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是小学教育的核心任务。因此,教师要熟悉把握儿童心理发展的历程,抓住儿童的好奇心,提倡合作探究,引导质疑问难,鼓励争议反驳,多强调生活对发展创新思维、学好数学的重要性。
关键词:创造性思维 创新能力
著名的心理学家皮亚杰主张:“教育的首要目的在于创造有所创新、有所发现的人,而不是简单重复别人做过的事情。”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已是小学教育的核心任务。就小学数学的教学来说,就是如何革新教学观念,创新教学模式,提高学科教学质量,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笔者认为在数学课堂教学中训练学生数学思维,培养学生创造能力是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所在。
一、培养学生的好奇心
好奇心是对新异物进行探究的一种倾向,是推动学习和创新的潜在动力。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小学数学教育应强化儿童对公众模式本能的好奇心,学生对学科有了好奇心就能主动地去钻研,这种好奇心如果不培养和扶持,就会逐渐衰退和枯萎。因此,当学生在好奇心的驱使下提出古怪问题,做出一些荒唐的事情时,作为教师应该在认真调查的基础上给予鼓励,应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并给予指导。数学老师应鼓励儿童去了解他们周围世界中的数学。学生的好奇心,是创新意识的萌芽,只要耐心地引导他们去观察,他们就会发现各种各样的数,只有当学生通过自己的思考建立起自己的数学理解力时才能真正学好数学。
二、营造民主、宽松、和谐的数学氛围,激发创新思维
创新思维与创新能力的形成和发展,必须有民主、平等的教学氛围。在课堂教学中,学习氛围的一个重要方面是师生关系。“亲其师而信其道”师生感情融洽,会使学生敢想、敢问、敢说,从而诱发学生的创新思维。
首先,在学习中要互相合作。对关键性的问题展开讨论,人人都有发言的机会,对学生的作业开展自评、互评,鼓励学生勇敢发言,积极争议。
其次,在批改作业时,不仅要留意学生解题的正误,更要善于发现学生创新思维的闪光点,适时以精妙之语激起学生思维的浪花,启发学生拓展思维,发挥潜能。
三、提倡合作探究,培养创新意识
课堂教学过程,为学生提供具体的材料,让学生自主探索新知识。在教学中要尽量创造条件,给每个学生动手操作、动脑思考,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机会,让学生自主地探索知识,自己去发现规律,变学习过程为探索过程。例如:在教学“圆面积”时放手让学生利用教具圆,利用“割”、“补”、“拼”的方法,自己动手推导圆面积的计算公式。学生们分别把圆分成8份、16份、32份、64份,并分别拼成近似的三角形、平行四边形、梯形或长方形,然后分别根据有关条件,从不同角度推导出圆的面积计算公式。整个推导过程充分发挥了学生自主探索的主体作用,这个探索过程中,抽象的数学知识在具体的背景材料下,在学生头脑中建立了丰富的表象,不仅使学生体验到了“再创造”的过程,品尝到成功的喜悦,同时在这个过程中感受了数学“转化”思想的运用。
四、引导质疑问难,发展创新思维
如果孩子爱提怪问题,爱钻牛角尖,在不少家长和老师的心目中,这就是顽劣捣蛋。考分的高低、听话与否几乎成了家长要求孩子、老师衡量学生的惟一标准。殊不知长此以往,孩子们就会形成思维的定势,习惯于为应试而学,习惯于依葫芦画瓢。其智慧的火花就会逐渐熄灭,探索的勇气就会逐渐丧失。古人云:“疑者,觉悟之机也,一番觉悟,一番长进。”常有疑点,才能常有思考,常有探索,才能常有创新。这是发展创造性思维的重要途径。教学中,我们鼓励学生敢于超越课本,敢于超越老师,敢于用批评的眼光去思考并发现问题,亲自参与问题的解决,这不仅无碍于对书本知识的掌握,还会在此基础上有所发现,有所创新。
五、数学知识与现实生活的联系
小学数学大纲提出探索和解决简单的问题,重点强调学生解决问题是一个探索的过程,而不是一个简单地用现成的模式解决问题的过程。让学生在研究、探索中了解实际问题中的各种关系,进而将实际问题用数学关系表示出来,这对学生数学的应用意识的培养和数学思维水平的提高具有重要意义。
数学并不是一些孤立的知识与技巧的汇集,一个优秀的数学教师应高度重视学生日常生活的经验。前苏联心理学家赞可夫也曾说过:要以知识本身吸引学生学习,使学生感到认识新事物的乐趣,体验克服困难的喜悦。因此,在教学中,应尽可能举一些贴近生活的例子和提出学生感兴趣的问题,激励学生发挥想象,多思路解决问题。例如,学生在学习了圆柱的体积计算方法后,对怎样计算类似乒乓球的物体的体积发生了兴趣。若不直接告诉解决方法,而是把它看做一道实践操作题,让学生先自己尝试解决。有的学生把与乒乓球同样大小的橡皮泥捏成长方体,然后测量它的体积。有的把乒乓球放在装了半杯水的圆柱形杯里,完全浸没后测量出水的升降变化,进而计算出了乒乓球的体积。实践证明,这种生动的、富有创造性的教学风格深受学生的喜爱。
小学教育是教育的最基础阶段,需要我们老师引起足够的重视。努力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使学生能真正学好数学这门工具性学科,也为将来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 杨成春,《小学数学教育创造思维的培养》(J),《雅安职业技术学院报》
