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前尚无早期诊断子宫内膜癌的简单方法,应用高分辨力阴道超生检查,可以清晰地显示正常子宫内膜、子宫内膜下层和子宫肌层,对判断Ⅰ期子宫内膜癌的浸润程度有较大价值,从而对该病的术前诊断、临床分期、治疗评估均有一定意义。
资料与方法
一般资料:对我们医院2002~2007年经术后病理证实的子宫内膜癌Ⅰ期的36例病人进行分析,年龄28~86岁,平均56岁。其中27例为绝经后发病,占75%;9例为未绝经患者,占25%。临床表现:不规则阴道流血、流液者32例,占88.9%;无任何症状,检查时偶然发现内膜增厚4例,占11.1%。病理结果显示34例为内膜腺癌,占94.4%,2例为内膜肉瘤,占5.6%。
方法:采用麦迪逊ASS000型彩色多普勒超生诊断仪,探头频率为7.5MHz。检查前嘱病人排空膀胱,取膀胱截石位,经阴道超生检查:①子宫大小:包括长径和前后径。②子宫内膜厚度:纵切时,垂直与子宫体腔的长轴,于最厚处测量双层内膜的厚度。③判断肌层浸润程度:测量肌层一内膜分界线与肿瘤所延及最远点的距离,并与正常部位的肌层厚度相比较。根据国际妇产科联盟(FIGO)1998年的分期标准进行分期,Ⅰa期肿瘤局限于内膜层;Ⅰb期肿瘤浸润至肌层,但小于1/2肌层厚度;Ⅰc期肿瘤浸润至肌层,但大于1/2肌层厚度。
结果
子宫大小:36例中有12例子宫体积增大,且以前后径为著,约占33.3%,病理结果为Ⅰb~Ⅰc期,24例子宫体积增大不明显,病理结果为Ⅰa~Ⅰb期。
内膜回声:绝经者正常内膜厚度<5mm。内膜癌者内膜回声均表现为内膜不规则增厚。本组内膜层最厚达37.1mm,最薄为5mm,回声不均,呈稍强回声,癌灶可突向官腔且合并少量宫腔积液。
肌层浸润程度:病理分期为Ⅰa期20例,超声表现为内膜与肌层之间分界清晰,肌层回声均匀。经超生诊断为17例,占85%,误诊3例;病理分期Ⅰb期10例,超声表现为内膜回声欠清晰,且与肌层之间的分界中断,其中有些表现为内膜回声呈锯齿状浸入肌层,但小于肌层的1/2(图2)。经超声诊断9例,占90%,误诊1例;病理分期为Ⅰc期6例,超声表现为内膜形态不规则,与肌层分界不清晰,内膜进入肌层>1/2(图3)。经超声诊断5例,占83.3%,误诊1例。
讨论
子宫内膜癌是发生于子宫内膜上皮的恶性肿瘤,是女性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占官腔恶性肿瘤的90%。国外报道近几年来子宫内膜癌的发病率有上升趋势。普遍认为发病原因与长期过量的雌激素作用、肥胖、高血压、糖尿病等因素有关。好发年龄一般在50~59岁之间,其中绝经期妇女占70%。本组绝经期患者为27例,占75%,与报道相近。据文献报道,子宫内膜癌如发病局限于黏膜层、浅肌层者(Ⅰa~Ⅰb期),局部淋巴结转移率低于3%,5年存活率>95%;而当癌灶浸润到深肌层(大于肌层1/2)即Ⅰc期,淋巴结转移的发生率大于40%,5年存活率为75%。故术前早期诊断,早期判断癌灶的浸润程度对治疗结果及预后评估至关重要。本组36例经术后病理与术前超声检查结果对照,符合例数为31例,准确率为86.1%。本组误诊为5例,占13.9%,2例为浸润肌层>1/2,超声未能诊断,误诊原因是当官腔内肿物向宫腔内生长时,引起宫腔扩张、子宫变形、肌层变薄,超声难以将其与真正浸润的肌层相区别,从而造成诊断错误。
此外,肌层间或黏膜下肌瘤、子宫肌腺症、肌层萎缩等因素,均可造成超声误诊。子宫内膜癌早期内膜增厚不典型,且临床无任何症状者易造成误诊,本组有3例误诊。为提高诊断的准确率可结合MRI检查,特别是增强MRI,具有较好的软组织对比度,对子宫肌层肿瘤、肌腺症等均可清晰分辨,且有较强的说服力,优于其他影像学检查,只是价格昂贵,不易被普遍接受,尚不能成为常规检查方法,而阴道超声检查有它的诸多优越性,如价廉、无创伤、易重复,且不受肥胖、腹部积气、子宫后位等因素影响,其分辨率高,优于腹部超声,是临床诊断子宫内膜癌的首选影像学检查。
大量临床实践证明,对中晚期病人进行大剂量放、化疗,或对产生耐药的患者再次进行化疗只能导致虚弱的生命更加垂危,加速了患者死亡。临床常常可以见到,患者死因不是因为癌症本身造成,而是由于不科学、不恰当的杀伤性治疗所致。如肝癌多次介入后出现腹水、黄疸等肝功衰竭而致死;肺癌胸水化疗后导致呼吸衰竭而死亡;胃癌、肠癌化疗后恶心、呕吐,患者更加衰竭而死亡;白血球下降,患者感染而死亡等。中药治疗首选以红豆杉为主要成分中草药真情散,它可以弥补手术治疗、放射治疗、化学治疗的不足,既能巩固放疗、化疗的效果,又能消除放化疗的不良反应,更重要的是可以切断癌细胞的复制功能,也就是切断癌细胞重要的分裂方式——微管蛋白合成,使细胞体积逐渐缩小,在血管内形成稳定的抗癌细胞,从而提高人体的代谢功能,即:通过抑制癌细胞的呼吸,使癌细胞缺血、缺氧,不再裂变,从而达到治愈癌症的目的。
