胆石性肠梗阻临床诊治(附5例报告及文献复习)

来源 :医学发展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engshisanre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胆石性肠梗阻系指胆道结石通过胆肠内瘘进入肠道,嵌顿于肠腔而引起的特殊类型的机械性肠梗阻,为胆系结石的少见并发症。胆石性肠梗阻多见于老年患者,临床表现不典型,易误诊、漏诊,文献报道误诊率可达50%以上[1],治疗方法上亦存在争议。近6年我院收治胆石性肠梗阻5例,现结合文献分析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
  本组5例病人(见附表),男性2例,女性3例,年龄55~84岁,平均68.4±12.4岁,病程5天~1月,平均13.2±10.1天。所有病例入院时皆未明确诊断胆石性肠梗阻,入院后分别经B超、X线平片或CT检查后才确诊为胆石性肠梗阻。明确诊断后再次追问病史,患者皆有长期、反复的(右)上腹隐痛不适史或胆道手术史,其中1例曾经作B超检查明确胆囊结石,间断服用消炎利胆药物,2例长期认为“慢性胃病”,另2例患者未意识到存在胆囊疾病。本组所有病例皆经手术治疗并痊愈出院,无术后肠漏,1例切口裂开,1例感染,皆经相应处理后痊愈。
  1.2诊疗经过
  病例1表现为右下腹痛伴腹胀,诊断“腹痛待查:急性阑尾炎?”急诊入院。B超提示右下腹包块,考虑“阑尾脓肿”可能;腹部CT发现右下腹包块为乙状结肠内巨大结石嵌顿,近端肠管明显扩张,胆囊萎缩,胆管积气,胆囊横结肠关系密切,胆囊横结肠内瘘可能。考虑病人高龄且并发糖尿病、冠心病,尝试肠镜下取石。因结石太大、嵌顿、局部水肿未能够取出,最终行手术治疗。术中试图将结石顺行推向远端经肛门取出,但未能成功,遂逆向推入横结肠,经胆囊横结肠瘘口取出。病例2和病例3皆表现为腹痛、腹胀、肛门停止排便排气等典型的急性机械性肠梗阻症状,既往有慢性右上腹隐痛史,病例2有高血压史,病例3有高血压、脑梗塞史。腹部X线平片表现典型肠梗阻征像,未见阳性结石。腹部CT提示末端回肠处胆石梗阻,近端肠管明显扩张,胆囊萎缩,胆管未见积气、扩张。手术取石,同时见胆囊与十二指肠瘘。病例3因高龄、体质较差而未作胆囊和瘘管切除。病例4表现为反复上腹涨痛、发热伴呕吐,B超发现胆囊结石、胆囊炎,诊断结石性胆囊炎、胆管炎入院。腹部CT发现十二指肠与空肠交界处胆石梗阻,行手术治疗。病例5表现为反复右上腹胀痛,同时自行扪及右上腹肿块。15年前曾行胆肠内引流术。腹部CT发现桥袢内胆石嵌顿。术中见桥袢距胆肠吻合口约5厘米处胆石嵌顿,局部肠管水肿、增厚,近端肠管和胆管轻度扩张。
  


  2讨论
  
  2.1病理生理
  本病的基础为胆石病,在此基础上长期反复的胆囊壁炎症、结石压迫导致胆囊壁坏死、穿孔,继而与临近胃或肠壁发生粘连、炎症侵犯、胃或肠壁穿孔,最终形成内瘘。结石经瘘口进入胃肠道。较小的结石排入胃肠道后可随粪便排出体外,不至引起梗阻。一般认为小于2.5CM的结石可自行排出,而大于2.5CM的结石则很难自行排出,在移行过程中最终嵌顿于胃肠道的狭窄部位而导致梗阻[2]。