[2] 顾卫,《小学数学教育创造思维的培养》(J),《教书育人》
关键词:创造性思维 创新能力
著名的心理学家皮亚杰主张:“教育的首要目的在于创造有所创新、有所发现的人,而不是简单重复别人做过的事情。”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已是小学教育的核心任务。就小学数学的教学来说,就是如何革新教学观念,创新教学模式,提高学科教学质量,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笔者认为在数学课堂教学中训练学生数学思维,培养学生创造能力是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所在。
一、培养学生的好奇心
好奇心是对新异物进行探究的一种倾向,是推动学习和创新的潜在动力。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小学数学教育应强化儿童对公众模式本能的好奇心,学生对学科有了好奇心就能主动地去钻研,这种好奇心如果不培养和扶持,就会逐渐衰退和枯萎。因此,当学生在好奇心的驱使下提出古怪问题,做出一些荒唐的事情时,作为教师应该在认真调查的基础上给予鼓励,应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并给予指导。数学老师应鼓励儿童去了解他们周围世界中的数学。学生的好奇心,是创新意识的萌芽,只要耐心地引导他们去观察,他们就会发现各种各样的数,只有当学生通过自己的思考建立起自己的数学理解力时才能真正学好数学。
二、营造民主、宽松、和谐的数学氛围,激发创新思维
创新思维与创新能力的形成和发展,必须有民主、平等的教学氛围。在课堂教学中,学习氛围的一个重要方面是师生关系。“亲其师而信其道”师生感情融洽,会使学生敢想、敢问、敢说,从而诱发学生的创新思维。
首先,在学习中要互相合作。对关键性的问题展开讨论,人人都有发言的机会,对学生的作业开展自评、互评,鼓励学生勇敢发言,积极争议。
其次,在批改作业时,不仅要留意学生解题的正误,更要善于发现学生创新思维的闪光点,适时以精妙之语激起学生思维的浪花,启发学生拓展思维,发挥潜能。
三、提倡合作探究,培养创新意识
课堂教学过程,为学生提供具体的材料,让学生自主探索新知识。在教学中要尽量创造条件,给每个学生动手操作、动脑思考,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机会,让学生自主地探索知识,自己去发现规律,变学习过程为探索过程。例如:在教学“圆面积”时放手让学生利用教具圆,利用“割”、“补”、“拼”的方法,自己动手推导圆面积的计算公式。学生们分别把圆分成8份、16份、32份、64份,并分别拼成近似的三角形、平行四边形、梯形或长方形,然后分别根据有关条件,从不同角度推导出圆的面积计算公式。整个推导过程充分发挥了学生自主探索的主体作用,这个探索过程中,抽象的数学知识在具体的背景材料下,在学生头脑中建立了丰富的表象,不仅使学生体验到了“再创造”的过程,品尝到成功的喜悦,同时在这个过程中感受了数学“转化”思想的运用。
四、引导质疑问难,发展创新思维
如果孩子爱提怪问题,爱钻牛角尖,在不少家长和老师的心目中,这就是顽劣捣蛋。考分的高低、听话与否几乎成了家长要求孩子、老师衡量学生的惟一标准。殊不知长此以往,孩子们就会形成思维的定势,习惯于为应试而学,习惯于依葫芦画瓢。其智慧的火花就会逐渐熄灭,探索的勇气就会逐渐丧失。古人云:“疑者,觉悟之机也,一番觉悟,一番长进。”常有疑点,才能常有思考,常有探索,才能常有创新。这是发展创造性思维的重要途径。教学中,我们鼓励学生敢于超越课本,敢于超越老师,敢于用批评的眼光去思考并发现问题,亲自参与问题的解决,这不仅无碍于对书本知识的掌握,还会在此基础上有所发现,有所创新。
五、数学知识与现实生活的联系
小学数学大纲提出探索和解决简单的问题,重点强调学生解决问题是一个探索的过程,而不是一个简单地用现成的模式解决问题的过程。让学生在研究、探索中了解实际问题中的各种关系,进而将实际问题用数学关系表示出来,这对学生数学的应用意识的培养和数学思维水平的提高具有重要意义。
数学并不是一些孤立的知识与技巧的汇集,一个优秀的数学教师应高度重视学生日常生活的经验。前苏联心理学家赞可夫也曾说过:要以知识本身吸引学生学习,使学生感到认识新事物的乐趣,体验克服困难的喜悦。因此,在教学中,应尽可能举一些贴近生活的例子和提出学生感兴趣的问题,激励学生发挥想象,多思路解决问题。例如,学生在学习了圆柱的体积计算方法后,对怎样计算类似乒乓球的物体的体积发生了兴趣。若不直接告诉解决方法,而是把它看做一道实践操作题,让学生先自己尝试解决。有的学生把与乒乓球同样大小的橡皮泥捏成长方体,然后测量它的体积。有的把乒乓球放在装了半杯水的圆柱形杯里,完全浸没后测量出水的升降变化,进而计算出了乒乓球的体积。实践证明,这种生动的、富有创造性的教学风格深受学生的喜爱。
小学教育是教育的最基础阶段,需要我们老师引起足够的重视。努力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使学生能真正学好数学这门工具性学科,也为将来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 杨成春,《小学数学教育创造思维的培养》(J),《雅安职业技术学院报》
[2] 顾卫,《小学数学教育创造思维的培养》(J),《教书育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