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理念是行动的向导,但全新理念的有效落实却需要行为角色的转换。因此,语文教师在新课程理念下如何迅速转换角色、适应新课程就成为一个不容忽视的重要问题。在新课程的语文课堂上,教师应把自己的角色定位在“平等首席”、参与者、组织者及教学过程的分享者。
关键词:高中语文 新课程 角色
當新课程以其迷人的风采渐趋渐近的时候,广大语文教师在欣喜之余考虑最多的就是如何迅速转换角色、适应新课程的问题。那么,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高中语文教师需要怎样进行角色转换呢?
一、高中语文教师面对新课程角色转换的必要性与意义
从某种意义上我们甚至可以说,对必要性与意义的充分的认识具有决定性的意义,有了这种认识甚至能使教师自觉地生成正确的角色行为。反之就会出现摇摆性、动力不足等问题。
(一)高中语文教师面对新课程角色转换的必要性
1.新课程的客观要求。《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在语文课程性质观、语文课程目标观、语文课程内容观、语文课程资源观和语文课程评价观五个方面都有深刻创新,这就要求语文教师角色进行历史性转换,即由课程知识体系的灌输者而成为教育学意义上的对话者,由教科书的被动使用者而成为新课程的塑造者,由课程成绩的裁判者而成为课程学习和发展的激励者。
2.新课程教学的客观要求。新课程理念与传统教学理念相比,具有革命性的变化。理念的变化必然要求课堂教学模式、教学方式方法要相应地产生与之相适应的变化。在课堂教学情境的四种因素即老师、学习者、学科内容和环境中,教师的行动构成了课堂文化生活的主要制约因素。而教师的角色定位又直接决定教师的行为,因为教师的“角色面目”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会影响课堂教学的社会系统运行。因此我们可以说,新课程理念要转化为教师的教学行为,教师的角色必须先转。
3.教师专业成长的客观要求。语文新课程理念的更新热切呼唤语文教师角色作出相应的转换,语文教师要在新课程环境下重塑自己。实际上,教师专业成长是在任何时期与任何条件下的永恒的课题。
(二)高中语文教师面对新课程角色定位的意义
1.可以促进教师教学行为的真正改变。新课程理念与传统教学理念相比,具有革命性的变化。理念的变化必然要求课堂教学模式、教学方式方法要相应地产生与之相适应的变化。而这些变化的核心因素应该是教师角色的转换。实际上,角色转换其本身也是一个过程,是教师以其头脑中的理念与实际的教学实践不断碰撞、调整与完善的过程。在教学实践中如果这个过程能够充分地进行,则新课程的实施就会真正发生。否则,就会出现穿新鞋走老路的问题。有观点认为,教师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将受到两类教学理论的影响,一类是外显的“倡导理论”,另一类是内隐的“运用理论”。教师在新课程培训中、在书本里学到的有关新课程的理论属于倡导理论,这类理论在多数情况下仅仅是以理论形态存在于教师头脑中的。而运用理论却深植于教师的潜意识与行为方式之中,具有指导教师行为的力量,因此,倡导理论只有转化为运用理论才具有指导教学的力量。
2.使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凸现。在新课程的语文课堂上,教师不再是单纯地传授历史知识、解答疑惑,而是引导学生自己去发现、探究知识,课堂上出现的不是教的场景,而是学的场景,是一个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互教互学的生机勃勃的学习场面,学生的学习方式与思维方式发生了质的飞跃。这种质的飞跃,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角色的调整程度。只有教师角色定位准确,才会真正地还一个学生自由探究与学习的舞台,学生才会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其主体地位才得到凸现。
3.有力推进新课程的全面实施。课程改革成败的关键在教师,教师的关键在其教学行为是否真正改变。如前所述,角色定位是教学行为改变的先导性条件。只有角色定位准了,教学行为真正改变了,才会有力推进新课程的全面实施。
二、新课程理念下的高中语文教师的角色转换
教师在教学活动中由所处的特殊地位决定的行为模式通常被称之为教师角色,教师的角色转换也就是在教学活动中对自己地位的、行为方式的调整。
(一)由控制者转向“平等首席”。要改变长期以来教师的控制者角色,使之成为“平等首席’。即教师要放下架子,真正走到学生中间,以一个平等对话者的姿态融入学生当中,参与谈论,和学生一起寻找真理,成为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学长和合作伙伴。例如,在讲“游褒禅山记教案”这课时,教师就可以先以一名学习者的身份,向学生提出这样的请求,大家都知道,学习文言文的前提就是先要理解重要字词的含义,我在看这篇文章的时候,恰好遇到了几个没有理解好的字,如“观”、“名”、“险”等,谁能解释一下?然后接着问,(《游褒禅山记》跟《桃花源记》和《岳阳楼记》都是“记”。它们是否有什么不同呢?这样就会引导学生探讨游记这个问题。教师这样上课,就使自己由原来的控制者转向了“平等首席”,学生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就会得到有效的调动。
