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静物素描教学作为高中阶段美术课程的一项重要内容,是高中生素描训练需要掌握的比较基础的内容。随着新课改的深入推进,高中美术学科中静物素描教学的重要性日趋渐显,其在美术教学过程中发挥着不可估量的作用。美术教师在静物素描教学实践中,需要从培养学生的观察方法、思维方式、审美能力着手,不断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
【关键词】美术教学;静物素描;造型
美术课通常是不被高中阶段重视的科目,在所有学科中的地位较低,然而伴随着素质教育的深入推进,学校对美术课重视程度不断提升,对教学内容也作出新的调整,在美术教学中不仅为了提升学生的绘画技能,更多的是要提升他们的欣赏能力以及综合素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因此,在现阶段人们对美术教学提出了更高层次的要求,静物素描教学在高中美术课中的地位也逐渐上升。
素描是整个美术学习过程中的基础,然而静物素描又是素描的基础,不论是油画或版画,还是工艺美术等,生活中的很多东西都离不开静物素描。那么,什么是静物素描呢?一般指的是单用线条或明暗描写、不加彩色的一种绘画,其对象主要是各种静止的果蔬、花草、日用品等。通過对这些物品的不同摆放和布置,就能够形成各种各样的质感对比,促使学生的美术素养在学习过程中得到有效提升,稳步达到教学目标的新要求。
一、当前静物素描教学中出现的问题
近年以来,美术静物素描作为美术的入门课,已越来越受到各级领导以及广大学生家长的重视和关注,旧的教学模式已经不适应现阶段高考的要求,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教学模式比较单一,内容得不到及时更新。从当前的美术教学中的静物素描来看,旧的教学模式还在应用教学实践中。在这种按照统一标准进行学习的模式,其学习内容都是侧重于重复的练习,在一定程度上挫伤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以致他们难于捕捉到素描对象的灵感,其教学效果自然不太理想。
2.静物素描时手法单调,思维得不到很好的拓展。有很多教师认为,静物素描就是为高考服务的,过分强调景物的特点,对于某种景物,只能采取固定的手法进行描绘。 但是太过固定的静物表现手法,让原本多样的色彩,变得单一,不能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他们对静物素描的兴趣就会逐步减退。
3.训练方式简单生硬,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没有得到有效培养。传统的静物素描,只是学生们凭借着长期生硬的训练,简单地把静物再现的过程。老师在上课时,往往强调静物素描的手法,而忽视了创作者和静物之间的情感关系,因此也就忽视了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二、美术教学中静物素描的策略
为了更好地展现学生对于静物素描的表现手法,教师必须在高中美术教学的静物素描过程中,与时俱进引入新的教育理念,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在静物素描教学中,不仅要培养学生的知识能力和技术水平,更为重要的是提高学生对静物的观察能力与感知能力,让学生更好地学会创造。首先,在静物素描教学中,老师需尽量变换不同教学手法来吸引学生,让学生更积极的去感知有关静物的各种技能知识。其次,要注重引导学生开展自主学习,增强他们静物素描的基本知识,不断掌握与它相关的知识技巧,从而不断巩固提升他们的美术技能,让他们在以后的艺术生涯中奠定坚实的基础。
1.进一步提升学生对静物素描的整体意识。在素描学习的过程中,学生的整体意识在不同程度上影响着整幅作品的效果和水平。在美术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整体意识是教师在美术教学实践中的一个具体要求。如果学生对事物缺乏整体意识,他们在观察过程中就会停留在局部,甚至注意力一直局限于某个细微的部位,那就比较容易产生“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的现象,甚至有可能造成整体构图混乱或失真, 美术作品也很难达到预期的效果。这种情况非常容易发生在初学素描的学生群体中,因此美术教师需要引导学生注重观察静物的整体,尤其是要注重把握事物整体的形态和气质。比如说,当我们把花瓶作为素描对象时,教师可以让学生仔细观察花瓶各部位的比例以及整体的构成概况,让他们对花瓶各个部位的大小、高度、结构,以及它们之间的比例有初步的认识。例如,瓶身的宽度是瓶口的2倍,瓶高的宽度是瓶身的3倍等。再如,当我们把水果作为素描对象时,除了要让学生了解水果之间的比例外,还要让他们了解果盘与水果之间的合适比例是多少。只有这样的观察,才有助于让学生在动笔之前对素描有一个整体认识,促使学生在细节方面的构造提供了有利条件。
2.进一步提升学生结构素描的水平。结构素描是要勾勒出静态素描对象的基本形体结构,也能够为学生在静物素描过程中打下一定的基础,是促进学生把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的需要。因此,教师在美术教学过程中,就要强化学生在结构素描方面的培养和练习,从而进一步提升他们的结构素描水平。在这一过程中,学生对几何图形的结构认识、分析就显得尤为重要,所以在高中美术的学习过程中,应该注重培养学生对图形结构方面的认知,让学生能够准确地钩划出图形的形状和结构,为静物素描提供坚实的基础。通俗地说,就是要引导学生对事物的体型进行多角度观察,能够把复杂的图像转变成简单的线条,然后让这些线条构成图案,通过以点成线、以线成面的形式,最后成为一个密不可分的有机整体。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应善于对学生进加强思想引导,增强他们对不同形象之间整体结构的联系,让他们在艺术方面有自己的理解和感悟,从而提升他们的素描创造能力,
