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随着社会的发展与进步,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以及社会、家长对学校的殷切期望,努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成为我们每个教师的责任,更是压在每个教师肩上的一副重担,也是一个永恒的话题。要提高课堂教学效率,首先要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那么,如何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呢?本文将对此进行分析。
关键词:新课标;小学数学;教学有效性
在新课改要求下,对每一学科教学任务都提出了新的要求,数学也不例外。在数学教学中做到因材施教、以生为本,通过提升学生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主动投入学习,加强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交流,促进教学有效性提升。笔者认为有以下几方面需要注意。
一、 设立有效的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作为教学活动的灵魂所在,其设计要符合新课程标准的要求。教师在每一节数学课堂上都要针对新课程设置的教学目标进行教学内容的设计,要仔细地研读教材和挖掘教材,因为教材为学生学习提供了直接的媒介和直观的方法,教师要在教材的精髓和新课程的教学要求之间平衡,最后找到合理有效的教学目标。教师要把教材中的内容变成相互关联的知识点,设置逐层深入、层层递进的教学目标。
二、 以教材为核心,突出教学主次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材是其教学的主要材料,也是教师进行教学活动的关键。针对此点,小学教师必须结合每名学生的自身特点和教学中的难点来研究教材结构,以此来保证学生能够通过旧知识形成对新知识的认知及衔接。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长期实践中可以发现,教材的不断调整及改革,能够为课堂教学指标的不断提升提供积极有效的助推力。
实际上教材内容在编排上具有一定的规律性,它需要以学生的认知能力为基准,并以此为依托,实现对教学内容的进一步拓展及延伸,这样新知识就能以学生较为熟知的形式展示出来。教学重点从本质上来看就是课堂教学阶段中的核心及关键,学生只有掌握这一基本点,才能更加清楚地掌握新知识,并将所学知识熟练地运用到实处,从根本上提高学习效率。因此,对课堂教学重点进行进一步确认也就显得至关重要,教师只有对教材进行最为深刻的理解及分析,才能规划出更为有效的教学节奏,实现对新旧知识的贯穿性教学。如果在小学数学的课堂教学过程中新知识过多,就需要对教学层次进行合理确定,使其主次更加分明;如果旧知识在课堂上占据较大份额,就需要将教学侧重点放在知识的综合运用上。
三、 尊重学生主体地位,开展数学课堂教学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对于学生主体地位有明确知识,并且强调以问题其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具体来讲,一方面要求数学课堂知识的学习要重视学生的自主探究,教师则应从旁加以辅导;另一方面则是要求课堂教学设计要基于学生的视角,结合学生的实际生活经验。
比如,在讲解《认识时间》相关内容时,该节课的主要教学目的是让学生能够精准地读取时间,因此教师首先要让学生掌握秒、分、时之间的换算规则,再让学生掌握实际时间的读取技巧。此时,教师可以主动向学生提供钟表,让学生自己动手去拨动钟表的指针,进而通过拨动时针、分针与秒针的过程去发现规律,同时仔细观察钟表的大小格子数,然后开展小组探究交流关于时针、分针与秒针的运行规则,进而将自己起床时间、上学时间与放学时间用钟表呈现出来。这一教学过程充分尊重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激发了学生的主动探究欲望,促使学生更快掌握时间的相关知识,进而全面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
四、 创设数学课堂教学情境
考虑到小学生还处于初级学习阶段,在学习数学这种逻辑性较强的知识方面,难免有些吃力。在创设教学情境的过程中,教师既要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又要做到简单易懂、富有趣味,这样学生才能听懂教师说什么,此时创设教学情境,才能真正发挥情境教学的作用,增强学生的学习热情,确保教学的有效性。
