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今年以来,即墨市农村“五化”建设取得了明显成效。截至11月底,全市累计投资2.36亿元,年初确定的414个村庄全部开工建设,326个村庄已完成“五化”建设任务。其中,硬化街道299万平方米,浆砌排水沟39万米,栽植树木67万株,安装路灯4546盏,建设垃圾投放点1290处,粉刷墙面17.8万平方米,建设休闲场所41处。该市的主要做法是:
一是重视程度再提高,确保组织领导坚强有力。实施农村“五化”工程,是青岛市委、市政府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举措,也是农村广大群众的迫切愿望和强烈要求。为进一步加快推进农村“五化”工程建设,2009年年初,即墨市从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统筹城乡发展的高度出发,将农村“五化”建设作为全市最重要的民心工程,列入全市12件实事的头件大事,实行市、镇两级党政“一把手”负责制。市委、市政府研究出台了《加快推进2009年全市村庄“五化”工程建设实施意见》,先后召开了全市农村“五化”工程建设工作会议和现场观摩会,进行全面动员部署,迅速统一了全市上下的思想认识,形成了加快推进农村“五化”工程建设的强大合力。同时,实行市级领导联系镇村制度,每名市级领导联系1处镇、2个困难村庄,帮助指导镇村开展“五化”工程建设;实行工作队帮扶制度,从90个市直部门选调156名机关干部,组建6个农村工作大队、50个工作组,分别进驻12处镇的50个困难村庄,帮助驻村年内实现“五化”。全市上下形成了“党委领导、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农民主体”的工作机制,掀起了村庄“五化”建设的新热潮。
二是资金投入再加大,确保村庄“五化”工程加快推进。在实施农村“五化”工程建设过程中,即墨市今年进一步加大了投融资力度。(一)是加大市级财政奖补力度。2009年,市财政安排农村“五化”建设专项奖补资金达到8341万元。主要实行四项奖补政策:在主街道硬化实行每平方米7—17元六档奖补的基础上,新增小巷硬化每平方米奖补7元且资金直接发放到户的政策;绿化奖补村庄由去年的100个增加到200个,平均每村奖补2万元;新增净化奖补政策,对完成街道硬化并开展净化达标的村庄,按每户每月3元的标准给予村庄保洁补贴;对年内完成或超额完成市下达村庄“五化”建设任务的镇,除享受以上奖补政策外,再按照每个村庄4至7万元奖励到镇,由各镇统筹安排用于“五化”建设。(二)是加大镇级财政投入力度。各镇为确保完成村庄“五化”工程建设任务,今年也加大了财政补助力度。其中,在主街道硬化补助方面,温泉镇每平方米达到40元,北安办事处、龙山办事处、田横等镇达到了每平方米20元以上。(三)是加大部门帮扶力度。驻村工作队积极争取帮扶单位支持,目前已筹集无偿帮扶资金1500余万元。
三是操作程序再规范,确保把好事办好、实事办实。在组织实施农村“五化”建设过程中,即墨市坚持严把四个关口:一是科学规划。村庄在“五化”工程开工前,由镇政府指导制定出《村庄“五化”建设实施方案》,绘制出村庄“五化”建设平面示意图,力求街道硬化与村庄绿化、供水排水、沼气建设、电力设施等方面有机结合,做到统筹规划实施,避免重复建设。二是严格审批程序。村庄“五化”实施方案,经村民代表大会通过后报镇政府把关,由镇报市领导小组审批后组织实施。三是严格建设质量。各镇对村庄“五化”建设实行统一招投标,其中街道硬化最低价格降到了每平方米38.8元,最大限度地节省了建设资金。在建设过程中,由村干部和村民代表进行全程监督,镇建设服务中心跟踪督查;村庄“五化”工程结束后,各镇提出验收申请,市领导小组办公室组织检查验收,确保工程建设质量。四是严格资金管理。在镇财政设立专户,村庄“五化”工程验收合格后,年终拨付资金总额的60%,其余40%一年后复检合格的再予以拨付,保证村庄“五化”工程建设成效。
