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创新能力是指人在一定的目的和条件下运用一切已知信息,生产出某种新颖、独特、有社会或个人价值的精神或物质产品的能力。创新教育面向全体学生,以学生为主体,教师的创造性教法和学生的创造性学法相互统一的教育,是充分发扬主体性,注重基础性、发展性和创造性的教育。学生创新意识及能力的培养要通过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课堂教学才能得以完成和落实。笔者结合教学实践,谈谈如何在英语课堂教学中实施创新教育,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一、转变教学观念,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
长期以来,教师把自己更多地定位为管理者和控制者,为了维持课堂纪律和课堂教学秩序,一般不允许学生发出信号,学生只能被动地听、机械地学,学习热情不高。在这种情况下,学生的主体性和主动地位难以得到保证,禁锢了学生的自主发展。教师应从传统的师道尊严中解放出来,走到学生中去,和学生交朋友。还应尊重学生学习的过程,让学生意识到“应该知道的知识”与“需要知道的知识”之间存有一定的空间,不仅知道“是什么”,还要会问“为什么”。因此,教师应放手让学生自主去学习,自主地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相信学生有能力通过“自主地学”。使学生变“要我学”为“我会学”“我要学”,这才是真正意义上教师观念的转变。
平等的师生关系是民主、互动的,教师如能把教学的乐趣留给学生去体验,激发学生这一学习主体的求知欲望,那么学生则对教师表示尊重、信任,会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去,师生关系也得以融洽。因此,平等的师生关系有利于营造民主、和谐的课堂气氛,这是学生敢于主动参与课堂教学的基础,也为学生自主学习提供了前提条件。
二、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创新的意识
传统的英语课文教学以传授知识和语法为主,忽视了知识和能力的转化,有悖于英语教学大纲所提出的“培养学生初步运用英语进行交际的能力”的要求。在英语课文教学中,要将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讲解式”课堂转为以学生为中心的“活动式”课堂。在理解课文材料的基础上,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功能,激发学生口头笔头的语言输出,并特别注重启发和引导学生多角度、多途径、多方向的思维。如在学完中职教材《英语》预备级第九课后,笔者提出下列问题让学生思考:What is your favourite actor?Do you know something about Albert Einstein?Do you know the experience of Albert Lincoln?What can you learn from this story?学生们纷纷表达自己对所崇拜人物的喜爱和了解,激发了他们强烈的语言表达欲望,达到了预期的课堂效果。
三、运用真实情景,激发学生的创造欲
把生活中的真实情境引入英语课堂教学,让学生进行语言知识训练、运用和交流。实践证明,这是调动学生学习主动性和引导其积极参与语言实践的有效手段。在教授苏教版教材《英语》第二册第四课中,笔者利用中国发射宇宙飞船这一重大事件,通过对课文内容的阅读,让学生清晰地了解中国航天事业的发展和计划。在学生的热烈发言中,要求尽可能用所学的单词、词组、句型等造句,比如“It was the second time that our country launched a manned spaceship”,“The mission set a new record for the length of Chinese space missions”,“The first space mission in2003 lasted 21 and a half hours,while this mission lasted 5 days”,并鼓励学生创新。
笔者通过引导学生思考航天员为成功付出的汗水,号召他们向航天员学习。学生也逐步地了解了中国航天科技的发展,培养了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受到了爱国主义教育“I’m proud, I’m a Chinese”,并总结出关于成功的公式:成功=天赋 努力 机遇。由此也激发学生们思考:学习(特别是英语学习)遇到困难时应该持什么样的态度,并结合自己的经历交流看法和观点,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成功观和学习观。
