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随着高校的扩招,高校进行异地新校区建设,多校区办学与单一校区有诸多不同,存在着文化传承断裂、文化积淀不足、师生互动缺乏等不足。学风建设同样存在问题,如何加强新校区的学风建设,需要进行不断摸索,保证人才培养质量。
关键词:新校区 学风建设 探索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1875(2008)02-110-02
学风建设是高等教育改革和发展中一个永恒的主题,加强学风建设是学校坚持和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的根本要求。良好的学风是培养高质量人才的基础和前提,是一种无形的精神力量,具有强烈的导向激励作用、凝聚团结作用和规范约束作用。近几年,随着高校的扩招,原有的教学资源已经远远不能满足现实的需求,因此,许多高校都进行了异地新校区建设。笔者所在的学校,在建设新校区时,结合实际情况,将新校区定位为一、二年级的基础教学区,三、四年级则整体迁回老校区,这也就是所谓的2+2模式。多校区办学与同一校区办学最显著的不同,就是因地理位置的分隔所带来的文化传承链条断裂,师生互动缺乏,校园文化积淀不足等问题。在学风建设这一块同样也存在着许多不足。如何加强新校区的学风建设,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保证人才培养的质量,笔者所在的学校进行了积极的探索。
一、新校区学风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1、师生缺乏互动与交流。学校新校区地处郊区,交通不便,长驻教师少。到新校区上课的教师流动性很大,是走读式教学,学生平时在学习过程中碰到的问题,很难及时得到解答,师生缺乏交流互动的机会。
2、学生缺少高年级学生的传帮带。在新校区的学生,都是低年级,平时很少有机会跟校本部的高年级学生接触,而高年级学生所面临的诸如就业、升学等各种压力,很难直观地使新校区的学生体会到,学生缺少学习的动力与压力。
3、两校区学风建设的融合和传承的困难。校本部的学习氛围,明显优于新校区,而校本部所形成的这种学风是学校在长期的办学过程中不断积累沉淀下来的。由于文化的延伸和覆盖需要一定的时间和过程,新校区很难在短时间内吸取校本部的所有东西,形成两校区统一的学风。
4、硬件配套设施建设的滞后性。新校区的教室、图书馆、实验中心、饭堂、宿舍、文化体育远动场所等硬件设施未能及时建设到位,对学生学习生活所造成的影响,也是学风建设中不容忽视的问题。
二、针对存在的问题,所进行的一些积极探索
第一,做好学生的思想引导工作。思想是行动的指南,虽然新校区学风建设面临诸多困难,但学校想方设法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自觉性,建设优良学风。配备专职辅导员,加强对学生的督导作用,激发学生的成才欲和求知欲,把主要精力投入到学习当中去。设立辅导员学生导师工作机制,让辅导员担任本科生导师。“辅导员学生导师”定位于一种辅助性的专业指导,是对第一课堂专业教师授课以外的一种延伸的、补充的指导。其内涵是发挥辅导员在教学课堂外的引导作用,主要表现在对学生思想成长、专业认识、学习途径和研究方法的引导,鼓励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引导学生向全面性和个性化发展。
第二,强化教风,加强教学质量监控。教师的个人学识、教学方法,人格魅力等都会成为学生学习、模仿与评价的标准或榜样。学校重视对新校区教师教学质量的监控,构建教学质量监控网络。通过建立校级教学指导委员会和督导专家委员会、院(系)级教学指导小组、院系领导听课制度、教学督导制度、教学动态检查制度、教学事故认定、学生网上评价制度和学生教学信息员制度等,力求构建全方位、多层次、网络化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实行辅导答疑制度,增加师生的互动。对一些重要的课程,派出专业教师在固定的时间地点与学生进行面对面交流,教师在回答学生提出问题同时,培养学生独立学习、思考问题的能力。教师也通过与学生的沟通,发现教学工作存在的问题,以便总结经验改进授课方法,提高教学质量,达到教学相长。
第三,全面引导,着重抓好学生“四个教育”。
1、抓好新生入学教育。对新生而言,将面临全新的生活和学习环境、管理模式、教学方法、学习方法等。学校重视新校区新生的入学教育,各院系领导,深入新生基层,介绍学校学院基本情况,帮助解决学习生活所碰到的难题,还通过新老生交流会、座谈会、编印学习生活小册子,使新生尽快适应大学生活。
2、抓好专业辅导教育。绝大部分学生对自己的专业都不了解或者了解不全面,通过专业辅导教育让新生知道自己所选择专业的课程设置、专业培养目标、就业方向和就业现状以及学好本专业的重点与技巧等,尽早培养学生的专业意识、树立正确的专业目标。
3、进行校规校纪教育。大学的学习以“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三自”为主,这就要求对学生进行系统的校规校纪教育,让学生清楚知道自己的权利与义务,做到“有所为、有所不为”。严格执行校规校纪,加强学生的行为规范,奖励先进,严惩各种违纪和考试舞弊行为,创造一个公平、有序的学习环境。
