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壮族民间采茶舞的多元价值与异化现象分析

来源 :雨露风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ang6764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作为壮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采茶舞已经成为壮族人民的文化符号和艺术符号。对于壮族人民而言,采茶舞已经不是一种简单的舞蹈类型,而是一种文化内涵,在整个族群的精神场合当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当今社会的快速发展,让文化呈现出多元化的特征,以采茶舞在内的各类传统文化艺术形式和文化符号出现了现代的异化发展现象。此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情况并不容乐观,如何在发展过程中与时代共同进步并深度挖掘其中所蕴含的文化元素,将是传统艺术形式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关键点。
  关键词:广西壮族;民间采茶舞;多元价值;异化现象
  广西壮族的民间采茶舞在现代社会出现了内容和形式方面的脱节,时代的变迁和传统媒体方式的变革,让大众审美发生改变,此类艺术符号在流传的过程当中脱离了本源,形成了文化异化现象。作为传统非物质文化遗产和广西壮族地区的艺术名片,我们应该深入挖掘民间采茶舞的多元价值,以实现传承、保护和创新。
  一、民间采茶舞的来源
  (一)生产生活过程
  广西壮族的采茶舞有丰富的乡土文化内涵,也是民族文化的重要载体,体现的是人们在不同历史时期的生产生活状态。广西地区森林密布,气候湿热,这种环境非常适合茶叶的生长。与此同时,茶叶对于解决酷暑天气的病症效果突出,所以广西壮族人民大量种植茶叶,建设了规模庞大的茶园。在茶叶采摘的过程当中,人们为了表达丰收的喜悦之情,也编制了不同的采茶舞流传至今。直至今日,采茶舞已经超出了其本身的意义和价值,成为一种文化仪式和艺术符号,进入壮族人民的生活当中,承载着他们的生活记忆和时光特色。即便某些壮族人的生活方式可能与时下主流生活方式相隔甚远,但采茶舞对于他们而言是一种日常生活的娱乐途径,反映的是他们的信仰追求。无论是节日还是各类生产活动,壮族人感到身心愉悦时,都会用采茶舞的方式来表达内心的情感。采茶舞已经成为壮族的一种文化象征。
  (二) 戏曲文化元素
  采茶舞发展至今和戏曲艺术之间存在密切的联系。广西壮族的民间采茶舞对不同区域的各种艺术唱腔进行了参考和借鉴,在选定了曲牌之后将采茶舞演变为新的采茶戏,所以我们从很多广西地区特有的茶文化中可以了解到舞蹈动作和招式的特征。这些由采茶舞所延伸出来的采茶戏,已经成为广西地区最受群众喜爱的文化艺术形式。采茶舞的表演对场地要求非常低,只需要一块平整的表演区域即可。但此类戏剧文化元素在发展进程当中逐渐形成了特色,作为节日文化或祭祀文化的重要象征,通过载歌载舞的方式表达对于未来生活的憧憬和向往,可以消除广西地区人们因劳作带来的身心疲惫之感。即便在社会变迁的影响之下,采茶舞的传统功能逐渐弱化,但采茶舞的艺术符号特征和戏剧娱乐化特征更加明显,各地开始形成不同规模的采茶舞剧场,为传统艺术的发展开辟了新的空间。
  二、采茶舞的现代异化现象
  (一)文化异化
