逼近真相的叙事

来源 :出版广角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wange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有野史之笔触,有笔记之体例,有章回体之演绎;历史、故事互相牵挂,人物、史料相互烘托;细节之处显功力,不经意之处见真知。桑农先生的《花开花落:历史边缘的知识女性》,恰是这样的一本书。
  
  囊括晚明、晚清及民国著名女子诸多传奇的著作,自然厚重且具历史的纵深感。有野史之笔触,有笔记之体例,有章回体之演绎:历史、故事互相牵挂,人物、史料相互烘托:细节之处显功力,不经意之处见真知。桑农先生的《花开花落:历史边缘的知识女性》,恰是这样的一本书。
  历史重证据,史料的真伪鉴别需花很多时间来求证,每一个细节都疏忽不得,尤其晚明、晚清和民国三个动荡时期,对于女性个人事迹的记载并不太多,像前两个时期主要得从男人的书信、诗之唱和、日记、行状以及文集里去搜罗,仅时间的线索都要花太多的精力。待到厘清其中的人物关系,又得费尽心机,在前人的不足之处落笔,或在前人不及之处延展,甚至颠覆前人结论,每一步都走得小心翼翼。等到资料做足,事件清晰,心底有数,前面顿时豁然开朗,这是读书人的境界。桑农先生做到了。留给我印象最深的就是龚自珍与顾太清之间是否有情感纠葛的考辨,还有冰心与林徽因两人之间的“误会”。前者从龚自珍的交谊记载入手,对其诗文进行考证,并将具体的时间及行踪与顾氏的“对证”,发现其中的“错位”;又从顾氏的家庭情况和婚姻背景拓开,让人信服他们两人并无“交集”,后人以讹传讹,真的是轻薄前人、厚诬古人。这种手法简洁明了,史、诗互证,颇显功夫。后者则是从林徽因的一封信入手,详加剖析,从林称谓冰心为“1cv Heart”一句来说明两个福建同乡之间的“心怨”,对她们的相识相交到个人路径不一、境况完全不同的整个过程进行梳理,充分证明“lcy Heart”绝非平易之词,换句话说,在某种情境之下的此“冰心”并非文学史留下来的彼冰心。
  近代开埠以来,平权主义高涨,报纸的兴起,使得女性特别是名媛的事迹得以公布。民国之后,更是张扬。因而,这方面的资料很多,如何在其中去伪存真并从中找到“见证”,确实伤透脑筋。这些大户人家的闺女基于家族的优势,很早就受到良好的教育,打下坚实的文字功底,见识惊人,还受西学知识的洗礼,可谓开风气之先的同代人。而且她们之中不少人有机缘飘洋过海,直接与西洋、东洋接触,开眼界、长见识。像早期的钱单士厘,后来的吕碧城等。
  到了上世纪二三十年代,女性作家蔚然成风,名家辈出,这是那个时代的标签。本书写到的凌叔华、陆小曼、林徽因、冰心、方令孺、赵清阁、萧红、毛彦文等,都不是普通人家的子弟。她们的故事,大家都比较熟悉,但如何在其中挖掘更深的材料?桑农先生把现有的资料收集齐整,在别人不经意处下手,细心地把握,重新解读,别开生面。另一方面,则是从常人见惯的材料入手,补充不少第一手资料,比如对徐志摩遗落的日记的“追寻”,令人拍案惊奇。再如对萧红、毛彦文两位的重新解读,我以为是目前最逼近事件“真相”的好文童之一。
  述而不作、述而不论,是对“本事”最起码的尊重,这是治史的基本功。某些时候,我们过于强调“历史之同情”,反而忽略了事迹真相的追寻与探求,或者仅从前人的述说中去找答案,只是换一种写法而已,这是要不得的。要让史料自己来“说话”,要让传主的事迹——呈现,而不是我们猜测或妄加评论。再就是评论要留有余地,既不能一概而论,也不能利用所谓“历史之同情”来滥情。不客气地说,每个人的研究都不可能完全呈现当时的情形和现场的感受,永远只能是一种“可能”。意识到这一点,我们在撰文时更应该保持敬畏与谦卑,达致齐备、熟络,不偏不倚。看得出来,桑农先生每一篇都在努力这样做,张若名一篇更是如此。
  既然是“故事”,我们就该还原故事的“本义”,而不是后人自以为是的事件,更不是胡说八道的猎奇。既然是“故事”,我们就不能把它写成“小说”或“演义”,而得是“人物志”。同时,还得有“说书人”的本领,把“故事”原原本本说出来,且说得精彩,平易之中不乏波澜,起伏之内暗藏点评,合情合理,不露痕迹。这样的著作才可读、耐读。
  这本著作的很多篇什,我敢说自己是最早的读者,因为它们大多都是经我手编发的。记得发第一篇时,就写邮件与桑农先生建议他继续写下去。现在,这本厚实的著作终于出版了,真的很惊喜。在这个读书无用论再次沉渣泛起、少有好书的时代,能有《花开花落》这样有趣目好读的书读读,是我们的福气。
其他文献
[摘要]在出版专业职业资格考试中,考生只有强化自身的核心竞争力,抓牢自己的优势,在答题过程中充分展现平时的实践技能,才能确保在擅长和熟悉的领域不失分。本文以2010年中级实务第70题为例,对“期刊出版”的解题要点作一简要分析,希望对未来的应试者有所帮助。  [关键词]出版专业职业资格考试 期刊出版 解题要点    图书出版工作和期刊出版工作虽有大量相同之处,但也存在不少差异。2010年的出版专业职