四是督查考核再严格,确保“五化”建设任务顺利完成。年初,即墨市重新调整完善了2009年农村“五化”建设考核办法,进一步加大了督查考核力度,建立起一套科学有效的奖励约束机制。(一)是加大考核分值。在去年考核分值的基础上,今年对完成村庄“五化”建设任务目标的镇加奖5分,完不成任务倒扣5分,单项考核分值占总分的比重达到15%。(二)是加大奖励力度。对完成或超额完成村庄“五化”建设任务目标的镇,分别奖励党委书记1万元、镇长0.8万元、分管领导0.6万元。(三)是加大督查力度。对各镇“五化”建设情况,实行了“周调度、月通报、双月督查、季度验收”制度,进行跟踪调度和督查,确保工程进度和质量。
五是建设管理再加强,确保建立完善村庄发展长效机制。新农村建设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必须统筹规划,协调发展。“五化”建设不是最终目的,关键是要通过综合整治来促进村庄生产发展、农民增收、农村社会和谐。为此,即墨市始终着眼于建立新农村建设的长效机制,坚持从“五化”入手,以促进农村产业发展、农民增收、和谐社会建设为目标,突出抓了两项重点:(一)是坚持建管并重。在村庄实现“五化”后,积极探索建立村庄街道、绿化、卫生管理长效机制,力求村庄保持长期整洁卫生。一方面,通过加大财政奖补力度,积极发展户用沼气和生物质炉,充分消化利用村庄的秸秆、粪便和砖石,逐步消除村庄的“三大堆”现象。另一方面,通过实行小巷硬化奖补政策,变向群众收钱为给群众发钱,鼓励群众自发硬化门前小巷,这样既有利于工作开展,又激发了群众参与村庄建设管理的主人翁意识。同时,通过实行净化奖补政策,鼓励村庄成立专门管护队伍,负责村庄道路、绿化养护及垃圾收集和清运,确保村庄整洁卫生。目前,条件较好的村庄都成立了专门管护队伍,初步建立起村庄管理的长效机制。(二)是坚持做到“三个结合”。在开展农村“五化”建设过程中,坚持与促进产业发展相结合,通过“五化”整治,不断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和村庄投资环境,促进村庄现代农业和二三产业发展;坚持与促进农民增收相结合,通过整治村庄环境改善农民的发展条件,培育发展“一村一品”特色专业村,带动农民增收致富;坚持与促进社会和谐相结合,在改善村居环境的同时,优化村风民风,促进农村社会和谐稳定。
(即墨市农业局 杨青贤唐正亮葛锡克)
一是重视程度再提高,确保组织领导坚强有力。实施农村“五化”工程,是青岛市委、市政府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举措,也是农村广大群众的迫切愿望和强烈要求。为进一步加快推进农村“五化”工程建设,2009年年初,即墨市从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统筹城乡发展的高度出发,将农村“五化”建设作为全市最重要的民心工程,列入全市12件实事的头件大事,实行市、镇两级党政“一把手”负责制。市委、市政府研究出台了《加快推进2009年全市村庄“五化”工程建设实施意见》,先后召开了全市农村“五化”工程建设工作会议和现场观摩会,进行全面动员部署,迅速统一了全市上下的思想认识,形成了加快推进农村“五化”工程建设的强大合力。同时,实行市级领导联系镇村制度,每名市级领导联系1处镇、2个困难村庄,帮助指导镇村开展“五化”工程建设;实行工作队帮扶制度,从90个市直部门选调156名机关干部,组建6个农村工作大队、50个工作组,分别进驻12处镇的50个困难村庄,帮助驻村年内实现“五化”。全市上下形成了“党委领导、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农民主体”的工作机制,掀起了村庄“五化”建设的新热潮。
