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舞之灵》是2010年中央电视台元宵晚会中的一个舞蹈节目,其以古典舞与民族民间舞相结合的形式呈现。《舞之灵》中的民族民间舞有彝族、维吾尔族、蒙古族和朝鲜族舞蹈,不同的舞种在一个作品中同时出现,迸发出了不一样的火花,风格迥异却又打动人心。本文着重阐述舞蹈作品《舞之灵》中出现的彝族、维吾尔族、蒙古族、朝鲜族舞蹈与古典舞基训之间的关系。
任何舞蹈种类都要遵循统一、科学的运动规律,舞者需要通过动作来塑造人物形象。因此,舞者要具备良好的专业技能,通过专业训练掌握扎实的基本功,包括身体各部位的柔韧性。技术技巧与风格韵律是古典舞基训的重中之重。古典舞基训与民族民间舞的融合使舞者的动作更具质感与表现力,同时又能展现各民族舞蹈的风格特色。
《舞之灵》中所出现的古典舞与民族民间舞、舞者所展现的高超技艺无不体现着古典舞基训的作用。
一、古典舞基训的发展
20世纪50年代,中国古典舞基训已经有所发展。20世纪80年代,著名编舞孙英提出了歌剧舞蹈与芭蕾融合的思想。
为了展现古典舞的精髓和魅力,人们选择了基本的训练方法,使之更具吸引力。古典舞具有很强的生命力和创造力,在发展过程中主动吸收各种艺术形式的精华,将中国传统文化的精神和艺术品质表现了出来,可以显示民族舞蹈的多样性。为了促进古典舞的繁荣与发展,人们一方面要加强对古典舞属性的分析,另一方面要注意古典舞的基础训练,为表现古典舞的美奠定基础。
二、古典舞基训在彝族舞蹈中的运用
舞蹈作品《舞之灵》中,彝族烟盒舞是极具特色的民族民间舞。舞者左右手各持一面竹子做成的装烟丝的圆盒子,以手指弹响作为节拍,身体的每一处关节都非常灵活。舞者的上半身动作中,手指、手腕、肘、手臂、肩及背部各关节灵活、支配自如、动作有力,脚部以脚掌为重心,脚跟离地,充分展现了稳定性、灵活性、协调性,舞姿优美、活泼风趣,这体现了古典舞基训在彝族舞蹈中的运用。
古典舞基训是对舞者肢体动作的训练,包括肌肉、关节、韧带等关节功能的训练,通过训练可以使舞者的肌肉韧性、弹性得到提高。古典舞基训在彝族舞蹈中可以通过头、脚、手的巧妙配合,以独特的舞蹈语言展现肌肉有力、关节灵活、重心稳定、个性鲜明的彝族舞蹈。
三、古典舞基训在维吾尔族舞蹈中的运用
舞蹈作品《舞之灵》中还出现了维吾尔族舞蹈。舞者展现了维吾尔族舞蹈中风格独特的旋转技巧,以平转加跪转的方式出场,中间出现了原地旋转加下腰的大幅度动作,接着以平转接托帽的造型下场,整段表演流畅、轻快、利落。舞者需具备专业的技术水平和较高的身体素质,才能完成这样的旋转动作。
古典舞旋转讲究技术技巧的复合性,要求舞者能够在旋转过程中进行技术的转换,在空间变化中展现舞蹈的美感。古典舞基训中有很多针对腰部的训练,可以使舞者的腰部灵活、柔韧,进而加强对上半身的控制。此外,古典舞基训中还有很多旋转的训练,如平转、点翻等,这可以与维吾尔族舞蹈中的旋转技巧进行融合。
古典舞基训过程中,舞者不仅需要通过单纯的技巧展现舞蹈内容,还需要在旋转过程中,反映民族审美。通过古典舞基訓,舞者可以掌握更多的旋转技巧,实现舞姿的变化,在旋转中彰显舞蹈的含蓄之美、柔韧曲折之美、圆融和谐之美以及沉稳游动之美,更好地完成维吾尔族舞蹈中的旋转动作,给表演注入活力。
