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在高等院校的历史教学中,地方史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已经成为历史课程教学改革的重要手段之一。在呼伦贝尔学院历史专业教学中,采用了开设地方史及其相关课程、课堂教学实践中融入地方史及其相关教学内容、教研教改中以地方史或贴近地方史研究为方向、组织地方史及相关专题课堂实践教学学生研讨课等,师生共同参与合作教学教研模式,借以优化历史教学过程,提高历史教研水平。
内蒙古自治区呼伦贝尔市是中国面积最大的一个地级市。呼伦贝尔市与俄罗斯、蒙古国接壤,地处中俄蒙三国交界的特殊地理位置,有8个国家级通商口岸,其中满洲里口岸是中国最大的陆路口岸。这里还是中国北方少数民族和游牧民族的发祥地之一,蒙古族、鄂温克族、鄂伦春族、达斡尔族以及华俄后裔俄罗斯族生活在这里,中心城市所在地海拉尔已经与俄罗斯的赤塔市相互结为为友好城市,随着中俄边贸的发展,中俄文化交流日益频繁。
呼伦贝尔学院是呼伦贝尔地区的地方性院校,学院与国内外多所大学广泛联合,开展教学研究与学术交流活动。借助地缘优势,学院已与俄罗斯的赤塔技术学院、后贝加尔国立师范大学、伊尔库茨克经济学院赤塔分院、美国的夏威夷大学、日本的东京农工大学等多所大学、学院建有校际友好交流关系。学院与俄罗斯、蒙古等国高校合作办学已初见成效,是中国教育部确定的全国七个赴俄罗斯留学的培训基地之一。
根据呼伦贝尔学院“为国家和地方培养质量合格、数量足够的高级应用型人才,把学院建设成一所区内有地位、国内有影响,民族特色、地区特色鲜明的综合性本科院校”的办学指导思想,在学科发展上,历史学专业依据地处北疆与俄罗斯和蒙古国接壤的地方特色、中俄合作办学等资源优势,充分利用呼伦贝尔历史发展过程中独特的历史地理资源,因地制宜开展师生合作型教学教研模式。 在此仅以呼伦贝尔学院历史专业课程的教学实际,结合中俄交界的地区实际,以世界通史方面的课程教学为例,谈一谈地方史及其相关课程资源在历史教学改革中的实践与应用。
一、在专业设置中,开设与地方史相关的选修课程
根据呼伦贝尔学院人才培养方案,积极研究探索高校教育教学规律,开展教学改革,按照历史学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构建具有地区特色、专业特色、学科特色的课程体系和课程结构。为此,把世界通史课程教学中能联系到地方史的课程加入到课程设置中,开设了专业选修课东北亚国际关系史专题、苏联专题,将专业性、民族性以及地域性的课程列入历史学人才培养方案中,作为学科专业选修课。此外,还开设了全院选修课程俄罗斯历史与文化专题。
(1)东北亚国际关系史专题从十七世纪俄国向东北亚的扩张与近代东北亚国际关系的发生开始,直至1922年华盛顿会议召开结束。围绕近代东北亚国际关系发生发展的四个主要基本历史线索展开论述。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和把握近代东北亚国际关系史的基本史实及其中重大历史事件与国际关系发展变化,进而使学生了解相关问题的研究动态、研究方法,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初步撰写学术论文的能力。
(2)苏联史专题是包括苏联史及中苏关系史有关学术问题介绍两部分内容,着重介绍1917年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胜利至1991年苏联解体的历史,包括从列宁到戈尔巴乔夫领导苏联期间的主要政治活动及其给苏联国家发展带来的历史影响。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苏联国家建立、发展和消亡的历史过程,了解和把握苏联国家历史发展的基本线索、基本规律,总结历史经验教训,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初步撰写学术论文的能力。