3.恰当运用好素描中的透视原理。在素描教学中,透视原理是素描中最主要的技法之一,这也是构成一个合理的完整的画面的必要组成部分,所以素描透视原理对于美术学习者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它是素描过程中产生立体感的主要手段,通过黑、白、灰三种颜色画出相应的空间与色调气氛。对于刚接触素描学习的学生来说,透视的准确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写实造型的准确性。透视的缩型变化是让图形在同一平面具有立体感和空间感的关键,透视的明暗远近、近实远虚等手段,能够将物体的立体感展现得更为直观彻底。
4.灵活运用静物素描的教学方法。目前,有些教师在美术课堂上,采取静物素描的道具通常趋于固定单一,学习氛围不够浓厚。在静物素描的学习过程中,教师应该学会打破旧有的教学模式,积极创造提升学生表现能力的机会,这就要求美术教师必须提升自身的业务技能和教学水平,在教学的过程中不断地改进、优化自己的教学方法,充分激发学生的创作欲望,从而提高美术教学质量。例如,在石膏头像描摹课上,教师可以适当穿插石膏雕塑或形体写生,有意识培养学生在持续的静态临摹中锻炼临时速写训练等,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法来增强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此外,教师可以充分运用多媒体技术来辅助美术教学,促使学生的美术视野更加开阔,让他拉的想象力变得更加丰富。这样,不仅可以减少课堂板书的时间,还能把图片、视频等方式将抽象的概念更加直观地展现在学生面前,从而增强艺术教育的感染力与说服力,从而达到扩容提质的效果。同时教师不应当仅仅学习相应知识层面上,更要注重提升学生对静物的观察能力和分析水平,以进一步活跃学生思维和提升他们的创造意识。因此,教师在美术素描教学过程中,要积极引导学生对静物素描基础知识的掌握,并且要督促他们在课下自觉多加强练习。
总之,静物素描的练习是素描课程中最基础的练习,也是学生在今后美术课程学习中提升造型能力的关键。因此,教师在教学中需要不断掌握自身业务技能知识,创新教学手段,优化教学过程,不仅要立足于够提升学生的绘画能力, 更重要的是提升他们的审美能力,让他们感受到和谐之美,帮助他们塑造美好的心灵, 成为新时代全面发展的人。
参考文献:
[1]刘金兰.静物素描教学在高中美术教学中的重要性及教学策略探析[J].美术教育研究,2014(16)
[2]顾园.浅谈美术教学中如何体现新课改精神教育[J].教学论坛,2013(08)
【关键词】美术教学;静物素描;造型
美术课通常是不被高中阶段重视的科目,在所有学科中的地位较低,然而伴随着素质教育的深入推进,学校对美术课重视程度不断提升,对教学内容也作出新的调整,在美术教学中不仅为了提升学生的绘画技能,更多的是要提升他们的欣赏能力以及综合素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因此,在现阶段人们对美术教学提出了更高层次的要求,静物素描教学在高中美术课中的地位也逐渐上升。
素描是整个美术学习过程中的基础,然而静物素描又是素描的基础,不论是油画或版画,还是工艺美术等,生活中的很多东西都离不开静物素描。那么,什么是静物素描呢?一般指的是单用线条或明暗描写、不加彩色的一种绘画,其对象主要是各种静止的果蔬、花草、日用品等。通過对这些物品的不同摆放和布置,就能够形成各种各样的质感对比,促使学生的美术素养在学习过程中得到有效提升,稳步达到教学目标的新要求。
一、当前静物素描教学中出现的问题
近年以来,美术静物素描作为美术的入门课,已越来越受到各级领导以及广大学生家长的重视和关注,旧的教学模式已经不适应现阶段高考的要求,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教学模式比较单一,内容得不到及时更新。从当前的美术教学中的静物素描来看,旧的教学模式还在应用教学实践中。在这种按照统一标准进行学习的模式,其学习内容都是侧重于重复的练习,在一定程度上挫伤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以致他们难于捕捉到素描对象的灵感,其教学效果自然不太理想。
2.静物素描时手法单调,思维得不到很好的拓展。有很多教师认为,静物素描就是为高考服务的,过分强调景物的特点,对于某种景物,只能采取固定的手法进行描绘。 但是太过固定的静物表现手法,让原本多样的色彩,变得单一,不能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他们对静物素描的兴趣就会逐步减退。
3.训练方式简单生硬,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没有得到有效培养。传统的静物素描,只是学生们凭借着长期生硬的训练,简单地把静物再现的过程。老师在上课时,往往强调静物素描的手法,而忽视了创作者和静物之间的情感关系,因此也就忽视了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二、美术教学中静物素描的策略
