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大学生已成为使用网络文化的主要力量群体。网络文化本身具有的开放性、虚拟性等特点,给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一定程度的冲击和影响,增加了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复杂性和艰巨性。本文在分析网络文化的特点以及对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作用和影响的基础上,提出了一些对策与建议。
【关键词】网络文化;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网络文化是一种全新的以满足人的多维文化需要为目的,以计算机技术和通讯技术为基础的传媒文化。当前,大学生已成为使用网络文化的主要力量群。网络文化已然渗透在大学校园的每一个角落。如何引导大学生对网络信息文化形成“取之精华为己用,弃之糟粕如敝履”的正确态度,是我们每一个思政工作者都要深思的问题。
一、网络文化特点
1.开放性
互联网是一个跨越地域界限、文化差异、风俗人情、社会阶层、生命信仰等制约因素的全球性媒体,首当其冲的一个特点就是开放性。任何人都可以随时随地在网上发表见解和言论,全世界最新的科研信息、资讯都可以在网上交流。而且因为其不受特别严密的监督管理,和其他传媒途径相比显得极为开放和自由。
2.虚拟性
在开放的网络文化中,使用者可以不使用真实姓名,不提供个人真实信息进行聊天、购物、上网,使用网络者天各一方,见不到真人,一切都是按照虚拟的方式搭建的,所以说虚拟性是网络文化的又一个特点。同时,也增加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复杂性。
3.平等性
网络文化在十分活跃地缩短了人们沟通的路径的同时,也制造了“网络面前人人平等”的一个现实。由于网络文化中使用者身份地位的被隐蔽,传统意义上的社会地位、等级差别也不复存在,人们更容易获得平等的权利。盛极一时的草根文化、迅速蹿红的网络歌手和网络作家都能说明这个问题。
二、网络文化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作用和影响
网络文化因其独有的特性,已经对大学生的生活、学习以及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产生了重要作用和影响。
1.积极作用
(1)丰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和形式,提升“教育能量”。互联网的信息高速传递功能将全世界连接为一体,同时也成为大学生获取知识和信息的很重要的渠道,成了大学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大学生可以在网上接触、了解到最新的时事,学习最新的科研成果和科学技术发展的态势、捕捉社会动态、发泄心情、调整心态等等。这样不仅极大丰富了传统意义上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更新教育模式,如说教、课堂教学、社会实践、谈心等等,而且由于互联网信息更新快,信息量巨大,内容很丰富,大学生不会觉得枯燥,相对来说更容易受大学生欢迎。再则,网络上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会被多人多次使用,大大提升“教育能量”。早在2000年教育部就已经下发《教育部关于加强高等学校思想政治教育进网络工作的若干意见》(教社政[2000]10号),文件前瞻性地提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进网络这一重要思想。
(2)有利于大学生正确思辨能力的形成,激发大学生自主性和创新意识。网络信息更新速度快,信息量巨大,观点新,很多问题很难有唯一的答案,非常需要大学生主动运用自己的是非观念、思辨能力和知识经验进行分析判断,从而形成自己的观点。这样就能极大地增强大学生判断是非的自主性、独立性,进而内化为自己的行动,增强自信。此外,网络信息中会有许多有关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以及其它大学生感兴趣的话题,大学生可以及时获取信息,参与讨论,大大提高教育的时效性。
2.不利影响
(1)网络信息良莠不分,容易误导大学生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的形成。大学生正处于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正确的引导和榜样的作用很关键。网络文化的多元性和杂陈性导致网络文化良莠不分,再由于网络具有的匿名性、虚拟性等特点,也会造成学生道德意识的弱化,网络中不道德的言论和垃圾信息,容易对大学生造成负面的影响,诱导大学生形成错误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会在一定程度上抑制大学生健全人格的形成。部分不健康网站为了牟取利益,发布涉及暴力、黄色的有害信息,传播恶俗文化,鼓吹拜金主义、极端个人主义,严重干扰和妨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信息的有效传播,影响高校和社会的政治稳定。
(2)大学生容易沉迷于网络世界,影响学业和身心健康。
网络上信息海量,传播速度极快,更新迅捷,相比学校单一的教育模式,更符合大学生的心理需求。大学生容易在网络中交到有兴趣爱好相近的“知己”,发现自己感兴趣的内容,无论这种兴趣是好是坏,都会吸引大学生不惜金钱地在网络上花费大量的时间、大量的精力。媒体上报道的大学生因过度沉迷网络游戏导致荒废学业被勒令退学的事件屡见不鲜。同时,大学生过度沉迷于网络世界,上网成瘾,会慢慢脱离社会和群体,并产生一系列心理障碍等问题。
伴随着网络的发展,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途径更为广阔,形势更为活泼,内容更为丰富,高校思政工作者要以积极的心态正确引导大学生使用好网络和网络文化,促进大学生学业和身心的健康发展,最大限度地发挥网络文化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积极作用。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关于加强高等学校思想政治教育进网络工作的若干意见》(教社政[2000]10号).2000.9.22