(3)俄罗斯历史与文化专题是全院选修课程。本课程是历史专业和俄语专业必不可少的选修课程之一。俄罗斯国家历史发展的阶段、俄罗斯国家的大国地位,以及社会发展和经济建设成败的经验与教训、甚至是历史的独特性等等都值得研究和掌握。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获得俄罗斯历史的系统知识,对俄罗斯社会、经济、人口、资源、政治变迁的相互关系形成正确的认识,掌握俄罗斯历史的学习和研究方法,使学生形成正确的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初步撰写学术论文的能力。
上述选修课程与世界通史课程的内容相互补充,建构了比较完整的地方史知识体系,为学生今后的地方史学习与研究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二、在课堂教学中,融入与地方史相关的教学内容
在有关世界通史世界现代史、世界当代史课程内容的讲授中,在讲授东北亚国际关系史专题、苏联史专题时,把相关中俄关系史以及与呼伦贝尔历史有关的历史材料融入到历史教学中。例如,中东路事件:1929年张学良领导的东北政府为收回苏俄在中国东北铁路的特权而发生的中苏军事冲突。 在1929年东北亚大国关系紧张的国际环境下,张学良直接采取武力接管中东铁路,导致中苏边境发生武装冲突。不仅使东北当局损兵折将,实力大为削弱,更恶化了中苏关系,使日本坐收渔人之利。再如,诺门罕战役:1939年5月4日——9月16日,在今呼伦贝尔新左旗境内诺门罕布日德地区及蒙古国哈拉哈河中下游两岸,爆发了一场震惊世界的“满”蒙边境战争,即苏联、蒙古国与日本、伪满洲国的大规模军事冲突事件。这样,就可以使学生感觉到历史不再遥远,仿佛就发生在自己身边,进而达到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目的。
三、在教研教改中,师生共同参与教学研究
在教研教改中,师生的共同参与、合作教研、“教学相长”至关重要。主要是在进行与地方史相关的教研教改活动的同时,指导学生撰写调查报告或者是与地方史相关的史学学术论文。地方历史资源由于具有贴近现实生活、贴近社会的特点,通过现存的历史遗址遗迹、留存于世的史料文献等,能够带给师生多方面的线索和信息,师生通过广泛搜集、整理、加工并合理利用地方史相关资源,对所在地区历史及社会演变发展的各个(转下页)(接上页)阶段进行多角度、全方位考察,改变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地位,变被动的知识接受者为主动的学习探讨和研究知识的共同参与者。学生参与教学研究活动,参与教学改革,可以更好地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例如,在学院内蒙古省级课题《中俄经贸关系研究(1991-2007)》、《呼伦贝尔侨史》的科研工作中,已发表《影响中俄经贸发展的环境因素及其对策研究》、《影响中俄经贸发展的人才因素及其对策研究》等系列论文成果,而在这过程中,也间接指导了本科学生写有中俄经贸以及苏联史方面的一些毕业论文,在互相学习互相合作中师生共同得到了收获和提高。
四、在课堂教学实践中,组织学生开展研讨课的实践教学活动
组织学生开展研讨课的实践教学活动,在东北亚国际关系史专题、苏联史专题等课堂教学活动中多次实践,并且效果良好。其设计思路为:确定选题范围之后,组织学生对某一确定的学术专题或者某一研究范围进行相关问题的资料搜集、整理、加工、直至确定题目、拟定提纲、撰写论文、修改题目或论文直至最后定稿,这是研讨课前期的准备工作;然后课堂研讨上正式提交,组织学生发言,答辩、进行研讨,最后由教師或学生的组织者给予小结,发言,研讨期间教师可以逐一点评并提出相关建议。实践效果表明,学生大多比较喜欢参与这样的课堂研讨实践教学活动。通过这样的课堂教学实践活动,有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即开阔了学生的视野,看到了其他同学的长处,又拓宽了知识面,意识到自身的不足,更重要的是学到了知识。在这样的课堂教学实践活动合作模式中,师生共同得到了学习和提高。
五、参观考察名胜古迹
世界近现代史上呼伦贝尔地区也曾发生过影响重大的历史事件,例如中东路事件、诺门罕战役、苏联红军出兵中国东北等。可以组织学生到这些重大历史事件的发生地满洲里、新左旗境内的诺门罕布日德地区、扎兰屯、海拉尔等地参观考察这些遗址遗迹,不仅使学生可以亲身感受到那些惊心动魄的历史,深切体会到历史的真实性,更重要的是学生能够把课本知识和实际的历史文化结合起来,提高了学生学习历史的热情,加深了对本地地方历史的认识。