(二)由“授业者”转向参与者。传统教学理念下的语文教师,往往以“传道、授业、解惑”为己任,把学生当成了“受道、受业、供惑”的被动求学者。这种单向的“传递和接受”式的文化教育正是新课程所摒弃的。新课程倡导民主、开放、科学的课程理念,这就要求“教师从过去仅作为知识传授者这一核心角色中解放出来,促进以学习能力为中心的学生整个个性的和谐、健康发展”。教师作为参与者,应该从如下方面体现自己的角色定位:帮助学生确定适当的学习目标,并确认和协调达到目标的最佳途径;指导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学习的策略和发展认知的能力;创设丰富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培养学习的兴趣、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给学生提供各种便利、为学生服务;建立一个接纳的、支持性的、宽容的课堂气氛;作为学习的参与者,与学生一起体验,肯定他们的感情和想法,能够承认自身的过失与错误。
(三)由“知识的权威”转向组织者。组织者角色是指教师由“知识的权威”转向“学生学习的服务者”、组织者、学生学习条件的创造者。具体到每一节课,教师组织者角色应表现为:引发问题情景;同时,在内容上,为学生提供充足的图像、声音、文字等材料;在方式上组织学生的小组合作、交流探讨、成果汇报等形式。然后教师以引导学生互评、教师总评的方式为学生提供可资借鉴的问题解决思路与模式。
(四)由教学过程的指挥者转向教学过程的分享者。教学过程的分享者角色是指教师通过发动学生收集、展示信息来做课外信息的分享者,通过创造条件促使学生成功进而来做学生成功的喜悦的分享者。首先,教师要鼓励学生带着历史问题到互联网、书刊杂志、报纸、广播、电视等媒体中获取有用的信息,然后通过师生交流,教师就可以更多地分享和欣赏到社会不同层面的文化信息,并以此来充实自己;其次,在教学过程中,要多为学生的成功铺路架桥,一旦学生取得了哪怕一点成绩,也要做出欣赏的表示,在分享学生成功的同时,更要激发他们继续学习、探索的热情。
如果说新课程对于我们的语文教学而言是一位带给我们福音的天使、需要我们的虔诚地迎接的话,那么,笔者认为,我们迎接的最好方式就是首先对自己的角色做出全新的调整。唯有如此,新课程才会在我们的语文教学中焕发出她迷人的风采。
关键词:高中语文 新课程 角色
當新课程以其迷人的风采渐趋渐近的时候,广大语文教师在欣喜之余考虑最多的就是如何迅速转换角色、适应新课程的问题。那么,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高中语文教师需要怎样进行角色转换呢?
一、高中语文教师面对新课程角色转换的必要性与意义
从某种意义上我们甚至可以说,对必要性与意义的充分的认识具有决定性的意义,有了这种认识甚至能使教师自觉地生成正确的角色行为。反之就会出现摇摆性、动力不足等问题。
(一)高中语文教师面对新课程角色转换的必要性
1.新课程的客观要求。《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在语文课程性质观、语文课程目标观、语文课程内容观、语文课程资源观和语文课程评价观五个方面都有深刻创新,这就要求语文教师角色进行历史性转换,即由课程知识体系的灌输者而成为教育学意义上的对话者,由教科书的被动使用者而成为新课程的塑造者,由课程成绩的裁判者而成为课程学习和发展的激励者。
2.新课程教学的客观要求。新课程理念与传统教学理念相比,具有革命性的变化。理念的变化必然要求课堂教学模式、教学方式方法要相应地产生与之相适应的变化。在课堂教学情境的四种因素即老师、学习者、学科内容和环境中,教师的行动构成了课堂文化生活的主要制约因素。而教师的角色定位又直接决定教师的行为,因为教师的“角色面目”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会影响课堂教学的社会系统运行。因此我们可以说,新课程理念要转化为教师的教学行为,教师的角色必须先转。
3.教师专业成长的客观要求。语文新课程理念的更新热切呼唤语文教师角色作出相应的转换,语文教师要在新课程环境下重塑自己。实际上,教师专业成长是在任何时期与任何条件下的永恒的课题。
(二)高中语文教师面对新课程角色定位的意义
1.可以促进教师教学行为的真正改变。新课程理念与传统教学理念相比,具有革命性的变化。理念的变化必然要求课堂教学模式、教学方式方法要相应地产生与之相适应的变化。而这些变化的核心因素应该是教师角色的转换。实际上,角色转换其本身也是一个过程,是教师以其头脑中的理念与实际的教学实践不断碰撞、调整与完善的过程。在教学实践中如果这个过程能够充分地进行,则新课程的实施就会真正发生。否则,就会出现穿新鞋走老路的问题。有观点认为,教师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将受到两类教学理论的影响,一类是外显的“倡导理论”,另一类是内隐的“运用理论”。教师在新课程培训中、在书本里学到的有关新课程的理论属于倡导理论,这类理论在多数情况下仅仅是以理论形态存在于教师头脑中的。而运用理论却深植于教师的潜意识与行为方式之中,具有指导教师行为的力量,因此,倡导理论只有转化为运用理论才具有指导教学的力量。
