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语文教学中实现情感教育

来源 :语文周报·高中教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aos3216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学而时习之,不亦悦乎?”早在几千年前,孔子在《论语》中就有了对愉快教学的认识,认为学习过程本身应该充满乐趣并让学生从中获得情感的满足。已经认识到学习者的兴趣和爱好对学习效果有着不同程度的影响,并将“乐学”作为治学的最高境界:“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只有兴趣才是最好的老师,才能让学生真正做到孜孜不倦。
  然而,高中语文教学中的诸多积累,就让教师陷入了困惑中:如何让学生愉快地背诵和记忆,如何不让学生陷入枯燥的学习,如何在一篇篇的文章教学中让他们得到美的享受和思想的深化。若想有良好的教学效果,从情感“破”课,即进行愉快教学,定会有事半功倍之效。
  一、创造引发情感的情境,营造气氛
  语文老师与其他老师相比更应该有饱满的热情,这种热情是自然的、充满情趣的,对学生是一种感染。这不是一种肤浅的哗众取宠,而是主动对文本的一种解读。当教到《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时,感情是低沉的、哀痛的,引导学生以一种近乎平淡的语气陈述:“3月14日下午两点三刻,当代最伟大的思想家停止思想了。”言语冷冰冰的,却要让他们感到一种压抑在心底的悲痛。
  那么如何才能引导他们真正感受到作者巨大的哀痛之情呢?很显然,文章开篇的语言以学生的阅历是很难理解的,所以先提了一个问题:看到马克思的肖像后你留下的印象是什么。一位学生回答“是马克思睿智的眼神”,就分析了“睿智”一词的含义,概括介绍了马克思一生的丰功伟绩,学生便产生了一种高山仰止、景行行止的崇高敬意。然后披情入文,整堂课的教学就处在一种特殊氛围之中,学生既受到思想教膏,又提高了语文能力。
  二、借助音乐,创设情境
  著名特级教师于漪认为,在文学作品教学中,“认识形象,理解形象,受形象感染,学生不步入特定的情境之中,难以有深切的感受”。音乐是一种特殊的语言,通过音乐创造场景和氛围,使学生感受到美的形象,理解体会到美的意境。如,讲《沁园春·雪》一诗,先播放这首歌,把学生的情绪调动起来,通过歌声使学生体会到北方山河冰封雪覆、粉装玉砌的美景;再配乐朗读,则更有效地把学生引入作品的艺术境界,让学生伴随着婉转激越的音乐,品味作者倾注在作品中的感情。
  三、在情感教学中,教师必须带着显明的情感体验进行朗读和泛读
  叶圣陶先生把有感情的朗读称为“美读”,他认为要根据所表达的情感内容的不同运用不同的朗读方法。“激昂处还他个激昂,委婉处还他个委婉。”大量实践证明,通过那细若春蚕吐丝、壮如骏马奔腾、轻似山泉淙淙、重则雷霆隆隆等不同方式的“美读”,文学作品所蕴涵的不同的情感内容,就能引导学生真切地体验出来,使他们受到美的熏陶和感染。
  四、贴近学生的生活经验进行体验教育
  艺术是来源于生活的,一个个鲜活的形象在生活中都能找到原形,情感也是生活中的普通情感。所以只要能贴近学生的真实生活,就能激发学生的情感,就能让他们置身于课文中,达到教学的目的。如,有的教师在教学朱自清《背影》一文时,就引导学生联系他们自己和父母亲生活的有关往事,让学生带着对自己父母亲的亲昵感和崇敬感去体验文章流露出的思想感情。这样,学生既受到了美的熏陶,又加深了自己对生活的理解和认识,形成了美感和道德感。
  五、引用作品中的名句,激发学生进一步走进文章的欲望
  情感是作品的生命,那些脍炙人口的名篇名句之所以能使人爱读或流传不衰,不仅因为语言文字美,更重要的是其中渗透着作者炽热的情感。如,《过零丁洋》中文天祥的“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救国之情,《京口北固亭怀古》中辛弃疾的“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的效国之情,等等。在分析文章时注重引导学生体会这些句子,一定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其他文献
所谓暗示教育,指通过教育者的精心设计,使受教育者处于无对抗状态中,并以含蓄、间接的方式向受教育者发送教育信息,从而对受教育者的心理和行为产生积极影响的教育活动。暗示教育的手段多种多样,语词意义、语调、目光、表情、动作、姿势、距离、榜样、权威、学校环境等都是影响学生的因素,都是教师可以利用的暗示教育的手段。其中权威、榜样是两种重要的手段,故笔者这里主要谈权威暗示与榜样暗示。  一、权威暗示的应用  
期刊
