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典故是人类历史的沉淀,是人类文化的结晶。它简洁生动,有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寓意。新闻语言作为一种语言变体,为了吸引受众,它需要运用各种修辞手段使报道和评论中的语言生动形象。典故便是英美报刊语言中常用的修辞方式之一。这些典故繁杂多样,了解这些典故的来源有助于读者理解典故及其背后的文化历史,以便更有效地学习和掌握语言。
关键词:典故 文化 新闻 辞格
典故是民族文化的精华,是人民群众集体智慧的结晶,是人类所创造的不朽的精神财富。引用典故是人们日常交流和写作中一种常见的修辞手法,因为典故辞格的运用能够使表达简洁,寓意深刻。其简洁、生动形象、寓意深刻的特点恰好符合报刊语言的要求,因此英美报刊评论中经常引用大量的典故,这些典故来源多样,门类复杂,它们的背后往往蕴藏着古老的历史渊源或复杂的政治历史文化背景。对于典故的不了解往往成为读者理解英美报刊评论的障碍。鉴于典故在英美报刊评论中的普遍存在,本文首先从分析典故和新闻语言的特点相吻合的角度出发,之后从英美主要报刊中摘录并归纳典故的几大主要来源,从而对英美报刊评论中的典故做一些基本介绍,希望能够对读者了解英美报刊典故辞格和文化有一定的帮助。
典故的定义。英语中与汉语“典故”一词相对应的词一般都认为是“allusion”,但英语和汉语词典中对“allusion”和“典故”的解释却不完全一样。《Longman Dictionary of Contemporary English》(第四版)中的解释是something said or written that mentions a subject,person etc indirectly(在谈到或写到他事时,间接的指到某事、某人等);《辞海》中对“典故”的解释为“诗文中引用的古代故事,和有来历出处的词语”。鉴于英、汉词典中对这两个词定义的异同,在本文中,将“典故”理解为“书面写作或口头交流中引用的有来历出处的故事或词语,一般不注明来源和出处,多引用大意、关键词和词组,将其融合在自己的话语中,或者引用整句,或者引用其中短小精练的句子”①,并以此为标准来选择典故进行分析。
典故的特点符合新闻英语的语言特色。典故是一个以历史渊源做背景的修辞格,在人类发展的过程中,语言、历史、文学、宗教和政治等融合在人类的活动中,同人类一起发展,在这一过程中,有价值的精华部分被沉淀保留下来,典故作为其中的一部分,其特点主要有二:一是简洁,二是生动形象。正如李鑫华所说“简略的表达中有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应该是典故辞格首要的特色与功能”。②典故简洁的特点在于,有时凭借一个典故就能将说话者心中想要阐述的一篇大道理或者想要表达的一种复杂而又细微的情感完全清楚地让对方感知。典故生动形象的特点在于,它蕴涵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生动的意向。恰当地运用典故不仅可以准确生动地表达人或事物的性质、形象、情感、特征等的相关意义,而且有时还可以达到幽默和委婉的语言效果,有事半功倍的效果。
新闻英语作为一种语言变体,它的特殊性要求语言的使用不仅要遵循忠实的原则,而且要简洁、生动、形象,具有吸引读者的能力。之所以要简洁,一是因为它受到版面的限制,因此怎样用最短的篇幅、最简洁的语言、最生动准确地传递最多的信息,是每个报刊评论撰写者首要考虑的问题;二是从读者的角度思考,怎样吸引读者,让他们用最短的时间了解评论中所要传递的信息和观点也是极为重要的;之所以要生动形象,是因为这样的语言能够吸引读者,给读者充分的想象空间。美国新闻学家查恩利在他的著作《新闻报道》中写道:“新闻的生动性如果不是新闻的肉至少也是其调料,它的声音,它的颜色,它的气味,它的形状。它是情绪,是环境,是气氛,是周围人和情感的背景,可以使报道中的主要形象醒目,易于理解。”③达到这个目的最有效的手段之一就是借用其他形象生动的词汇,不仅能准确表达意思而且可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