四、古典舞基训在蒙古族舞蹈中的融合与运用
蒙古族舞蹈也出现在舞蹈作品《舞之灵》中,舞者动作欢快优美、舞姿舒展、头部稳当且上身端庄,双脚落地扎实,其肩部、手臂、腕部动作展现了浓郁的蒙古族舞蹈风格。蒙古族舞蹈的动作具有一定的技术性要求,舞者需要掌握耸肩、甩肩、柔肩等技巧,其中最有特点的动作就是碎抖肩。舞者上身松弛,以脊柱为轴点,使肩、背部前后抖动,手臂随肩部抖动而缓缓抬起,极具韧性、弹性和灵活性。这源于古典舞基训中对上半身的训练,包括手指、手腕、肘、臂、肩关节及背部等,也就是肩部的柔韧性、手臂的肌肉能力以及手形、手位的训练。
古典舞基训在蒙古族舞蹈中可以借助服饰、妆容、道具等增加形体表现力,营造良好的艺术氛围。古典舞服饰高贵典雅,具有时代性和地域性等特征。蒙古族古典舞蹈的服装用缎子、丝绸等织物制成,极其细腻,富有美感;妆容方面,注重眼睛的化妆,表演更具风格,可以彰显古典舞的魅力。
古典舞基训对舞者各个身体部位都有较高的要求,要求舞者颈、肩、胸、腰等部位具备较高的灵活度。在训练过程中,很多基本动作的练习都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舞者,使其在表演过程中能够灵活运用自己手臂、手腕、肩关节,将蒙古族舞蹈的特点与韵味展现得淋漓尽致。
五、古典舞基训在朝鲜族舞蹈中的运用
舞蹈作品《舞之灵》中,朝鲜族舞蹈是最后出场的民族民间舞。舞者一手舞动着红绸,一手抓着裙摆,脚下转跳结合,回转敏捷灵巧,动作张弛有度。上肢动作多为划、绕、抻,刚柔并济,将呼吸与肢体动作融为一体,以内之动带外之动,呈现朝鲜族舞蹈典雅、沉静、飘逸之美感。
在朝鲜族舞蹈表演中,气息的运用尤为重要,可以展现朝鲜族舞蹈的韵律和风格,这以古典舞身韵中提、沉的训练为基础。所以说,气息的运用是朝鲜族舞蹈技能的展示。想要在舞蹈过程中做到步伐沉稳有力、动作灵活敏捷,需要舞者通过气带动力,做到气韵生动,更好地展现舞蹈动作,进而在保障动作美感的同时,进行情感的表达。
在古典舞基训中,气息训练是一项重要内容,要求舞者在身韵练习中注重气息运用,使气息平、匀、稳,体会气息的运动规律;把握不同气息的运用方法,根据不同的舞蹈动作合理运用气息,借助气息变换进行情绪的表达,实现呼吸流畅,从而达到动作协调、情绪自然的目标,体现舞蹈动作的美感。
在朝鲜族舞蹈表演过程中,舞者的气息要随着音乐节奏起伏,进而带动肢体动作,使舞蹈更具生命力。舞者在舞蹈中展现的动作技巧是基于古典舞基训中跳、转、翻等技巧动作而产生的。
六、结语
古典舞基训与民族舞蹈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舞蹈作品《舞之灵》中所出现的民族民间舞体现了古典舞基训的作用,展现了舞蹈的特色与风韵。除舞者自身的专业条件、能力和素质外,无论是彝族、维吾尔族、蒙古族还是朝鲜族舞蹈,其风格韵律与技术技巧都需要以古典舞基训作为基础。正是因为古典舞基训中对手、眼、身、法、步及呼吸的训练,使得舞者在表演时能够体现具有民族风格特征的神、气、韵;而古典舞基训对跳、转、翻技术技巧的训练,使舞者在表演过程中能够与风格韵律结合,再加上具有民族特点的动作技巧,可以彰显《舞之灵》的独特之处。古典舞基训使得民族民间舞在保留本民族风格的基础上,得以创新发展且更具民族特色。
