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历史教育既可成为个人发展的有力手段,又可以通过其引导学生感悟历史上人们对事物认识、辨析、判断、处理和发明创造,培养其具有自觉性推动历史进步的责任感。本文从培养高中学生社会责任感的途径与方法方面对高中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培养和中学历史教学的关系进行着重的阐述,并就如何在学科教学中进行行之有效的教学实践展开探论。
关键词:教学 社会 责任感
【分类号】:G633.51
社会责任感就是在一个特定的社会里,每个人在心里和感觉上对其他人的伦理关怀和义务。 具体点说就是社会并不是无数个独立个体的集合,而是一个相辅相成不可分割的整体。尽管社会不可能脱离个人而存在,但是纯粹独立的个人却是一种不存在的抽象。简单点说就是没有人可以在没有交流的情况下独自一人生活。中国很大,但是中国还不强。一个国家的强大,与国民社会责任感是密不可分的,如果不是社会责任感强,当年我们怎能击退日寇,解放中国,我们怎能战胜自然灾害。而相反,因为社会责任感的缺失,造成了人们诚信缺失,演变为次贷危机,因为社会责任感的缺失,萌生了一大批反国家,反社会,反人类的反动分子。历史上,从来不乏有社会责任感之人,从远古老子孔子传播仁德教育,到马克思恩格斯传播共产主义理念。从古代中国的四大发明,到高科技产品。正是由于强烈的社会责任感,使他们努力地工作。他们当中的每个人都为社会的发展,为人类的进步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一、高中歷史教学培养社会责任感的重要意义
历史学科以它固有的特点,成为对学生进行德育渗透的主阵地。这表明历史学科教育也是一种素质教育,而且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的载体之一。历史学科的教育在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方面主要体现为以下两点:
1.社会责任意识是高中历史教材的一种价值取向。历史学科是人文学科的重要组成部分,这已经是学术界的一个共识,中学历史学科在人文素质的培养方面的独特的作用也已经被中外无数的成功案例所证明。就历史学科所具备的特性而言,中学历史学科所具备的依附性、蕴涵性、渐进性和多样性等特点,更是完整地体现了中学历史教学是素质教育的重要依托。中学历史教学。凭借的是丰富的历史史实,烛照古今,叙史载道。中学生的人文素质的提高,从某种意义上讲,正是依附于、寓存于对历史事实的认识、理解和评价的基础之上的。
2.社会责任教育是高中历史教师的使命。知识内容的选取要有利于当代社会对中学生要求的实现,有利于对中学生进行社会发展规律的教育,使中学生形成正确的历史意识;有利于对中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社会主义教育、国情教育、革命传统教育和民族团结教育,树立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增强为祖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献身的责任感;有利于中学生学习和继承人类的传统美德,从人类历史发展的曲折过程中理解人生的价值和意义,逐步形成真诚、善良、积极进取的品格和健全的人格和心理,为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打下良好的基础;有利于引导中学生尊重其他国家和民族所创造的文明成果,正确看待国际社会的发展和变化,初步形成国际意识,养成积极参与改革开放和国际竞争的意识。
3.社会责任教育帮助高中学生学习如何做人处事,如何与他人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如何将专业知识和实践结合起来。孩子的教育不仅仅是学校的责任,也是家庭的责任。不仅是老师的义务,更是家长的义务。我们老师不能因为学生做错了一道题,就骂其笨。我们的家长,不能因为孩子做错了一件事,就拳脚相加。当然我们也不能溺爱孩子,对孩子的任何要求都一味的去满足。我们要的是引导孩子,引导他们去做有社会责任感的事情。我们要多鼓励孩子去做利人利已的事情,多参加社会活动,多学习世界先进的文化。我们要让孩子从小就有大局观,有爱国观,有上进观。在小事上,我们要教育孩子站在自己和他人的双重立场上看问题,在大事上,我们要教育孩子站在社会和国家的利益上看问题。这样,我们才算培养了一个合格的孩子,培养了一个有价值,能为社会做贡献的孩子。
二、高中学生社会责任感培养的途径与方法
在高中历史教学中,有什么样的教学理念,就有什么样的教学观,并影响到教学方法的选择。近年来讨论得较多的教学目的观中关于如何激发学生情感态度的变化,把学生的内在变化视为教学目的的文章的出现,说明了历史教学理念的变化。在新教材的教参中,已经把教学目标中的重要一项定为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从教材内容上看,也更能够突显出这一教学目标。这从另一个角度证明了培养中学生社会责任感对中学历史学科的教学观转型的影响。这就要求我们在实际工作中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