  巨大胆石进入胃肠道的途径有三种:①胆石经胆肠内瘘口进入胃肠道。该途径最为常见,亦为多数文献所报道。本组资料中4例患者皆存在胆肠内瘘。内瘘以胆囊十二指肠瘘为多,其次为胆囊结肠瘘、胆囊胃瘘和胆囊空肠瘘等。张云等[3]报道94%(16/17)为胆囊十二指肠瘘。本组5例中3例为胆囊十二指肠瘘,1例为胆囊结肠瘘。仇根存等[4]报道一例胆囊胃窦处内瘘致胆石性肠梗阻。②胆肠内引流术后。胆管内形成的巨大胆石可经胆肠吻合口进入肠道。本组中即有1例属于该类型,姜皓等[5]报道2例该类型肠梗阻。③另一个途径是胆石经松弛的Oddi’s括约肌进入十二指肠[6]。在胆道梗阻、胆总管扩张、胆管内压急剧升高的情况下,胆囊和胆管的收缩蠕动可迫使胆石通过松弛的Oddi's括约肌而排入肠道。
  理论上讲,胆石进入胃肠道后可嵌顿于胃肠道的任何部位,但临床常见梗阻部位依次为回肠(60.5%)、空肠(16.1%)、胃(14.2%)、结肠(4.1%)、十二指肠(3.5%)[7]。龚学军等[8]报道回肠梗阻可达75%。由于回盲部是肠道最狭窄的部位,加之回肠末端蠕动能力最弱,结石难以通过而引起肠梗阻的发生[6]。
  2.2流行病学
  胆石性肠梗阻于1654年为Bartholin首先报道[9],Bouveret于1896年首先报道胆石性十二指肠梗阻,故又称Bouveret综合征[10]。Kirchmayr报道约占机械性小肠梗阻的1%~3%[11],国内张云等[3]报道约占4.6%(17/368)。文献报道胆石性肠梗阻占65岁以上老年人非绞窄性肠梗阻的25%[12]。老年人多见,好发于女性患者,女性约为男性的3~5倍[13]。本组资料中,男性2例,女性3例,年龄55~84岁,平均68.4±12.4岁。
  2.3临床表现
  典型的临床表现可分为三种类型:胆道感染型、肠梗阻型和两者兼有的混合型。部分患者存在腹痛、缓解、腹痛的“ 滚动性梗阻”现象者。然而出现典型表现者并不多见,可表现为肠梗阻症状,亦可为反复发作的腹部疼痛不适,可误诊为“胃病”等其他疾病。常见误诊原因:①就诊时多数为急性症状,如不详细询问病史,很容易遗漏既往长期存在的慢性胆道症状,这常常是误诊或漏诊的重要原因;②老年人并存病较多,并存病症状可掩盖胆石性肠梗阻或胆道症状;③临床医师诊断老年人肠梗阻时多首先考虑恶性肿瘤,极少考虑少见的胆石性梗阻;④老年人体质差,反应差,多不能准确描述病情。Pierre等报道约半数患者术前不能确诊[14]。
  2.4诊断
  X线作为诊断肠梗阻的常规方法尤其重要意义。胆石性肠梗阻典型的Rigler三联征为:肠管积气扩张、异位钙化结石影和胆道内积气。然而并不是所有该类患者都有典型的Rigler三联征。结石多为阴性结石,普通X线的诊断准确率仅为20%~50%[15]。本组2例病人术前行腹部平片检查只有肠管积气扩张,未见阳性结石及胆道积气。
  B超检查因其无创、方便、快捷而成为首选的检查方法。但对于高度积气的肠管而言,B超对肠道内的结石发现率较低,这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其在胆石性肠梗阻诊断中的应用;同时,B超的诊断结果受操作者本身水平的影响较大。本组乙状结肠内胆石梗阻行B超检查时误诊为阑尾脓肿。
  CT在本病的诊断中发挥着无可替代的作用[16]。本组所有病例最终依赖CT作出最终诊断。CT表现可分为三方面:①直接发现结石及其所在部位、形状、大小;②肠道梗阻表现,如肠腔积气、积液,肠管扩张;③胆道表现,如胆囊萎缩、结石、胆管有无扩张和结石,尤其胆道积气、胆囊与横结肠或十二指肠关系密切、局部分界不清、存在疤痕粘连时应高度怀疑内瘘可能。CT与B超相比可以不受肠道积气的影响,与普通X线相比可以不受阴性结石的影响,与ERCP相比更加方便、快捷,更为患者所接受,同时,CT可以同时诊断和排除其他诸多腹部疾病,在鉴别诊断中发挥无可比拟的作用。因此,有条件者应尽早行上腹或全腹CT扫描。Yu等[17]报道CT扫描诊断胆石性肠梗阻的敏感度、特异度及准确度分别可达93%、100%和99%。本组病例中,所有病例皆通过CT扫描而确诊,CT诊断符合率100%。