从呼伦贝尔学院历史专业世界通史相关课程的教学实际之中,可以清楚地看到,开发和利用地方史及其相关课程资源已经成为高等院校历史课程教学改革的重要途径之一。在(转下页)(接上页)高等院校的实际历史教学中,地方史课程及其相关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也已经成为历史课程教学改革的重要手段之一。呼伦贝尔学院历史专业教学中,采用了开设地方史及其相关课程、课堂教学实践中融入地方史及其相关教学内容、教研教改中以地方史或貼近地方史研究为方向等,组织地方史及其相关专题课堂实践教学学生研讨会等,师生共同参与合作教学教研模式,借以优化历史教学过程,提高历史教研水平。
在高等院校的历史教学中,恰当地开设地方史及其相关课程的教学,可以改进高等院校的历史教学;适当地融入地方史及其相关课程的资料,可以弥补现行高校历史教材的不足;在教研教改中,师生共同参与合作,可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在课堂教学实践中,组织学生开展研讨课的实践教学活动,可以提高学生的政治思想觉悟和实践应用能力;组织学生参观考察名胜古迹,可以更好地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更好地进行教学实践,更好地实现高等院校历史学教育教学的目标及方向,从而使学生终生受益。
参考资料:
[1]梁云,杜辉,胡雪艳,王平,赵金辉.历史教学利用乡土资源途径的探索—结合呼伦贝尔学院历史专业教学实际〔J〕. 呼伦贝尔学院学报,2012(1).
[2]冯明臣.师专历史专业开设乡土历史课的思考〔J〕.天中学刊,1999(1).
作者简介:
杜辉(1974— ),女,汉族,历史学硕士,内蒙古呼伦贝尔学院政治与历史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世界现代史的教学研究。
周庆柱(1973—),男,汉族,内蒙古呼伦贝尔学院体育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体育史的教学研究。
袁野(1977—),女,蒙古族,历史学博士,沈阳农业大学社科部讲师。研究方向:中国近现代史的教学与研究。
内蒙古自治区呼伦贝尔市是中国面积最大的一个地级市。呼伦贝尔市与俄罗斯、蒙古国接壤,地处中俄蒙三国交界的特殊地理位置,有8个国家级通商口岸,其中满洲里口岸是中国最大的陆路口岸。这里还是中国北方少数民族和游牧民族的发祥地之一,蒙古族、鄂温克族、鄂伦春族、达斡尔族以及华俄后裔俄罗斯族生活在这里,中心城市所在地海拉尔已经与俄罗斯的赤塔市相互结为为友好城市,随着中俄边贸的发展,中俄文化交流日益频繁。
呼伦贝尔学院是呼伦贝尔地区的地方性院校,学院与国内外多所大学广泛联合,开展教学研究与学术交流活动。借助地缘优势,学院已与俄罗斯的赤塔技术学院、后贝加尔国立师范大学、伊尔库茨克经济学院赤塔分院、美国的夏威夷大学、日本的东京农工大学等多所大学、学院建有校际友好交流关系。学院与俄罗斯、蒙古等国高校合作办学已初见成效,是中国教育部确定的全国七个赴俄罗斯留学的培训基地之一。
根据呼伦贝尔学院“为国家和地方培养质量合格、数量足够的高级应用型人才,把学院建设成一所区内有地位、国内有影响,民族特色、地区特色鲜明的综合性本科院校”的办学指导思想,在学科发展上,历史学专业依据地处北疆与俄罗斯和蒙古国接壤的地方特色、中俄合作办学等资源优势,充分利用呼伦贝尔历史发展过程中独特的历史地理资源,因地制宜开展师生合作型教学教研模式。 在此仅以呼伦贝尔学院历史专业课程的教学实际,结合中俄交界的地区实际,以世界通史方面的课程教学为例,谈一谈地方史及其相关课程资源在历史教学改革中的实践与应用。
一、在专业设置中,开设与地方史相关的选修课程
根据呼伦贝尔学院人才培养方案,积极研究探索高校教育教学规律,开展教学改革,按照历史学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构建具有地区特色、专业特色、学科特色的课程体系和课程结构。为此,把世界通史课程教学中能联系到地方史的课程加入到课程设置中,开设了专业选修课东北亚国际关系史专题、苏联专题,将专业性、民族性以及地域性的课程列入历史学人才培养方案中,作为学科专业选修课。此外,还开设了全院选修课程俄罗斯历史与文化专题。