如:教学“分数的基本性质”这个知识点的时候,教师可以创设这样的情境:白兔妈妈将一个苹果分成4块,准备分给白兔三兄弟吃,她将1块苹果分给了大哥,而二哥却嚷着要吃2块,妈妈没有办法就切了第2个苹果,分成了8块,给了二哥2块,可是这个时候,三弟又不开心了,他想吃3块,白兔妈妈就把第3个苹果平均分成了12块,给了三弟3块。那么问题来了,白兔三兄弟谁分到的苹果最多呢?这个情境不仅富有趣味性,容易理解,而且蕴含把“单位1”平均分成几份,取出不同分数,却表示相同大小这个含义。
五、 构建和谐师生关系,重视激励教学
和谐的师生关系能够为学生创建更轻松的学习环境,小学生虽然思维活跃,对各种新鲜事物充满好奇心,但是一旦数学课堂气氛沉闷、紧张,教师依旧采用传统“唯我独尊”、一味传授知识、学生被动接受的模式,导致学生很可能因为没有兴趣、怯懦害怕等原因,不愿意参与数学活动,进而大大降低教学的有效性。
如:教学“用乘法口诀进行表内乘除法的口算”这个知识点的时候,教师可以孙悟空的故事进行改编:有20个桃子,5个小猴子,这个时候美猴王要怎么分配才公平呢?并对学生的回答给予积极的鼓励。同学们听到是美猴王的故事,注意力会马上被吸引过来,这种符合学生心理特点的趣味性教学,不仅能够拉近与学生的距离,而且便于学生理解,满足学生的好奇心,增强了学生学习的自信心,最终达到提升教学有效性的目的。
六、 结语
总之,新课程标准改革是对以往教学方式的改进,是教学事业的进步。新课程标准尊重学生的感受与体验,以学生为中心进行教学,可以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热情,让学生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在小学数学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坚持以学生为中心,根据最近发展区理论来设计课程内容,注意结合实际生活进行教学,这样才能够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要坚持“以生为本”的教学观念,引导学生结合自身发展开展学习活动,逐步引导小学生认知水平与数学核心素养的提升,从而强化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林军.新课程背景下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思考[J].新課程(上旬),2016(16).
[2]王建延,王佳欣.新课改背景下小学数学课堂有效教学研究[J].新课程(中旬刊),2016(12).
作者简介:
刘勤,重庆市,重庆市垫江县凤山小学校。
关键词:新课标;小学数学;教学有效性
在新课改要求下,对每一学科教学任务都提出了新的要求,数学也不例外。在数学教学中做到因材施教、以生为本,通过提升学生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主动投入学习,加强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交流,促进教学有效性提升。笔者认为有以下几方面需要注意。
一、 设立有效的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作为教学活动的灵魂所在,其设计要符合新课程标准的要求。教师在每一节数学课堂上都要针对新课程设置的教学目标进行教学内容的设计,要仔细地研读教材和挖掘教材,因为教材为学生学习提供了直接的媒介和直观的方法,教师要在教材的精髓和新课程的教学要求之间平衡,最后找到合理有效的教学目标。教师要把教材中的内容变成相互关联的知识点,设置逐层深入、层层递进的教学目标。
二、 以教材为核心,突出教学主次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材是其教学的主要材料,也是教师进行教学活动的关键。针对此点,小学教师必须结合每名学生的自身特点和教学中的难点来研究教材结构,以此来保证学生能够通过旧知识形成对新知识的认知及衔接。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长期实践中可以发现,教材的不断调整及改革,能够为课堂教学指标的不断提升提供积极有效的助推力。
实际上教材内容在编排上具有一定的规律性,它需要以学生的认知能力为基准,并以此为依托,实现对教学内容的进一步拓展及延伸,这样新知识就能以学生较为熟知的形式展示出来。教学重点从本质上来看就是课堂教学阶段中的核心及关键,学生只有掌握这一基本点,才能更加清楚地掌握新知识,并将所学知识熟练地运用到实处,从根本上提高学习效率。因此,对课堂教学重点进行进一步确认也就显得至关重要,教师只有对教材进行最为深刻的理解及分析,才能规划出更为有效的教学节奏,实现对新旧知识的贯穿性教学。如果在小学数学的课堂教学过程中新知识过多,就需要对教学层次进行合理确定,使其主次更加分明;如果旧知识在课堂上占据较大份额,就需要将教学侧重点放在知识的综合运用上。