  2.5治疗
  胆石性肠梗阻的治疗原则包括去除异位结石、解除肠梗阻、切除病变胆囊、修补胆肠内瘘和胆管探查等。然而具体的治疗方法则应依具体情况而定,大体可分为手术治疗和非手术治疗,治疗的目标亦可分为去除结石、解除胃肠道梗阻和治疗原发胆道疾病两方面。
  就解除结石梗阻而言,胃十二指肠结石、大肠结石可通过内镜取石,从而可避免手术。然而目前内镜治疗成功的报道较少,本组中1例乙状结肠胆石梗阻内镜取石失败。对此方法仍应做进一步研究。非手术、非内镜治疗成功的病例更少见[18]。对于非手术治疗失败的患者,唯一的方法就是手术。手术多数采取切开取石的方法,除非肠坏死,一般不作肠切除。对于特殊部位的结石,如十二指肠、大肠,考虑到切开缝合可能存在肠漏的风险,我们采用了将胆石推至安全部位进行取出的方法,即将十二指肠结石推至空肠处切开取出,将大肠结石推至瘘口处取出,如此可降低术后肠漏的可能性。
  就胆囊内瘘的治疗而言,目前存在争议。争议的焦点在于手术解除肠道结石梗阻的同时行胆囊切除、瘘管切除和瘘口关闭,即所谓一期手术;抑或暂不处理原发胆道疾病,留待以后再处理,即所谓二期手术。此争议的原因是由于该类患者常常是高龄、体弱、并存其他重要脏器疾病,一期处理存在增加并发症和死亡率之嫌。因此,目前多数学者倾向于单纯肠管切开取石术,认为这样可以降低手术死亡率[19, 20];同时认为一旦胆石排空后内瘘多可自行愈合,再次手术仅适用于再发胆系感染及胆囊仍有残留结石的患者[21]。但也有学者[1]主张一期手术,理由是:一期手术可预防胆道结石和炎症的复发,尤其可预防胆囊癌的发生;一期手术病死率、并发症发生率与二期手术者比较无统计学差异;二次手术增加了患者痛苦、医疗费用及住院时间。Allen等[22]认为手术方式应个体化,对于诊断明确、术前有充分准备且患者病情许可的前提下同时处理胆道内瘘问题,并不会增加并发症和死亡率。我们认为,只要条件允许,尽可能以一期手术为宜,病情实在不允许在在解除梗阻后尽早结束手术。
  瘘口处理:要彻底切除瘘口处瘢痕组织,直至正常肠壁组织为止,如此可保证瘘口缝合后顺利愈合。本组所有病例皆一期胆囊、瘘管切除,采用两层缝合法缝合瘘口,未出现术后肠漏并发症。由于曾经有胆囊癌、十二指肠癌并发胆囊十二指肠内瘘的报道[23],因此凡术中对瘘口处组织有怀疑者尽可能行快速病理检查以排除恶性可能。
  
  参考文献
  [1] Clavien PA, Richon J, Burgan S, et al. Gallstone ileus[J]. Br J Surg, 1990, 77(7): 737-742.
  [2] Deitz DM,Standage BA,Pinson CW,et al . Improving the outcome in gallstone ileus[J]. Am J Surg,1986, 151(5): 572 -576.
  [3] 张 云、沈志勇、曹 晖. 胆石性肠梗阻17例诊治分析[J]. 肝胆胰外科杂志, 2005, 17(4): 322-324.
  [4] 仇根存、焦 飞. 胆胃疾并胆石性肠梗阻一例[J]. 山西医药杂志, 2007, 36(5): 378
  [5] 姜皓、施维锦. 胆肠Roux-Y 吻合术后胆石性肠梗阻的诊治[J]. 肝胆胰外科杂志, 2005,17(3): 218-220.
  [6] 张映河、沈历宗.胆石性肠梗阻23例诊治探讨[J].江苏大学学报(医学版), 2005, 15(5): 434-435.
