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式绘画教学正在扼杀孩子的创造力?

来源 :孩子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hp16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在国家重视素质教育,家长望子成龙心切,许多学校对特长生优先照顾等诸多原因的催化下,儿童美术教育出现了一派繁荣景象,绘画兴趣班遍地开花,如火如荼。家长该如何选择美术培训机构或美术老师,又该以什么样的态度、方式,来陪伴孩子的美术之旅呢?
  赞成!
  中国式绘画教学把孩子的灵气都教没了。
  看看那些绘画班,老师在黑板上画,孩子们在下面依样画葫芦,画得像的就是好,画不像的就不好,这样的临摹教育怎么可能培养孩子的创造力、想像力?
  
  反对!
  要创造也得学技法。
  绘画是技巧性很高的艺术门类,要想学好绘画,当然需要大量的临摹和写生,中国式教法可以让孩子练就扎实的童子功,为孩子铺平美术创作的道路,有什么不好呢?
  
  ●专家怎么说
  杨红
  杨之光美术中心校长、广东省美术家协会少儿艺术委员会副主任、中国少年儿童造型艺术学会理事、广州番禺区青年书画协会会长。
  
  问:请谈谈国内美术教育的现状。
  答:10多年前,我曾经在广州美术学院任教,面对一群经过统考筛选出来的学生,非常困惑,不知如何教,因为其中的很多孩子,完全不具备艺术家的潜质。这些孩子4年读完了才知道,自己根本没办法成为一个画家,因为他们欠缺了对艺术家来说最重要的东西——创造力。他们只是掌握了一些专业技法,大都思想从众,缺乏内涵。
  
  问: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
  答:中国培养美术人才的模式有问题。不少学生小时候没有美术基础,念到中学,甚至念到临考前的几个月,发现自己文化课不行,只有考美院这样的艺术学院才能读大学,于是临时抱佛教,上短期美术班培训几个月,掌握一些技术,然后就参加统一高考,进了美院。你可能会好奇,没有或很少美术基础的人,怎么能通过全国考试进入美院。其实,美院入学考试不考理论,光看作品,看学生的造型基础和色彩基础如何。这种考试基本上是设置好的,画一对静物或人像,老师们平时都大量训练过,只要学生掌握得不错,现场发挥不失常,就较容易通过。
  
  问:除了高考招生模式带来的系列问题外,中国式美术教育还存在什么根本性的缺陷?
  答:强调画得“像”,这是我国美术教育最大的问题。老师和家长都强调要“像”,认为像就是好。要像就得学技法啊,所以孩子们一开始学画就学技法。可是,“像”就是复制,复制与创造天生就是背道而驰的。复制得不好,糟糕;复制得好,更糟糕。为什么我们的研发能力、创意产业如动漫产业、设计等都不行?就是因为缺少创造,到处都在复制,“山寨版”流行。我们的基础教育有问题,一来就是老师灌输,学生把老师那套学到家就行了,创造力就这么被扼杀了。
  
  问:西方美术教育观念跟我们有什么主要的不同呢?
  答:在我国不少家长的眼里,艺术学习的目的要么是为了成名成家,要么是掌握一种谋生技能,甚至只是为了成为特长生为考试加分。美术教育是一种“术”,而不是“美”。西方人则相反,他们一直都更强调“美”,而不是“术”,认为艺术可以提升审美能力,陶冶情操,艺术的成功,也得益于创造了美,而不是技巧的纯熟。所以,西方孩子从小就经常被带去参观各种大大小小的博物馆、美术馆,而我们的孩子则不停地临摹、练习,“师从某人,跟随某法”,很少参观博物馆——当然,一个客观原因是,我们国家的各种博物馆、美术馆,比西方国家比如美国要稀缺得多。
  
  问:为什么创造力培养比美感培养、就业更重要?
  答:你可以观察到,美院出来的很多学生都没有走美术创作的道路,只有少数特别有天赋、有爱好的人才能真正成为画家、美术家。
  但是,如果美术学院的学生接受的是创造力培养的话,那么,就算不能成为画家、艺术家,也是具有艺术特质的人,从事很多其他的行业,也会很有优势。比如进入大公司,将在学艺术的过程中培养出的想像力运用到营销、推广方面,是很容易做出成绩的。如今美院毕业的学生有很多进了房地产营销、装修行业,多数都做得很好。包括张艺谋,如果他早期没学过画画的,只怕未必有今天的成绩。正因为他拿起摄影机就知道怎样取景,知道怎么才能打动读者,所以他能成功。艺术只要在想像力方面打开了窗户,灵感就能如泉涌。
  