在语文教学中,常说“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但在实际的教学中,学生还不够成熟,主体作用有限,这就需要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引导学生开展“主体”活动,使学生的“主体”活动更有意义和价值。语文教师一定要找到如何使语文学习成为学生的渴望的途径,那就是语文教师一定要魅力无限,光芒四射。当他来到教室和学生在一起时,能自然而然成为学生的中心,具有无限的吸引力。要想在语文课上取得这样的效果,语文教师必须具备
期刊
一、美育的现状  在高中语文的古代文学教学中,不少学校的教师和学生没有将美育置于重要位置,甚至没有形成清晰的美育印象:  (一)美育概念模糊。  师生在教与学活动中,没有将美育置于重要的位置,就是没有灵活地借助各种情境、活动、技艺来彰显事物的美、人的美、生活的美,并转化为世界之于人的意义,从而使学生更加自由、自觉地把创造意义的观念根植于头脑中。语文教师没有将培养学生发现美、认识美和创造美的能力,落
期刊
书靠读,文靠写,语文就是培养“读书人”。黑塞在《获得教养的途径》中说:没有爱的阅读,没有敬重的知识,没有心的教养,是戕害性灵的最严重的罪过之一。王栋生曾劝诫学生多读名著,从名著中汲取力量。他说:“鲁迅的《药》,我10岁就读过,61岁重读时还有新的发现。因为经典是一个历史时期语文与人文的最高成就。年少时一旦读过这些人文名著,这个人就坏不到哪里去。”  读到这一切,想到这一切,作为一名语文老师,心却怎
期刊
作文的成功与否,对语文成绩的影响之大,勿用多言,都能心领神会,因而,作文教学是个重点,但也是个难点。随着中考作文分数的增加,提高学生作文的水平也日趋重要。在写作文、改作文的过程中,沟通师生感情有座不容忽视的桥梁,那就是作文评语。好的评语,能帮助学生写好作文,学会做人,树立信心,走向成功。作文批改中的评语,可归为以下几类。  (一)情感呼唤式:常常有一些理科好的学生,苦恼写不出、写不好作文。当一个学
期刊
成语,乃是浓缩的句子,中华文化的奇葩。然而越来越多的成语被曲解,很多成语被望文生义,被用得一塌糊涂,因此成语的梳理就显得尤为重要。老师有必要教给学生一些梳理的方法,帮助学生去识记成语,培养学生对成语学习的兴趣。成语积累是个慢工夫,讲究的是文火烹煮,滴水穿石,而在这漫长的过程中,做到以下几点,当能事半功倍。  一、成语故事化  故事,引发学生的兴趣,在趣味中梳理积累。  如,一朝之忿,樊迟跟随孔子在
期刊
现代教育思想认为,学生的学习是一种自主的认识和将外在的知识观念转化为内部能力的过程。在教学活动中学生是主体,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已成为教育界的一种共识。下面,谈谈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方面的一些做法。  一、首先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要让学生成为课堂教学的主体,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就尤其重要。很多学生在课堂上不会自己预习,面对一篇课文不知道该怎么做,在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
期刊
朱自清写于1927年7月的《荷塘月色》,描写清华荷塘月色之美,抒发沉郁心情,文笔优美,想象丰富,因收入中学语文教材而广为人知。他那种面对黑暗现实的忧伤、苦闷与彷徨,他那种面对荷塘月色的淡淡喜悦,历来为人们所津津品鉴。  然而文中对妻看似不经意的叙写:第一段“妻在屋里拍着闰儿,迷迷糊糊地哼着眠歌”,最后一段“什么声息也没有了,妻已睡熟好久了”。长久以来被人们淡忘着,有人以为可有可无,删去亦无伤大雅;
期刊
美轮美奂的场景,令人瞠目的变化,诙谐幽默的话语,惬意会心的微笑,演者如痴,观者动容,这就是大卫·科菲波尔近乎幻觉般的魔术表演。当结束的帷幕徐徐拉上,久久在人脑海里回荡的不是表演的点点细节,而是那份挥之不去的令所有人激动、沸腾、投入的现场激情。欣赏这种激情,渴望语文课堂也能如此充满激情,但现实中有相当一部分学生不爱上语文课也是一个不争的事实。这也不能不说是语文的悲哀,语文课堂屡遭冷遇,原因固然是多方
期刊
种子对世界说:请给我一些时间,我为你开出一朵美丽的花。  岁月对种子说:你可以失败,但不可以投降,你可以冬眠,但不可以腐烂呀。  世界微笑着沉默不语,它心里想的是:我相信你,种子;我更相信你,岁月。  这是我送给初一七班所有孩子的见面礼,也是我做初一七班班主任的信念:相信每个孩子都是一颗种子,相信在我的陪伴下他们都能长出奇迹。  让我更加坚定这个信念的,是最令老师们头疼的响当当的大人物——李东峰。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