(1)东北亚国际关系史专题从十七世纪俄国向东北亚的扩张与近代东北亚国际关系的发生开始,直至1922年华盛顿会议召开结束。围绕近代东北亚国际关系发生发展的四个主要基本历史线索展开论述。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和把握近代东北亚国际关系史的基本史实及其中重大历史事件与国际关系发展变化,进而使学生了解相关问题的研究动态、研究方法,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初步撰写学术论文的能力。
(2)苏联史专题是包括苏联史及中苏关系史有关学术问题介绍两部分内容,着重介绍1917年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胜利至1991年苏联解体的历史,包括从列宁到戈尔巴乔夫领导苏联期间的主要政治活动及其给苏联国家发展带来的历史影响。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苏联国家建立、发展和消亡的历史过程,了解和把握苏联国家历史发展的基本线索、基本规律,总结历史经验教训,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初步撰写学术论文的能力。
(3)俄罗斯历史与文化专题是全院选修课程。本课程是历史专业和俄语专业必不可少的选修课程之一。俄罗斯国家历史发展的阶段、俄罗斯国家的大国地位,以及社会发展和经济建设成败的经验与教训、甚至是历史的独特性等等都值得研究和掌握。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获得俄罗斯历史的系统知识,对俄罗斯社会、经济、人口、资源、政治变迁的相互关系形成正确的认识,掌握俄罗斯历史的学习和研究方法,使学生形成正确的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初步撰写学术论文的能力。
上述选修课程与世界通史课程的内容相互补充,建构了比较完整的地方史知识体系,为学生今后的地方史学习与研究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二、在课堂教学中,融入与地方史相关的教学内容
在有关世界通史世界现代史、世界当代史课程内容的讲授中,在讲授东北亚国际关系史专题、苏联史专题时,把相关中俄关系史以及与呼伦贝尔历史有关的历史材料融入到历史教学中。例如,中东路事件:1929年张学良领导的东北政府为收回苏俄在中国东北铁路的特权而发生的中苏军事冲突。 在1929年东北亚大国关系紧张的国际环境下,张学良直接采取武力接管中东铁路,导致中苏边境发生武装冲突。不仅使东北当局损兵折将,实力大为削弱,更恶化了中苏关系,使日本坐收渔人之利。再如,诺门罕战役:1939年5月4日——9月16日,在今呼伦贝尔新左旗境内诺门罕布日德地区及蒙古国哈拉哈河中下游两岸,爆发了一场震惊世界的“满”蒙边境战争,即苏联、蒙古国与日本、伪满洲国的大规模军事冲突事件。这样,就可以使学生感觉到历史不再遥远,仿佛就发生在自己身边,进而达到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目的。
三、在教研教改中,师生共同参与教学研究
在教研教改中,师生的共同参与、合作教研、“教学相长”至关重要。主要是在进行与地方史相关的教研教改活动的同时,指导学生撰写调查报告或者是与地方史相关的史学学术论文。地方历史资源由于具有贴近现实生活、贴近社会的特点,通过现存的历史遗址遗迹、留存于世的史料文献等,能够带给师生多方面的线索和信息,师生通过广泛搜集、整理、加工并合理利用地方史相关资源,对所在地区历史及社会演变发展的各个(转下页)(接上页)阶段进行多角度、全方位考察,改变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地位,变被动的知识接受者为主动的学习探讨和研究知识的共同参与者。学生参与教学研究活动,参与教学改革,可以更好地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例如,在学院内蒙古省级课题《中俄经贸关系研究(1991-2007)》、《呼伦贝尔侨史》的科研工作中,已发表《影响中俄经贸发展的环境因素及其对策研究》、《影响中俄经贸发展的人才因素及其对策研究》等系列论文成果,而在这过程中,也间接指导了本科学生写有中俄经贸以及苏联史方面的一些毕业论文,在互相学习互相合作中师生共同得到了收获和提高。