2.使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凸现。在新课程的语文课堂上,教师不再是单纯地传授历史知识、解答疑惑,而是引导学生自己去发现、探究知识,课堂上出现的不是教的场景,而是学的场景,是一个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互教互学的生机勃勃的学习场面,学生的学习方式与思维方式发生了质的飞跃。这种质的飞跃,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角色的调整程度。只有教师角色定位准确,才会真正地还一个学生自由探究与学习的舞台,学生才会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其主体地位才得到凸现。
3.有力推进新课程的全面实施。课程改革成败的关键在教师,教师的关键在其教学行为是否真正改变。如前所述,角色定位是教学行为改变的先导性条件。只有角色定位准了,教学行为真正改变了,才会有力推进新课程的全面实施。
二、新课程理念下的高中语文教师的角色转换
教师在教学活动中由所处的特殊地位决定的行为模式通常被称之为教师角色,教师的角色转换也就是在教学活动中对自己地位的、行为方式的调整。
(一)由控制者转向“平等首席”。要改变长期以来教师的控制者角色,使之成为“平等首席’。即教师要放下架子,真正走到学生中间,以一个平等对话者的姿态融入学生当中,参与谈论,和学生一起寻找真理,成为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学长和合作伙伴。例如,在讲“游褒禅山记教案”这课时,教师就可以先以一名学习者的身份,向学生提出这样的请求,大家都知道,学习文言文的前提就是先要理解重要字词的含义,我在看这篇文章的时候,恰好遇到了几个没有理解好的字,如“观”、“名”、“险”等,谁能解释一下?然后接着问,(《游褒禅山记》跟《桃花源记》和《岳阳楼记》都是“记”。它们是否有什么不同呢?这样就会引导学生探讨游记这个问题。教师这样上课,就使自己由原来的控制者转向了“平等首席”,学生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就会得到有效的调动。
(二)由“授业者”转向参与者。传统教学理念下的语文教师,往往以“传道、授业、解惑”为己任,把学生当成了“受道、受业、供惑”的被动求学者。这种单向的“传递和接受”式的文化教育正是新课程所摒弃的。新课程倡导民主、开放、科学的课程理念,这就要求“教师从过去仅作为知识传授者这一核心角色中解放出来,促进以学习能力为中心的学生整个个性的和谐、健康发展”。教师作为参与者,应该从如下方面体现自己的角色定位:帮助学生确定适当的学习目标,并确认和协调达到目标的最佳途径;指导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学习的策略和发展认知的能力;创设丰富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培养学习的兴趣、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给学生提供各种便利、为学生服务;建立一个接纳的、支持性的、宽容的课堂气氛;作为学习的参与者,与学生一起体验,肯定他们的感情和想法,能够承认自身的过失与错误。
(三)由“知识的权威”转向组织者。组织者角色是指教师由“知识的权威”转向“学生学习的服务者”、组织者、学生学习条件的创造者。具体到每一节课,教师组织者角色应表现为:引发问题情景;同时,在内容上,为学生提供充足的图像、声音、文字等材料;在方式上组织学生的小组合作、交流探讨、成果汇报等形式。然后教师以引导学生互评、教师总评的方式为学生提供可资借鉴的问题解决思路与模式。
(四)由教学过程的指挥者转向教学过程的分享者。教学过程的分享者角色是指教师通过发动学生收集、展示信息来做课外信息的分享者,通过创造条件促使学生成功进而来做学生成功的喜悦的分享者。首先,教师要鼓励学生带着历史问题到互联网、书刊杂志、报纸、广播、电视等媒体中获取有用的信息,然后通过师生交流,教师就可以更多地分享和欣赏到社会不同层面的文化信息,并以此来充实自己;其次,在教学过程中,要多为学生的成功铺路架桥,一旦学生取得了哪怕一点成绩,也要做出欣赏的表示,在分享学生成功的同时,更要激发他们继续学习、探索的热情。
如果说新课程对于我们的语文教学而言是一位带给我们福音的天使、需要我们的虔诚地迎接的话,那么,笔者认为,我们迎接的最好方式就是首先对自己的角色做出全新的调整。唯有如此,新课程才会在我们的语文教学中焕发出她迷人的风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