4、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新生刚刚从应试教育走出来,对自己的职业生涯基本没有什么概念,所以学习目的性不强。通过开设职业生涯规划专题讲座,帮助学生从进入大学开始就有明确的职业规划,从而进行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的学习。
第四,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建设数字校园,实现两校区资源共享。学校着重进行信息平台建设,互联两校区校园网,充分发挥信息网络技术的优势。建立和完善教务管理系统,实现网上选课、网上质量评价、成绩录入与查询系统等现代化的管理方式,同时促进教学管理信息的传递和流通。通过教学资源共享,解决由于校区空间阻隔、地理位置分散所造成的信息不对称和教学管理的不便。通过“网络课程”和“精品课程”建设,使远程教育在新校区发挥作用和效益,让学生在网络中自主习。有的院系还开办自主学习论坛,学院领导教师担任版主,平时学生学习上碰到问题,都可以上网发贴寻求帮助。
第五,积极开展高品味的校园文化活动,努力营造积极向上的文化氛围。通过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不仅可以教会学生怎样做人、怎样生活、怎样学习,而且还能激励他们积极主动地努力学习,鼓舞他们不断进取。现在,已经形成了一系列具有新校区特色的校园品牌文化活动。由于新校区以低年级学生为主,所以这些活动在结合专业特色的同时更加体现艺术性、趣味性,让广大学生能在丰富的校园文化活动中发挥特长,锻炼能力,促进两校区文化的沟通融合。
第六,抓好学生典型,发挥学生干部作用。典型有正面和反面之分。无论是正面还是方面的,他们在学风建设中的榜样和警示作用都是巨大的。抓好学生党员、学生干部和学生科研骨干,把他们培养成创建优良学风的主力军和排头兵。大力宣传典型,树立榜样,形成你追我赶的局面。对于不听教诲,经常违纪的同学坚决予以处理,以严明校纪。
高等学校的根本任务是培养人才,抓好学风建设是保证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途径。随着,国家对高等教育的大力扶持,各高校兴建新校区,扩大招生规模,努力适用经济发展对人才的需求,如何保证教学质量,培养合格人才,还需要我们不断的探索。
参考文献:
[1]李斌 王合义.扩招背景下高校优良学风的形成和稳固[J].东北理工学院学报,2005,(4):598-600.
[2]宋明月.独立学院学风建设的调查与思考[J].湖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5,(12):114-116.
[3]林仲豪.多校区办学情形下的文化传承与师生互动[N].光明日报,2007-7-26.
关键词:新校区 学风建设 探索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1875(2008)02-110-02
学风建设是高等教育改革和发展中一个永恒的主题,加强学风建设是学校坚持和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的根本要求。良好的学风是培养高质量人才的基础和前提,是一种无形的精神力量,具有强烈的导向激励作用、凝聚团结作用和规范约束作用。近几年,随着高校的扩招,原有的教学资源已经远远不能满足现实的需求,因此,许多高校都进行了异地新校区建设。笔者所在的学校,在建设新校区时,结合实际情况,将新校区定位为一、二年级的基础教学区,三、四年级则整体迁回老校区,这也就是所谓的2+2模式。多校区办学与同一校区办学最显著的不同,就是因地理位置的分隔所带来的文化传承链条断裂,师生互动缺乏,校园文化积淀不足等问题。在学风建设这一块同样也存在着许多不足。如何加强新校区的学风建设,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保证人才培养的质量,笔者所在的学校进行了积极的探索。
一、新校区学风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1、师生缺乏互动与交流。学校新校区地处郊区,交通不便,长驻教师少。到新校区上课的教师流动性很大,是走读式教学,学生平时在学习过程中碰到的问题,很难及时得到解答,师生缺乏交流互动的机会。
2、学生缺少高年级学生的传帮带。在新校区的学生,都是低年级,平时很少有机会跟校本部的高年级学生接触,而高年级学生所面临的诸如就业、升学等各种压力,很难直观地使新校区的学生体会到,学生缺少学习的动力与压力。
3、两校区学风建设的融合和传承的困难。校本部的学习氛围,明显优于新校区,而校本部所形成的这种学风是学校在长期的办学过程中不断积累沉淀下来的。由于文化的延伸和覆盖需要一定的时间和过程,新校区很难在短时间内吸取校本部的所有东西,形成两校区统一的学风。
4、硬件配套设施建设的滞后性。新校区的教室、图书馆、实验中心、饭堂、宿舍、文化体育远动场所等硬件设施未能及时建设到位,对学生学习生活所造成的影响,也是学风建设中不容忽视的问题。
二、针对存在的问题,所进行的一些积极探索
