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汉语中数字的翻译方法

来源 :大学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xghq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数字在日常汉语中的使用频率很高,在唐诗中也不例外。但是由于不同文化背景和风俗习惯,汉语和英语对数字的表达和理解却不尽相同。文章通过对唐诗中数字运用特点的归纳,研究英汉两种语言在使用数字上的差异。对语言符号和文化差异的分析,研究如何根据汉字数字的表达本意采取灵活多变的翻译方法策略,已达到让国外读者领略唐诗大美意境的目的。
  [关键词]唐诗 数字 翻译方法
  [中图分类号] H315.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437(2013)10-0105-02
  唐诗中数字的运用很有特色,本文首先分析数字在汉语和英语中的差异性,继而以广为传诵的唐诗为例来研究唐诗中数字的翻译方法,通过对数字精准的翻译研究为诗歌的意美、音美、形美的传达提供借鉴。
  一、数字在汉语和英语中的差异
  数字是语言的一部分,它具有特殊的文化蕴含和功能,在人们的文化交流和发展中起着关键作用。语言会因不同区域的不同文化而有所不同,数量词也同样会受其影响,因此,在英汉互译过程中要考虑数字在两种语言中的差异:
  (一)虚义数词的使用
  数词有实义和虚义两种概念。当数词表示实义时,所表达的是词汇的精确含义,在英语和汉语中的用法基本一致。这种翻译是比较容易的。但是当数词表示虚义时,即在表达模糊概念时,翻译起来就比较复杂。由于汉语和英语不同的历史文化及风俗习惯等,很难找到相对应的词进行翻译。如古汉语中“一日不见,如隔三秋”、“三思而后行”中的“三”、“九,阳之变也,相其尾曲穷尽之形”中的“九”进行翻译的时候要根据原文语境做适当处理而不可直译。同样英语中的“七”和“十三”也被赋予神秘色彩具有特殊内涵,如:
  A man may lose more in an hour than he can get in seven. (得之艰难失之容易。)
  由此可见,虚义数词是英语和汉语中的差异,在唐诗英译过程需要在充分理解原文基础上创造性地用英语准确表达出来。
  (二)数词和量词相结合
  数词与量词相结合才可修饰动词、名词和形容词,这是数词的主要语法功能。在唐诗中,因考虑到格律需要,常常把数量词放在名词之后。而在英语语法中,数词往往是通过修饰名词或直接通过介词而表现的,如:an important (item) of news. 两个以上的数目还可通过名词的复数形式表现出来。在汉语中唐诗的量词运用已成体系,具有稳定性特征。而英语表量结构中的名词还未形成独立量词。众所周知,汉语中有“匹、架、乘、张、个、条”等量词,体现了汉语数词、量词已经独立。而在英语传统语法体系中并没有像汉语这类独立的词类可以表达“量”,但表达“量”的这种概念的结构是一直存在的。语法家Randolph Quirk在其著作《英语语法大全》(A Comprehensive Grammar of the English Language)中将表达“量”的概念的结构列为名词之下,并命名为表量结构(Partitive Constructions),然后又将其分为三大类:一类是种类结构(Partition in Respect of Quality) ,一类是数量结构(Partition in Respect of Quantity), 还有一类是度量单位名词(Measure Partitive Nouns)。由此可见,数词和量词的不同搭配是英汉两种语言的又一不同点。
  二、翻译原则与方法
  针对英语国家和汉语国家因不同文化背景所产生的数字的不同模糊意义,译者在翻译时需要遵循形象性和民族性的原则。因此,在唐诗汉译英时,对于模糊意义的数量词在这两种原则的基础上,还要结合诗文的语境、修辞方法和文体风格等特点,同时对量词的翻译可以运用减词法,采取归化、异化、直译、意译等方法。
  (一)归化的方法
  所谓“归化”,是指在翻译过程中尽可能用本民族的方式去表现外来的作品,通俗地讲就是要接近目标读者。例如成语“三三两两”、“三五成群”翻译成 “in twos and threes”和“in threes and fours”更符合英文的习惯表达。而译者在翻译带有数字的地点、时间词时往往采取用拼音的方法,例如“San xia” “Shier Feng” “Wu geng。”这一方法对于非汉语的读者来说未必是好的处理方法。因为他们对中国的人文地理并不熟悉,所以在英译中把“三峡”“十二峰”“五更”译为 “Three Georges” “Twelve green peaks” “at dawn”更加形象贴切。
  (二)异化的方法
