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叙文的表达方式

来源 :小猕猴学习画刊·下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mmmmmmmmmmmmmmmmmmm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描写是记叙文主要的表现方法之一。
  描写的主要对象是环境和人物,所以描写就可以分成环境描写和人物描写。
  这一期给大家介绍的就是环境描写。
  记叙文当中,常常会出现人物活动的环境,这个环境,就是故事发生的地点。
  那么,环境和地点有什么不同呢?
  地点往往是一个单一的、具体的地名,一个准确的地方。比如“南昌市”“人民公园”“学校图书馆”等等,都是具体的地点,而环境就不同了。
  那么,什么是环境呢?
  环境就比较复杂了,不是一个单一的地名,也不是某一个地方,而是指那些对故事的发生和发展会产生一定影响的所有外界事物。
  于是,人们一般把环境分为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两种。简单地说,自然环境一般是指物,社会环境主要是指人。
  具体来说,自然环境是指自然界的景物,如季节变化、风霜雨雪、山川湖海、森林原野等。
  社会环境则有广义和狭义之分。从广义上说,社会环境是指一定的历史时期的社会生活、人际关系的总和;狭义的社会环境是指能反映社会、时代特征的建筑、场所、陈设等景物以及民俗民风等。
  虽然写环境也要写到地点,但环境是一个复杂的“地点”,所以在写记叙文时,对环境的描写就显得非常重要了。
  什么是环境描写?
  所谓环境描写,就是指对人物所处的具体的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的描写。因为人物的活动、故事的发展,总是在一定社会环境、自然环境中进行的。因此,写人记事的记叙文,常常需要对环境进行描写。正如茅盾先生在《关于艺术的技巧》一文中所说的那样:“人物不得不在一定的环境中活动,因此,作品中就必须写到环境。”
  因为环境有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所以环境描写又可以分成自然环境描写和社会环境描写。
  对自然环境的描写又称为景物描写,主要以描写风景和风物为主;对社会环境描写必须具有鲜明的时代色彩,要努力画好“风俗画”,写出时代特色。所以有的书上,就把文章中人物活动和故事发生、发展的环境称作“典型环境”。因此在写记叙文时,对环境的描写就显得非常重要了。
  本期介绍的是自然环境描写。
  在写记叙文时,通过对自然环境的描写,可以产生以下一些作用。
  1.交代事情发生的地点或背景,增加事情的真实性
  车窗外是茫茫的大戈壁,没有山,没有水,也没有人烟……
  (《白杨礼赞》)
  文章的第一段就交代了自然环境,让读者初步感受到大戈壁的荒凉与贫瘠,为下文对白杨树的描写和赞美做好了铺垫。
  那地方叫平桥村,是一个离海边不远,极偏僻的,临河的小村庄……
  (《社戏》)
  这句话虽然简短,同样起到交代地点、点明环境和故事发生的背景的作用,让读者有一种身临其境的真实感。
  2.渲染气氛,表达作者的心情
  时候既然是深冬;渐近故乡时,天气又阴晦了,冷风吹进船舱中,呜呜的响,从篷隙向外一望,苍黄的天底下,远近横着几个萧索的荒村,没有一些活气。我的心禁不住悲凉起来了。阿!这不是我二十年来时时记得的故乡?