  [7] Bhama JK, Ogren JW, Lee T, et al. Bouveret's syndrome[J]. Surgery, 2002, 132(1): 104-105.
  [8] 龚学军、何群、汤恢焕 等. 胆石性肠梗阻的诊断与治疗[J]. 中国普通外科杂志, 2007, 16(5): 515-517.
  [9] Agresta F, Bedin N. Gallstone ileus as a complication of acute cholecystitis. Laparoscopic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J]. Surg Endosc, 2002, 16(11): 1637
  [10] 付由池、 李海民、 刘正才. 胆石性肠梗阻4例报告[J]. 中国普通外科杂志, 2003, 12(2): 154-155.
  [11] Kirchmayr W, Mühlmann G, Zitt M, et al. Gallstone ileus: rare and still controversial[J]. ANZ J Surg, 2005, 75(4): 234-238.
  [12] Ferraina P, Gancedo MC, Elli F, et al. Viedo-assisted laparoscopic enterolithotomy: new technique in the surgical management of gallstone ileus[J]. Surg Laparosc Endosc Percutan Tech, 2003, 13(2): 83-87.
  [13] Reisner RM, Cohen JR. Gallstone ileus: a review of 1001 reported cases[J]. Am Surg, 1994, 60(6): 441-446.
  [14] Clawien PA, Baillie J. Disease of the gallbladder and bile ducts[J]. Blackwell Science Inc, 2001: 190.
  [15] 吴阶平、裘法祖. 黄家驷外科学[M]. 第6版, 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 1992: 1079.
  [16] Barbary C, Orlandini F, Tissier S, et al. The gallstone ileus: key points and traps of diagnosis with sliced pictures[J]. J Radiol, 2004, 85(2 pt 1): 83-90.
  [17] Yu CY, Lin CC, Shyu TY, et al. Value of CT in the diagnosis and management in gallstone ileus[J]. World J Gastroenterol, 2005, 11(14): 2142-2147.
  [18] 张绍荣、赖官彬、杨培文. 非手术疗法治疗胆石性肠梗阻1例[J]. 山东医药, 2007, 47(29): 54.
  [19] Doko M, Zovak M, Kopljar M, et al. Comparison of surgical treatment of gallstone ileus: preliminary report[J]. World J Surg, 2003, 27(4): 400-404.
  [20] Graham JS, Rothwell BC. Gallstone ileus[J]. N Engl J Med, 2004, 351(11): 1119.
  [21] 丁连安、陈双喜.几种少见特殊类型肠梗阻的诊断及治疗.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2005, 9(9): 46-49.
  [22] Allen JW, McCurry T, Rivas H, et al. Totally laparoscopic management of gallstone ileus[J]. Surg Endosc, 2003, 17(2): 352.
  [23] Okabe T, Ohwada S, Ogawa T. Gallbladder carcinoma with choledochoduodenal fistula: a case report with surgical treatment[J]. Hepatogastroenterology, 1999, 46(27): 1660-1663.
