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当今的语文课堂精彩纷呈,在许多大师的引导下,一股股暖流般的教学之风吹进了许多老师的心坎,"诗意语文"、"词块教学"、"对比阅读"......可有一个角落似乎成了教学的死角,几乎很少有人问津。由于大家的不重视,老师们对上这种类型的课也敷衍了事,公开课更是弃之一旁。这个角落就是小学语文教材中"单元练习"的教学。
苏教版教材的单元练习设计新颖、综合性强:教材一改过去机械化的练习,呈现的是一个个生活化的场景,将小学阶段的语文基础知识穿插其中,让学生在语文实践活动中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注重了语文学科与其他学科的沟通,注重了语文知识的综合运用,听说读写能力的整体发展;按照一定的内在联系编写成语歌,格言警句、古今诗文等,注重了学生的积累,增强学生的文化底蕴。
因此,充分理解苏教版教材的编写理念,扎扎实实上好练习课,切实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是我们每个教育者都应该关注的角落。上好练习课与上好阅读课同等重要。我们老师应该给练习课也注入一些源头活水,让它的教学也变得丰富起来,鲜亮起来。
1、单元整合性的教学。
苏教版课文单元的安排,大多是"以内容分类的",话题结构凸现了人文精神。如: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四篇课文分别是《泉城》、《九寨沟》、《田园诗情》、《桂花雨》,都是介绍自然风景类的优美文章。而"练习3"的安排,也与这一单元的阅读遥相呼应:"读读背背"中的成语形容自然风光、美丽景色的。教师在教学时,就要以此"主题"为中心,整合本单元课文展开教学。在教学此题时,我便让学生先回忆本单元学习中,了解了哪些优美的风景名胜,让学生说说他们分别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用几个成语来形容。
这样的导入,考虑到了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由本单元的阅读主题入手,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达到由旧知到新知的良好过渡。
2、拓展延伸性的教学。
"处处留心皆学问"。生活中处处有语文,也处处要用到语文。要让学生明白,学习不仅仅限于课本上呈现的语文学习内容,还包括生活中的语文,要培养学生逐步养成主动学习的意识和习惯。在六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的语文与生活中,出示了《红楼梦》中一段刘姥姥把大家逗笑的场面描写。我认为此练习的设计者是想引导学生"由对这段文字中各种笑的描写逐步引导到对人物性格的了解",继而了解更多《红楼梦》的故事情节,由课本适度向课外延伸,引导学生开展"大阅读",以拓宽学生的视野,提高学生语文学习的综合能力。
语文特级教师于漪曾经说过:"语文要变自我封闭性为开放性,开发语文教育空间,面向生活,面向社会,面向活泼的学生,不用机械训练消磨学生的青春。"因此,教师在练习课教学中,如果注重联系学生实际,帮助学生调动自己的生活阅历、情感体验来完成练习内容,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灵活创造性的教学。
苏教版教材有一个显著特点,它的练习崇尚"表现"和"创造",练习具有开放性和弹性,留给了我们一线老师开发、选择的空间,能满足不同学生学习和发展的需要。所以教学时,我们不是教教材,而是用教材来教。
在练习课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对教材资源进行拓展和创新,在多样化的训练中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提高练习效率。例如,教学苏教版第八册练习5的"读读背背"时,在学生理解、记忆的基础上,我巧妙利用成语和名言这两项看似没有关联的内容引导学生进行说写训练。学生兴致很高,思维的火花瞬间被点燃:"我敬佩万分地对鲁迅先生说:’您学贯中西,博古通今,真是一位难得的天才呀!’鲁迅先生文质彬彬地回答说:’哪里有天才,我是把别人喝咖啡的工夫都用在工作上的。’"......这样创造性的整合训练,学生不仅提高了语言技能,也拓宽了学生的思路,还感受到了文雅的人文气息
总之,在练习课教学时也要以生为本,遵循各个年级段孩子的心里特点,对教材进行适当的开发和重组,注意课本向课外的延伸,为学生搭建学用的平台,努力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和钻研精神。
