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 :C43
一、看现状,明问题所在
幼儿园必须选用国家或省级教材审查委员会审定通过的教材和课程辅导资源,科学合理地设置课程。省编教材《幼儿园课程指导》用书(第二版),从生命、实践、智慧这三个范畴出发构建幼儿园课程,以关注幼儿生活、关注幼儿发展等理念深深吸引我们,因此自10年出版之日起,就在我园全面推广使用。
实施一段时间后,我们发现了以下问题:
1.教材中主题目标落实途径较为单一,仅为集体教育活动,然而当前,我们在“一日活动皆课程”理念指引下,除了集体教育活动外,还有区域活动、户外活动、生活活动等。由于没有明确的目标提示,在主题活动进行时,其他类型活动目标重复、盲目等现象屡见不鲜。
2.教材中主题目标确定的依据为幼儿发展的共性特点和年龄目标,然而由于孩子的发展存在地区差异,各园的教育存在园本特色差异,因而教材中的主题目标对我园的孩子而言,有些偏难或过易,有些过多或缺失,而教师不加调整地全盘选用,导致不能最大限度地促进幼儿发展,不能最大可能地凸显园本课程特色。
二、思对策,促幼儿发展
新课程呼吁教师要用实践的精神对待课程,在对现实的反思与批判中实施课程。考虑到目标是课程实施的“舵”,直接决定教学活动质量和幼儿发展水平。于是我们就从目标入手,提出重构主题活动目标的行动,以确保省编教材更好地促进我园孩子的发展。
(一)分解策略,凸显各类活动的导向性
《纲要》指出:幼儿园的教育活动,是教师以多种形式有目的、有计划地引导幼儿生动、活泼、主动活动的教育过程。梳理幼儿在园的一日生活,主要包括集体教育活动、区域活动、户外活动和生活活动。为使教师明确各类活动的重点,避免盲目与重复,我们首先引领教师解读主题目标,而后依据四类活动不同的教育功能,由粗至细,分两步将主题目标分解在各类活动之中。
第一步:粗分类型,明主次
一般来说,主题目标表达的是本主题中促进幼儿发展的关键经验;集体教育活动目标侧重于对幼儿进行人类优秀文化传统的教育,社会观念、行为规范、约定俗成的规则以及某些技能的传授;区域活动目标侧重于让幼儿在与物体、与材料的相互作用中,通过观察、体验、发现、认识,自我建构新经验;户外活动目标侧重于幼儿身体动作发展,意志品质等培养;生活活动目标侧重于生活经验、生活卫生、行为习惯等习得。
于是我们根据四类活动不同的教育功能,将主题目标从主要和辅助两个层面,分解到四大途径之中,如大班主题“再见了幼儿园”——“我真棒”主题目标②:通过实践、体验等活动,学习合理安排、计划自己的生活和学习,获得自我管理的能力。主要在区域活动、生活活动中落实,集体教育活动中辅助完成。
第二步:细分条款,求渗透
虞永平教授在《幼儿教育整体观》中指出:幼儿教育应充分挖掘和利用各领域的内在联系,协调多种资源,将各种因素进行合理、有效的整合,形成系统,以实现“1+1﹥2”的教育成效。由此我们意识到,主题目标分解时,四大类型活动目标应建立相互关联,形成预知、巩固提升、迁移运用等循环链,确保新经验有效内化。如上述主题目标②我们将其分解为:
集体教育活动目标:
*了解计划的基本特点和要求,尝试用绘画等方式制定各类计划。
区域活动目标:
*能根据自定的计划选择相应的区域活动,并根据实际情况调整,感受合理安排活动和成功的快乐。
生活活动目标:
*能根据自定的计划开展自主活动,及时评价计划达成情况,感受合理安排时间与活动的乐趣。
(二)编辑策略,凸显目标的本土性