  现代采茶舞最主要的变化在于大众审美和社会主流意识的转变,正是因为这种现代化的审视目光,很多人将采茶舞进行所谓的创新和改进,旨在让这种传统文化元素融入现代社会当中,但实际上并没有真正思考采茶舞背后蕴含的艺术特征及文化传承内容,只是单纯将这种艺术形式以现代视觉的效果呈现在人们面前,看似繁花似锦,但却枯败凋敝。采茶舞以一种大众表演的形式呈现在观众面前,整体趋势也朝着固定化和模式化的方向而靠拢,其背后的文化正在被逐渐解构,本身所承载的文化价值正在历经文化异化过程。虽然全球化进程让交流碰撞传统文化,隔阂逐渐被打破,从某种意义上看,这给少数民族传统文化的现代发展提供了一定的有利条件。但很多人并没有真正理解传统文化的意义所在,使得整个文化体系的准入原则和文化传承发展难以为继,广西壮族地区采茶舞的现代化发展出现了异化现象,最典型的特征就是受众群体的缺失。采茶戏主要是以区域内的民风民俗为编剧来源,但这种传统表演并不能通过标新立异的形式吸引人们的眼球,更多的观众会被当下流行的舞蹈元素所吸引,尤其是现代年轻人有着各种新媒体文化渠道来了解自己需要的信息,各类媒体节目和社会因素导致文化异化现象,最终使采茶戏无人问津,缺乏持久发展的生命力[1]。
  (二)  时代异化
  采茶戏来源于古代,在艺术特征和艺术符号上自然会带有当时的时代印记,而采茶戏的时代异化特征则主要表现在其作品和内容方面。在民国时期,采茶戏被冠上村野戏的名头,这主要是因为采茶戏并没有经过专业的编剧,主要来源于田间劳作的故事。看似低俗的内容,却是百姓日常生活的反映。与之相比,现代社会剧团的编剧都是专业人员,但和广西壮族地区的采茶戏相比,当今的戏剧却缺少了某些灵魂的内容——社会现象中的细节和生活当中的草根文化。采茶戏的推广范围仍然是少数民族聚集区域,这些具有地方代表性的接地气作品在新时代面临着新的发展困境,作品创造缺乏时代感将成为民族文化传承的主要阻碍。
  (三) 传承异化
  文化传承并不仅仅是个人的责任,更是社会的责任。广西壮族采茶戏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和现代社会相互依存,在文化传承的过程当中会吸收所在群体的智慧和经验,以一种独特的形式进行文化传播。换言之,群体性作为地方文化的根基内容是乡土精神资源不可或缺的内涵,人们编排采茶戏环节会受到人文和社会环境的影响,构建地方性的文化体系。地方文化的形成会受到当地民俗的影响,但从文化传承角度来看,显然采茶戏也面临着异化局面。因为地方文化并不是亘古不变的内容,任何一种地方文化都不可避免地会融入现代社会当中,融入国家或民族的变迁渠道。广西地区的采茶戏也是如此。多媒体时代下要寻找新的出路,就必须要通过文化创新和发展与其他领域内的文化相融合,而不是原地等待观众。此时就需要注重文化的传承和发展模式,要创新要发展,要在整个社会的文化空間当中具有自己的一席之地,否则必然会导致地方文化被无情阉割,尤其是文化群体性的“一刀切”[2]。
  三、民间采茶舞的多元价值发展   (一)文化价值的深度建设
  从文化价值来看,采茶舞作为艺术文化的主要组成部分,反映的是当地人民的生活状态,并且与茶文化密切相关。茶文化在我国历史悠久,人们对于茶文化也有着非常深刻的认知,各类与茶有关的艺术形式也是在茶艺的基础上进行创造的。在长期的发展历程当中,所积累的丰富文化内涵强化了民间采茶舞的文化价值。在广西,人们会以茶文化来丰富自己的业余生活。所以此类文化遗风具有重要的建设价值,现存的艺术形式也具有独特的表现力。采茶舞在动作设计上保留了大量的原生态元素,也是历代民间艺术工作者的重要积累,这些与茶文化相关的艺术元素能够为现代社会的文化传承提供有效的艺术借鉴。虽然不同地区的采茶舞具有一定程度的差异,但都与采茶密切关联。广西壮族地区的采茶舞也会将这些传统的文化风俗打造成特殊的地域艺术符号,重视人物构成和人物的舞蹈形态,体现出采茶舞的审美特性与文化当中的乐观积极向上精神。因此民间采茶舞能够实现多元化的价值发展,并且以文化价值为基础要求展开某一时期的文化创作,最终形成对于地方文化的宣传和推广,保障社会的和谐与稳定[3]。