以上分析表明,典故辞格的特点能够满足新闻语言的要求,因此被英美报刊广泛引用。这些典故门类繁多,多出自《圣经》、古希腊罗马神话和历史故事。然而,随着时代和社会的发展,新生事物的不断出现,大量的新典涌出。新闻媒体作为时代和社会最敏锐的角色,它们大量吸收这些新事物、新观点,将它们引用于媒体报道和评论中。以下将从英美一些权威媒体的报道中做些摘录予以解释说明。
英美报刊中引用典故的来源分类
源于《圣经》。《圣经》在西方家喻户晓,它对西方社会的影响巨大,几乎渗透在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包括后世的许多文学作品也都是以《圣经》为背景,借助其中的典故来构建作品的主题思想。根据武恩义对《英语成语典故大辞典》所收录典故的统计表明:《圣经》是英语中单部典籍出典最多的。④如人们耳熟能详的Towel of Babel(巴别塔,喻空想的计划)、Noah’s Ark(诺亚方舟,喻避难所或安全的地方)、David and Goliath(大卫和歌利亚,喻以弱胜强)等。英美报刊评论也经常引用来自《圣经》中的典故,例如: And those guidelines are not just the kiss of death for your bonus.It’s the kiss of death for your bank.(政府对高级管理人员薪水的限定性指导不仅对他们的奖金而言是一个噩耗,而且对银行来讲也是一个灾难性的消息。)The kiss of death(死亡之吻),出自《圣经新约》中《马可福音》第14章。耶稣弟子犹大通过亲吻耶稣向犹太教祭司长出卖了耶稣,导致耶稣被捕,后被钉死在十字架上。这一典故后用来喻指导致毁灭的伪善行为或关系。
源于古希腊罗马神话。古希腊罗马是欧洲文化的发源地,它多彩的神话故事不仅为希腊罗马的文艺作品提供了取之不尽的题材来源,而且神话中诸神的故事,以及有影响的人、物和事件已凝结成典故性的词汇和语言流传在语言中,成为后人写作和交际中常常引用的词语。如:Achilles’ heel(阿基利斯脚踝,喻致命的弱点)、Hercules’ Labor(赫克利斯的工作,喻艰巨的任务)等。新闻报刊中也不乏来自古希腊罗马神话的典故。例如:The European Commission is wary of encouraging Gypsies to present themselves as a nation since it might open a Pandora’s box already containing Basques, Corsicans and other awkward peoples.(The Economist, November 25,2000) (欧盟机构担心若让吉卜赛人作为一个民族加入,就会打开已经装着要求独立的西班牙巴斯克人,意大利科西嘉人和其他难以处理的民族“潘多拉盒子”。)句中典故Open a Pandora’s box(打开潘多拉的盒子)源自古希腊神话,后此盒引申为“灾难之源”或“由于不明智的干预或参与而引起许多难以解决的复杂问题”。
源于文学作品。文学作品是典故取之不尽的源泉,根据武恩义对《英语成语典故大辞典》所收录典故的统计表明,在全书5000多条典故中,出自莎士比亚的作品有220条,出自其他文学作品的有226条。⑤文学作品中所描述的有代表性和鲜明时代特征的人和事都会被经常引用,成为典故性的语言保留在词汇中。如:a ghost at sb’s feast(某人宴会上的幽灵,出自莎士比亚戏剧《麦克白》,喻来意不善的人)、Shylock(夏洛克,莎士比亚作品《威尼斯商人》中的人物,喻贪婪的人)等。报刊中对此类典故的引用举例如下: dot com Eloi playing in the Silicon Valley sunlight while the brick-and-mortar Morlocks laboring in the mines.(U.S. News and Report, January 24,2000)(互联网企业如同艾洛伊人一样在硅谷的阳光下嬉戏,而传统工业就像莫洛克斯人一样在地下矿井里劳作。)句中Eloi和Morlocks是指跨越19、20世纪的传奇科幻小说家H.G.Wells的经典小说《时光机器》中描述的80万年以后人类所进化成的两个种族:一个是和平、友好、温和、有礼貌的,白天在阳光下劳动嬉闹,夜晚栖息山谷悬崖,生活在田园诗般的世界里的Eloi族;另一个是穴居地底,劳作于地下矿井,强壮野蛮近于怪兽的Morlocks族。此处正是因为恰当地使用了典故才得以实现简明且鲜明的对比。
