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过若尔盖

来源 :西部散文选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hoebu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若尔盖一年只有两个季节,一个冬季,另一个是大约在冬季。
  ——题记
  “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从小对草原的向往随着时间和阅历与日俱增。带着疲惫,含着热泪,夹杂着说不清的缱倦,度过了紧张忙碌的黑色六月,终于有机会一览草原一览若尔盖了,仿佛格外年轻了好几岁。精心准备,斟酌再三,报了旅游团,因为可以不用操心安全和饮食,不用操心晚上会睡哪里,甚至不用担心明天会发生什么,只关乎心情,只关乎眼睛和耳朵。说走就走,撞见什么就是什么,遇见惊喜,积攒温暖。
  夏河那不楞寺
  太阳当空照,花儿对我笑。天空蓝得要命,大夏河滚滚向前,我漫无边际的思绪没有中心和主题,甚至没有内容,只是一种状态。驴友没有主题的问我话的时候,我就和他们聊了起来,聊聊就聊聊吧,尽管我实在不能确定能跟她们聊些什么。只是装做很认真的倾听、搭讪,尽量配得上他们的姿态跟上他们的话题。中午的时候,到达夏河那不楞寺。
  粗狂大方,古朴典雅,稳坚耐用。抬头仰望,整体建筑庄严巍峨,宏伟壮观,,气势磅礴。夏河那不楞寺,这座中国佛教的文化明珠,静静地躺在秀丽的凤岭和翠绿的龙山之间,神秘、多元。亲爱的朋友,允许我抒情:前世几百次的回眸才换来今生一次的擦肩而过,猛抬头看见这庞大的建筑群的时候,我雷击般的呆了好久。震撼啊,大夏河将龙山风山之间冲击成一块盆地,藏族人民称为聚宝盆,拉卜楞寺就坐落在聚宝盆上。那不楞寺意思是活佛大师的府邸,它与西藏的哲蚌寺,色拉寺,甘丹寺,扎什伦布寺,青海的塔尔寺合称我国喇嘛教格鲁派(黄教)六大寺院。寺庙始建于康熙18年(1709年),有18座金碧輝煌的佛殿,万余间僧舍,重楼光宇,鳞次栉比,金瓦红墙,气势非凡。一个比寺院建筑更加神秘的僧人用低沉,略显厚重的不标准的普通话讲解着,我看不清楚,游人太多,我挤不进去,也不想挤进去。听不到了,耳根清净,看不清了,守住本心。我仔细的边走边看,也跟随者众人不停地转着转金筒,每一尊佛像,每一根柱子,好像都是一个故事,让人不由得屏住呼吸。置身于那不楞寺众多的建筑群中,看着一个个或者一群群的僧人蹒跚擦身而过,我最大的感觉就是自己是个真正的外人,打扰了,夏河那不楞寺。几百年,上千年,僧人津津乐道的讲解,我油盐不进,大脑满满的全是仓央嘉措悲泣的爱情和美丽的仁增旺姆的泪水,雪域最哀伤的王,世间最美的情郎,苦苦挣扎于政治与红尘中,传奇色彩于一身的他,短短的25岁的流星一样的生命。
  花湖
  我怎样的挖空心思,都找不出一个词语可以形容这一刹那看到的情景,穷尽脑海也搜不出一个词语来形容此时此刻的心情,只是觉得被天地紧紧的包围,扯不开嗓子,喉咙也发不出声息,若尔盖——地球之肾,我来了,花湖,我来迟了!如果有天堂,天堂就应该是花湖的模样。
  置身于花湖,才真正理解了什么是辽阔,什么是广博,蓝是澄澈,白是圣洁,嘶吼,咆哮,呐喊,翻滚,在这里都是不存在的,美的窒息,美的震撼,远处的羊群好像是静止的,近处的牦牛好像只是一副画面,距离是模糊的,虽然是直线。正因为是直线,直的无法猜测距离,不知道远和近用什么来区别,天地好像马上要重合在一起。若尔盖的太阳是充足的,因此游人中尤其爱美的女人把自己的头脸紧紧的包裹,拒绝阳光,拒绝草原的风。拒绝的同时又尽情摆着各种各样的姿态拍照,站着、坐着、躺着、趴着、甚至跳起来,用各种姿态各种角度角度记录花湖美的让人窒息的瞬间,同时用各种姿态抒发着只有好天气好风景才有的好心情。
