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探讨一贯煎加减结合现代临床西医结合疗法治疗慢性胃炎,弘扬传统医药。方法将入组病例随机分为治疗组237例,对照组131例。两组均口服克拉霉素0.2·d1·Tid奥美拉唑40mg·d1·Bid、兰索拉唑0.1·d1·Tid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联用一贯煎加减。对2组疗效进行分析比较。结果2组病人在临床疗效、胃镜检查结果、症状改善状况、HP检测结果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胃炎较单纯西医治疗效果较好,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关键词】慢性胃炎;一贯煎加减;克拉霉素;奥美拉唑;兰索拉唑;中西医结合;疗效观察
慢性胃炎是指慢性胃粘膜病变,是一种常见的多发病,其发病率居高,与年龄相密切,通常在30-50发人群较多,与职业和饮食不节病有关,特别是饮酒的人为多见,男性明显高于女性。主要由长期暴饮暴食和服用对胃粘膜有刺激的食物或药物等因素所致,也可由急性胃炎转变而来。根据胃为娇脏,喜润恶燥,为此事用一贯煎加减结合现代临床西医结合疗法治疗慢性胃炎进行了临床观察,疗效确切,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对象选取1996年——20010年在我院治疗的慢性胃炎患者为研究对象。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1]制定入组标准如下:①自觉胃脘部痞塞胀满甚至胀痛不适,或兼有嗳气泛酸,纳少嘈杂等症状;符合中医肝胃不和、胃阴虚的胃痛或痞满。②纤维胃镜病理组织学诊断证实为慢性胃炎。③观察病例。共368例,男216例,女152例;年龄19岁-68岁,平均35岁;病程1年-15年。将入组病例随机分为治疗组237例,对照组131例。两组年龄、性别、病程、病情等资料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1.2方法
1.2.1给药方法两组均口服克拉霉素0.2·d1·Tid奥美拉唑40mg·d1·Bid、兰索拉唑0.1·d1·Tid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联用一贯煎加减痛白芍30g甘草10g胀甚加木香10g陈皮6g泛酸加乌贼骨30g瓦椤子30g厌食加山楂15g麦芽10g欲吐加法夏6g陈皮7g两胁胀痛加柴胡6g香附6g口苦加黄连6g吴萸3g病久加三七10g、白芨10g2日1剂,禁辛辣酸不易消化食物。观察4w。观察临床症状、体征、胃镜以及HP检测。
1.2.2疗效判断标准[2]临床治愈:临床主要症状及体征消失,胃镜复查活动性炎症消失,慢性炎症好转达轻度。显效:临床主要症状消失,次要症状基本消失,胃镜复查胃黏膜急性炎症基本消失,慢性炎症好转。有效:主要症状明显减轻,胃镜复查黏膜病变范围缩小1/2以上,炎症有所减轻。无效:主要症状及胃镜复查无明显变化,也未恶化。组间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比较采用体查检验。
2结果
2.1临床疗效治疗4w末,治疗组痊愈201例,显效21例,有效12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98。7%;对照组分别为78例,21例,17例,15例,总有效率88.5%。治疗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胃镜检查结果治疗4w末,治疗组共进行胃镜检查76例,其中治愈28例,显效40例,有效6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97.37%;对照组共检查52例,其中治愈16例,显效22例,有效4例,无效10例,总有效率80.8%。治疗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3症状改善状况治疗4w末,治疗组临床症状消失198例、基本消失22例、减轻12例、无改善2例,总有效率98%;对照组分别为16例、22例、20例、14例,总有效率80.6%。治疗组症状改善總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4HP检测治疗4w末,治疗组HP转阴75例,转阴率75.0%;对照组HP转阴35例,转阴率48.0%;治疗组转阴率高于对照组,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现代医学尚未完全阐明慢性胃炎的病因,一般认为与周围环境中的物理、化学、生物等有害因素长期反复刺激及易感体质有关,尤其是HP感染为最常见原因[3]。慢性浅表性胃炎HP检出率57.6%[4]。克拉霉素有抗幽门螺旋杆菌的作用,兰索拉唑和奥美拉唑联用强大的抑酸作用;单纯采用抑杀HP、抑制胃酸分泌等西药,并不能完全解除症状和根治本病,且长期采用西药会产生副作用和耐药性。