1 添加策略,凸显目标“均衡+特色”
所谓“添加”,就是添枝加叶,在把握主题目标的基础上,增加部分教育目标。
所以“添加”,一是添加主题缺失的领域目标。《指南》指出:课程实施应以幼儿的全面发展为目标,要注意领域的均衡。审视省编教材,五大领域均衡已较好体现,但每一领域不同形式的均衡偶有问题,于是我们就及时弥补缺失的领域内容,以实现某一时段内教育的全面性。
二是添加园本课程特色的活动目标。《指南》指出:有条件的幼儿园可利用本土资源开发个性化的园本课程。我园作为省一级幼儿园,有条件进行园本课程建构,于是我们根据幼儿园办园理念,提出了“综合+科学特色”的园本课程建构要求,以省编教材为蓝本,凸显幼儿探究兴趣、科学素养的培养。针对以社会性发展为主的主题,相对而言对自然环境的认知、对科学知识的探索较少,我们依据各年龄段幼儿科学发展目标进行适当添加。如中班“我快乐,我勇敢”——‘快乐魔法”小主题中,我們在主题目标“学习创造快乐与排解不良情绪的方法”基础上,借助于多个让孩子感受到快乐的魔术,增加“感受魔术的神奇,喜欢探究魔术的秘密,提高观察比较、分析推理能力”这一科学教育目标。
2 剪切策略,凸显目标“适宜+典型”
所谓“剪切”,就是削枝去叶,根据本园幼儿发展水平,剪切不符合幼儿最近发展区的目标。
所以“剪切”,一是剪切过难或过易的活动目标。“跳一跳,摘到果”的理论告诉我们,唯有适合幼儿最近发展区的目标,才是最佳的。因而对孩子挑战过难或过易的目标,我们均事先剪切。如大班“正月里”——“红红的年”小主题中,艺术活动“烟花印象”目标2:了解刮画的特征,学习刮画技巧。考虑到孩子在中下、大上区域活动中,已屡次接触过刮画,此目标定位明显偏低,剪切。
二是剪切重复的活动目标。《纲要》指出:尽量减少不必要的集体行动,减少和消除消极等待现象。为提高教学效率,对于一些重复的目标,我们进行适当地剪切,如小班“亲亲小动物”中有“小兔乖乖”“乌龟爬爬”“小鱼游游”“小猫喵喵”四个小主题,主题目标均倾向于“用多种感官感知动物外形特征和生活习性,考虑到“乌龟”生活习性较难观察,“小鱼”大班会进行更深入的观察探究,因而将这两个小主题剪切。
3 刷新策略,凸显目标“ 核心+班本”
所谓“刷新”,就是更新信息,在把握班级实际教育情况基础上,调整目标,使其更符合班级幼儿水平。
所以“刷新”,一是刷新主题目标。不同的主题有不同的核心价值,在主题目标中应给予清晰表达,因而对于一些不够明确的主题目标,应进行刷新处理。如大班“走近小学”主题目标为1了解小学,熟悉小学生的一日生活及特点,尝试当一名小学生,努力学做小学生。2萌发上学愿望,向往成为一名小学生。考虑到幼小衔接中需对孩子进行任务的意识培养,因此我们将主题目标刷新为“了解小学,知道小学生的一日生活及特点,努力学做小学生,有一定的任务意识。”
二是刷新具体活动目标。《纲要》指出:教育活动目标要结合本班幼儿的发展水平、经验和需要来确定,为此,目标应根据本班孩子实际水平进行刷新。如大班主题“红红的年”中活动六“7的组成”,目标2为在观察和操作活动中,感受数字的递增与递减规律,探究数字互换与7的组成关系。然而我们班,从5开始就让孩子感受数字的递增与递减规律,因而我们就将这条目标刷新为“运用递增与递减规律,了解7的6组组成关系”。
参考文献:
【1】《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 教育部基础教育司
【2】《浙江省学前教育保教管理指南》
【3】《幼儿教育整体观》 虞永平 网络