1.运用适当的教学模式。强调人格培养的学科教学目标,实质上就是隐藏着强调对中学生的社会责任感的培养。在新课程体系下的历史课就充分继承并改进了这样的教学模式,在学生中普遍受到欢迎,并取得了较为良好的效果。例如,可以在高中二年级的一节历史课上,运用一系列课堂讨论、模拟游戏、角色扮演、观看电影等方法,讲授百家争鸣的历史,既使学生掌握了当时的历史知识,加深了对当时史实的了解,又增强了学生的求知欲和好奇心,收到了良好的效果。为了使这种模式发挥更大的效用,还可以经常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以帮助学生尽可能多地掌握在进行模拟游戏和角色扮演时所需要的丰富的史料。通过对重大历史事件的分析理解,培养了学生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分析和解决历史问题的能力。
2.应该对教材内容进行“加工”。从中学生社会责任感形成过程分析,对教材内容的加工是必要的。社会责任感的形成过程,有如下两种方式:(1)中学生的价值观、价值取向、责任行为倾向,分别为社会定向的价值观、社会定向的价值取向、对社会负责的行为倾向时,可能形成社会责任感。(2)中学生的价值观、价值取向、责任行为。分别倾向于社会定向的价值观、社会定向的价值取向、对社会负责的行为倾向时,经过其自我的调控,可能形成社会责任感。社会责任感的培养关键在于中学生的价值观、价值取向和责任行为的形成过程,而这三者之间又存在着因果关系,也就是价值观影响其价值取向,什么样的价值取向又会引发什么样的责任行为。所以,在中学历史教学过程中,基于社会责任感目标的确定,加强社会定向价值观教育显得十分必要。在社会定向价值观教育中,要注意一个问题,即鼓励并为个体个性的张扬和发展提供良好的环境。因为现代社会是一种以社会个体的充分发展为特征的市场经济,它既把社会个体的充分发展作为社会整体发展的动力,又把社会个体的充分发展作为社会发展的终极目标;它相信只有个体的充分发展才会有社会整体的进步,而个性的枯萎则势必使整体丧失生气。在中学历史教学中正确地处理好教材内容中关于个体和群体、个人和社会的关系,为培养学生正确的社会定向价值观提供教学凭藉,才能真正地把对中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培养落到实处。
3.教师与学生的角色在培养社会责任感中的作用。师生角色观的改革尤为重要,即改教师观为学生观,还课堂给学生,教师由独角戏演员变为导演,学生由受教者成为学习的主人,在民主、合作的氛围中运用多种灵活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潜能,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同时也达到了培养中学生社会责任感的目的。历史学科承载了人类千年的文明,指导学生在浩瀚的史海中遨游、汲取营养。充分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爱国主义精神,古为今用,这本身就是快乐的,所以历史课应成为学生的乐园。老师似教练,给他们方法,让他们自己训练,给他们锻炼的机会;老师似导演,给他们角色,让他们动脑、动口、动手,教他们在合作中学习,有效地将他们组织起来,不再是包办代替,给学生一点空间,让他们展开思维的翅膀。教师角色的转变、观念的更新,能使学生处于一种能动、活泼的动力状态,使他们的学习兴趣、动机被尽可能地激发出来,学习品质更为优良,合作精神更能显现,创造能力更能张扬,社会责任感更能易于培养。
关键词:教学 社会 责任感
【分类号】:G633.51
社会责任感就是在一个特定的社会里,每个人在心里和感觉上对其他人的伦理关怀和义务。 具体点说就是社会并不是无数个独立个体的集合,而是一个相辅相成不可分割的整体。尽管社会不可能脱离个人而存在,但是纯粹独立的个人却是一种不存在的抽象。简单点说就是没有人可以在没有交流的情况下独自一人生活。中国很大,但是中国还不强。一个国家的强大,与国民社会责任感是密不可分的,如果不是社会责任感强,当年我们怎能击退日寇,解放中国,我们怎能战胜自然灾害。而相反,因为社会责任感的缺失,造成了人们诚信缺失,演变为次贷危机,因为社会责任感的缺失,萌生了一大批反国家,反社会,反人类的反动分子。历史上,从来不乏有社会责任感之人,从远古老子孔子传播仁德教育,到马克思恩格斯传播共产主义理念。从古代中国的四大发明,到高科技产品。正是由于强烈的社会责任感,使他们努力地工作。他们当中的每个人都为社会的发展,为人类的进步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一、高中歷史教学培养社会责任感的重要意义
历史学科以它固有的特点,成为对学生进行德育渗透的主阵地。这表明历史学科教育也是一种素质教育,而且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的载体之一。历史学科的教育在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方面主要体现为以下两点:
1.社会责任意识是高中历史教材的一种价值取向。历史学科是人文学科的重要组成部分,这已经是学术界的一个共识,中学历史学科在人文素质的培养方面的独特的作用也已经被中外无数的成功案例所证明。就历史学科所具备的特性而言,中学历史学科所具备的依附性、蕴涵性、渐进性和多样性等特点,更是完整地体现了中学历史教学是素质教育的重要依托。中学历史教学。凭借的是丰富的历史史实,烛照古今,叙史载道。中学生的人文素质的提高,从某种意义上讲,正是依附于、寓存于对历史事实的认识、理解和评价的基础之上的。
2.社会责任教育是高中历史教师的使命。知识内容的选取要有利于当代社会对中学生要求的实现,有利于对中学生进行社会发展规律的教育,使中学生形成正确的历史意识;有利于对中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社会主义教育、国情教育、革命传统教育和民族团结教育,树立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增强为祖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献身的责任感;有利于中学生学习和继承人类的传统美德,从人类历史发展的曲折过程中理解人生的价值和意义,逐步形成真诚、善良、积极进取的品格和健全的人格和心理,为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打下良好的基础;有利于引导中学生尊重其他国家和民族所创造的文明成果,正确看待国际社会的发展和变化,初步形成国际意识,养成积极参与改革开放和国际竞争的意识。