源于政治。政治是社会生活的重要部分,热闹非凡的世界政治舞台不断上演着各式精彩剧目并涌现出各色风云人物。一些同政治相关的事件、政策甚至人物都会为媒体所引用,并不断被赋予新的形式和意义。例如:the settlement is a Marshall Plan for Democratic-leaning trial lawyers.(Newsweek,June 30,1997)(这一解决方案对倾向民主党派的律师们来说是一个利好消息。)句中引用的Marshall Plan(马歇尔计划)喻指“支持,帮助”。该典故的运用使得此处表达比较婉转、隐晦。
源于历史。社会的发展过程就是历史堆积的过程,历史上发生的事件对当时和后来的社会都产生了很大的影响,这些事件往往被后人以典故的形式加以浓缩,形成了一个个的语言单位。例如:meet one’s Waterloo(遭遇滑铁卢,喻惨遭失败)、Watergate(水门事件,喻政治丑闻)等。报刊评论对此类典故的引用举例如下:In fact, if you want to be governor of Oklahoma when you grow up, you’re probably better off graduating a Sooner. (Fortune, May 1, 2000)(如果你长大后想成为俄克拉荷马州州长,那么在俄克拉荷马大学毕业,成为一名“捷足者”,可能会使你成功的机会更大。)句中Sooner(捷足者)出自俄克拉荷马州的别称“捷足者之州”(sooner state)。1889年4月22日该领土开放,许多移民涌入,捷足先登者占据了肥沃的土地,因而得名。
源于经济。20世纪中全球经济的发展带来一些意想不到的经济事件的发生。这些事件经常被媒体引用,被赋予了更丰富的意义。例如,至今还令经济人士心有余悸的2001年美国安然(Enron)公司的破产和发生在1987年10月19日星期一的美国股票交易市场导致全球股灾的“黑色星期一”事件(Black Monday)。这两个词现在被媒体作为典故引用,喻指“欺诈的行为”和“灾难性的事件”。
此外,一些知名产品的品牌也往往被引作典故,其意义已远远超过了它本身的原有意义。例如:Few African-Americans ever saw O.J.Simpson as a hero,but an Oreo.(Newsweek,Oct.16,1995)(大多数非裔美国人不认为辛普森是一个民族英雄,顶多是个“白心黑人”。)Oreo(奥利奥)本是美国产的一种夹白心黑巧克力的商标,句中喻指观点和生活方式白人化的黑人。
结语
新闻英语中对典故辞格的广泛运用不仅使得表达简洁生动,而且还承袭和发展了经典典故。作为人们了解外界事物的窗口,新闻媒体不仅为读者提供了信息,传递了文化;此外,随着社会发展涌现出的一大批新事物、新观念经过媒体的频繁引用而被赋予了丰富的内涵和意向,它又起到了丰富和发展人类语言的作用。[本文为上海电机学院重点支持学科“英语语言文学”(09XKF01)的部分成果]
注 释:
①③朱伊革:《英语新闻的语言特点与翻译》,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
②李鑫华:《英语修辞格详论》,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0年版。
④⑤武恩义:《英汉典故对比研究》,北京:中央民族大学博士论文,2005年。
参考文献:
1.《辞海》,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79年版。
2.《朗文当代高级英语辞典》,北京:外语教育与研究出版社,2004年版。
3.端木义万:《美英报刊阅读教程》,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
4.李泮池:《英美报刊选读》(下),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