(吉林艺术学院舞蹈学院)
作者简介:林瑶(1963-),女,吉林人,本科,副教授,研究方向:舞蹈表演与教学。
任何舞蹈种类都要遵循统一、科学的运动规律,舞者需要通过动作来塑造人物形象。因此,舞者要具备良好的专业技能,通过专业训练掌握扎实的基本功,包括身体各部位的柔韧性。技术技巧与风格韵律是古典舞基训的重中之重。古典舞基训与民族民间舞的融合使舞者的动作更具质感与表现力,同时又能展现各民族舞蹈的风格特色。
《舞之灵》中所出现的古典舞与民族民间舞、舞者所展现的高超技艺无不体现着古典舞基训的作用。
一、古典舞基训的发展
20世纪50年代,中国古典舞基训已经有所发展。20世纪80年代,著名编舞孙英提出了歌剧舞蹈与芭蕾融合的思想。
为了展现古典舞的精髓和魅力,人们选择了基本的训练方法,使之更具吸引力。古典舞具有很强的生命力和创造力,在发展过程中主动吸收各种艺术形式的精华,将中国传统文化的精神和艺术品质表现了出来,可以显示民族舞蹈的多样性。为了促进古典舞的繁荣与发展,人们一方面要加强对古典舞属性的分析,另一方面要注意古典舞的基础训练,为表现古典舞的美奠定基础。
二、古典舞基训在彝族舞蹈中的运用
舞蹈作品《舞之灵》中,彝族烟盒舞是极具特色的民族民间舞。舞者左右手各持一面竹子做成的装烟丝的圆盒子,以手指弹响作为节拍,身体的每一处关节都非常灵活。舞者的上半身动作中,手指、手腕、肘、手臂、肩及背部各关节灵活、支配自如、动作有力,脚部以脚掌为重心,脚跟离地,充分展现了稳定性、灵活性、协调性,舞姿优美、活泼风趣,这体现了古典舞基训在彝族舞蹈中的运用。
古典舞基训是对舞者肢体动作的训练,包括肌肉、关节、韧带等关节功能的训练,通过训练可以使舞者的肌肉韧性、弹性得到提高。古典舞基训在彝族舞蹈中可以通过头、脚、手的巧妙配合,以独特的舞蹈语言展现肌肉有力、关节灵活、重心稳定、个性鲜明的彝族舞蹈。
三、古典舞基训在维吾尔族舞蹈中的运用
舞蹈作品《舞之灵》中还出现了维吾尔族舞蹈。舞者展现了维吾尔族舞蹈中风格独特的旋转技巧,以平转加跪转的方式出场,中间出现了原地旋转加下腰的大幅度动作,接着以平转接托帽的造型下场,整段表演流畅、轻快、利落。舞者需具备专业的技术水平和较高的身体素质,才能完成这样的旋转动作。
古典舞旋转讲究技术技巧的复合性,要求舞者能够在旋转过程中进行技术的转换,在空间变化中展现舞蹈的美感。古典舞基训中有很多针对腰部的训练,可以使舞者的腰部灵活、柔韧,进而加强对上半身的控制。此外,古典舞基训中还有很多旋转的训练,如平转、点翻等,这可以与维吾尔族舞蹈中的旋转技巧进行融合。
古典舞基训过程中,舞者不仅需要通过单纯的技巧展现舞蹈内容,还需要在旋转过程中,反映民族审美。通过古典舞基訓,舞者可以掌握更多的旋转技巧,实现舞姿的变化,在旋转中彰显舞蹈的含蓄之美、柔韧曲折之美、圆融和谐之美以及沉稳游动之美,更好地完成维吾尔族舞蹈中的旋转动作,给表演注入活力。
四、古典舞基训在蒙古族舞蹈中的融合与运用