最后,让外向的学生复述课文,内向的学生改写课文,并艺术性地处理教材,让同学们进行角色扮演。一个演聂海胜,另一个演他的女儿;或者一个演CCTV的访谈节目主持人,另一个演航天员,向观众介绍颇具神秘感的航天经历和生活内幕,再由一名同学扮演观众,打电话来进行互动,从而促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和学习语言知识。
素质教育所具有的主体性特征,要求英语课堂教学要促进每个学生的主动性得到挖掘,组织课堂讨论是体现学生主体性,鼓励和培养创新的一个有效手段。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活动,有助于巩固扩大和加深课堂上学到的语言知识,进一步提高英语交际能力。通过具有现实意义话题的挖掘,把学生的认识、情感全身心投入学习过程中,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学习自主性。
四、巧妙设置问题,培养自主合作习惯
教师在课堂上应坚持采用较为灵活的,偏重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的启发式问题。教师的提问应避免机械回答的单一式问题,多提一些能让学生开动脑筋的未知性问题,培养在不可预见的情况下运用知识的能力。原文找不到答案的问题,则可使学生通过与他人合作学习来寻找答案,以合作探究的方法解决问题,问题的巧妙设置,能培养学生主动积极地思考。在课堂上,常见的Pair work,Group work 是很好的合作例子,有利于学生共同合作解决问题。
笔者感受最深的是在英语课堂上进行小组讨论和组际交流,具体做法是:小组成员由四个英语水平各异的学生组成,包括一名小组长和一名记录员;小组讨论时每人要自主发表意见,遇到难题时要大胆交换各自观点;记录员负责记下组内的合作成果,每隔一段时间,小组可重新组合。各组如有疑难问题,可以展开组与组之间的自由讨论,让学生自主地发现问题——讨论问题——整合问题——解决问题。
五、实行角色互换,提高自主创新效率
在课堂教学中,学生处于主体地位,教师的主导作用体现在引导和帮助学生卓有成效地进行英语知识的学习和语言技能的训练上。现代教学论认为,在教与学的过程中教师主导和学生主体不是一成不变的,传统的师生问答可改为学问师答。在教学中,笔者把课堂作为艺术参与教学过程,如在中职教材《英语》第一册第九课中,让学生分别扮演图片中的人物,并借助文章中的语句,学生就课文提出问题,教师来回答。结果学生模仿得惟妙惟肖,语言生动活泼。
由此可见,在课堂教学中,实行师生角色替换,以学生为中心,学生由听众变成实际参与者,使学生的思维处于积极探讨状态之中,有利于激发他们持续地自我学习,开发学生智力,并且提高了英语课堂自主创新学习的效率。
(作者单位:江苏省南通技师学院)
一、转变教学观念,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
长期以来,教师把自己更多地定位为管理者和控制者,为了维持课堂纪律和课堂教学秩序,一般不允许学生发出信号,学生只能被动地听、机械地学,学习热情不高。在这种情况下,学生的主体性和主动地位难以得到保证,禁锢了学生的自主发展。教师应从传统的师道尊严中解放出来,走到学生中去,和学生交朋友。还应尊重学生学习的过程,让学生意识到“应该知道的知识”与“需要知道的知识”之间存有一定的空间,不仅知道“是什么”,还要会问“为什么”。因此,教师应放手让学生自主去学习,自主地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相信学生有能力通过“自主地学”。使学生变“要我学”为“我会学”“我要学”,这才是真正意义上教师观念的转变。
平等的师生关系是民主、互动的,教师如能把教学的乐趣留给学生去体验,激发学生这一学习主体的求知欲望,那么学生则对教师表示尊重、信任,会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去,师生关系也得以融洽。因此,平等的师生关系有利于营造民主、和谐的课堂气氛,这是学生敢于主动参与课堂教学的基础,也为学生自主学习提供了前提条件。
二、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创新的意识
传统的英语课文教学以传授知识和语法为主,忽视了知识和能力的转化,有悖于英语教学大纲所提出的“培养学生初步运用英语进行交际的能力”的要求。在英语课文教学中,要将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讲解式”课堂转为以学生为中心的“活动式”课堂。在理解课文材料的基础上,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功能,激发学生口头笔头的语言输出,并特别注重启发和引导学生多角度、多途径、多方向的思维。如在学完中职教材《英语》预备级第九课后,笔者提出下列问题让学生思考:What is your favourite actor?Do you know something about Albert Einstein?Do you know the experience of Albert Lincoln?What can you learn from this story?学生们纷纷表达自己对所崇拜人物的喜爱和了解,激发了他们强烈的语言表达欲望,达到了预期的课堂效果。