  (二) 艺术价值的有效体现
  民间采茶舞历经了不同阶段的发展过程,彰显了其蕴含的艺术价值。这种传统艺术模式受到地理环境和人们生活方式的影响,体现的是民族精神和思想情感,并成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关键组成部分。舞蹈和戏曲元素的结合,积淀的是历代艺术工作者呕心沥血的成果,艺术表现形式更呈现出多样化的特性,将不同类型的艺术元素内容融合入茶文化内部,技艺传承创新和文化发展任重道远。这需要我们对采茶舞进行积极的优化和调整,在汲取文化精髓的同时,增加某些新的时代内容,一方面体现出居民的日常生活状态,另一方面将新时期的表演风格有效呈现,扩大采茶舞的社会影响力和艺术价值,吸引更多的人群参与其中[4]。
  (三) 审美价值的合理挖掘
  广西壮族民间采茶舞具有审美价值,轻松诙谐的乡土韵味具有贴近生活的特征,能够起到鼓舞人心的作用。采茶舞作为一代又一代广西壮族人民所传承而来的重要艺术文化,是他们对于幸福生活的一种向往和追求,也是他们业余精神生活的主要支柱。通过由点到面的放大研究,能够折射出中国传统艺术的概况特征,同时也可以在了解地方戏曲特性的前提下,关注文化的传承方式和审美现状。无论是田间地头还是艺术剧院,无论是平民百姓的家门口还是专业化的商业舞台,地方文化的多元审美价值始终存在。
  四、结语
  广西壮族民间采茶舞是传统文化的璀璨明珠,但也需要适应现代社会的文化转变。对于这类文化瑰宝而言,在改进发展的过程当中,应该深入了解其背后的民族文化意义,突出历史积淀和人文价值。通过采茶舞这一传统艺术形式推广壮族地区的民风民俗,在保留原生态民族特征的同时,将这类传统艺术符号进行传承创新,也是文化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渠道。
  作者简介:龚娟(1984—),女,江苏启东人,广西民族大学相思湖学院副教授,研究生,研究方向:民族舞蹈。
  参考文献:
  〔1〕朱晓忆.广西壮族采茶舞的现代异化发展探讨[J]. 大观(论坛),2020(03):54-55.
  〔2〕李雪玲.民间“丑”的意趣和乡土“美”的升华——从赣南采茶舞的化丑为美说起[J].民族艺术研究,2015.
  〔3〕王丹.湖北民间舞蹈教育传承及发展研究——以英山县采茶舞蹈为例[J].福建茶叶,2017,39(03):286.
  〔4〕李刚.桂東南地区民间采茶舞的传承和艺术特色研究[J].文存阅刊,2019(19):60.
其他文献
(一)  夜半,微凉  我卧在梦的一端  在黑暗里爬行  夜色在疯长  在梦的另一端  我仿佛看见:  一条船驶入了沙漠  (二)  春寒,料峭  春天总是攥着冬的尾巴  瑟瑟发抖的心情  总是随着窗外的春色摇曳  那时,我总能看到:  嫩黄的叶儿  一面对着薄寒  一面对着阳光  (三)  光阴,如约  生命的时钟  总是在某一点重合  在我的梦里  盛开出一片湖  有波涛汹涌  也有风日晴和 
期刊
在我小的时候,大人们说我患上了儿童精神分裂症。我以为,我这一辈子都要生活在幻觉之中,没想到,在我成年的时候,儿童精神分裂症无药自愈了。  不过回想起来,我的虚幻世界真的是蹊跷连篇,至今都让我无法分辨当时的虚幻与现实,因为我的虚幻世界让我身边的人和事都发生了不同程度的改变。甚至可以说,我的虚幻世界是以牺牲我的至亲为代价换来的。  第一次进入虚幻世界的时候,我的姐姐凭空消失了,而身边却多出来了一个哥哥
期刊