其他文献
近年来,大量临床实验已经证实早期再灌注治疗和早期使用β受体阻滞剂(BB)、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可提高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的存活率,我国2001年制定的AMI诊疗指南强调了这些治疗的必要时[1]。本研究了解没有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条件的基层医院AMI住院患者的治疗状况。    1对象和方法    收集汉川人民医院内二科2000年1月至2008年12月收治的AMI患者临床
期刊
摘 要目的:探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手术配合。方法:对646例胆囊疾病患者实施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术前访视,做好物品、器械的准备;术中巡回和器械护士与手术医生的密切配合;术后仪器的保养等。结果:646例患者29例中转开腹。结论:正确的掌握仪器的使用,熟练的配合是手术顺利进行的保证。  关键词腹腔镜;胆囊切除;手术配合    胆囊切除术(LO)是外科的常见手术之一,据统计,美国每年约施行30万例胆囊切除
期刊
关键词严重多发伤;急救;护理    Dorland医学字典的定义[1],凡多于一个机体系统的损伤称之为多发外伤。多发伤的特点是伤情重、复杂、变化快、病死率高。2007年12月我科抢救严重多发伤患者1例,现将急救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1一般资料    患者,男39岁,因车祸受伤,来医院就诊时间为2小时。查体:T36.1℃,P120次/分,R41次/分,BP53/21mmHg,神志淡漠,皮肤及黏膜
期刊
关键词留置尿管;尿道口出血;护理    留置尿道是护理操作基本一项,也是手术前后和治疗疾病的常用的一种治疗手段。它是一种侵入性操作,对尿道或尿道粘膜有一定的损伤,有时操作时尿道可见新鲜血液流出,但在留置尿管三四天自然痊愈。很少发生长时间间歇性尿道口出血。我科于2009年3月份出现1例因留置尿管引起的间歇性尿道口出血的患者,经医护人员积极的治疗护理,患者痊愈出院。    1临床资料    患者,男性
期刊
摘 要正常妇女在妊娠期由于胎儿生长发育需要,母体会发生一系列的适应性生理变化,不仅生殖器官会有所改变,全身各系统都会有不同程度反应。一些酶活性不同程度地提高,就会有不同的临床意义,本文通过对2-岩藻糖苷酶(AFU),碱性磷酸酶(ALP)在正常妊娠妇女血中的活性水平的检测,以探讨其临床意义。  关键词妊娠妇女;2-岩藻糖苷酶;碱性磷酸酶    1材料和方法    1.1一般材料  妊娠妇女70例,年
期刊
1资料与方法    胸12.腰1椎体骨折患者,男,40岁,1周前因车祸住院。左胸压痛,既往体健,无心包炎,心肌炎等心脏病史,无胸、肺疾患史。胸片示左侧第3、4肋骨骨折,未见气胸,血胸,椎体平片示胸12.腰1压缩性骨折。术前完善相关检查,均未发现明显异常。  术前针后,入手术室,常规监测:BP 130/70mmHg,HR85次/分,SPO2 99%,建立静脉通道,选择T8~9间隙穿刺,穿刺成功后,向
期刊
摘 要目的:探讨重度子痫前期并发低蛋白血症腹水的临床特征与防治方法。方法:对奉贤中心医院2007-01至2009-01重度子痫前期并发低蛋白血症腹水者20例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通过对20例重度子痫前期并发低蛋白血症腹水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可见早期诊治及适时终止妊娠可以避免孕产妇发生不良结局和降低围生儿死亡率。重度子痫前期并发低蛋白血症腹水,应尽早诊治,适时终止妊娠是唯一的根本解决办法。  
期刊
下颌阻生智齿是人类种系发生和演化过程中,随着食物种类的变化,带来咀嚼器官的退化,造成颌骨长度与牙列所需长度的不协调而产生。最常见的阻生牙是下颌第三磨牙[1]。由于该牙齿周围阻力及牙体本生的解剖变异,按常规法拔除时常造成术后感染、肿胀、出血及干槽症等并发症。为此,笔者自2007年至今对拔除下颌阻生智齿采用裂钻切牙去骨法和常规法拔除进行分析比较,观察总结分析如下。    1临床资料    1.1研究对
期刊
注射用鹿瓜多肽为鹿科动物的骨骼和葫芦科植物甜瓜的干燥成熟种子,经分别提取制成的无菌冻干品,辅料为右旋糖酐40。临床上主要用于风湿、类风湿性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各种类型骨折、创伤修复及腰腿疼痛等病人。不良反应较少发生,在我科安全使用一段时间后,突发一例因使用此药引起的过敏反应,现报道如下:    1病例介绍    患者女性,44岁,因腰腿疼痛十天来我院住院治疗,既往身体健康,无药物及食物过敏史。按
期刊
1一般资料  患者,女,27岁,因转移性右下腋痛12小时入院,既往体健。查体:T36.7℃,P80次/分,R22次/分,BP120/80mml+g,神志清、痛苦病貌,双肺呼吸音清,未闻及干湿性啰音。心率80次/分,律齐,各瓣办膜听诊区未闻任何病理性杂音,无腹壁静脉曲张,无肠型及蠕动波,肝脾肋下未扪及,上腹部剑突下压诵(+),右下腹麦氏点压诵(±),有反跳诵,未扪及包块,叩诊鼓音,移动性浊音阴性。肠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