资料与方法
一般资料:对我们医院2002~2007年经术后病理证实的子宫内膜癌Ⅰ期的36例病人进行分析,年龄28~86岁,平均56岁。其中27例为绝经后发病,占75%;9例为未绝经患者,占25%。临床表现:不规则阴道流血、流液者32例,占88.9%;无任何症状,检查时偶然发现内膜增厚4例,占11.1%。病理结果显示34例为内膜腺癌,占94.4%,2例为内膜肉瘤,占5.6%。
方法:采用麦迪逊ASS000型彩色多普勒超生诊断仪,探头频率为7.5MHz。检查前嘱病人排空膀胱,取膀胱截石位,经阴道超生检查:①子宫大小:包括长径和前后径。②子宫内膜厚度:纵切时,垂直与子宫体腔的长轴,于最厚处测量双层内膜的厚度。③判断肌层浸润程度:测量肌层一内膜分界线与肿瘤所延及最远点的距离,并与正常部位的肌层厚度相比较。根据国际妇产科联盟(FIGO)1998年的分期标准进行分期,Ⅰa期肿瘤局限于内膜层;Ⅰb期肿瘤浸润至肌层,但小于1/2肌层厚度;Ⅰc期肿瘤浸润至肌层,但大于1/2肌层厚度。
结果
子宫大小:36例中有12例子宫体积增大,且以前后径为著,约占33.3%,病理结果为Ⅰb~Ⅰc期,24例子宫体积增大不明显,病理结果为Ⅰa~Ⅰb期。
内膜回声:绝经者正常内膜厚度<5mm。内膜癌者内膜回声均表现为内膜不规则增厚。本组内膜层最厚达37.1mm,最薄为5mm,回声不均,呈稍强回声,癌灶可突向官腔且合并少量宫腔积液。
肌层浸润程度:病理分期为Ⅰa期20例,超声表现为内膜与肌层之间分界清晰,肌层回声均匀。经超生诊断为17例,占85%,误诊3例;病理分期Ⅰb期10例,超声表现为内膜回声欠清晰,且与肌层之间的分界中断,其中有些表现为内膜回声呈锯齿状浸入肌层,但小于肌层的1/2(图2)。经超声诊断9例,占90%,误诊1例;病理分期为Ⅰc期6例,超声表现为内膜形态不规则,与肌层分界不清晰,内膜进入肌层>1/2(图3)。经超声诊断5例,占83.3%,误诊1例。
讨论
子宫内膜癌是发生于子宫内膜上皮的恶性肿瘤,是女性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占官腔恶性肿瘤的90%。国外报道近几年来子宫内膜癌的发病率有上升趋势。普遍认为发病原因与长期过量的雌激素作用、肥胖、高血压、糖尿病等因素有关。好发年龄一般在50~59岁之间,其中绝经期妇女占70%。本组绝经期患者为27例,占75%,与报道相近。据文献报道,子宫内膜癌如发病局限于黏膜层、浅肌层者(Ⅰa~Ⅰb期),局部淋巴结转移率低于3%,5年存活率>95%;而当癌灶浸润到深肌层(大于肌层1/2)即Ⅰc期,淋巴结转移的发生率大于40%,5年存活率为75%。故术前早期诊断,早期判断癌灶的浸润程度对治疗结果及预后评估至关重要。本组36例经术后病理与术前超声检查结果对照,符合例数为31例,准确率为86.1%。本组误诊为5例,占13.9%,2例为浸润肌层>1/2,超声未能诊断,误诊原因是当官腔内肿物向宫腔内生长时,引起宫腔扩张、子宫变形、肌层变薄,超声难以将其与真正浸润的肌层相区别,从而造成诊断错误。
此外,肌层间或黏膜下肌瘤、子宫肌腺症、肌层萎缩等因素,均可造成超声误诊。子宫内膜癌早期内膜增厚不典型,且临床无任何症状者易造成误诊,本组有3例误诊。为提高诊断的准确率可结合MRI检查,特别是增强MRI,具有较好的软组织对比度,对子宫肌层肿瘤、肌腺症等均可清晰分辨,且有较强的说服力,优于其他影像学检查,只是价格昂贵,不易被普遍接受,尚不能成为常规检查方法,而阴道超声检查有它的诸多优越性,如价廉、无创伤、易重复,且不受肥胖、腹部积气、子宫后位等因素影响,其分辨率高,优于腹部超声,是临床诊断子宫内膜癌的首选影像学检查。
大量临床实践证明,对中晚期病人进行大剂量放、化疗,或对产生耐药的患者再次进行化疗只能导致虚弱的生命更加垂危,加速了患者死亡。临床常常可以见到,患者死因不是因为癌症本身造成,而是由于不科学、不恰当的杀伤性治疗所致。如肝癌多次介入后出现腹水、黄疸等肝功衰竭而致死;肺癌胸水化疗后导致呼吸衰竭而死亡;胃癌、肠癌化疗后恶心、呕吐,患者更加衰竭而死亡;白血球下降,患者感染而死亡等。中药治疗首选以红豆杉为主要成分中草药真情散,它可以弥补手术治疗、放射治疗、化学治疗的不足,既能巩固放疗、化疗的效果,又能消除放化疗的不良反应,更重要的是可以切断癌细胞的复制功能,也就是切断癌细胞重要的分裂方式——微管蛋白合成,使细胞体积逐渐缩小,在血管内形成稳定的抗癌细胞,从而提高人体的代谢功能,即:通过抑制癌细胞的呼吸,使癌细胞缺血、缺氧,不再裂变,从而达到治愈癌症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