摘要:颜色词在各语言中都具有重要作用。本文立足于词汇类型学,绘制关于中英颜色词“绿”的语义地图,并进行分析。通过对特定颜色词“绿”语义的跨语言比较,来进一步了解两种语言在认知思维与文化上的差异,以求正确理解与把握中英语言对颜色词的运用,同时为跨语言研究提供新的思路。  关键词:语义地图;中英对比;颜色词;绿  一、引言  语义地图模型是一种新的研究工具,把跨语言或方言多功能语素的共性作为研究对象,
期刊
一、美食  名称:蒙古烤肉  地域:蒙古  内涵:据传成吉思汗远征欧洲时,战线拉长,拿石头砌成炉子,因而想到以盾牌作为烤炉,把死的战马和一些牛猪羊鸡都切成块,把自备的野菜,置于盾牌表面烧烤调味,这是最初蒙古烤肉的由来。蒙古烤肉是由每位客人各选自己喜爱的食物,加上配料、调料,然后由主持厨师在特制巨型烤炉上用一条长铁钩快速加热翻炒,以保持食材的原汁原味。  名称:闽南春卷  地域:闽南  内涵:相传福
期刊
2021年7月,我有幸参加了去青海支教的活动。刚接到这个任务的时候内心激动无比,因为之前从没去过青海。我们乘飞机前往西宁,与我们对接的称多县第一民族中学的校长第一时间接到了我们,他们热情地给我们献上了哈达。  汽车行驶在佳塘草原,蓝天、白云的美丽一下子映入眼帘,手机显示海拔4227米,那时候呼吸稍稍有些浅,但能够忍受,两个半小时的车程到达称多县。经过一晚上的调整,按照计划第二天开始与小学进行交流指
期刊
家乡和我工作的地方相距上千公里。第一次趁着五一假期从南到北,一路风尘,恰好赶上了一树槐花的青春。岁月的童话结成一簇簇洁白的花朵,在眼前摇啊摇,初夏的人间,莫名叫人心动。衣食不足的年代里用以果腹的树叶花香如今倒成了我们向往的珍馐美馔,爸妈早就摘选好了槐花儿和香椿叶,凉调煎饼包饺子,香椿小菜配稀饭,槐花包进饺子,独有的风味令人念念不忘,当真是一菜可解乡思。千里虽同风,花开不相似,旧时光换了新模样,长大
期刊
摘要:本文主要从索尔仁尼琴的宗教信仰入手,介绍索尔仁尼琴个人与宗教的联系,并展开论述其宗教思想,同时结合其著作《癌病房》《马特辽娜的家》分析其中作者思想的体现,最终对两部著作中的女性形象进行分析。  关键词:索尔仁尼琴;文学作品;女性形象  一、引言  索尔仁尼琴是俄罗斯文学巨匠,他的很多文学作品都备受文学界关注。但多数人都是对其集中营文学作品进行研究,鲜少涉足其非集中营文学作品。而随着时代的变迁
期刊
摘要:在所有文学语言艺术中,诗歌受到人们的关注度颇高,是一种使用语言文字就能够展示出微妙情感的凝练的文学形式,常常被称作“文学中的文学”。在诗歌翻译中,译者不应局限于对原诗在字词方面的足字对应,也不应对原诗的格律作一成不变的移植,而应该采取一种自由、开放的风格,以捕捉诗歌内在的神韵,收获自然流畅的译文为准则,力求在更本真的意义上再现原诗的唯美和韵味。  关键词:诗歌翻译;主体创造;唯美神韵  诗歌
期刊
壬辰年,戊申月。  听妈讲您是凌晨走的,爸和妈陪着,走的时候很安详——走得安详,这大概是在您走了这件事上唯一能让我感到安慰的。其实在您走的前一天晚上,我还给您打过电话。因听爸说您有时有些糊涂,便生了惦念。电话里传的声音略带嘶哑,像是在极静的林间走在秋天的落叶上,让人顿生凄凉。只是淡淡的问候,心却安定了许多。您问是不是明天回来看您,我口上答应着,心里却想:过几天就是您的生日,现在正开学,过两天可以请
期刊
一场春雨过后,油菜花开了。  油菜花,最寻常不过的花,种在田里,开出那一大片金黄色的花,随风摇曳成一幅朦胧而动态的图画,浩浩荡荡,美不胜收。  有她,田园里便增添了几分美丽;有她,田园里又焕发出几分生机。余邵有诗云:“油菜花开满地黄,丛间蝶舞蜜蜂忙;清风吹拂金波涌,飘溢醉人濃郁香。”油菜花开,开出了春天的热闹。  而这热闹,又是慷慨大方,热情洋溢的,舍得与田园众景分享,舍得与蝴蝶蜜蜂分享,舍得与游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