  问:为什么艺术教育可以成为培养创造力的主要手段?
  答:艺术最能给孩子带来快乐,最能为孩子所接受,最需要想像力。每个生命最初的时候都是富有想像力的,随着知识的增加,想像的空间被逐渐压缩,这种知识的积累主要来自科学的教育,所以,艺术教育的存在,可说是对科学教育的弥补,是对想像力的挽救,没有了想像力,就不可能有创造力,因为创造力的核心就是想像力。
  从另一方面看,即便是来不得半点虚假的科学,其发展也需要想像力去成就,如果没有想像力,就没有爱因斯坦的相对论,没有“哥德巴赫猜想”。缺乏想像力的科学家,不可能成为顶级的科学家。所以我们提倡“想像力比知识更重要”(爱因斯坦语)。
  如果你只想到事实,你就不会想像了。艺术教育要做的,就是让孩子们从有限的事实中摆脱出来。
  
  问:老师或家长在辅导孩子画画时要注意些什么?
  答:不要对孩子的画画妄加评断,而且唯我独尊:“你画的什么啊,这么丑!”或“你画得不像啊!” 这些评语是非常错误的。小孩子凭借观察把事物、场景记录下来,自有他的道理,可能是加入了主观因素,但也有可能客观上他看到的就是这样。你要尊重他的发现。
  当孩子画画时,老师不可以代劳,可以有适当的辅导、指导,必要的示范,规律的东西一定要教,不能完全任由孩子自己去苦苦寻找,比如,什么样的颜色搭配能产生力量、美感、节奏等等。这些是工具,是常识,孩子可以去运用。你还可以告诉孩子,这些规律不是不可以打破,他可以去尝试、摸索打破,创造新的规律。
  创意很重要,技巧性的学习应该说也是必不可少的,孩子们如果不能过早开始技巧性学习的话,那什么时候开始比较合适呢?
  技巧是工具,是配合表达用的。技巧的学习应该是在潜移默化中获得。每个年龄阶段的技法的发挥和表现是不一样的。比如,1~3岁的孩子画画就是涂鸦,到了5~6岁,可能你想让孩子涂鸦,孩子都不涂了,他已经出现了形体的概念。技巧要服从于课程。过程比结果重要。比如有的孩子一次课学得不好,相关的技巧掌握得不熟练,这不要紧,重要的是,孩子在这个听课的过程中是不是有过创造性的思考,是不是享受过,是不是快乐地做。整个过程都经过了,就算是画得不好也不要紧。他将来总有一天可以掌握这些技巧,时机成熟了,自己还可以做出来。再说到比赛奖项,其实画画的人和家长有时并不明白作品为什么得奖?好在哪里?艺术没有标准,结果也可能是偶然,因此参与和享受过程才是重要的。
其他文献
作为一名专业的芭蕾舞老师,我常常会遇到家长的提问,其中不少问题是多数家长所共同关心的。现在,我就来回答几个关于儿童学习芭蕾时常见的问题。    多大的孩子可以开始学习芭蕾舞  很多妈妈在宝宝出生前,就开始了音乐胎教,这是艺术教育的良好开端。出生后的宝宝,听到音乐常会手舞足蹈,这是他们艺术表现力的最初形式。所以,在孩子能够听懂大部分指令和具有一定的模仿能力后,就可以开始对他进行舞蹈启蒙教育了。幼儿在
一百多年前的一天,在美国北卡罗来纳州的山坡上,一位父亲正带着两个儿子放羊,一只老鹰恰巧从他们头顶飞过。  大儿子羡慕地说:“像老鹰一样翱翔蓝天多好啊,可以飞到自己想去的任何地方。”  小儿子也昂着头,憧憬地说:“如果我能像老鹰一样飞起来就好了。”  父亲望着他们,没有讥笑和喝斥:“别做梦了,好好放你们的羊吧!”而是快活地说:“我来飞给你们看。”  父亲伸出双臂,做了一个飞翔的动作,在山坡上轻轻跃起
“成长档案袋”,是展示一个人成长过程的资料库。它起源于学校,主要指收集、记录学生的相关档案,包括教师或同伴做出的评价等有关材料,以此来衡量学生是否取得了进步。随着家庭生活水准的不断提升,家长对孩子的成长关注也越发全面,从“喂养保育”到“教育成长”,我们在积极实践着让孩子更健康、更科学、更全面发展的教育理念。因此,家长们不妨借鉴一下学校的做法,为孩子建立一个“家庭成长档案袋”。  现在,不少家庭都为
