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瑞典拥有一套“从摇篮到坟墓”的庞大社会保障体系,这令国人感到非常羡慕和向往,甚至有人提出在我国也应该建立这样的福利体系。但是,本文通过对瑞典这种体系特点和我国的国情等原因的分析,得出我国目前还不能实行瑞典的福利制度,我们还需要一个长足的发展过程。
【关键词】:瑞典的福利制度;我国目前;原因分析
随着我国经济的日益发展,出国留学或移民的国人越来越多。一方面是为外国开放自由的文化所吸引,但更多的是被国外某些高福利的资本主义国家所诱惑,其中瑞典是很多国内人士所津津乐道并向往的国家之一。瑞典拥有一套“从摇篮到坟墓”的庞大社会保障体系。自1928 年瑞典社民党提出“人民家园”理念以来,社会福利普遍享用的原则得到贯彻。在长达半个多世纪的经济发展过程中,瑞典逐渐建立起一套内容具体、体系全面的庞大的社会保障制度,包括儿童津贴、病假补助、医疗保障、住房补贴、失业救济、养老保险等。瑞典的全面社会福利不仅体现在人的生命周期中,更在物质和闲暇方面提高了瑞典人的生活质量。
我国福利制度的起步是比较晚的,自然在福利享受的权利方面没有瑞典那么完善。但并不能因此断定我们应该照搬瑞典的模式。每一个事物都有其自身的特点,需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社会福利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结果,也是社会进步的重要象征。社会福利的水平、构成和分配及取决于国家的政治趋利模式,也取决于经济的再分配模式和社会中的意识形态。任何事物都有自身的特点,福利体制或社会福利制度也不尽相同。笔者认为瑞典的福利制度不能全盘照搬,主要是基于以下几个方面的分析:
首先,经济基础和时代背景的不同。瑞典的社会福利制度是在工业革命之后,经济取得很大的进步,人民追求民主政治的背景下实行的。瑞典福利制度的建立和发展符合广大劳动群众的愿望。这一制度以及累进制的税收制度,缩小了人们之间的实际收入差距和生活水平差距,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抑制财富不均,维护社会安定的作用。由于福利制度的保障,人民安居乐业,反过来促进了生产的发展,推动了社会进步。广大劳动群众对福利制度是满意的,收入较高的上层人士虽有怨言,但对这一制度本身一般也都予以肯定。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生产取得巨大的进步,经济发展水平得到了很大的提高,GDP总量也达到了世界第二。但是我国经济的发展大都还是以环境的牺牲为代价的。经济增长方式还是粗放型的,生产的效益没有得到长足的发展,国民的素质还没有达到应有的水平。瑞典的福利制度实质上在一定程度上是一种把贫富拉平的制度。以工资为例,据统计,瑞典年薪最高的一百多名企业家与工人的平均工资收入相比约为13比1,经纳税和福利补贴调节后,他们的实际收入差距降为5比1。再以纳税为例,瑞典的所得税为累进制,收入越高,纳税越多。这其中,产业工人的平均所得税率为35%,职员为40%,收入很高的企业家、商人、演员、运动员等可达80%。
其次,瑞典福利制度的实质内容不适合中国的发展现状。瑞典福利制度的其实质就是劳动者养活自己的制度:每个劳动者在就业期间都在从劳动力价值中拿出相当份额交给政府作为福利保险金,在他们失业或者失去工作能力、生病时又从国家领取回来。这不是国家的供养,这是劳动者分期付款后又分期取回。其福利基金都来自于劳动者:一是从劳动人民身上直接征收;二是来自企业雇主缴纳的社会保险金,也是劳动的血汗。这种福利制度要求高税收、高储备、人口与国土和资源比例平均。我国虽然经济得到了极大发展,但是这种发展是不平衡的,甚至是以资源环境的大量消耗为代价的。城乡之间、地区之间的资源分布和收入还存在一定的差距,富裕程度不相等。如果实行这种高税收的福利制度,经济不发达地区和人民的负担加重,不利于他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将会影响我国和谐社会的建设。另外,一个时期,在业者纳税,失业者、丧失劳动能力的人、未成年者领取救济金,也不过是一部分劳动者养活另一部分劳动者,瑞典政府不过是充当了经营保险金的中间人。而在经济日益发展的今天,我国福利制度的建立和完善依然需要政府的强有力调节,政策的稳定才能带来福利的持续稳定发展。