一、看现状,明问题所在
幼儿园必须选用国家或省级教材审查委员会审定通过的教材和课程辅导资源,科学合理地设置课程。省编教材《幼儿园课程指导》用书(第二版),从生命、实践、智慧这三个范畴出发构建幼儿园课程,以关注幼儿生活、关注幼儿发展等理念深深吸引我们,因此自10年出版之日起,就在我园全面推广使用。
实施一段时间后,我们发现了以下问题:
1.教材中主题目标落实途径较为单一,仅为集体教育活动,然而当前,我们在“一日活动皆课程”理念指引下,除了集体教育活动外,还有区域活动、户外活动、生活活动等。由于没有明确的目标提示,在主题活动进行时,其他类型活动目标重复、盲目等现象屡见不鲜。
2.教材中主题目标确定的依据为幼儿发展的共性特点和年龄目标,然而由于孩子的发展存在地区差异,各园的教育存在园本特色差异,因而教材中的主题目标对我园的孩子而言,有些偏难或过易,有些过多或缺失,而教师不加调整地全盘选用,导致不能最大限度地促进幼儿发展,不能最大可能地凸显园本课程特色。
二、思对策,促幼儿发展
新课程呼吁教师要用实践的精神对待课程,在对现实的反思与批判中实施课程。考虑到目标是课程实施的“舵”,直接决定教学活动质量和幼儿发展水平。于是我们就从目标入手,提出重构主题活动目标的行动,以确保省编教材更好地促进我园孩子的发展。
(一)分解策略,凸显各类活动的导向性
《纲要》指出:幼儿园的教育活动,是教师以多种形式有目的、有计划地引导幼儿生动、活泼、主动活动的教育过程。梳理幼儿在园的一日生活,主要包括集体教育活动、区域活动、户外活动和生活活动。为使教师明确各类活动的重点,避免盲目与重复,我们首先引领教师解读主题目标,而后依据四类活动不同的教育功能,由粗至细,分两步将主题目标分解在各类活动之中。
第一步:粗分类型,明主次
一般来说,主题目标表达的是本主题中促进幼儿发展的关键经验;集体教育活动目标侧重于对幼儿进行人类优秀文化传统的教育,社会观念、行为规范、约定俗成的规则以及某些技能的传授;区域活动目标侧重于让幼儿在与物体、与材料的相互作用中,通过观察、体验、发现、认识,自我建构新经验;户外活动目标侧重于幼儿身体动作发展,意志品质等培养;生活活动目标侧重于生活经验、生活卫生、行为习惯等习得。
于是我们根据四类活动不同的教育功能,将主题目标从主要和辅助两个层面,分解到四大途径之中,如大班主题“再见了幼儿园”——“我真棒”主题目标②:通过实践、体验等活动,学习合理安排、计划自己的生活和学习,获得自我管理的能力。主要在区域活动、生活活动中落实,集体教育活动中辅助完成。
第二步:细分条款,求渗透
虞永平教授在《幼儿教育整体观》中指出:幼儿教育应充分挖掘和利用各领域的内在联系,协调多种资源,将各种因素进行合理、有效的整合,形成系统,以实现“1+1﹥2”的教育成效。由此我们意识到,主题目标分解时,四大类型活动目标应建立相互关联,形成预知、巩固提升、迁移运用等循环链,确保新经验有效内化。如上述主题目标②我们将其分解为:
集体教育活动目标:
*了解计划的基本特点和要求,尝试用绘画等方式制定各类计划。
区域活动目标:
*能根据自定的计划选择相应的区域活动,并根据实际情况调整,感受合理安排活动和成功的快乐。
生活活动目标:
*能根据自定的计划开展自主活动,及时评价计划达成情况,感受合理安排时间与活动的乐趣。
(二)编辑策略,凸显目标的本土性
1 添加策略,凸显目标“均衡+特色”
所谓“添加”,就是添枝加叶,在把握主题目标的基础上,增加部分教育目标。
