有利于他们更好地感知、理解音乐,从而实现音乐教学的情境审美化。
三、通过即兴创编和表演的途径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在音乐鉴赏中,可以让学生采用节奏、律动、线条、色彩、绘画等方式表达对音乐的理解。通过自填歌词、创编故事、自勾画面、自编律动等丰富多采的创造实践,引导学生有意识的进行创造性尝试。即兴创作和表演是音乐鉴赏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教学中缺一不可,不能偏废。即兴创作和表演的好处在于:首先不必依照事先设计的乐谱和事先的排练,减少 技术负担:其次即兴活动比较能够灵活自如、自由地表达情感:再者即兴活动有利于发展学生敏捷的思维、快速反应的能力。由于即兴活动属于即时临场发挥,因此即兴创作的成果显得粗糙。但正是这种不成熟的创造,蕴含着丰富的创造精神。音乐训练可赋予我们一种积极想象与创造的方式,提高我们的创造能力。所以课堂练习培养学生的音乐即兴创作与表演能力是创造性教学的新举措。
四、学会设疑,培养学生的创造行为
学会设疑就是学会提出问题,善于发现问题,敢于回答问题的能力。曾记得有人说过这样的一句话“聪明的人发现问题,一般的人等待问题,平庸的人没有问题。”可见,善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是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前提。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设置情境,满足学生的好奇心和新鲜感,引导他们提出问题的疑点。沿海版本《力度在音乐中的表现力》一课,我选用了音乐欣赏形式导入新课,选择了柴可夫斯基的《1812序曲》以及莫扎特的《摇篮曲》两首进行比较欣赏,在教师没有对两首乐曲作任何铺垫的情况下,我尝试要学生自己在欣赏过程中比较两首乐曲之间的区别,让他们自己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回答问题,教师作最后总结的作法。这一反传统的导入法,学生反应热烈,纷纷参与到欣赏的过程中,在自己已知经验的基础上,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根据力度的强弱去联想音乐表现的形象,发表自己的见解。
五、发挥学生主体作用,激发创造能力
培养学生创造能力必须充作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思考,亲自实践,只有这样,才能开发学生潜能,才能促进学生创造能力的发展。音乐教育是培养和发展学生创造力的一条有效途径,而音乐创作它可以通过激发学生创作音乐的兴趣和积极参与音乐创作的意愿,唤起其音乐情感,启发、丰富学生的想象力。我们常常听到学生随意亨唱自编的小曲,这是一种无意识、本能的流露,尽管是稚气十足,但毕竟是其创作真情的再现。为了把学生这种无意识创作引导过来,我平时有意识地做起了“导演”,上课之余,我会亨唱一些古今中外的名曲旋律给他们听,增强学生对音乐旋律的认识,有时碰到了一些同学随意亨出的音乐,我就随手把它记下来,并范唱给他们听,与他们一起进行研究、学习。同时,亦不失时机地鼓励他们,要求他们把自己想唱出的旋律用数字的形式把它记录下来,上课时再一起进行欣赏。同学们记下来的旋律虽无节奏、调性可言,但我总想办法在课堂上挤出一点时间,把同学们所记下来的旋律(数字)抄在黑板上,然后让他们把自己所创作的旋律重复亨唱几次,其他同学作旋律节奏、调性、音高的鉴别。适当的时候,教师用钢琴把他们创作的旋律弹奏出来,并加上伴奏,这样,一段悦耳动听的乐曲就会在同学们的脑海中诞生,让同学们在无意创作之中尝到成功的喜悦。学生不仅有创作的需要,而且有创作音乐的能力,教师务必在教学过程中从学生实际出发,根据各年级学生的音乐知识和技能水平,分别提出不同的音乐创作要求。
每个学生生来具有巨大的创造潜能,如何才能挖掘这种潜能是当今素质教育中最关注的问题。丰富多彩的音乐教学活动为我们提供广阔的塑造空间,它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启动联想,发展想象,对学生的创造教育有着独特的效果,是学生创作性培养的有效途径。
關键词:音乐鉴赏 审美 想象 创造性思维
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说:“教育的主要目的是造就能创新的而不是简单重复前人所做过的事的人,这种人能有所创造、发明和发现。”本文着重于在音乐教学中,就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意识、创造思维、创造行为、创造能力等方面,谈谈自己的体会。
音乐鉴赏是指以具体音乐作品为对象通过聆听的方式和其他辅助手段来充分体验和领悟音乐的审美活动。音乐鉴赏对培养和提高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对于学生想象力、联想力、创造力的培养是任何教育手段都代替不了的。
音乐鉴赏作为一种自由的主体审美活动,具有独特而复杂的心理活动过程。由于音乐存在着不具象、无语义等美学品格,因此,音乐鉴赏过程中的创造性思维活动占有重要的位置。