  花湖是热尔大坝草原一个天然的海子,热尔大坝是我国仅次于呼伦贝尔大草原的第二大草原。藏语中,“热”指一种名为“热”的经,“尔”指部队。当年吐蕃国征服此地时,出兵前念了一种名为“热”的经,故以“热尔”名之。原来我们一直叫的若尔盖应该是叫做热尔盖的。唉,真是不到长城非好汉,到了长城才发现自己真的是傻蛋!坐上景区大巴车,因为去的季节刚好,农历的六月,所以风景正浓。一切都正好,是一种多么开心的状态啊,让我们暂且忘掉世俗,抛开生活,纵情花湖,纵情自由,纵情享受空气和阳光。
  如果你是从人群聚居的地方来到花湖的,可以尽情躺在草地上,闭上眼睛,倾听天籁,毫无疑问,花湖的向心力是巨大的,一旦出发,就没有人会半途回来,如果你是从城市去花湖,绝对是从地狱到了天堂。湖水透彻的蓝,是那种无法形容的纯净,缱倦在水天之间的云朵,仿佛要跌进花湖沐浴,真的让人想越过栈道,一直飞到湖中心,找找更大的幸福,我宁愿相信,人类脚印不能触及的地方,一定会有更大的幸福,一定的。
  桑科草原
  辽阔的草原四野无声,没有繁华城市的喧闹,也看不到密集的村庄,四面群山环绕,中间草地平缓开阔,天色晦暗,比起花湖的明丽,桑科草原洗尽铅华,布衣裙钗,像一位正宗的藏族妇女,姿态雍容。路上,那位有着黝黑黝黑的皮肤,大而狡黠的眼睛,名叫才八角或者才巴角的藏族小伙子导游,已经喋喋不休的给驴友们憧憬了一番牧民生活,也每人收取了280元体验牧民生活的费用。向来都不合群的我没有交费,理所当然就被另眼看待,其他人被热情好客的藏族同胞邀请走进臧家体验藏式火锅和享受藏族舞蹈的时候,我一个人安静——漫步在桑科草原,安静地走,安静地坐,安静地躺,安静地聆听天籁,闭上眼睛,关掉记忆,锁住思维,纵情地吮吸着草原的风,草原的味道,大脑里忽然闪现出微笑不语的老子和庄子,把文明和自然放在面前,我想他二老一定赞同我选择自然,尤其在这个过于拥挤的年代。此时此刻,自己只是自己,安谧、恬静,也许这就是我来草原的唯一目的。
  傍晚的时候,麻烦来了。若尔盖一年只有两个季节,一个冬季,另外一个是大约在冬季。太阳躲进云层的时候,夜幕就已经低垂了,没有过渡,来不及准备,冷风就嗖嗖地刮了起来,我的安静没有了,想从旅游大巴车上取一件衣服,又遭到司机师傅的白眼和拒绝,又气又急又冷,孤零零的一只羔羊,就是此时此刻的我。帐篷里传来了悠扬的歌声,我什么也没有,只能孤独享受冬季和大约在冬季。冷到极致的时候,还是一个藏族同胞告诉了我方法,一杯25元的酥油茶不仅可以暖暖身子,也可以找到避风的帐篷。一直到晚上九点篝火晚会高潮的时候,我还是不能融进真正的草原生活,大约天生不合群吧。我只是抬头看看天空,深邃的夜空中,看不见月亮。车子蜗牛一样离开桑科草原的时候,280元钱买了藏式火锅藏式歌舞以及草原快乐还有尊严体面的驴友们沉沉地酣睡的时候,我还是习惯性的看着窗外,尽管外面黑乎乎的。   走进臧家
  若尔盖县和全国成千上万的小城镇别无二致,大街上几乎全是肤色黝黑的藏族同胞,在10度左右的温度里穿着厚厚的藏袍。高大丰满的藏族女同胞身板挺直,以一种日常的含蓄装束默默操劳。旅游大巴上,大眼睛的才八角就振振有词地讲过了,此行又一个目的是促进藏汉民族友好融合。走进藏家,学习聆听藏族同胞风俗习惯,然后在村办企业里买一些东西。车子慢慢地驶进一个藏族村庄,我没有记住那个村庄的名字,大脑里满满的都是藏族同胞院子里高大的一架一架的草,有青稞,有豆类。一位和才八角眼睛一样大的藏族女同胞热情地接待了我们,酥油茶,馓子,尽管吃,尽管喝。坐下来静静地观察着了解着藏族同胞的风俗习惯,风土人情和千年甘南延续的固化的意念。藏族女同胞饱含深情的讲到了她的阿玛,68岁高龄依然选择朝圣,用了六年六个月的时间从家乡动身,沿着川藏线走到西藏的大昭寺,又返回来,三叩九拜五体投地,一步三拜,起身,再拜,再起身,再拜,全然不顾衣衫早已褴褛。因为看不见摸不着深深扎根在心里的全是信仰,褴褛的衣衫裹着一颗颗圣洁的心,褴褛又怎么样,只要虔诚,宗教理念给他们带来了巨大的能量,他们的使命就是穿越生命绝境,去获取精神的满足,这种惊天地泣鬼神的壮举是可以赢得最高最神圣的待遇——天葬的。