二是资金投入再加大,确保村庄“五化”工程加快推进。在实施农村“五化”工程建设过程中,即墨市今年进一步加大了投融资力度。(一)是加大市级财政奖补力度。2009年,市财政安排农村“五化”建设专项奖补资金达到8341万元。主要实行四项奖补政策:在主街道硬化实行每平方米7—17元六档奖补的基础上,新增小巷硬化每平方米奖补7元且资金直接发放到户的政策;绿化奖补村庄由去年的100个增加到200个,平均每村奖补2万元;新增净化奖补政策,对完成街道硬化并开展净化达标的村庄,按每户每月3元的标准给予村庄保洁补贴;对年内完成或超额完成市下达村庄“五化”建设任务的镇,除享受以上奖补政策外,再按照每个村庄4至7万元奖励到镇,由各镇统筹安排用于“五化”建设。(二)是加大镇级财政投入力度。各镇为确保完成村庄“五化”工程建设任务,今年也加大了财政补助力度。其中,在主街道硬化补助方面,温泉镇每平方米达到40元,北安办事处、龙山办事处、田横等镇达到了每平方米20元以上。(三)是加大部门帮扶力度。驻村工作队积极争取帮扶单位支持,目前已筹集无偿帮扶资金1500余万元。
三是操作程序再规范,确保把好事办好、实事办实。在组织实施农村“五化”建设过程中,即墨市坚持严把四个关口:一是科学规划。村庄在“五化”工程开工前,由镇政府指导制定出《村庄“五化”建设实施方案》,绘制出村庄“五化”建设平面示意图,力求街道硬化与村庄绿化、供水排水、沼气建设、电力设施等方面有机结合,做到统筹规划实施,避免重复建设。二是严格审批程序。村庄“五化”实施方案,经村民代表大会通过后报镇政府把关,由镇报市领导小组审批后组织实施。三是严格建设质量。各镇对村庄“五化”建设实行统一招投标,其中街道硬化最低价格降到了每平方米38.8元,最大限度地节省了建设资金。在建设过程中,由村干部和村民代表进行全程监督,镇建设服务中心跟踪督查;村庄“五化”工程结束后,各镇提出验收申请,市领导小组办公室组织检查验收,确保工程建设质量。四是严格资金管理。在镇财政设立专户,村庄“五化”工程验收合格后,年终拨付资金总额的60%,其余40%一年后复检合格的再予以拨付,保证村庄“五化”工程建设成效。
四是督查考核再严格,确保“五化”建设任务顺利完成。年初,即墨市重新调整完善了2009年农村“五化”建设考核办法,进一步加大了督查考核力度,建立起一套科学有效的奖励约束机制。(一)是加大考核分值。在去年考核分值的基础上,今年对完成村庄“五化”建设任务目标的镇加奖5分,完不成任务倒扣5分,单项考核分值占总分的比重达到15%。(二)是加大奖励力度。对完成或超额完成村庄“五化”建设任务目标的镇,分别奖励党委书记1万元、镇长0.8万元、分管领导0.6万元。(三)是加大督查力度。对各镇“五化”建设情况,实行了“周调度、月通报、双月督查、季度验收”制度,进行跟踪调度和督查,确保工程进度和质量。
五是建设管理再加强,确保建立完善村庄发展长效机制。新农村建设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必须统筹规划,协调发展。“五化”建设不是最终目的,关键是要通过综合整治来促进村庄生产发展、农民增收、农村社会和谐。为此,即墨市始终着眼于建立新农村建设的长效机制,坚持从“五化”入手,以促进农村产业发展、农民增收、和谐社会建设为目标,突出抓了两项重点:(一)是坚持建管并重。在村庄实现“五化”后,积极探索建立村庄街道、绿化、卫生管理长效机制,力求村庄保持长期整洁卫生。一方面,通过加大财政奖补力度,积极发展户用沼气和生物质炉,充分消化利用村庄的秸秆、粪便和砖石,逐步消除村庄的“三大堆”现象。另一方面,通过实行小巷硬化奖补政策,变向群众收钱为给群众发钱,鼓励群众自发硬化门前小巷,这样既有利于工作开展,又激发了群众参与村庄建设管理的主人翁意识。同时,通过实行净化奖补政策,鼓励村庄成立专门管护队伍,负责村庄道路、绿化养护及垃圾收集和清运,确保村庄整洁卫生。目前,条件较好的村庄都成立了专门管护队伍,初步建立起村庄管理的长效机制。(二)是坚持做到“三个结合”。在开展农村“五化”建设过程中,坚持与促进产业发展相结合,通过“五化”整治,不断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和村庄投资环境,促进村庄现代农业和二三产业发展;坚持与促进农民增收相结合,通过整治村庄环境改善农民的发展条件,培育发展“一村一品”特色专业村,带动农民增收致富;坚持与促进社会和谐相结合,在改善村居环境的同时,优化村风民风,促进农村社会和谐稳定。
(即墨市农业局 杨青贤唐正亮葛锡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