密集式学习不符合学龄前儿童身心特点    学龄前儿童最重要的学习任务是玩,是在玩耍中充分调动视觉,听觉,触觉,身体运动等感观体验,来丰富对这个世界的认识。更有教育专家认为,孩子最好的学习课堂是大自然,大自然里的树皮,泥土,溪水,提供了多元的触觉体验;鸟鸣,松涛,流星划过天幕的声响,提供了丰富的听觉体验;火烧云,变色的秋林,烂漫的山花提供了必不可少的视觉体验,孩子必须在自由自在的情况下,才能如海绵一
对阅读没兴趣    妈妈和冰冰进行亲子阅读时,冰冰总是不跟着妈妈的思路走,而是自顾自地翻书,翻到这里就问这是什么,翻到那里又问那是什么,亲子阅读很难按计划进行。于是妈妈得出结论: 冰冰对阅读没兴趣!  背后:当孩子没按成人的要求进行阅读时,父母就下结论:孩子对阅读缺乏兴趣,这其实是一个误区。2、3岁的孩子更喜欢图画、符号等直观性的东西,所以阅读图画书时总爱东翻翻西看看,这就是他的阅读方式,并不能因
很多父母对于孩子学英语,常常基于以下认识,外教教英语,一定教得比中国人好;孩子学英语的事,交给培训机构就行,父母的英语水平不高,介入反而会坏事,这些观念对吗?一个也不对!    ★误区一:有外教培训效果更出众    首先,不要迷信外教,很多中国老师,英语讲得很地道,教学方法也更贴近中国小朋友的心理。其次,要实地考察一下外教的教学水平。孩子要学英语,要求老师有足够的耐心一遍遍清晰缓慢地发音,甚至,要
儿子今年6岁,己经上二年级了。也许是年龄太小,天性使然,儿子很贪玩,从不把学习放在心上。下午放学回来,他只要跟小伙伴玩上了,就全然不顾老师布置的家庭作业,更别说温习功课了。第二天上学,准挨老师批评,不是落下作业没做,就是老师规定的课文没背。虽然每次考试儿子的成绩还过得去,但老师岂能容忍他经常不做家庭作业?于是,我成了老师的常客。时间长了,我觉得很心烦,每天儿子从学校回来后,就开始唠叨数落起他来。 
瑞典籍的莲娜·玛利亚,一出生就是一名重度肢残者:没有双手,左腿是右腿的一半长。医生曾建议把她交给社会福利机构照顾,但莲娜的父母坚持要自己抚养:“不论孩子有没有手臂,她毕竟需要一个家。”  当莲娜还小的时候,有一次摔倒在地上,哭着要妈妈扶她起来,妈妈不肯,只是告诉她:“你可以爬到围墙边,靠着围墙,就可以自己站起来。”莲娜的父母从不以“带残疾女儿出门”为耻,常常带她到公园、购物中心和海水浴场去,让她从
摘要:数学教学语言,就是数学教师在传授数学知识或与学生进行情感交流时所用的专业语言.数学教学语言的艺术性就是教师在教学中要追求教学语言的“艺术美”,使得本来抽象性、逻辑性很强的数学教学语言能够变得妙趣横生.每个人都有追求“美”的意识,美的数学教学语言自然能使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高涨,从而提高数学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关键词:教学语言、数学文化、信息技术  数学教师不仅要注重双基教学.还要
●文/罗伯特·伊斯拉伊罗芙 编译/曹斌启    我永远也不会忘记5岁的儿子别过去的那张因愤怒而扭曲变形的脸,那是他第一次因我不愿给他买他喜欢的奥特曼而生气,嘴里还狠狠地迸出几个词:“妈妈,我恨你!”  和大多数父母一样,我那时心里像打翻了五味瓶,百感交集。我知道他并不是真的恨我——他只是要模仿从伙伴那儿学来的东西。他说恨我,其实是想通过这种方式来引起我的注意,以证明他已经独立到足够用一种更平等的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