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内容摘要】数学课堂教学中可能出现教师意想不到的偶然事件,如果能够合理利用,有效开发,就可以促进数学课堂更加生动活泼,提升教学效果。本文对此进行了分析研究。
【关键词】初中数学教学 偶然事件 潜在课程资源
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课堂上很可能出现教师意想不到的偶然事件,而这些事件,如果能够合理利用,有效开发,就可以促进教学课堂更加生动活泼,提升教学效果。下文对处理偶然事件的方案进行分析。
一、及时捕捉偶然事件,打造有效课堂
及时捕捉偶然事件,是转危机为良机的第一步,也是基础部分。真实而生动的课堂,难免出现学生对所学问题产生联想或者推测,引发出一些课堂上的偶然事件,这些偶然事件对于教学来说,应该是具有价值的生成性教学资源。由于这些教学资源具有潜在性和隐含性,在教师敏感性不强的情况下,很容易丢失这些教育机会。因此,教师应该全面提升自己素质,发挥教师应该有的观察力和聪明机智,及时捕捉课堂的偶然事件,及时的将危机转变为良机,让这些生成的、动态的、有价值的信息成为教学的高潮点,也提升课堂教学的生命力。
例如:在教学“三角形全等”相关知识“两边及它们的夹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在教师根据书本进行了定理的分析,证明之后,教师一遍又一遍的叙述着这个判定定理,并用口头语言强调着这个“夹角”的问题。之后学生突然询问:“为什么我画的2个三角形满足了这个定理的关系,却不是全等的呢?”教师发现有一个学生没有考虑到夹角的问题,而他的同桌,却没有考虑到是“对应”相等的问题,他们出现的“偶然问题”成为了课堂教学的危机。教师淡定自若,将其巧妙转化成了转机。学生了解这夹角一定是两个对应边“夹”的角,不能是“SSA”,而2个三角形,需要一条一条的相等,再结合夹角相等,就可以判定出全等了。教学过程中,巧妙运用危机,加以灵活引导,升华教学主题。
二、及时调控偶然事件,打造高效课堂
课堂是动态的、生成的,在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想要打造高效课堂,就需要教师和学生不断的交流,引导学生不断的反馈,教师需要知道学生对于学习内容的理解和存在的困惑,从学生的反馈中去分析问题,引导教学方法和内容,制定针对性的实施方案。学生的潜能是巨大的,他们会产生很多想法,这些想法又是教师预料不到的,教师应该灵活的抓住学生的这些想法,及时调控偶然事件。找出学生思维出错的地方,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及时的进行引导和纠正,对闪光点进行鼓励和表扬,构建生动、活泼的互动课堂,有效的提升课堂的高效性。
例如:在“证明圆内两条弧相等”的一道比较简单的几何题目时,由于题目较为简单,教师认为只要找出对应的圆心角相等就可以了。而此间,教师可以给学生更多的思考空间,发现学生想出了很多种辅助线的做法,思考问题不局限于本节所学知识,他们运用到了“半径垂直平分弦”、“圆的对称性”等知识,结合这些偶然事件,教师很好的利用,引导学生归纳和分析关于“圆”的特殊性以及对“圆”的相关知识进行了总结。由偶然事件,教师发现了学生思维的强大和发散能力,也了解到了学生都是聪明的。在学习的过程中,他们不满足于常规的解法,都有自己的一套思路。在教学课堂上,教师可以很好的利用学生思维发散性,引导课堂由危机转变为良机,从而在偶然事件中挖掘潜在课程资源,加以利用,打造高效生动的课堂。
三、及时处理偶然事件,打造和谐课堂
富兰克林也说过一句话:“垃圾是放错了地方的宝贝。”也就是说,任何事件都有它自身的价值,每个学生也都会有他的闪光点。在进行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学生可能在新课程的理念下,跟随着教师进行一步步的学习。课堂也构建成了问题、情境、信息、知识乃至错误都集合的地方。当出现“错误”时,教师需要做的不是快速的告诉学生“你错了”,而是从学生的偶然事件中去发现学生的思维模式,探究学生的思维方法,展开针对性的教育教学措施。鼓励学生创新能力,激发学生潜能,不将学生拘泥于特定的思维,应该极大的拓展学生思维,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
例如:在学习“一元二次方程”含参数题目的解答时,教师引导学生进行解答。首先让学生自己理清思路。教师发现,很多学生直接就是从含有参数的方程中,将其作为“一元二次方程”来使用,做出解答,得出方程的唯一答案。而此时,教师发现学生忽略了二次项前面的参数可以为0的情况,教师进行引导和点拨:“我们学习的方程中,除了一元二次方程外,还有其他方程形式吗?”引导学生分类讨论二次项系数为0的情况,得出不同的答案,促进学生全面思考问题,有效发散学生思维。
总结
在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出现偶然事件的机会有很多,这是因为每个学生的个性不同,知识背景、学习机会不同。在教师展开教学的过程中,由于他们会产生不同的想法,思考问题会运用不同的思路,在动态生成的教学课堂上产生偶然事件。而教师需要做的,就是从危机中寻找教学的良机,适时对学生进行点播和引导,提高学生的关注度,在动态的、变化的、生成性的课堂上,有效的捕捉、调控、处理、面对偶然事件,迎接初中数学课堂上的良机。利用好生成的动态资源,让数学课堂焕发光彩。