  与扎尕那擦肩而过
  奔着梦中的扎尕那进发。
  旅游大巴车顺着白龙江,沿着崎岖的山路蜗牛一样爬行,沿途的风景自然是美不胜收,也许出游本身就是一种心情,一种见什么都兴奋的心情吧,一车人甚至会为了一堆堆壮观的牛粪啧啧称赞,藏族人把晒干的牛粪堆积起来准备冬天烧火取暖。草原本身的魅力应该在于视野开阔,在于人烟稀少,因此草原成了人类释放情绪,缓解压力的最好去处。一路上还有一种非常壮观的景象,居然是像长蛇一样排了十几里路的大货车,前面查超载,他们只好滞留,据车上的人说,这些车在这条路上逗留好几天是常见的事。车子在白龙江上游的峡谷地带艰难的行进,狭窄的山路两边保存着古代山谷冰川侵蚀地貌,强烈风化形成的泥石滩,角峰,悬崖耸立,峭壁林立,如果遇到大雨,泥石流应该是最常见的自然现象了。幸好我们一路顺风,到达迭部已是傍晚,去梦中的扎尕那已是没有可能。美丽神奇的扎尕那,我们注定要与你失之交臂。因为道路非常艰险,大家都默不作聲了,毕竟出游安全才是第一位的,“世之奇伟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也”,我只好打开手机,百度查看,来解游馋:“扎尕那是一座完整天然的‘石头城’,俗有‘阎王殿’之称,像一座天然崖壁构筑的完整古城,正北是巍峨恢弘,雄伟壮观,璀璨生辉的光盖山石峰,古称‘石镜山’因灰白色岩石易反光而得其名,东边耸峙壁立的峻峭岩壁,凌空如云,云雾缭绕,南边两座石峰拔地而起,相峙并立成石门,山势奇骏,景色优美。这片世外桃源早在近百年前就被洛克誉为亚当和夏娃的诞生地,但至今仍是一块处女地。”看景不如听景,听景不如自己想象吧,世界上最美的风景应该是人的良知,不是吗?或许真的应验了才八角“旅行不必在乎目的地,在乎的是沿途的风景和看风景的心情”那句话吧,再说世间美景都是稍纵即逝,即使目不转睛望着窗外咔嚓咔嚓的按着快门,还是会有不计其数没有被记录的瞬间,只是千万不要忘记在你停下来的时候还有别人在后面奔跑,在你放弃的时候有人就在你的前面,只差一步而已。
  旅游大巴一路顺风,很快的就冲出了“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的若尔盖,驶上高速。走得再远,人最终都是要回家的。也许是累了,也许是困了,大巴内此起彼伏的鼾声响起的时候,我继续漫无边际毫无目的看着车窗外。
  车过若尔盖,我不是归人,只是过客。
  ——选自《天水文学》微信公众平台
其他文献
小城好天气!白云是蓝天的标配。  完全可以展开想象的翅膀,与形态各异、姿态万千的白云相伴,在青山绿水间自由翱翔。  站在坝河南岸,月湖之畔可遥望五峰山峦。晴空之下,山色青翠,蜿蜒起伏,巍峨雄伟。远远的望向北坡,似乎儿时钻树朳惊飞林鸟的欢笑声隐约可闻,骑在供水钢管上过山沟时那手心的汗还没有干,小伙伴埋在城墙洞子里的半包烟是否还在,还有偷偷摘来啃两口就扔掉没熟透的毛桃……  时光飞逝,往事随风。重拾老
期刊
包头的古长城遗迹很多,百姓们管它们叫“边墙”,并据此为落、乐观生活。有战国时的赵(北)长城,如青山区的东边墙、西边墙,昆都仑区的边墙壕;固阳县境内还有一段保存较为完好的秦长城。  妻子姥姥的坟头,就在她二舅家的东边墙村。姥姥属牛,九十二岁上走的,是“喜丧”。按照本地人的说法,老人走后的第三个年头要“大办”一下。这亦是古礼,守孝三年,“春秋”时期即已有之,人们缅怀先人,更要节哀、向生。  三年前,春
期刊