四、在课堂教学实践中,组织学生开展研讨课的实践教学活动
组织学生开展研讨课的实践教学活动,在东北亚国际关系史专题、苏联史专题等课堂教学活动中多次实践,并且效果良好。其设计思路为:确定选题范围之后,组织学生对某一确定的学术专题或者某一研究范围进行相关问题的资料搜集、整理、加工、直至确定题目、拟定提纲、撰写论文、修改题目或论文直至最后定稿,这是研讨课前期的准备工作;然后课堂研讨上正式提交,组织学生发言,答辩、进行研讨,最后由教師或学生的组织者给予小结,发言,研讨期间教师可以逐一点评并提出相关建议。实践效果表明,学生大多比较喜欢参与这样的课堂研讨实践教学活动。通过这样的课堂教学实践活动,有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即开阔了学生的视野,看到了其他同学的长处,又拓宽了知识面,意识到自身的不足,更重要的是学到了知识。在这样的课堂教学实践活动合作模式中,师生共同得到了学习和提高。
五、参观考察名胜古迹
世界近现代史上呼伦贝尔地区也曾发生过影响重大的历史事件,例如中东路事件、诺门罕战役、苏联红军出兵中国东北等。可以组织学生到这些重大历史事件的发生地满洲里、新左旗境内的诺门罕布日德地区、扎兰屯、海拉尔等地参观考察这些遗址遗迹,不仅使学生可以亲身感受到那些惊心动魄的历史,深切体会到历史的真实性,更重要的是学生能够把课本知识和实际的历史文化结合起来,提高了学生学习历史的热情,加深了对本地地方历史的认识。
从呼伦贝尔学院历史专业世界通史相关课程的教学实际之中,可以清楚地看到,开发和利用地方史及其相关课程资源已经成为高等院校历史课程教学改革的重要途径之一。在(转下页)(接上页)高等院校的实际历史教学中,地方史课程及其相关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也已经成为历史课程教学改革的重要手段之一。呼伦贝尔学院历史专业教学中,采用了开设地方史及其相关课程、课堂教学实践中融入地方史及其相关教学内容、教研教改中以地方史或貼近地方史研究为方向等,组织地方史及其相关专题课堂实践教学学生研讨会等,师生共同参与合作教学教研模式,借以优化历史教学过程,提高历史教研水平。
在高等院校的历史教学中,恰当地开设地方史及其相关课程的教学,可以改进高等院校的历史教学;适当地融入地方史及其相关课程的资料,可以弥补现行高校历史教材的不足;在教研教改中,师生共同参与合作,可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在课堂教学实践中,组织学生开展研讨课的实践教学活动,可以提高学生的政治思想觉悟和实践应用能力;组织学生参观考察名胜古迹,可以更好地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更好地进行教学实践,更好地实现高等院校历史学教育教学的目标及方向,从而使学生终生受益。
参考资料:
[1]梁云,杜辉,胡雪艳,王平,赵金辉.历史教学利用乡土资源途径的探索—结合呼伦贝尔学院历史专业教学实际〔J〕. 呼伦贝尔学院学报,2012(1).
[2]冯明臣.师专历史专业开设乡土历史课的思考〔J〕.天中学刊,1999(1).
作者简介:
杜辉(1974— ),女,汉族,历史学硕士,内蒙古呼伦贝尔学院政治与历史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世界现代史的教学研究。
周庆柱(1973—),男,汉族,内蒙古呼伦贝尔学院体育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体育史的教学研究。
袁野(1977—),女,蒙古族,历史学博士,沈阳农业大学社科部讲师。研究方向:中国近现代史的教学与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