一、利用直观的音乐形象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音乐形象是通过音响来表现作曲家的艺术构思,塑造艺术形象,从而使欣赏者产生联想的。在鉴赏教学中,学生可以直接感受到所播放乐曲强、弱、快、慢以及音乐的喜、怒、哀、乐,并能够想象出音乐表现的情景。若再经过教师的讲解,就更能够正确的体会与理解乐曲所表达的情绪、意境。例如:在欣赏小提琴协奏曲《梁山伯与祝英台》时,我首先向学生讲述了这个几乎家喻户晓的民间传说中的凄美爱情故事,并充分运用大量的图片资料使学生对整个故事情节充满好奇,之后欣赏了大型交响乐现场演奏版《梁山伯与祝英台》c小提琴优美的声音时而深情,时而欢快,时而激烈,时而如泣如诉,引人入胜。
二、采取创设情境,激发想象的方法启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在课堂教学中,情境主要是运用语言、画面、音乐等手段,根据音乐作品的风格情绪和具体内容创设相应的情境,通过艺术的直观感知与教师生动的语言描绘。创设一种为教学需求服务、为学生审美服务的生动情境。例如在古曲《春江花月夜》的鉴赏中,我首先让学生聆听了古诗《春江花月夜》的配乐诗朗诵。大屏幕上出现的是中国古典的山水画面,使学生在欣赏音乐之前先感受到了一种如诗如画的优美意境。之后再让学生仔细聆听乐曲,仔细感悟音乐的情感、意境,努力揣摩音乐的内涵。在这样的情境中,学生能感到亲切、轻松、愉快,并能用最大的激情参与到教学过程中去,变静态的音乐吸收活动为情感动态的音乐表现行为,有利于他们更好地感知、理解音乐,从而实现音乐教学的情境审美化。
三、通过即兴创编和表演的途径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在音乐鉴赏中,可以让学生采用节奏、律动、线条、色彩、绘画等方式表达对音乐的理解。通过自填歌词、创编故事、自勾画面、自编律动等丰富多采的创造实践,引导学生有意识的进行创造性尝试。即兴创作和表演是音乐鉴赏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教学中缺一不可,不能偏废。即兴创作和表演的好处在于:首先不必依照事先设计的乐谱和事先的排练,减少 技术负担:其次即兴活动比较能够灵活自如、自由地表达情感:再者即兴活动有利于发展学生敏捷的思维、快速反应的能力。由于即兴活动属于即时临场发挥,因此即兴创作的成果显得粗糙。但正是这种不成熟的创造,蕴含着丰富的创造精神。音乐训练可赋予我们一种积极想象与创造的方式,提高我们的创造能力。所以课堂练习培养学生的音乐即兴创作与表演能力是创造性教学的新举措。
四、学会设疑,培养学生的创造行为
学会设疑就是学会提出问题,善于发现问题,敢于回答问题的能力。曾记得有人说过这样的一句话“聪明的人发现问题,一般的人等待问题,平庸的人没有问题。”可见,善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是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前提。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设置情境,满足学生的好奇心和新鲜感,引导他们提出问题的疑点。沿海版本《力度在音乐中的表现力》一课,我选用了音乐欣赏形式导入新课,选择了柴可夫斯基的《1812序曲》以及莫扎特的《摇篮曲》两首进行比较欣赏,在教师没有对两首乐曲作任何铺垫的情况下,我尝试要学生自己在欣赏过程中比较两首乐曲之间的区别,让他们自己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回答问题,教师作最后总结的作法。这一反传统的导入法,学生反应热烈,纷纷参与到欣赏的过程中,在自己已知经验的基础上,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根据力度的强弱去联想音乐表现的形象,发表自己的见解。
五、发挥学生主体作用,激发创造能力
培养学生创造能力必须充作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思考,亲自实践,只有这样,才能开发学生潜能,才能促进学生创造能力的发展。音乐教育是培养和发展学生创造力的一条有效途径,而音乐创作它可以通过激发学生创作音乐的兴趣和积极参与音乐创作的意愿,唤起其音乐情感,启发、丰富学生的想象力。我们常常听到学生随意亨唱自编的小曲,这是一种无意识、本能的流露,尽管是稚气十足,但毕竟是其创作真情的再现。为了把学生这种无意识创作引导过来,我平时有意识地做起了“导演”,上课之余,我会亨唱一些古今中外的名曲旋律给他们听,增强学生对音乐旋律的认识,有时碰到了一些同学随意亨出的音乐,我就随手把它记下来,并范唱给他们听,与他们一起进行研究、学习。同时,亦不失时机地鼓励他们,要求他们把自己想唱出的旋律用数字的形式把它记录下来,上课时再一起进行欣赏。同学们记下来的旋律虽无节奏、调性可言,但我总想办法在课堂上挤出一点时间,把同学们所记下来的旋律(数字)抄在黑板上,然后让他们把自己所创作的旋律重复亨唱几次,其他同学作旋律节奏、调性、音高的鉴别。适当的时候,教师用钢琴把他们创作的旋律弹奏出来,并加上伴奏,这样,一段悦耳动听的乐曲就会在同学们的脑海中诞生,让同学们在无意创作之中尝到成功的喜悦。学生不仅有创作的需要,而且有创作音乐的能力,教师务必在教学过程中从学生实际出发,根据各年级学生的音乐知识和技能水平,分别提出不同的音乐创作要求。
每个学生生来具有巨大的创造潜能,如何才能挖掘这种潜能是当今素质教育中最关注的问题。丰富多彩的音乐教学活动为我们提供广阔的塑造空间,它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启动联想,发展想象,对学生的创造教育有着独特的效果,是学生创作性培养的有效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