5.周学艺:《美英报刊文章选读》,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
(作者为上海电机学院外国语学院讲师)
编校:赵 亮
关键词:典故 文化 新闻 辞格
典故是民族文化的精华,是人民群众集体智慧的结晶,是人类所创造的不朽的精神财富。引用典故是人们日常交流和写作中一种常见的修辞手法,因为典故辞格的运用能够使表达简洁,寓意深刻。其简洁、生动形象、寓意深刻的特点恰好符合报刊语言的要求,因此英美报刊评论中经常引用大量的典故,这些典故来源多样,门类复杂,它们的背后往往蕴藏着古老的历史渊源或复杂的政治历史文化背景。对于典故的不了解往往成为读者理解英美报刊评论的障碍。鉴于典故在英美报刊评论中的普遍存在,本文首先从分析典故和新闻语言的特点相吻合的角度出发,之后从英美主要报刊中摘录并归纳典故的几大主要来源,从而对英美报刊评论中的典故做一些基本介绍,希望能够对读者了解英美报刊典故辞格和文化有一定的帮助。
典故的定义。英语中与汉语“典故”一词相对应的词一般都认为是“allusion”,但英语和汉语词典中对“allusion”和“典故”的解释却不完全一样。《Longman Dictionary of Contemporary English》(第四版)中的解释是something said or written that mentions a subject,person etc indirectly(在谈到或写到他事时,间接的指到某事、某人等);《辞海》中对“典故”的解释为“诗文中引用的古代故事,和有来历出处的词语”。鉴于英、汉词典中对这两个词定义的异同,在本文中,将“典故”理解为“书面写作或口头交流中引用的有来历出处的故事或词语,一般不注明来源和出处,多引用大意、关键词和词组,将其融合在自己的话语中,或者引用整句,或者引用其中短小精练的句子”①,并以此为标准来选择典故进行分析。
典故的特点符合新闻英语的语言特色。典故是一个以历史渊源做背景的修辞格,在人类发展的过程中,语言、历史、文学、宗教和政治等融合在人类的活动中,同人类一起发展,在这一过程中,有价值的精华部分被沉淀保留下来,典故作为其中的一部分,其特点主要有二:一是简洁,二是生动形象。正如李鑫华所说“简略的表达中有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应该是典故辞格首要的特色与功能”。②典故简洁的特点在于,有时凭借一个典故就能将说话者心中想要阐述的一篇大道理或者想要表达的一种复杂而又细微的情感完全清楚地让对方感知。典故生动形象的特点在于,它蕴涵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生动的意向。恰当地运用典故不仅可以准确生动地表达人或事物的性质、形象、情感、特征等的相关意义,而且有时还可以达到幽默和委婉的语言效果,有事半功倍的效果。
新闻英语作为一种语言变体,它的特殊性要求语言的使用不仅要遵循忠实的原则,而且要简洁、生动、形象,具有吸引读者的能力。之所以要简洁,一是因为它受到版面的限制,因此怎样用最短的篇幅、最简洁的语言、最生动准确地传递最多的信息,是每个报刊评论撰写者首要考虑的问题;二是从读者的角度思考,怎样吸引读者,让他们用最短的时间了解评论中所要传递的信息和观点也是极为重要的;之所以要生动形象,是因为这样的语言能够吸引读者,给读者充分的想象空间。美国新闻学家查恩利在他的著作《新闻报道》中写道:“新闻的生动性如果不是新闻的肉至少也是其调料,它的声音,它的颜色,它的气味,它的形状。它是情绪,是环境,是气氛,是周围人和情感的背景,可以使报道中的主要形象醒目,易于理解。”③达到这个目的最有效的手段之一就是借用其他形象生动的词汇,不仅能准确表达意思而且可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
以上分析表明,典故辞格的特点能够满足新闻语言的要求,因此被英美报刊广泛引用。这些典故门类繁多,多出自《圣经》、古希腊罗马神话和历史故事。然而,随着时代和社会的发展,新生事物的不断出现,大量的新典涌出。新闻媒体作为时代和社会最敏锐的角色,它们大量吸收这些新事物、新观点,将它们引用于媒体报道和评论中。以下将从英美一些权威媒体的报道中做些摘录予以解释说明。