本病属于中医“胃脘痛”、“痞症”范畴。它的发生多因胃体受伤,以致不能受纳;腐熟水谷,情志失和,肝气郁结;肝失疏泄,横逆犯胃;饮食不节,暴饮暴食,过食香燥辛辣之品等因素导致本病。在疾病的发生、发展过程中,情志及饮食因素对其影响尤为重要。胃居中焦,与脾相表里,主受纳、腐熟水谷,以为和。其为阳府,喜润恶燥。肝脏体阴而用阳,其性喜条达而恶抑郁。肝肾阴亏,肝失所养,疏泄失常,气郁停滞,进而横逆犯胃,致胸脘胁痛,吞酸吐苦。阴虚液耗,津不上承,故咽干,舌红少津。肝气不舒,肝脉郁滞,时间久后则结为疝气瘕聚。治疗宜发滋养肝肾阴血为主,配伍疏达肝气之品。方中重用生地黄为君,滋阴养血,补益肝肾。北沙参、麦冬、当归枸杞子为臣,益阴养血柔肝,配合君药以补肝体,育阴而涵阳。并佐以少量川楝子,疏肝泄热,理气止痛,遂肝木条达之性,该药性苦寒,但与大量甘寒滋阴养血药配伍,则无苦燥伤阴之弊。诸药合用,使肝体得以濡养,肝气得以条畅,胸脘胁痛等症可以解除。
此外,祖国医学认为,脾胃在仁义礼智信里属信,人无信则不立,人在信用不足的情况下,总是提心吊胆,茶饭不思,俗话说忧思伤脾,脾胃不和,可以辅以食疗酸枣仁,四君子汤加减,生姜驱寒,茯苓,还有小米对改善胃功能都大有好处。此外有一个非常重要但常常被现代人忽略的细节,就是节制房事,戒淫欲,在心里上与不良心理行为作斗争,是内心清净,使精气神充足,将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参考文献
[1]郑筱萸.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2.
[2]孙明,王蔚文.临床疾病诊断与疗效判断标准[S].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10.
[3]林健,谭韬,陈卫.血清胃蛋白酶原含量变化对幽门螺杆菌相关性胃炎治疗效果评价[J].现代医药卫生,2012,(04).
[4]蔡光先,赵玉庸.中西医结合内科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5:281.
【关键词】慢性胃炎;一贯煎加减;克拉霉素;奥美拉唑;兰索拉唑;中西医结合;疗效观察
慢性胃炎是指慢性胃粘膜病变,是一种常见的多发病,其发病率居高,与年龄相密切,通常在30-50发人群较多,与职业和饮食不节病有关,特别是饮酒的人为多见,男性明显高于女性。主要由长期暴饮暴食和服用对胃粘膜有刺激的食物或药物等因素所致,也可由急性胃炎转变而来。根据胃为娇脏,喜润恶燥,为此事用一贯煎加减结合现代临床西医结合疗法治疗慢性胃炎进行了临床观察,疗效确切,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对象选取1996年——20010年在我院治疗的慢性胃炎患者为研究对象。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1]制定入组标准如下:①自觉胃脘部痞塞胀满甚至胀痛不适,或兼有嗳气泛酸,纳少嘈杂等症状;符合中医肝胃不和、胃阴虚的胃痛或痞满。②纤维胃镜病理组织学诊断证实为慢性胃炎。③观察病例。共368例,男216例,女152例;年龄19岁-68岁,平均35岁;病程1年-15年。将入组病例随机分为治疗组237例,对照组131例。两组年龄、性别、病程、病情等资料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1.2方法
1.2.1给药方法两组均口服克拉霉素0.2·d1·Tid奥美拉唑40mg·d1·Bid、兰索拉唑0.1·d1·Tid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联用一贯煎加减痛白芍30g甘草10g胀甚加木香10g陈皮6g泛酸加乌贼骨30g瓦椤子30g厌食加山楂15g麦芽10g欲吐加法夏6g陈皮7g两胁胀痛加柴胡6g香附6g口苦加黄连6g吴萸3g病久加三七10g、白芨10g2日1剂,禁辛辣酸不易消化食物。观察4w。观察临床症状、体征、胃镜以及HP检测。