最后,瑞典福利制度的弊端也日益凸显出来。这种全面保障的福利制度带来的一个直接结果就是:财政状况恶化。据统计,瑞典每年用于社会福利的费用约占国民生产总值的30℅,成为国家的沉重负担。大量的社会福利支出对国家财政形成持久的压力,易于造成财政赤字,高国债与通货膨胀。另外,由于福利支出增长速度超过了国民经济增长速度,社会积累相对减少,从而削弱了投资能力。投资减少,使国民生产总值增长率相应降低。高额的福利费用加重了纳税人的负担。瑞典的所得税为累进制,收入越高,纳税越多,面对高额税收,偷税漏税现象比较严重。甚至一些收入很高的商人、艺术家、作家、运动员等为逃避纳税,则纷纷移居国外。同时,全面的社会保障和富裕的物质生活还严重消磨了人们的进取精神,削弱了人们的工作积极性,导致劳动纪律松弛,出勤率低,劳动效率下降,影响整个国家经济的持续发展。虽然近些年瑞典对其福利制度进行了改进,但是效果并不明显。
在中国人口多、财政收入大部分要投入到基础建设、农民补贴、国民教育等情况下,要实现高福利就必须要有高税收来维持财政收入,这样会对发展中的经济和一些高收入人士产生冲击。低收入者实现了高福利后也容易出现不利因素,导致他们依赖高福利生活,不易于调动其生产积极性,不利于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因此,在人口基数多,地区收入不平衡的经济发展条件下,中国特色福利制度只能在实践中不断摸索。
[1]赵蔚蔚.瑞典社会保障制度研究[J].山东纺织经济,2008(01).
[2]丁建定著.瑞典社会保障制度的发展[M].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04.
[3]王亚萍.评瑞典福利制度模式——兼论对中国建立社会保障体系的启示[J].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2004(04).
[4]石爱华.瑞典社会保障制度改革及其对我国的启示[J].工会论坛(山东省工会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8(06).
【关键词】:瑞典的福利制度;我国目前;原因分析
随着我国经济的日益发展,出国留学或移民的国人越来越多。一方面是为外国开放自由的文化所吸引,但更多的是被国外某些高福利的资本主义国家所诱惑,其中瑞典是很多国内人士所津津乐道并向往的国家之一。瑞典拥有一套“从摇篮到坟墓”的庞大社会保障体系。自1928 年瑞典社民党提出“人民家园”理念以来,社会福利普遍享用的原则得到贯彻。在长达半个多世纪的经济发展过程中,瑞典逐渐建立起一套内容具体、体系全面的庞大的社会保障制度,包括儿童津贴、病假补助、医疗保障、住房补贴、失业救济、养老保险等。瑞典的全面社会福利不仅体现在人的生命周期中,更在物质和闲暇方面提高了瑞典人的生活质量。
我国福利制度的起步是比较晚的,自然在福利享受的权利方面没有瑞典那么完善。但并不能因此断定我们应该照搬瑞典的模式。每一个事物都有其自身的特点,需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社会福利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结果,也是社会进步的重要象征。社会福利的水平、构成和分配及取决于国家的政治趋利模式,也取决于经济的再分配模式和社会中的意识形态。任何事物都有自身的特点,福利体制或社会福利制度也不尽相同。笔者认为瑞典的福利制度不能全盘照搬,主要是基于以下几个方面的分析:
首先,经济基础和时代背景的不同。瑞典的社会福利制度是在工业革命之后,经济取得很大的进步,人民追求民主政治的背景下实行的。瑞典福利制度的建立和发展符合广大劳动群众的愿望。这一制度以及累进制的税收制度,缩小了人们之间的实际收入差距和生活水平差距,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抑制财富不均,维护社会安定的作用。由于福利制度的保障,人民安居乐业,反过来促进了生产的发展,推动了社会进步。广大劳动群众对福利制度是满意的,收入较高的上层人士虽有怨言,但对这一制度本身一般也都予以肯定。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生产取得巨大的进步,经济发展水平得到了很大的提高,GDP总量也达到了世界第二。但是我国经济的发展大都还是以环境的牺牲为代价的。经济增长方式还是粗放型的,生产的效益没有得到长足的发展,国民的素质还没有达到应有的水平。瑞典的福利制度实质上在一定程度上是一种把贫富拉平的制度。以工资为例,据统计,瑞典年薪最高的一百多名企业家与工人的平均工资收入相比约为13比1,经纳税和福利补贴调节后,他们的实际收入差距降为5比1。再以纳税为例,瑞典的所得税为累进制,收入越高,纳税越多。这其中,产业工人的平均所得税率为35%,职员为40%,收入很高的企业家、商人、演员、运动员等可达80%。
其次,瑞典福利制度的实质内容不适合中国的发展现状。瑞典福利制度的其实质就是劳动者养活自己的制度:每个劳动者在就业期间都在从劳动力价值中拿出相当份额交给政府作为福利保险金,在他们失业或者失去工作能力、生病时又从国家领取回来。这不是国家的供养,这是劳动者分期付款后又分期取回。其福利基金都来自于劳动者:一是从劳动人民身上直接征收;二是来自企业雇主缴纳的社会保险金,也是劳动的血汗。这种福利制度要求高税收、高储备、人口与国土和资源比例平均。我国虽然经济得到了极大发展,但是这种发展是不平衡的,甚至是以资源环境的大量消耗为代价的。城乡之间、地区之间的资源分布和收入还存在一定的差距,富裕程度不相等。如果实行这种高税收的福利制度,经济不发达地区和人民的负担加重,不利于他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将会影响我国和谐社会的建设。另外,一个时期,在业者纳税,失业者、丧失劳动能力的人、未成年者领取救济金,也不过是一部分劳动者养活另一部分劳动者,瑞典政府不过是充当了经营保险金的中间人。而在经济日益发展的今天,我国福利制度的建立和完善依然需要政府的强有力调节,政策的稳定才能带来福利的持续稳定发展。
最后,瑞典福利制度的弊端也日益凸显出来。这种全面保障的福利制度带来的一个直接结果就是:财政状况恶化。据统计,瑞典每年用于社会福利的费用约占国民生产总值的30℅,成为国家的沉重负担。大量的社会福利支出对国家财政形成持久的压力,易于造成财政赤字,高国债与通货膨胀。另外,由于福利支出增长速度超过了国民经济增长速度,社会积累相对减少,从而削弱了投资能力。投资减少,使国民生产总值增长率相应降低。高额的福利费用加重了纳税人的负担。瑞典的所得税为累进制,收入越高,纳税越多,面对高额税收,偷税漏税现象比较严重。甚至一些收入很高的商人、艺术家、作家、运动员等为逃避纳税,则纷纷移居国外。同时,全面的社会保障和富裕的物质生活还严重消磨了人们的进取精神,削弱了人们的工作积极性,导致劳动纪律松弛,出勤率低,劳动效率下降,影响整个国家经济的持续发展。虽然近些年瑞典对其福利制度进行了改进,但是效果并不明显。
在中国人口多、财政收入大部分要投入到基础建设、农民补贴、国民教育等情况下,要实现高福利就必须要有高税收来维持财政收入,这样会对发展中的经济和一些高收入人士产生冲击。低收入者实现了高福利后也容易出现不利因素,导致他们依赖高福利生活,不易于调动其生产积极性,不利于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因此,在人口基数多,地区收入不平衡的经济发展条件下,中国特色福利制度只能在实践中不断摸索。
[1]赵蔚蔚.瑞典社会保障制度研究[J].山东纺织经济,2008(01).
[2]丁建定著.瑞典社会保障制度的发展[M].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04.
[3]王亚萍.评瑞典福利制度模式——兼论对中国建立社会保障体系的启示[J].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2004(04).
[4]石爱华.瑞典社会保障制度改革及其对我国的启示[J].工会论坛(山东省工会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8(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