(作者单位:江苏省盐城市亭湖新区实验学校)
【关键词】初中数学教学 偶然事件 潜在课程资源
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课堂上很可能出现教师意想不到的偶然事件,而这些事件,如果能够合理利用,有效开发,就可以促进教学课堂更加生动活泼,提升教学效果。下文对处理偶然事件的方案进行分析。
一、及时捕捉偶然事件,打造有效课堂
及时捕捉偶然事件,是转危机为良机的第一步,也是基础部分。真实而生动的课堂,难免出现学生对所学问题产生联想或者推测,引发出一些课堂上的偶然事件,这些偶然事件对于教学来说,应该是具有价值的生成性教学资源。由于这些教学资源具有潜在性和隐含性,在教师敏感性不强的情况下,很容易丢失这些教育机会。因此,教师应该全面提升自己素质,发挥教师应该有的观察力和聪明机智,及时捕捉课堂的偶然事件,及时的将危机转变为良机,让这些生成的、动态的、有价值的信息成为教学的高潮点,也提升课堂教学的生命力。
例如:在教学“三角形全等”相关知识“两边及它们的夹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在教师根据书本进行了定理的分析,证明之后,教师一遍又一遍的叙述着这个判定定理,并用口头语言强调着这个“夹角”的问题。之后学生突然询问:“为什么我画的2个三角形满足了这个定理的关系,却不是全等的呢?”教师发现有一个学生没有考虑到夹角的问题,而他的同桌,却没有考虑到是“对应”相等的问题,他们出现的“偶然问题”成为了课堂教学的危机。教师淡定自若,将其巧妙转化成了转机。学生了解这夹角一定是两个对应边“夹”的角,不能是“SSA”,而2个三角形,需要一条一条的相等,再结合夹角相等,就可以判定出全等了。教学过程中,巧妙运用危机,加以灵活引导,升华教学主题。
二、及时调控偶然事件,打造高效课堂
课堂是动态的、生成的,在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想要打造高效课堂,就需要教师和学生不断的交流,引导学生不断的反馈,教师需要知道学生对于学习内容的理解和存在的困惑,从学生的反馈中去分析问题,引导教学方法和内容,制定针对性的实施方案。学生的潜能是巨大的,他们会产生很多想法,这些想法又是教师预料不到的,教师应该灵活的抓住学生的这些想法,及时调控偶然事件。找出学生思维出错的地方,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及时的进行引导和纠正,对闪光点进行鼓励和表扬,构建生动、活泼的互动课堂,有效的提升课堂的高效性。
例如:在“证明圆内两条弧相等”的一道比较简单的几何题目时,由于题目较为简单,教师认为只要找出对应的圆心角相等就可以了。而此间,教师可以给学生更多的思考空间,发现学生想出了很多种辅助线的做法,思考问题不局限于本节所学知识,他们运用到了“半径垂直平分弦”、“圆的对称性”等知识,结合这些偶然事件,教师很好的利用,引导学生归纳和分析关于“圆”的特殊性以及对“圆”的相关知识进行了总结。由偶然事件,教师发现了学生思维的强大和发散能力,也了解到了学生都是聪明的。在学习的过程中,他们不满足于常规的解法,都有自己的一套思路。在教学课堂上,教师可以很好的利用学生思维发散性,引导课堂由危机转变为良机,从而在偶然事件中挖掘潜在课程资源,加以利用,打造高效生动的课堂。
三、及时处理偶然事件,打造和谐课堂
富兰克林也说过一句话:“垃圾是放错了地方的宝贝。”也就是说,任何事件都有它自身的价值,每个学生也都会有他的闪光点。在进行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学生可能在新课程的理念下,跟随着教师进行一步步的学习。课堂也构建成了问题、情境、信息、知识乃至错误都集合的地方。当出现“错误”时,教师需要做的不是快速的告诉学生“你错了”,而是从学生的偶然事件中去发现学生的思维模式,探究学生的思维方法,展开针对性的教育教学措施。鼓励学生创新能力,激发学生潜能,不将学生拘泥于特定的思维,应该极大的拓展学生思维,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
例如:在学习“一元二次方程”含参数题目的解答时,教师引导学生进行解答。首先让学生自己理清思路。教师发现,很多学生直接就是从含有参数的方程中,将其作为“一元二次方程”来使用,做出解答,得出方程的唯一答案。而此时,教师发现学生忽略了二次项前面的参数可以为0的情况,教师进行引导和点拨:“我们学习的方程中,除了一元二次方程外,还有其他方程形式吗?”引导学生分类讨论二次项系数为0的情况,得出不同的答案,促进学生全面思考问题,有效发散学生思维。
总结
在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出现偶然事件的机会有很多,这是因为每个学生的个性不同,知识背景、学习机会不同。在教师展开教学的过程中,由于他们会产生不同的想法,思考问题会运用不同的思路,在动态生成的教学课堂上产生偶然事件。而教师需要做的,就是从危机中寻找教学的良机,适时对学生进行点播和引导,提高学生的关注度,在动态的、变化的、生成性的课堂上,有效的捕捉、调控、处理、面对偶然事件,迎接初中数学课堂上的良机。利用好生成的动态资源,让数学课堂焕发光彩。
(作者单位:江苏省盐城市亭湖新区实验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