  (《故乡》)
  文章一开头对故乡景象的描写,渲染了一种悲凉的气氛。
  鲁迅先生的另一篇文章《药》,有多处环境描写,的确起到了交代时代背景、渲染气氛的作用:
  ○ 秋天的后半夜,月亮下去了,太阳还没有出,只剩下一片乌蓝的天;除了夜游的东西,什么都睡着。
  ○ 西关外靠着城根的地面,本是一块官地;中间歪歪斜斜一条细路,是贪走便道的人,用鞋底造成的,但却成了自然的界限。路的左边,都埋着死刑和瘐毙的人,右边是穷人的丛冢。两面都已埋到层层叠叠,宛然阔人家里祝寿时的馒头。
  ○ 微风早经停息了;枯草支支直立,有如铜丝。一丝发抖的声音,在空气中愈颤愈细,细到没有,周围便都是死一般静。两人站在枯草丛里,仰面看那乌鸦;那乌鸦也在笔直的树枝间,缩着头,铁铸一般站着。
  特别是文章结尾的描写,更突出了人物命运的悲剧性和社会的悲哀。虽然时令已是清明,然而天气仍“分外寒冷”,“歪歪斜斜”的路旁是“层层叠叠”的“丛冢”;这里没有生机,只有“支支直立”的枯草发出“一丝发抖的声音”;这里没有啼鸣的黄莺,只有预兆不祥的乌鸦,而且“缩着头,铁铸一般站着”。这些环境描写渲染出了坟场阴冷、悲凉的气氛。
  3.表达主人公的心情
  老头子把船一撑来到他们的身边,举起篙来砸着鬼子们的脑袋,像敲打顽固的老玉米一样。
  他狠狠地敲打,向着苇塘望了一眼。在那里,鲜嫩的芦花,一片展开的紫色的丝绒,正在迎风飘撒。
  在那苇塘的边缘,芦花下面,有一个女孩子,她用密密的苇叶遮掩着身子,看着这场英雄的行为。
  (《芦花荡》)
  这段描写,就很好地烘托了那个“老头子”消灭“鬼子”以后的心情,还有那个“女孩子”的赞赏之情。
  4.刻画人物形象
  深蓝的天空中挂着一轮金黄的圆月,下面是海边的沙地,都种着一望无际的碧绿的西瓜。其间有一个十一二岁的少年,项带银圈,手捏一柄钢叉,向一匹猹尽力地刺去,那猹却将身一扭,反从他的胯下逃走了。
  (《故乡》)
  这段文字,把少年“闰土”的形象刻画得深刻逼真,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同时也为对比后文那个麻木的“闰土”,做好了鲜明有力的铺垫。
  5.表现人物性格
  众军人看那天时,四下里无半点云彩,其实那热不可当,杨志催促一行人在山中僻路里行。
  (《智取生辰纲》)
  这些描写,就突出了杨志担心出事、希望早日了却这桩差事的性格。
  另外如《驿路梨花》中对小茅屋的描写,则写出了人们的热心与善良。
  6.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
  斑羚群又骚动起来。这时,被雨洗得一尘不染的天空突然出现一道彩虹,一头连着伤心崖,另一头飞越山涧,连着对面那座山峰,就像突然间架起了一座美丽的天桥。斑羚凝望着彩虹,有一头灰黑色的母斑羚举步向彩虹走去,神情恍惚,似乎已经进入某种幻觉状态。也许,它们确实因为神经高度紧张而误以为那道虚幻的彩虹是一座实实在在的桥,可以通向生的彼岸。
  (《斑羚飞渡》)
  这是写斑羚羊群在猎人的追捕下陷入绝境时,有这样一段景物描写。把“彩虹”比喻为“天桥”,形象生动地描绘渲染了一种神秘色彩并推动情节发展。头羊之所以想出飞渡的办法,或许就是受了彩虹的神秘启示,接下来才有“飞渡”的情节。
  总之,自然环境描写的作用很多,只要运用得当,就能让你所记叙的事件真实可信,让你所描写的人物性格鲜明。
  下一期,给大家介绍社会环境描写。
  (花果山讲坛)
其他文献
qī yuè liú huǐ(古)  qī yuè liú huǒ(今)  【解 释】农历七月时节,天气逐渐凉爽起来。  【出 处】来自《诗经·国风·豳风》:  七月流火,九月授衣。一之日觱发,二之日栗烈。  无衣无褐,何以卒岁?……  【释 义】 “七月”,原指夏历(农历)的七月;“流”,指移动,落下;火:是通假字(同毁huǐ),是大火星的名字,即“心宿二”,也就是天蝎座。每年农历五月间黄昏时,