3.社会责任教育帮助高中学生学习如何做人处事,如何与他人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如何将专业知识和实践结合起来。孩子的教育不仅仅是学校的责任,也是家庭的责任。不仅是老师的义务,更是家长的义务。我们老师不能因为学生做错了一道题,就骂其笨。我们的家长,不能因为孩子做错了一件事,就拳脚相加。当然我们也不能溺爱孩子,对孩子的任何要求都一味的去满足。我们要的是引导孩子,引导他们去做有社会责任感的事情。我们要多鼓励孩子去做利人利已的事情,多参加社会活动,多学习世界先进的文化。我们要让孩子从小就有大局观,有爱国观,有上进观。在小事上,我们要教育孩子站在自己和他人的双重立场上看问题,在大事上,我们要教育孩子站在社会和国家的利益上看问题。这样,我们才算培养了一个合格的孩子,培养了一个有价值,能为社会做贡献的孩子。
二、高中学生社会责任感培养的途径与方法
在高中历史教学中,有什么样的教学理念,就有什么样的教学观,并影响到教学方法的选择。近年来讨论得较多的教学目的观中关于如何激发学生情感态度的变化,把学生的内在变化视为教学目的的文章的出现,说明了历史教学理念的变化。在新教材的教参中,已经把教学目标中的重要一项定为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从教材内容上看,也更能够突显出这一教学目标。这从另一个角度证明了培养中学生社会责任感对中学历史学科的教学观转型的影响。这就要求我们在实际工作中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
1.运用适当的教学模式。强调人格培养的学科教学目标,实质上就是隐藏着强调对中学生的社会责任感的培养。在新课程体系下的历史课就充分继承并改进了这样的教学模式,在学生中普遍受到欢迎,并取得了较为良好的效果。例如,可以在高中二年级的一节历史课上,运用一系列课堂讨论、模拟游戏、角色扮演、观看电影等方法,讲授百家争鸣的历史,既使学生掌握了当时的历史知识,加深了对当时史实的了解,又增强了学生的求知欲和好奇心,收到了良好的效果。为了使这种模式发挥更大的效用,还可以经常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以帮助学生尽可能多地掌握在进行模拟游戏和角色扮演时所需要的丰富的史料。通过对重大历史事件的分析理解,培养了学生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分析和解决历史问题的能力。
2.应该对教材内容进行“加工”。从中学生社会责任感形成过程分析,对教材内容的加工是必要的。社会责任感的形成过程,有如下两种方式:(1)中学生的价值观、价值取向、责任行为倾向,分别为社会定向的价值观、社会定向的价值取向、对社会负责的行为倾向时,可能形成社会责任感。(2)中学生的价值观、价值取向、责任行为。分别倾向于社会定向的价值观、社会定向的价值取向、对社会负责的行为倾向时,经过其自我的调控,可能形成社会责任感。社会责任感的培养关键在于中学生的价值观、价值取向和责任行为的形成过程,而这三者之间又存在着因果关系,也就是价值观影响其价值取向,什么样的价值取向又会引发什么样的责任行为。所以,在中学历史教学过程中,基于社会责任感目标的确定,加强社会定向价值观教育显得十分必要。在社会定向价值观教育中,要注意一个问题,即鼓励并为个体个性的张扬和发展提供良好的环境。因为现代社会是一种以社会个体的充分发展为特征的市场经济,它既把社会个体的充分发展作为社会整体发展的动力,又把社会个体的充分发展作为社会发展的终极目标;它相信只有个体的充分发展才会有社会整体的进步,而个性的枯萎则势必使整体丧失生气。在中学历史教学中正确地处理好教材内容中关于个体和群体、个人和社会的关系,为培养学生正确的社会定向价值观提供教学凭藉,才能真正地把对中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培养落到实处。
3.教师与学生的角色在培养社会责任感中的作用。师生角色观的改革尤为重要,即改教师观为学生观,还课堂给学生,教师由独角戏演员变为导演,学生由受教者成为学习的主人,在民主、合作的氛围中运用多种灵活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潜能,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同时也达到了培养中学生社会责任感的目的。历史学科承载了人类千年的文明,指导学生在浩瀚的史海中遨游、汲取营养。充分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爱国主义精神,古为今用,这本身就是快乐的,所以历史课应成为学生的乐园。老师似教练,给他们方法,让他们自己训练,给他们锻炼的机会;老师似导演,给他们角色,让他们动脑、动口、动手,教他们在合作中学习,有效地将他们组织起来,不再是包办代替,给学生一点空间,让他们展开思维的翅膀。教师角色的转变、观念的更新,能使学生处于一种能动、活泼的动力状态,使他们的学习兴趣、动机被尽可能地激发出来,学习品质更为优良,合作精神更能显现,创造能力更能张扬,社会责任感更能易于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