英美报刊中引用典故的来源分类
源于《圣经》。《圣经》在西方家喻户晓,它对西方社会的影响巨大,几乎渗透在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包括后世的许多文学作品也都是以《圣经》为背景,借助其中的典故来构建作品的主题思想。根据武恩义对《英语成语典故大辞典》所收录典故的统计表明:《圣经》是英语中单部典籍出典最多的。④如人们耳熟能详的Towel of Babel(巴别塔,喻空想的计划)、Noah’s Ark(诺亚方舟,喻避难所或安全的地方)、David and Goliath(大卫和歌利亚,喻以弱胜强)等。英美报刊评论也经常引用来自《圣经》中的典故,例如: And those guidelines are not just the kiss of death for your bonus.It’s the kiss of death for your bank.(政府对高级管理人员薪水的限定性指导不仅对他们的奖金而言是一个噩耗,而且对银行来讲也是一个灾难性的消息。)The kiss of death(死亡之吻),出自《圣经新约》中《马可福音》第14章。耶稣弟子犹大通过亲吻耶稣向犹太教祭司长出卖了耶稣,导致耶稣被捕,后被钉死在十字架上。这一典故后用来喻指导致毁灭的伪善行为或关系。
源于古希腊罗马神话。古希腊罗马是欧洲文化的发源地,它多彩的神话故事不仅为希腊罗马的文艺作品提供了取之不尽的题材来源,而且神话中诸神的故事,以及有影响的人、物和事件已凝结成典故性的词汇和语言流传在语言中,成为后人写作和交际中常常引用的词语。如:Achilles’ heel(阿基利斯脚踝,喻致命的弱点)、Hercules’ Labor(赫克利斯的工作,喻艰巨的任务)等。新闻报刊中也不乏来自古希腊罗马神话的典故。例如:The European Commission is wary of encouraging Gypsies to present themselves as a nation since it might open a Pandora’s box already containing Basques, Corsicans and other awkward peoples.(The Economist, November 25,2000) (欧盟机构担心若让吉卜赛人作为一个民族加入,就会打开已经装着要求独立的西班牙巴斯克人,意大利科西嘉人和其他难以处理的民族“潘多拉盒子”。)句中典故Open a Pandora’s box(打开潘多拉的盒子)源自古希腊神话,后此盒引申为“灾难之源”或“由于不明智的干预或参与而引起许多难以解决的复杂问题”。
源于文学作品。文学作品是典故取之不尽的源泉,根据武恩义对《英语成语典故大辞典》所收录典故的统计表明,在全书5000多条典故中,出自莎士比亚的作品有220条,出自其他文学作品的有226条。⑤文学作品中所描述的有代表性和鲜明时代特征的人和事都会被经常引用,成为典故性的语言保留在词汇中。如:a ghost at sb’s feast(某人宴会上的幽灵,出自莎士比亚戏剧《麦克白》,喻来意不善的人)、Shylock(夏洛克,莎士比亚作品《威尼斯商人》中的人物,喻贪婪的人)等。报刊中对此类典故的引用举例如下: dot com Eloi playing in the Silicon Valley sunlight while the brick-and-mortar Morlocks laboring in the mines.(U.S. News and Report, January 24,2000)(互联网企业如同艾洛伊人一样在硅谷的阳光下嬉戏,而传统工业就像莫洛克斯人一样在地下矿井里劳作。)句中Eloi和Morlocks是指跨越19、20世纪的传奇科幻小说家H.G.Wells的经典小说《时光机器》中描述的80万年以后人类所进化成的两个种族:一个是和平、友好、温和、有礼貌的,白天在阳光下劳动嬉闹,夜晚栖息山谷悬崖,生活在田园诗般的世界里的Eloi族;另一个是穴居地底,劳作于地下矿井,强壮野蛮近于怪兽的Morlocks族。此处正是因为恰当地使用了典故才得以实现简明且鲜明的对比。