  所谓“异化”,是指在翻译过程中保留原文的异国情调和文化意象,尽可能地保持原文风格,让读者了解源语文化。通俗地讲就是要尽量接近原作者。当翻译具有文化特征的数词短语时,应尽可能保留其数字特点。例如:“疑是银河落九天”被译为“as if the Silver River dashes down from the Ninth Sky ”,这种异化翻译的方法要比意译成“as if the Silver River fell from the high sky ”或 “as if the heaven's silver river dropping from the top ”更忠实于原文,并保持了原文文化意象中的神秘色彩,同时也助于读者更加了解汉唐文化中数字所表达的丰富意义。
  (三)直译结合意译的方法
  在翻译数词时,译者有时采用直译的方法,有时采用意译的方法。例如: “A fence needs the support of three stakes.”译作“一个篱笆三个桩”。“When we have nothing to do but gossip, we always agree that each single one of you girls is one in a hundred.”译作“我们没事评论起来你们这几个都是百里挑不出一个来的(《红楼梦》)”。这两个例句采用了直译法。又例如:将“九天”译为“the blue sky” ,将“万重云”译为“countless folds of clouds”等都采用了意译的方法。而将“三千尺”译为“three thousand feet”,将“四面八方”译为”four corners of the earth ” 则采用了直译和意译相结合的方法。   (四)变通译法
  在翻译“万”、“几”、“半”等比较模糊的数字时,译者不能仅根据字面意思进行翻译,还要结合文中数字的上下文语境中的语用意义,要达到这一效果,就要求译者应灵活地选择变通和补偿手段。以下是模糊数字采用变通译法的例子:
  “‘万’重山”译作“countless folds of hills”;“秋云暗‘几’重”译作“the autumn clouds grew darker and darker”;“峨眉山月‘半’轮秋”译作“the crescent moon looks like old Autumn’s golden brow”。如果在这些例子中将“万”译为“ten thousand”,将“几”译为 “several”,将“半”译为 “half”,就会让英语读者产生困惑。
  (五)等值翻译、不等值翻译和不必译出的方法
  由于在英语、汉语中都会存在数量词语义模糊的情况,还有些数量词的意义和语用功能在两种语言中也比较类似,所以译者最好在不影响读者理解的前提下,尽可能地对数量词进行等值翻译,从而准确、真实地展现原文特色。例如: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
  It takes ten years to grow trees, but one hundred to rear people.
  一个好汉三个帮。
  An able fellow need the help of three other people.
  我们知道英汉的语系不同,还因历史和文化差异,这两种语言在数量词模糊语义的表达和理解也有所差别。因此,译者在英汉互译时要对数量词进行一些改动,从而符合译入语的表达方式和表达习惯。例如:
  三天打鱼两天晒网。
  One day fishing and two days dry one's net.
  他因为办公室乱七八糟而道歉。
  He apologizes because the office is at sixes and sevens.
  民族文化背景和特定语言表达习惯的不同会影响到英汉两种语言模糊数量词的使用。因此,在英汉互译时,要使译文表意清晰、读者理解,就要注重语境和表达习惯,可不按数量词所指称的数量词概念进行实义翻译,而根据特定语境的模糊语义,译出其语用含义。例如:
  五十步笑百步。
  The pot calls the kettle black.
  三个和尚没水喝。
  Everyone’s business is nobody’s business.
  在历史文化和风俗习惯等方面的影响下,英语和汉语对数字的使用和理解也有所不同。因此,译者在翻译过程中要遵循形象性和民族性原则,并在此基础上依据民族文化背景和特定语言表达习惯,根据具体情况结合语境选择恰当的翻译方法。
  [ 参 考 文 献 ]
  [1] 包惠南.汉语数字的模糊语义与翻译[J].辽宁师范大学学报,2001,(4).
  [2] 蓝红军.英汉数字习语文化比较与翻译[J].华东船舶工业学院学报,2002,(3).
  [3] 李琳. 数字的修辞功能及翻译[J]. 安徽大学学报,2001,(3).
  [4] 刘宓庆. 当代翻译理论[M].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公司, 1999.
  [5] 张炳星. 英译中国古典诗词名篇百首[M] . 北京:中华书局, 2001.