三、运用真实情景,激发学生的创造欲
把生活中的真实情境引入英语课堂教学,让学生进行语言知识训练、运用和交流。实践证明,这是调动学生学习主动性和引导其积极参与语言实践的有效手段。在教授苏教版教材《英语》第二册第四课中,笔者利用中国发射宇宙飞船这一重大事件,通过对课文内容的阅读,让学生清晰地了解中国航天事业的发展和计划。在学生的热烈发言中,要求尽可能用所学的单词、词组、句型等造句,比如“It was the second time that our country launched a manned spaceship”,“The mission set a new record for the length of Chinese space missions”,“The first space mission in2003 lasted 21 and a half hours,while this mission lasted 5 days”,并鼓励学生创新。
笔者通过引导学生思考航天员为成功付出的汗水,号召他们向航天员学习。学生也逐步地了解了中国航天科技的发展,培养了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受到了爱国主义教育“I’m proud, I’m a Chinese”,并总结出关于成功的公式:成功=天赋 努力 机遇。由此也激发学生们思考:学习(特别是英语学习)遇到困难时应该持什么样的态度,并结合自己的经历交流看法和观点,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成功观和学习观。
最后,让外向的学生复述课文,内向的学生改写课文,并艺术性地处理教材,让同学们进行角色扮演。一个演聂海胜,另一个演他的女儿;或者一个演CCTV的访谈节目主持人,另一个演航天员,向观众介绍颇具神秘感的航天经历和生活内幕,再由一名同学扮演观众,打电话来进行互动,从而促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和学习语言知识。
素质教育所具有的主体性特征,要求英语课堂教学要促进每个学生的主动性得到挖掘,组织课堂讨论是体现学生主体性,鼓励和培养创新的一个有效手段。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活动,有助于巩固扩大和加深课堂上学到的语言知识,进一步提高英语交际能力。通过具有现实意义话题的挖掘,把学生的认识、情感全身心投入学习过程中,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学习自主性。
四、巧妙设置问题,培养自主合作习惯
教师在课堂上应坚持采用较为灵活的,偏重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的启发式问题。教师的提问应避免机械回答的单一式问题,多提一些能让学生开动脑筋的未知性问题,培养在不可预见的情况下运用知识的能力。原文找不到答案的问题,则可使学生通过与他人合作学习来寻找答案,以合作探究的方法解决问题,问题的巧妙设置,能培养学生主动积极地思考。在课堂上,常见的Pair work,Group work 是很好的合作例子,有利于学生共同合作解决问题。
笔者感受最深的是在英语课堂上进行小组讨论和组际交流,具体做法是:小组成员由四个英语水平各异的学生组成,包括一名小组长和一名记录员;小组讨论时每人要自主发表意见,遇到难题时要大胆交换各自观点;记录员负责记下组内的合作成果,每隔一段时间,小组可重新组合。各组如有疑难问题,可以展开组与组之间的自由讨论,让学生自主地发现问题——讨论问题——整合问题——解决问题。
五、实行角色互换,提高自主创新效率
在课堂教学中,学生处于主体地位,教师的主导作用体现在引导和帮助学生卓有成效地进行英语知识的学习和语言技能的训练上。现代教学论认为,在教与学的过程中教师主导和学生主体不是一成不变的,传统的师生问答可改为学问师答。在教学中,笔者把课堂作为艺术参与教学过程,如在中职教材《英语》第一册第九课中,让学生分别扮演图片中的人物,并借助文章中的语句,学生就课文提出问题,教师来回答。结果学生模仿得惟妙惟肖,语言生动活泼。
由此可见,在课堂教学中,实行师生角色替换,以学生为中心,学生由听众变成实际参与者,使学生的思维处于积极探讨状态之中,有利于激发他们持续地自我学习,开发学生智力,并且提高了英语课堂自主创新学习的效率。
(作者单位:江苏省南通技师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