源于政治。政治是社会生活的重要部分,热闹非凡的世界政治舞台不断上演着各式精彩剧目并涌现出各色风云人物。一些同政治相关的事件、政策甚至人物都会为媒体所引用,并不断被赋予新的形式和意义。例如:the settlement is a Marshall Plan for Democratic-leaning trial lawyers.(Newsweek,June 30,1997)(这一解决方案对倾向民主党派的律师们来说是一个利好消息。)句中引用的Marshall Plan(马歇尔计划)喻指“支持,帮助”。该典故的运用使得此处表达比较婉转、隐晦。
源于历史。社会的发展过程就是历史堆积的过程,历史上发生的事件对当时和后来的社会都产生了很大的影响,这些事件往往被后人以典故的形式加以浓缩,形成了一个个的语言单位。例如:meet one’s Waterloo(遭遇滑铁卢,喻惨遭失败)、Watergate(水门事件,喻政治丑闻)等。报刊评论对此类典故的引用举例如下:In fact, if you want to be governor of Oklahoma when you grow up, you’re probably better off graduating a Sooner. (Fortune, May 1, 2000)(如果你长大后想成为俄克拉荷马州州长,那么在俄克拉荷马大学毕业,成为一名“捷足者”,可能会使你成功的机会更大。)句中Sooner(捷足者)出自俄克拉荷马州的别称“捷足者之州”(sooner state)。1889年4月22日该领土开放,许多移民涌入,捷足先登者占据了肥沃的土地,因而得名。
源于经济。20世纪中全球经济的发展带来一些意想不到的经济事件的发生。这些事件经常被媒体引用,被赋予了更丰富的意义。例如,至今还令经济人士心有余悸的2001年美国安然(Enron)公司的破产和发生在1987年10月19日星期一的美国股票交易市场导致全球股灾的“黑色星期一”事件(Black Monday)。这两个词现在被媒体作为典故引用,喻指“欺诈的行为”和“灾难性的事件”。
此外,一些知名产品的品牌也往往被引作典故,其意义已远远超过了它本身的原有意义。例如:Few African-Americans ever saw O.J.Simpson as a hero,but an Oreo.(Newsweek,Oct.16,1995)(大多数非裔美国人不认为辛普森是一个民族英雄,顶多是个“白心黑人”。)Oreo(奥利奥)本是美国产的一种夹白心黑巧克力的商标,句中喻指观点和生活方式白人化的黑人。
结语
新闻英语中对典故辞格的广泛运用不仅使得表达简洁生动,而且还承袭和发展了经典典故。作为人们了解外界事物的窗口,新闻媒体不仅为读者提供了信息,传递了文化;此外,随着社会发展涌现出的一大批新事物、新观念经过媒体的频繁引用而被赋予了丰富的内涵和意向,它又起到了丰富和发展人类语言的作用。[本文为上海电机学院重点支持学科“英语语言文学”(09XKF01)的部分成果]
注 释:
①③朱伊革:《英语新闻的语言特点与翻译》,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
②李鑫华:《英语修辞格详论》,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0年版。
④⑤武恩义:《英汉典故对比研究》,北京:中央民族大学博士论文,2005年。
参考文献:
1.《辞海》,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79年版。
2.《朗文当代高级英语辞典》,北京:外语教育与研究出版社,2004年版。
3.端木义万:《美英报刊阅读教程》,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
4.李泮池:《英美报刊选读》(下),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
5.周学艺:《美英报刊文章选读》,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
(作者为上海电机学院外国语学院讲师)
编校:赵 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