自从回到了北方,在人到中年时刻,我的梦里场景常常停留在那悠长的古巷。那些承载童年欢乐的过往,像遗失的贝壳,总是串起我丝丝的怀念,回味后是满满的甜蜜。能回去的是家乡,回不去常常思念的是故乡。无论你官居高位还是财富满车或是失意落寞,总有一种情感在灵魂深处荡涤开来,带着绵长乡音呼唤着你——那就是故乡。听老家的发小说我们小时候住的地方全部被夷为平地,要开发成现代化的住宅小区。  我的故乡从此少了辨识。  
期刊
时至四月,学校宿舍门口的那一片油菜花田,在成长、积蓄、等待了几个月后,终于绽放出独属于它的美丽。  每每走至楼下,望见这一片耀眼的黄就总不觉想起,二月底寒假结束回到学校时,门口的那片种满了排列有序却犹如杂草般毫不起眼的植物的田。我自小生活在北方地区,记忆中家乡不曾种植油菜花,自然不识的这为何物,偶尔兴致突发询问友人,也不曾有人能认出。大抵是家中长辈有人曾种植过其他植物的原因,平日里对植物的观察也总
期刊
三分地的小园子,种满了豌豆、秋葵、薄荷、还有小雏菊,它们都在争抢我的领地。秋葵硬朗,像一枚粗大的朝天椒,身形挺拔而直立,如此有气质,蛋黄色的小花十分惹人喜爱。周围有薄荷,马兰头与太阳花,以及野水芹,還有不知名的小草四处散着,花开的痕迹知多少?没人过问。时光倒流,那天,忽然发现墙角数枝新绿,我也没顾得上搭理它。黄昏后,整个小园喷着的细香,这,淡淡的,蓝色的,细碎的小花开了一簇又一簇,夹着泥土的芳香,
期刊
很多人都说“西藏是一种病,不去永远治不好”,在西藏已工作三年有余,在我心中,这里总有着她独特的魅力,你可以享受最慷慨的阳光,最纯净的天空,遇到最虔诚的人们,感受心灵的洗礼……每每心情烦躁,出去走一走,看一看,也许,这美,瞬间会涤清你心中所有的愁绪……  时在2018年4月,我和朋友一起去了趟林芝,这个被誉为“西藏江南”的地方。林芝,古称工布,是藏文“尼池”或“娘池”音译而来,藏语意为“娘氏家庭的宝
期刊
一、紫云佛音  夏夜,我在声声袅袅的梵音中走进紫云山。  月色中,亲近了你的每一寸肌肤。  有风,细软的风,从山垭间缓缓掠来,有檀香的沉醉,有佛音的缠绵。  钟声悠远且清亮。在紫云山,我把身心的全部,都安放于一片绿叶与一条溪流之上,顺着山的幽雅,抛却了凡尘所有的羁绊。  只愿静候于此,与青砖黛瓦对视,与佛的慈悲相遇。  一段温婉的邂逅,我却与你,如沐春风。  紫云山,我要将你深深咏怀,也请你记住的
期刊
故乡的四月景色宜人,风光恰好,极目远眺绵延的黄土高原一派碧波荡漾的景象。田间地头、山峁沟岔处处可以看到各种花草树木争相茁长,这时候走近山野中你可以闻到弥漫在空气中的各种花香味,而槐花也正值这个季节盛开。  槐树在故乡是一种常见的树木,村头路口随处都可见到,在我家院子的大门外就生长着一棵大槐树,听奶奶讲那棵槐树还是爸爸小时候亲手种植的,树长的非常高,进入夏季以来整棵树长的枝繁叶茂。四月以来是槐花开放
期刊
冰心说过:“父爱是沉默的,如果你感觉到了,那就不是父爱了”,我突然间就不那么赞同她的说法了,我生命中的父爱是直白的,是无私且光明的,在我快三十岁的时候,我的父亲依然可以“宝贝宝贝”的叫我,而我也像朋友一样叫他“老張”,大多时候我都叫他“皇阿玛”,因为我觉得在某些特定的环境里,我就是公主,有皇阿玛护着的幸福公主。  家里有一张我四五岁时的全家福,也是仅有的一张父亲年轻时的照片,如果不是以之作为纪念,
期刊
瞎子阿嬷走了,终年63岁,坟墓面朝大海。  世界上有一种特殊的群体,声音是他们了解这个世界最直接的入口,耳朵是他们连接心灵与世界的最便捷的路径。是的,他们就是盲人。古往今来,盲人太多,男的、女的、老的、少的、美丽的、普通的、聪明的、愚蠢的、有钱的、贫穷的、有才能的、潦倒混日子的、有名声在外的、声名狼藉的、寂寂无名的。致盲的原因也不尽相同,遗传、疾病、意外、发育不良、受伤……他们中间有人生来就没见过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