蒙古族舞蹈也出现在舞蹈作品《舞之灵》中,舞者动作欢快优美、舞姿舒展、头部稳当且上身端庄,双脚落地扎实,其肩部、手臂、腕部动作展现了浓郁的蒙古族舞蹈风格。蒙古族舞蹈的动作具有一定的技术性要求,舞者需要掌握耸肩、甩肩、柔肩等技巧,其中最有特点的动作就是碎抖肩。舞者上身松弛,以脊柱为轴点,使肩、背部前后抖动,手臂随肩部抖动而缓缓抬起,极具韧性、弹性和灵活性。这源于古典舞基训中对上半身的训练,包括手指、手腕、肘、臂、肩关节及背部等,也就是肩部的柔韧性、手臂的肌肉能力以及手形、手位的训练。
古典舞基训在蒙古族舞蹈中可以借助服饰、妆容、道具等增加形体表现力,营造良好的艺术氛围。古典舞服饰高贵典雅,具有时代性和地域性等特征。蒙古族古典舞蹈的服装用缎子、丝绸等织物制成,极其细腻,富有美感;妆容方面,注重眼睛的化妆,表演更具风格,可以彰显古典舞的魅力。
古典舞基训对舞者各个身体部位都有较高的要求,要求舞者颈、肩、胸、腰等部位具备较高的灵活度。在训练过程中,很多基本动作的练习都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舞者,使其在表演过程中能够灵活运用自己手臂、手腕、肩关节,将蒙古族舞蹈的特点与韵味展现得淋漓尽致。
五、古典舞基训在朝鲜族舞蹈中的运用
舞蹈作品《舞之灵》中,朝鲜族舞蹈是最后出场的民族民间舞。舞者一手舞动着红绸,一手抓着裙摆,脚下转跳结合,回转敏捷灵巧,动作张弛有度。上肢动作多为划、绕、抻,刚柔并济,将呼吸与肢体动作融为一体,以内之动带外之动,呈现朝鲜族舞蹈典雅、沉静、飘逸之美感。
在朝鲜族舞蹈表演中,气息的运用尤为重要,可以展现朝鲜族舞蹈的韵律和风格,这以古典舞身韵中提、沉的训练为基础。所以说,气息的运用是朝鲜族舞蹈技能的展示。想要在舞蹈过程中做到步伐沉稳有力、动作灵活敏捷,需要舞者通过气带动力,做到气韵生动,更好地展现舞蹈动作,进而在保障动作美感的同时,进行情感的表达。
在古典舞基训中,气息训练是一项重要内容,要求舞者在身韵练习中注重气息运用,使气息平、匀、稳,体会气息的运动规律;把握不同气息的运用方法,根据不同的舞蹈动作合理运用气息,借助气息变换进行情绪的表达,实现呼吸流畅,从而达到动作协调、情绪自然的目标,体现舞蹈动作的美感。
在朝鲜族舞蹈表演过程中,舞者的气息要随着音乐节奏起伏,进而带动肢体动作,使舞蹈更具生命力。舞者在舞蹈中展现的动作技巧是基于古典舞基训中跳、转、翻等技巧动作而产生的。
六、结语
古典舞基训与民族舞蹈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舞蹈作品《舞之灵》中所出现的民族民间舞体现了古典舞基训的作用,展现了舞蹈的特色与风韵。除舞者自身的专业条件、能力和素质外,无论是彝族、维吾尔族、蒙古族还是朝鲜族舞蹈,其风格韵律与技术技巧都需要以古典舞基训作为基础。正是因为古典舞基训中对手、眼、身、法、步及呼吸的训练,使得舞者在表演时能够体现具有民族风格特征的神、气、韵;而古典舞基训对跳、转、翻技术技巧的训练,使舞者在表演过程中能够与风格韵律结合,再加上具有民族特点的动作技巧,可以彰显《舞之灵》的独特之处。古典舞基训使得民族民间舞在保留本民族风格的基础上,得以创新发展且更具民族特色。
(吉林艺术学院舞蹈学院)
作者简介:林瑶(1963-),女,吉林人,本科,副教授,研究方向:舞蹈表演与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