三、 尊重学生主体地位,开展数学课堂教学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对于学生主体地位有明确知识,并且强调以问题其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具体来讲,一方面要求数学课堂知识的学习要重视学生的自主探究,教师则应从旁加以辅导;另一方面则是要求课堂教学设计要基于学生的视角,结合学生的实际生活经验。
比如,在讲解《认识时间》相关内容时,该节课的主要教学目的是让学生能够精准地读取时间,因此教师首先要让学生掌握秒、分、时之间的换算规则,再让学生掌握实际时间的读取技巧。此时,教师可以主动向学生提供钟表,让学生自己动手去拨动钟表的指针,进而通过拨动时针、分针与秒针的过程去发现规律,同时仔细观察钟表的大小格子数,然后开展小组探究交流关于时针、分针与秒针的运行规则,进而将自己起床时间、上学时间与放学时间用钟表呈现出来。这一教学过程充分尊重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激发了学生的主动探究欲望,促使学生更快掌握时间的相关知识,进而全面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
四、 创设数学课堂教学情境
考虑到小学生还处于初级学习阶段,在学习数学这种逻辑性较强的知识方面,难免有些吃力。在创设教学情境的过程中,教师既要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又要做到简单易懂、富有趣味,这样学生才能听懂教师说什么,此时创设教学情境,才能真正发挥情境教学的作用,增强学生的学习热情,确保教学的有效性。
如:教学“分数的基本性质”这个知识点的时候,教师可以创设这样的情境:白兔妈妈将一个苹果分成4块,准备分给白兔三兄弟吃,她将1块苹果分给了大哥,而二哥却嚷着要吃2块,妈妈没有办法就切了第2个苹果,分成了8块,给了二哥2块,可是这个时候,三弟又不开心了,他想吃3块,白兔妈妈就把第3个苹果平均分成了12块,给了三弟3块。那么问题来了,白兔三兄弟谁分到的苹果最多呢?这个情境不仅富有趣味性,容易理解,而且蕴含把“单位1”平均分成几份,取出不同分数,却表示相同大小这个含义。
五、 构建和谐师生关系,重视激励教学
和谐的师生关系能够为学生创建更轻松的学习环境,小学生虽然思维活跃,对各种新鲜事物充满好奇心,但是一旦数学课堂气氛沉闷、紧张,教师依旧采用传统“唯我独尊”、一味传授知识、学生被动接受的模式,导致学生很可能因为没有兴趣、怯懦害怕等原因,不愿意参与数学活动,进而大大降低教学的有效性。
如:教学“用乘法口诀进行表内乘除法的口算”这个知识点的时候,教师可以孙悟空的故事进行改编:有20个桃子,5个小猴子,这个时候美猴王要怎么分配才公平呢?并对学生的回答给予积极的鼓励。同学们听到是美猴王的故事,注意力会马上被吸引过来,这种符合学生心理特点的趣味性教学,不仅能够拉近与学生的距离,而且便于学生理解,满足学生的好奇心,增强了学生学习的自信心,最终达到提升教学有效性的目的。
六、 结语
总之,新课程标准改革是对以往教学方式的改进,是教学事业的进步。新课程标准尊重学生的感受与体验,以学生为中心进行教学,可以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热情,让学生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在小学数学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坚持以学生为中心,根据最近发展区理论来设计课程内容,注意结合实际生活进行教学,这样才能够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要坚持“以生为本”的教学观念,引导学生结合自身发展开展学习活动,逐步引导小学生认知水平与数学核心素养的提升,从而强化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林军.新课程背景下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思考[J].新課程(上旬),2016(16).
[2]王建延,王佳欣.新课改背景下小学数学课堂有效教学研究[J].新课程(中旬刊),2016(12).
作者简介:
刘勤,重庆市,重庆市垫江县凤山小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