只要我们每一位一线教师能认真在练习课的设计和教学上做一番研究。一定能让和煦的春风、清澈的源泉进入我们的语文练习课堂,使我们的语文练习课充满活力,精彩纷呈。
1
苏教版教材的单元练习设计新颖、综合性强:教材一改过去机械化的练习,呈现的是一个个生活化的场景,将小学阶段的语文基础知识穿插其中,让学生在语文实践活动中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注重了语文学科与其他学科的沟通,注重了语文知识的综合运用,听说读写能力的整体发展;按照一定的内在联系编写成语歌,格言警句、古今诗文等,注重了学生的积累,增强学生的文化底蕴。
因此,充分理解苏教版教材的编写理念,扎扎实实上好练习课,切实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是我们每个教育者都应该关注的角落。上好练习课与上好阅读课同等重要。我们老师应该给练习课也注入一些源头活水,让它的教学也变得丰富起来,鲜亮起来。
1、单元整合性的教学。
苏教版课文单元的安排,大多是"以内容分类的",话题结构凸现了人文精神。如: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四篇课文分别是《泉城》、《九寨沟》、《田园诗情》、《桂花雨》,都是介绍自然风景类的优美文章。而"练习3"的安排,也与这一单元的阅读遥相呼应:"读读背背"中的成语形容自然风光、美丽景色的。教师在教学时,就要以此"主题"为中心,整合本单元课文展开教学。在教学此题时,我便让学生先回忆本单元学习中,了解了哪些优美的风景名胜,让学生说说他们分别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用几个成语来形容。
这样的导入,考虑到了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由本单元的阅读主题入手,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达到由旧知到新知的良好过渡。
2、拓展延伸性的教学。
"处处留心皆学问"。生活中处处有语文,也处处要用到语文。要让学生明白,学习不仅仅限于课本上呈现的语文学习内容,还包括生活中的语文,要培养学生逐步养成主动学习的意识和习惯。在六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的语文与生活中,出示了《红楼梦》中一段刘姥姥把大家逗笑的场面描写。我认为此练习的设计者是想引导学生"由对这段文字中各种笑的描写逐步引导到对人物性格的了解",继而了解更多《红楼梦》的故事情节,由课本适度向课外延伸,引导学生开展"大阅读",以拓宽学生的视野,提高学生语文学习的综合能力。
语文特级教师于漪曾经说过:"语文要变自我封闭性为开放性,开发语文教育空间,面向生活,面向社会,面向活泼的学生,不用机械训练消磨学生的青春。"因此,教师在练习课教学中,如果注重联系学生实际,帮助学生调动自己的生活阅历、情感体验来完成练习内容,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灵活创造性的教学。
苏教版教材有一个显著特点,它的练习崇尚"表现"和"创造",练习具有开放性和弹性,留给了我们一线老师开发、选择的空间,能满足不同学生学习和发展的需要。所以教学时,我们不是教教材,而是用教材来教。
在练习课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对教材资源进行拓展和创新,在多样化的训练中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提高练习效率。例如,教学苏教版第八册练习5的"读读背背"时,在学生理解、记忆的基础上,我巧妙利用成语和名言这两项看似没有关联的内容引导学生进行说写训练。学生兴致很高,思维的火花瞬间被点燃:"我敬佩万分地对鲁迅先生说:’您学贯中西,博古通今,真是一位难得的天才呀!’鲁迅先生文质彬彬地回答说:’哪里有天才,我是把别人喝咖啡的工夫都用在工作上的。’"......这样创造性的整合训练,学生不仅提高了语言技能,也拓宽了学生的思路,还感受到了文雅的人文气息
总之,在练习课教学时也要以生为本,遵循各个年级段孩子的心里特点,对教材进行适当的开发和重组,注意课本向课外的延伸,为学生搭建学用的平台,努力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和钻研精神。
只要我们每一位一线教师能认真在练习课的设计和教学上做一番研究。一定能让和煦的春风、清澈的源泉进入我们的语文练习课堂,使我们的语文练习课充满活力,精彩纷呈。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