【教材分析】  《杨氏之子》是人教版五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的课文。该单元的单元要求是感受语言表达的艺术,并学习用得体的语言进行表达。本文是该单元的打头课文,同时也是人教版教材的第一篇文言文。选编此文之目的,一是让学生开始接触文言文,对文言文有初步的认识;二是学会理解古文的意思;三是使学生感受故事中人物的风趣机智。对于文言文,学生大多感到畏惧,原因有许多。第一是读而不顺,它不像诗歌,朗朗上口;第二是读而
一、把儿童带进甘美的葡萄园    关于阅读,日本教育家佐藤学先生曾打过一个精妙的比喻:课外书的一页页,就是“葡萄园”,一行行,就是葡萄房里挂满葡萄的“葡萄棚”,一个个词汇,就是“葡萄”。读书活动,就是徜徉于“葡萄园”,把一个个熟透了的“葡萄”加以品尝的快乐。这样享用的“葡萄”(词汇)不久发酵,带来恩惠:酿成香醇的“葡萄酒”(丰硕的人生)。佐藤学先生“阅读即品尝葡萄”这一比喻,形象地道出了阅读的真谛
放假了,我们决定天南地北地去旅游一番,好好享受假期给我们带来的欢乐。这不,今天,我、哥哥、妈妈和奶奶乘车到了三藩市动物园游玩。  一路上,我高兴极了,不由自主地唱起歌来,不巧,耳边传来歌曲《珍贵的暑假》。伴着歌声,窗外鲜艳的花草映入眼帘,五彩斑斓的玫瑰最动人心魄:蓝玫如蔚蓝的大海,白玫如银似玉,黄玫赛黄金,红玫胜火焰……  我们买好票,刚进门就闻到一股怪味,我想这应该就是动物身上发出的骚味吧!啊,
关键词:科研引领;促发展;海淀区;图强第二小学;趣味运动会  中图分类号:G633.96 文献标识码:D 文章编号:1005-2410(2017)05-0079-01  2017年4月26日,北京市海淀区图强第二小学与中国青少年体育素质“课课练”总课题组联合举办了以“科研引领兴校促发展,强健体魄圆梦创辉煌”为主题的第二届体能素质课课练“合作杯”趣味运动会。这次活动学校分别为孩子们准备了丰富多彩、趣
【教学目标】  1.以《鲁滨孙漂流记》阅读为例,学习略读一本书的基本步骤和方法。  2.通过阅读前言,了解书的主要内容;通过比较前言中的故事梗概和课文中的故事梗概,感受小说梗概的不同写法。  3.通过阅读精彩片段,进一步了解小说内容,体会鲁滨孙面对困境时的积极乐观态度。  【教学过程】  一、读封面,猜想小说内容  1. 导入:同学们,今天这节课我们要来阅读一本书,因为课堂上时间有限,怎样在有限的
本期的《美文品读课》栏目为小朋友们选了两篇跟虫子有关的文章。虫子也有正能量,这在所选的两篇文章里都有体现。  一篇是作家刘亮程的《与虫共眠》。一天下午,刘亮程干完活回家,由于劳累,想在地头躺一会儿再走,没想到头一挨地便睡着了。他就那样在野外睡了一夜。他的身体成了虫子的乐园。那些勤快的小生命,在他“身上留下许多又红又痒的小疙瘩,证明它们来过了”。这让作者进行了一系列有意思的思考。有哪些思考呢?虫子能
重华的老爸叫瞽叟,是个愚昧的瞎子。重华的生母死后,瞽叟又续娶了一个老婆,并生下了象。象是个小混混。
【课堂实录】  一、谈话导入,引出课文  师:同学们,你们平时喜欢玩什么游戏?  (学生交流)  师:童年生活是多么快乐啊!有位老奶奶小时候也很喜欢玩游戏,她就是大作家冰心奶奶。谁愿意为我们介绍一下冰心奶奶?  (PPT出示冰心简介,一名学生读相关信息)  师:谢谢你!你们知道冰心奶奶小时候喜欢玩什么游戏吗?  生:她很喜欢玩吹肥皂泡的游戏。  师:那请你为我们读一读这句话吧!  (PPT出示第一
【课堂实录】  一、体认文体特点,把握学习起点  师:今天,我们学的课文(板书课题),是一部剧本。一起读课题。剧本长得跟我们以往的文章都不一样,不一样在哪里?(PPT出示课文前半部分内容)  生:都是人物的对话,但是没有冒号、引号。换另一个人说话,文章就会另起一行。  生:人物的表情、动作等都用括号显示。  生:课文一开头就有“时间”“地点”“人物”的交代。  师:刚刚我们讲到的这些不同(PPT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