[2]《全国青少年网络文明公约》.2001.11
[3]网络文化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和对策.临沂大学学报.[J].2011.2
(作者单位:浙江商业职业技术学院)
【关键词】网络文化;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网络文化是一种全新的以满足人的多维文化需要为目的,以计算机技术和通讯技术为基础的传媒文化。当前,大学生已成为使用网络文化的主要力量群。网络文化已然渗透在大学校园的每一个角落。如何引导大学生对网络信息文化形成“取之精华为己用,弃之糟粕如敝履”的正确态度,是我们每一个思政工作者都要深思的问题。
一、网络文化特点
1.开放性
互联网是一个跨越地域界限、文化差异、风俗人情、社会阶层、生命信仰等制约因素的全球性媒体,首当其冲的一个特点就是开放性。任何人都可以随时随地在网上发表见解和言论,全世界最新的科研信息、资讯都可以在网上交流。而且因为其不受特别严密的监督管理,和其他传媒途径相比显得极为开放和自由。
2.虚拟性
在开放的网络文化中,使用者可以不使用真实姓名,不提供个人真实信息进行聊天、购物、上网,使用网络者天各一方,见不到真人,一切都是按照虚拟的方式搭建的,所以说虚拟性是网络文化的又一个特点。同时,也增加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复杂性。
3.平等性
网络文化在十分活跃地缩短了人们沟通的路径的同时,也制造了“网络面前人人平等”的一个现实。由于网络文化中使用者身份地位的被隐蔽,传统意义上的社会地位、等级差别也不复存在,人们更容易获得平等的权利。盛极一时的草根文化、迅速蹿红的网络歌手和网络作家都能说明这个问题。
二、网络文化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作用和影响
网络文化因其独有的特性,已经对大学生的生活、学习以及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产生了重要作用和影响。
1.积极作用
(1)丰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和形式,提升“教育能量”。互联网的信息高速传递功能将全世界连接为一体,同时也成为大学生获取知识和信息的很重要的渠道,成了大学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大学生可以在网上接触、了解到最新的时事,学习最新的科研成果和科学技术发展的态势、捕捉社会动态、发泄心情、调整心态等等。这样不仅极大丰富了传统意义上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更新教育模式,如说教、课堂教学、社会实践、谈心等等,而且由于互联网信息更新快,信息量巨大,内容很丰富,大学生不会觉得枯燥,相对来说更容易受大学生欢迎。再则,网络上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会被多人多次使用,大大提升“教育能量”。早在2000年教育部就已经下发《教育部关于加强高等学校思想政治教育进网络工作的若干意见》(教社政[2000]10号),文件前瞻性地提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进网络这一重要思想。
(2)有利于大学生正确思辨能力的形成,激发大学生自主性和创新意识。网络信息更新速度快,信息量巨大,观点新,很多问题很难有唯一的答案,非常需要大学生主动运用自己的是非观念、思辨能力和知识经验进行分析判断,从而形成自己的观点。这样就能极大地增强大学生判断是非的自主性、独立性,进而内化为自己的行动,增强自信。此外,网络信息中会有许多有关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以及其它大学生感兴趣的话题,大学生可以及时获取信息,参与讨论,大大提高教育的时效性。
2.不利影响
(1)网络信息良莠不分,容易误导大学生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的形成。大学生正处于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正确的引导和榜样的作用很关键。网络文化的多元性和杂陈性导致网络文化良莠不分,再由于网络具有的匿名性、虚拟性等特点,也会造成学生道德意识的弱化,网络中不道德的言论和垃圾信息,容易对大学生造成负面的影响,诱导大学生形成错误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会在一定程度上抑制大学生健全人格的形成。部分不健康网站为了牟取利益,发布涉及暴力、黄色的有害信息,传播恶俗文化,鼓吹拜金主义、极端个人主义,严重干扰和妨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信息的有效传播,影响高校和社会的政治稳定。
(2)大学生容易沉迷于网络世界,影响学业和身心健康。
网络上信息海量,传播速度极快,更新迅捷,相比学校单一的教育模式,更符合大学生的心理需求。大学生容易在网络中交到有兴趣爱好相近的“知己”,发现自己感兴趣的内容,无论这种兴趣是好是坏,都会吸引大学生不惜金钱地在网络上花费大量的时间、大量的精力。媒体上报道的大学生因过度沉迷网络游戏导致荒废学业被勒令退学的事件屡见不鲜。同时,大学生过度沉迷于网络世界,上网成瘾,会慢慢脱离社会和群体,并产生一系列心理障碍等问题。
伴随着网络的发展,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途径更为广阔,形势更为活泼,内容更为丰富,高校思政工作者要以积极的心态正确引导大学生使用好网络和网络文化,促进大学生学业和身心的健康发展,最大限度地发挥网络文化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积极作用。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关于加强高等学校思想政治教育进网络工作的若干意见》(教社政[2000]10号).2000.9.22
[2]《全国青少年网络文明公约》.2001.11
[3]网络文化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和对策.临沂大学学报.[J].2011.2
(作者单位:浙江商业职业技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