为了更好地展现学生对于静物素描的表现手法,教师必须在高中美术教学的静物素描过程中,与时俱进引入新的教育理念,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在静物素描教学中,不仅要培养学生的知识能力和技术水平,更为重要的是提高学生对静物的观察能力与感知能力,让学生更好地学会创造。首先,在静物素描教学中,老师需尽量变换不同教学手法来吸引学生,让学生更积极的去感知有关静物的各种技能知识。其次,要注重引导学生开展自主学习,增强他们静物素描的基本知识,不断掌握与它相关的知识技巧,从而不断巩固提升他们的美术技能,让他们在以后的艺术生涯中奠定坚实的基础。
1.进一步提升学生对静物素描的整体意识。在素描学习的过程中,学生的整体意识在不同程度上影响着整幅作品的效果和水平。在美术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整体意识是教师在美术教学实践中的一个具体要求。如果学生对事物缺乏整体意识,他们在观察过程中就会停留在局部,甚至注意力一直局限于某个细微的部位,那就比较容易产生“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的现象,甚至有可能造成整体构图混乱或失真, 美术作品也很难达到预期的效果。这种情况非常容易发生在初学素描的学生群体中,因此美术教师需要引导学生注重观察静物的整体,尤其是要注重把握事物整体的形态和气质。比如说,当我们把花瓶作为素描对象时,教师可以让学生仔细观察花瓶各部位的比例以及整体的构成概况,让他们对花瓶各个部位的大小、高度、结构,以及它们之间的比例有初步的认识。例如,瓶身的宽度是瓶口的2倍,瓶高的宽度是瓶身的3倍等。再如,当我们把水果作为素描对象时,除了要让学生了解水果之间的比例外,还要让他们了解果盘与水果之间的合适比例是多少。只有这样的观察,才有助于让学生在动笔之前对素描有一个整体认识,促使学生在细节方面的构造提供了有利条件。
2.进一步提升学生结构素描的水平。结构素描是要勾勒出静态素描对象的基本形体结构,也能够为学生在静物素描过程中打下一定的基础,是促进学生把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的需要。因此,教师在美术教学过程中,就要强化学生在结构素描方面的培养和练习,从而进一步提升他们的结构素描水平。在这一过程中,学生对几何图形的结构认识、分析就显得尤为重要,所以在高中美术的学习过程中,应该注重培养学生对图形结构方面的认知,让学生能够准确地钩划出图形的形状和结构,为静物素描提供坚实的基础。通俗地说,就是要引导学生对事物的体型进行多角度观察,能够把复杂的图像转变成简单的线条,然后让这些线条构成图案,通过以点成线、以线成面的形式,最后成为一个密不可分的有机整体。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应善于对学生进加强思想引导,增强他们对不同形象之间整体结构的联系,让他们在艺术方面有自己的理解和感悟,从而提升他们的素描创造能力,
3.恰当运用好素描中的透视原理。在素描教学中,透视原理是素描中最主要的技法之一,这也是构成一个合理的完整的画面的必要组成部分,所以素描透视原理对于美术学习者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它是素描过程中产生立体感的主要手段,通过黑、白、灰三种颜色画出相应的空间与色调气氛。对于刚接触素描学习的学生来说,透视的准确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写实造型的准确性。透视的缩型变化是让图形在同一平面具有立体感和空间感的关键,透视的明暗远近、近实远虚等手段,能够将物体的立体感展现得更为直观彻底。
4.灵活运用静物素描的教学方法。目前,有些教师在美术课堂上,采取静物素描的道具通常趋于固定单一,学习氛围不够浓厚。在静物素描的学习过程中,教师应该学会打破旧有的教学模式,积极创造提升学生表现能力的机会,这就要求美术教师必须提升自身的业务技能和教学水平,在教学的过程中不断地改进、优化自己的教学方法,充分激发学生的创作欲望,从而提高美术教学质量。例如,在石膏头像描摹课上,教师可以适当穿插石膏雕塑或形体写生,有意识培养学生在持续的静态临摹中锻炼临时速写训练等,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法来增强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此外,教师可以充分运用多媒体技术来辅助美术教学,促使学生的美术视野更加开阔,让他拉的想象力变得更加丰富。这样,不仅可以减少课堂板书的时间,还能把图片、视频等方式将抽象的概念更加直观地展现在学生面前,从而增强艺术教育的感染力与说服力,从而达到扩容提质的效果。同时教师不应当仅仅学习相应知识层面上,更要注重提升学生对静物的观察能力和分析水平,以进一步活跃学生思维和提升他们的创造意识。因此,教师在美术素描教学过程中,要积极引导学生对静物素描基础知识的掌握,并且要督促他们在课下自觉多加强练习。
总之,静物素描的练习是素描课程中最基础的练习,也是学生在今后美术课程学习中提升造型能力的关键。因此,教师在教学中需要不断掌握自身业务技能知识,创新教学手段,优化教学过程,不仅要立足于够提升学生的绘画能力, 更重要的是提升他们的审美能力,让他们感受到和谐之美,帮助他们塑造美好的心灵, 成为新时代全面发展的人。
参考文献:
[1]刘金兰.静物素描教学在高中美术教学中的重要性及教学策略探析[J].美术教育研究,2014(16)
[2]顾园.浅谈美术教学中如何体现新课改精神教育[J].教学论坛,2013(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