所以“添加”,一是添加主题缺失的领域目标。《指南》指出:课程实施应以幼儿的全面发展为目标,要注意领域的均衡。审视省编教材,五大领域均衡已较好体现,但每一领域不同形式的均衡偶有问题,于是我们就及时弥补缺失的领域内容,以实现某一时段内教育的全面性。
二是添加园本课程特色的活动目标。《指南》指出:有条件的幼儿园可利用本土资源开发个性化的园本课程。我园作为省一级幼儿园,有条件进行园本课程建构,于是我们根据幼儿园办园理念,提出了“综合+科学特色”的园本课程建构要求,以省编教材为蓝本,凸显幼儿探究兴趣、科学素养的培养。针对以社会性发展为主的主题,相对而言对自然环境的认知、对科学知识的探索较少,我们依据各年龄段幼儿科学发展目标进行适当添加。如中班“我快乐,我勇敢”——‘快乐魔法”小主题中,我們在主题目标“学习创造快乐与排解不良情绪的方法”基础上,借助于多个让孩子感受到快乐的魔术,增加“感受魔术的神奇,喜欢探究魔术的秘密,提高观察比较、分析推理能力”这一科学教育目标。
2 剪切策略,凸显目标“适宜+典型”
所谓“剪切”,就是削枝去叶,根据本园幼儿发展水平,剪切不符合幼儿最近发展区的目标。
所以“剪切”,一是剪切过难或过易的活动目标。“跳一跳,摘到果”的理论告诉我们,唯有适合幼儿最近发展区的目标,才是最佳的。因而对孩子挑战过难或过易的目标,我们均事先剪切。如大班“正月里”——“红红的年”小主题中,艺术活动“烟花印象”目标2:了解刮画的特征,学习刮画技巧。考虑到孩子在中下、大上区域活动中,已屡次接触过刮画,此目标定位明显偏低,剪切。
二是剪切重复的活动目标。《纲要》指出:尽量减少不必要的集体行动,减少和消除消极等待现象。为提高教学效率,对于一些重复的目标,我们进行适当地剪切,如小班“亲亲小动物”中有“小兔乖乖”“乌龟爬爬”“小鱼游游”“小猫喵喵”四个小主题,主题目标均倾向于“用多种感官感知动物外形特征和生活习性,考虑到“乌龟”生活习性较难观察,“小鱼”大班会进行更深入的观察探究,因而将这两个小主题剪切。
3 刷新策略,凸显目标“ 核心+班本”
所谓“刷新”,就是更新信息,在把握班级实际教育情况基础上,调整目标,使其更符合班级幼儿水平。
所以“刷新”,一是刷新主题目标。不同的主题有不同的核心价值,在主题目标中应给予清晰表达,因而对于一些不够明确的主题目标,应进行刷新处理。如大班“走近小学”主题目标为1了解小学,熟悉小学生的一日生活及特点,尝试当一名小学生,努力学做小学生。2萌发上学愿望,向往成为一名小学生。考虑到幼小衔接中需对孩子进行任务的意识培养,因此我们将主题目标刷新为“了解小学,知道小学生的一日生活及特点,努力学做小学生,有一定的任务意识。”
二是刷新具体活动目标。《纲要》指出:教育活动目标要结合本班幼儿的发展水平、经验和需要来确定,为此,目标应根据本班孩子实际水平进行刷新。如大班主题“红红的年”中活动六“7的组成”,目标2为在观察和操作活动中,感受数字的递增与递减规律,探究数字互换与7的组成关系。然而我们班,从5开始就让孩子感受数字的递增与递减规律,因而我们就将这条目标刷新为“运用递增与递减规律,了解7的6组组成关系”。
参考文献:
【1】《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 教育部基础教育司
【2】《浙江省学前教育保教管理指南》
【3】《幼儿教育整体观》 虞永平 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