期刊
在《侯卫东官场笔记》出版前,官场小说是一个很成熟的类别。新人新作如何进入成熟领域?《侯卫东官场笔记》的畅销为我们提供了一种思考。其实类似的领域很多,只要做好前期调研和充分准备,在竞争激烈的市场,同样可以取得胜利。    官场小说畅销的逻辑    一本书为何畅销,我们可以从中国文化的根源出发。同样的“百家讲坛”,为何于丹的《论语》就比其他作者的书销量高?同样的平台和同样的出版社,如果销量差距在几十倍
期刊
在当前全民阅读已经成为国家重要战略,数字出版成为行业发展大势的新形势下,民营企业依然对于数字出版顾虑重重。更有企业管理者直言,虽然政府对民营书业给予了更多的认可和扶持,但同样作为市场竞争主体,民营书业在向数字化转型的过程中并不具有明显的优势,改制后的出版集团和专业化的出版社反而拥有更多的机会。  本刊专访了搏集天卷总经理王勇、弘晔传媒公司总经理王成国,被访者一致认为:出版产业的核心价值在于内容,技
期刊
就数字出版而言,没有阅读器,就像河面无舟。但随着iPad在中国销售的开始,要在阅读器上与之一较高下,或者只走低端路线,应该不是国内出版业的未来。如何真正地进入数字出版领域,研究行之有效的商业模式,国内出版社还有不短的路要走。    对于全球出版业而言,2010年上半年最重要的新闻,奠过于美国苹果公司最新的计算机终端——iPad的销售和流行。  截止到2010年6月中,iPad销量已经达到300万台
期刊
他把传统文化的哺育与东方哲学的滋养转化成了一种独有的戏剧力量,使得他的剧作透着一种深沉的“拷问意识”。“拷问”,不是判断是非,而是探究,探究就要揭开被世俗遮蔽的真情、真相、真理的存在价值。      记得西方一位哲人说过:“当你拿起笔来的时候,你就在做上帝的工作。”这句话把文人所做的工作提升到了--一个很高的境界。作为文人的曾纪鑫对此可能有更深的体会。我们常说的“才气横溢”,其“横”最为难得,因“
期刊
我们诟病诺贝尔文学奖,不是全面否定诺贝尔文学奖的权威与价值。诺贝尔无疑是文学的思考者,诺奖作品是文学的明天、后天和大后天。同时,诺贝尔文学奖也常常显示出它实用和偏颇的一面,而出版人则更多地成为诺奖忠实的客户。    一年一度的诺贝尔文学奖日益充满神秘色彩,无论是候选人名单,还是公布获奖日期都充满悬念。200g年的诺贝尔文学奖颁给了一个出乎大家意料之外的、非主流的德国女作家赫塔·米勒,中国大陆的图书
期刊
张悟本事件和唐骏事件,这两个2010年市场上最火热的两本书的主角带来的突发事件,给图书市场带来了预想中的危机,对漩涡中心的策划编辑来说是一盆冷水,对整个行业来说,是一阵寒风。这也是整个市场太不平衡,过于极端的必然结果。但这并不意味着出版行业会持续下滑,“危机”这个词汇表明,机会虽然在后面,但一定会有的。    2010年随着电子书的深入人心,出版人大多已经意识到,强大的竞争对手已经不再是同类书,而
期刊
中国农村问题太过复杂,复杂到令绝大多数身处问题之中的人,甚至都忘记了思考。也许,这正是本书最大的意义所在:没能告诉答案,却促使我们去找寻。    如果我们长久以来的努力,是为了生活得更加幸福,更加有安全感,也许,我们的目的已经或正在达成。当然,如果是在农村,这里的“我们”,其实只是代表着那些享受到“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新农村建设”等政策带来的各种果实的人们。而更大范围的“我们”,生活是否都已好
期刊
文学浓缩人生,也能展现理想。阳广先生这部作品观点鲜明,文字生动。故事动人,将文学性、学术性、普及性与历史性融为一体,具有很强的可读性。    《书旅寻梦录》是欧阳广先生以回忆录文体,记述他从事新闻出版事业的人生之旅。书刚出版,他立即寄送我一本,并希望能提些意见。尽管当初尚不知道要开该书的研讨会,我还是认真地读了一遍,并有感而发写了这篇文章。  欧阳广先生是广西罗城县龙岸人,我们是地道的老乡,他是我
期刊
该书在两个维度上的研究、梳理为我们完整勾勒出当代中国的传媒社区全景,为其健康发展进行了深度展望,更为传媒研究开辟了一个独特的社会学视角,具有很强的实践指导意义。    20世纪60年代,当加拿大学者麦克卢汉将“地球村”的概念公之于世的时候,学界和社会公众并不能完全理解其中的真实含义。而现在以广播、电视、网络等为代表的电子媒介则充分印证着这个概念的存在。电子媒介将散落于不同地域的受众统合于大众传媒的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