  [责任编辑:碧 瑶]
其他文献
[摘 要]以中国学术期刊全文数据库中收录的江苏省三所办学层次和规模相近的师范院校教师的论文为数据来源,运用文献计量学方法,从发文期刊分布、作者、研究获得资助、被引频次等方面对这三所本科师范院校的期刊论文进行分析,通过与其他两所院校科研现状的对比分析,对我校今后的学科建设、人才引进、科研政策制定等可以提供一定的参考与启示。  [关键词]师范院校 科研产出 文献计量分析  [中图分类号] G350 [
期刊
[摘 要]革命纪念馆肩负着我国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和政治思想教育的重要使命。以革命纪念馆为依托建立起来的各类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在加强和改进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中,具有积极的作用。  [关键词]革命纪念馆 青少年 教育  [中图分类号] D432.6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437(2013)08-0137-02  铁岭市周恩来同志少年读书旧址纪念馆——银冈书院,是周恩来离开家乡来
期刊
[摘 要]20世纪英国著名女作家弗吉尼亚·伍尔夫发表了《一间自己的屋子》。人们根据自己的空间状况来安置自己的生活,生活空间(物理空间)锻造人们的习性,当然也决定他们的文学创作——写什么和怎么写。文学创作更需要有一间自己心灵的屋子——心灵空间。当今社会,女性作家年收入五百镑以及拥有一间“自己的屋子”已不在话下,她们所面临的问题是如何关注自己的心灵空间,使自己的心灵空间与生活空间互相促进、共同繁荣。 
期刊
[摘 要]游戏里空间环境的组合选择都是一次综合性的分析的建立与实践,强调合作性的价值观,实现利益本质性的作战理念,规避风险性。游戏具有与地理的功能性衔接的价值和意义。在游戏的阶段性、层次性、连贯性的联系过程中,都在强化对景观多样化且地域差异的认识、凭借地图来学地理的认识、地理的空间建立的认识,强化抽象思维的训练。  [关键词]网络游戏 地理 功能性 衔接  [中图分类号] G898.3 [文献标识
期刊
[摘 要]《JAVA程序设计》课程是计算机软件技术专业低年级阶段的核心基础课程,强调对学生JAVA应用能力的培养及实践能力的提高。针对目前柳州师专高职高专软件技术专业学生的特点及《JAVA程序设计》教学中普遍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以项目驱动案例教学、校企结合、考核方式等是进行教学改革的最佳策略。  [关键词]JAVA程序设计 教学改革 案例 项目驱动 校企合作.  [中图分类号] G640 [文献标
期刊
[摘 要]本文以港口设备与自动控制实训基地为例,通过建设具有港口特色、服务于港口产业、港口物流专业群的实训基地,阐述在开放型职业教育公共实训基地模式中,高职院校所起到的作用,以提高实训基地的运作能力。  [关键词]开放型 港口特色 实训基地 研究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437(2013)10-0015-02  开放型职业教育公共实训基地主要是政府
期刊
[摘 要]“数学分析”课程教学中,应该融入合理的数学模型,升华理论教学,使学生容易理解理论的抽象性;借助先进的数学软件,打破平面教学局限性,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实践能力;挖掘多元化网络资源,丰富教学内涵和形式,激发学生的兴趣,扩大学术视野;将联想问题嵌在的思想,提炼教学方法,让学生明确专业认知,巩固专业知识。  [关键词]数学分析 教学对策 数学模型 数学软件 网络资源  [中图分类号] O17
期刊
[摘 要]当代大学生入学时的英语水平普遍比以前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全面提高了,对英语教学的要求也高了。在教学的基础上,利用建构主义理论为指导,结合多次的课堂观察,不断调整课堂教学设计,对英语专业教学进行改进和创新,更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英语技能。  [关键词]建构主义教学理论 课堂设计 协作  [中图分类号] G64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437(2013)09-0140-02
期刊
[摘 要]学科建设是大学发展中的一项长期的、根本性的战略任务。大力研究学科建设规律、积极探索学科建设的有效模式将是提升大学核心竞争力的关键,也是增强高校教学质量、人才水平以及科研实力的重要手段。完善协调组织体系、提升师资队伍水平、大力扶持科学研究、重视国际合作与交流,是控制科学与工程学科的有效建设途径。  [关键词]控制科学与工程学科 建设 途径  [中图分类号] G40.032 [文献标识码]
期刊
[摘 要]调查表明:高校美术学专业的学生具备了获取美术课程资源的物质条件,但对各种资源采用简单的“拿来”方式,尚未形成整合资源的意识; 网络、影视等视觉文化资源对学生的影响已经远远超过了教师、教材对他们的影响;学生对亲近自然、融入社会及集体活动等方面的美术课程资源利用严重不足。  [关键词]高校美术 课程资源 使用  [中图分类号] G42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437(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