1.2.2疗效判断标准[2]临床治愈:临床主要症状及体征消失,胃镜复查活动性炎症消失,慢性炎症好转达轻度。显效:临床主要症状消失,次要症状基本消失,胃镜复查胃黏膜急性炎症基本消失,慢性炎症好转。有效:主要症状明显减轻,胃镜复查黏膜病变范围缩小1/2以上,炎症有所减轻。无效:主要症状及胃镜复查无明显变化,也未恶化。组间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比较采用体查检验。
2结果
2.1临床疗效治疗4w末,治疗组痊愈201例,显效21例,有效12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98。7%;对照组分别为78例,21例,17例,15例,总有效率88.5%。治疗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胃镜检查结果治疗4w末,治疗组共进行胃镜检查76例,其中治愈28例,显效40例,有效6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97.37%;对照组共检查52例,其中治愈16例,显效22例,有效4例,无效10例,总有效率80.8%。治疗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3症状改善状况治疗4w末,治疗组临床症状消失198例、基本消失22例、减轻12例、无改善2例,总有效率98%;对照组分别为16例、22例、20例、14例,总有效率80.6%。治疗组症状改善總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4HP检测治疗4w末,治疗组HP转阴75例,转阴率75.0%;对照组HP转阴35例,转阴率48.0%;治疗组转阴率高于对照组,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现代医学尚未完全阐明慢性胃炎的病因,一般认为与周围环境中的物理、化学、生物等有害因素长期反复刺激及易感体质有关,尤其是HP感染为最常见原因[3]。慢性浅表性胃炎HP检出率57.6%[4]。克拉霉素有抗幽门螺旋杆菌的作用,兰索拉唑和奥美拉唑联用强大的抑酸作用;单纯采用抑杀HP、抑制胃酸分泌等西药,并不能完全解除症状和根治本病,且长期采用西药会产生副作用和耐药性。
本病属于中医“胃脘痛”、“痞症”范畴。它的发生多因胃体受伤,以致不能受纳;腐熟水谷,情志失和,肝气郁结;肝失疏泄,横逆犯胃;饮食不节,暴饮暴食,过食香燥辛辣之品等因素导致本病。在疾病的发生、发展过程中,情志及饮食因素对其影响尤为重要。胃居中焦,与脾相表里,主受纳、腐熟水谷,以为和。其为阳府,喜润恶燥。肝脏体阴而用阳,其性喜条达而恶抑郁。肝肾阴亏,肝失所养,疏泄失常,气郁停滞,进而横逆犯胃,致胸脘胁痛,吞酸吐苦。阴虚液耗,津不上承,故咽干,舌红少津。肝气不舒,肝脉郁滞,时间久后则结为疝气瘕聚。治疗宜发滋养肝肾阴血为主,配伍疏达肝气之品。方中重用生地黄为君,滋阴养血,补益肝肾。北沙参、麦冬、当归枸杞子为臣,益阴养血柔肝,配合君药以补肝体,育阴而涵阳。并佐以少量川楝子,疏肝泄热,理气止痛,遂肝木条达之性,该药性苦寒,但与大量甘寒滋阴养血药配伍,则无苦燥伤阴之弊。诸药合用,使肝体得以濡养,肝气得以条畅,胸脘胁痛等症可以解除。
此外,祖国医学认为,脾胃在仁义礼智信里属信,人无信则不立,人在信用不足的情况下,总是提心吊胆,茶饭不思,俗话说忧思伤脾,脾胃不和,可以辅以食疗酸枣仁,四君子汤加减,生姜驱寒,茯苓,还有小米对改善胃功能都大有好处。此外有一个非常重要但常常被现代人忽略的细节,就是节制房事,戒淫欲,在心里上与不良心理行为作斗争,是内心清净,使精气神充足,将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参考文献
[1]郑筱萸.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2.
[2]孙明,王蔚文.临床疾病诊断与疗效判断标准[S].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10.
[3]林健,谭韬,陈卫.血清胃蛋白酶原含量变化对幽门螺杆菌相关性胃炎治疗效果评价[J].现代医药卫生,2012,(04).
[4]蔡光先,赵玉庸.中西医结合内科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5:2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