第一,做好学生的思想引导工作。思想是行动的指南,虽然新校区学风建设面临诸多困难,但学校想方设法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自觉性,建设优良学风。配备专职辅导员,加强对学生的督导作用,激发学生的成才欲和求知欲,把主要精力投入到学习当中去。设立辅导员学生导师工作机制,让辅导员担任本科生导师。“辅导员学生导师”定位于一种辅助性的专业指导,是对第一课堂专业教师授课以外的一种延伸的、补充的指导。其内涵是发挥辅导员在教学课堂外的引导作用,主要表现在对学生思想成长、专业认识、学习途径和研究方法的引导,鼓励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引导学生向全面性和个性化发展。
第二,强化教风,加强教学质量监控。教师的个人学识、教学方法,人格魅力等都会成为学生学习、模仿与评价的标准或榜样。学校重视对新校区教师教学质量的监控,构建教学质量监控网络。通过建立校级教学指导委员会和督导专家委员会、院(系)级教学指导小组、院系领导听课制度、教学督导制度、教学动态检查制度、教学事故认定、学生网上评价制度和学生教学信息员制度等,力求构建全方位、多层次、网络化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实行辅导答疑制度,增加师生的互动。对一些重要的课程,派出专业教师在固定的时间地点与学生进行面对面交流,教师在回答学生提出问题同时,培养学生独立学习、思考问题的能力。教师也通过与学生的沟通,发现教学工作存在的问题,以便总结经验改进授课方法,提高教学质量,达到教学相长。
第三,全面引导,着重抓好学生“四个教育”。
1、抓好新生入学教育。对新生而言,将面临全新的生活和学习环境、管理模式、教学方法、学习方法等。学校重视新校区新生的入学教育,各院系领导,深入新生基层,介绍学校学院基本情况,帮助解决学习生活所碰到的难题,还通过新老生交流会、座谈会、编印学习生活小册子,使新生尽快适应大学生活。
2、抓好专业辅导教育。绝大部分学生对自己的专业都不了解或者了解不全面,通过专业辅导教育让新生知道自己所选择专业的课程设置、专业培养目标、就业方向和就业现状以及学好本专业的重点与技巧等,尽早培养学生的专业意识、树立正确的专业目标。
3、进行校规校纪教育。大学的学习以“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三自”为主,这就要求对学生进行系统的校规校纪教育,让学生清楚知道自己的权利与义务,做到“有所为、有所不为”。严格执行校规校纪,加强学生的行为规范,奖励先进,严惩各种违纪和考试舞弊行为,创造一个公平、有序的学习环境。
4、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新生刚刚从应试教育走出来,对自己的职业生涯基本没有什么概念,所以学习目的性不强。通过开设职业生涯规划专题讲座,帮助学生从进入大学开始就有明确的职业规划,从而进行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的学习。
第四,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建设数字校园,实现两校区资源共享。学校着重进行信息平台建设,互联两校区校园网,充分发挥信息网络技术的优势。建立和完善教务管理系统,实现网上选课、网上质量评价、成绩录入与查询系统等现代化的管理方式,同时促进教学管理信息的传递和流通。通过教学资源共享,解决由于校区空间阻隔、地理位置分散所造成的信息不对称和教学管理的不便。通过“网络课程”和“精品课程”建设,使远程教育在新校区发挥作用和效益,让学生在网络中自主习。有的院系还开办自主学习论坛,学院领导教师担任版主,平时学生学习上碰到问题,都可以上网发贴寻求帮助。
第五,积极开展高品味的校园文化活动,努力营造积极向上的文化氛围。通过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不仅可以教会学生怎样做人、怎样生活、怎样学习,而且还能激励他们积极主动地努力学习,鼓舞他们不断进取。现在,已经形成了一系列具有新校区特色的校园品牌文化活动。由于新校区以低年级学生为主,所以这些活动在结合专业特色的同时更加体现艺术性、趣味性,让广大学生能在丰富的校园文化活动中发挥特长,锻炼能力,促进两校区文化的沟通融合。
第六,抓好学生典型,发挥学生干部作用。典型有正面和反面之分。无论是正面还是方面的,他们在学风建设中的榜样和警示作用都是巨大的。抓好学生党员、学生干部和学生科研骨干,把他们培养成创建优良学风的主力军和排头兵。大力宣传典型,树立榜样,形成你追我赶的局面。对于不听教诲,经常违纪的同学坚决予以处理,以严明校纪。
高等学校的根本任务是培养人才,抓好学风建设是保证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途径。随着,国家对高等教育的大力扶持,各高校兴建新校区,扩大招生规模,努力适用经济发展对人才的需求,如何保证教学质量,培养合格人才,还需要我们不断的探索。
参考文献:
[1]李斌 王合义.扩招背景下高校优良学风的形成和稳固[J].东北理工学院学报,2005,(4):598-600.
[2]宋明月.独立学院学风建设的调查与思考[J].湖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5,(12):114-116.
[3]林仲豪.多校区办学情形下的文化传承与师生互动[N].光明日报,2007-7-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