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从饭圈衍生出来的“劝你善良”梗已经席卷了整个网络。在现实中,“劝你善良”甚至已经完成了从线上到线下的转换。有新研究表明,善良有利于健康,也就是说,利人利己,心怀善意地对待世界,不但可以帮助别人,也能让自己感觉良好,甚至有延年益寿的功效。
吃了善良药,好人可长寿
虽然经常有人吐槽“好人不长寿,祸害几千年”,但事实上坚持做个好人,会给自身带来正面影响,与他人的良性互动能惠及自身,逐渐体现为对健康有益。
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洛杉矶分校的丹尼尔·费塞勒博士从心理学和生物学的角度分析了人与人之间的积极互动。费塞勒表示,如果周边的人对你不友好、不关心,甚至对你表现出公开的敌意,肯定会对身心不利,让健康状况受到影响。相反,接受善意或是对别人友善,则会减压,有益身心健康。
多做好人好事让身体状态更好。费塞勒说,“善待他人、想一想如何与人为善,就能让你血压下降。它对治疗抑郁症和焦虑症都有好处。”
善良的行为不仅能影响到周围的人,甚至动物也能接收到善意的信号,一些养宠物的人对此深有感受。
研究人员发现,在饲养的对照组中,有一组兔子的状态更加活跃,大家都想知道在饲养条件相同的情况下是什么原因带来了这种状况。后来发现,负责照顾这些兔子的研究人员是一位非常友善的人,在一些不明显的细节方面,兔子们得到了更好的照看。这一实验令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的凯里·哈丁博士感到吃惊,她认为,在这个实验中能看出善意信息的传递方式和效果。她近来出版了一本名叫《兔子效应》的著作,专门介绍了善恶效应的研究。
哈丁博士表示,善良有助于增强人体免疫系统、降低血压,并有助于长寿与健康。
在哈丁博士看来,要想善待自己和他人有许多方式,无论是在家中、学校或是工作场所。如果能给予别人更多的同情心,就会得到更好的效果。随着现代医学和科技的进步,人类已经可以攻克许多疾病,但善良一直都是最好的、没有任何副作用的药剂。
画个善良的同心圆
善良可以改变许多事物,并帮助人们克服生活中的种种障碍。不过,在现实中人们更多的是两极分化:有些人可能出于自私,去做一些损人利己的事,因而谈不上善良;還有一些人可能在善良这条路上走得太远,甚至会做一些损己利人的事。然而,从长期来看,这两种方式都对自身健康不利,后一种方式更无助于善良的可持续发展。
在善待别人的同时,不要忘了善待自己,这才是良性互动的长久之道。
英国伯明翰青年大学心理学家朱丽叶·霍尔特-伦斯塔德认为,友好的交往对人们的身心健康有着潜移默化的正面影响。
在朱丽叶看来,善良像同心圆一样,首先影响身边的人,进而向更多的人扩散。她建议首先要善待家人、朋友和邻居。发展和维持与家人、老朋友等的良好关系是需要时间和努力的,因此要花些时间跟家人、好友维系感情,而身边的人也会对善良进行更多和更及时的回馈。
“善待他人、想一想如何与人为善,就能让你血压下降。它对治疗抑郁症和焦虑症都有好处。”
如果亲人和故友相继老去和离世,或者因为搬家的缘故,社交圈子的人数日渐稀少,那么对陌生人好一些,努力去结交新朋友也是很重要的。这就像是扩大同心圆的范围,大家需要勇气走出去,对更多人释放善意,才能找到志同道合的朋友。假如一时半会儿得不到善良的回馈,也不需要气馁,重要的是要有耐心,但也不要期待太多。
放松心态,温柔地对待这个世界,会得到世界不期而遇的回馈,这本身就是一件很幸福的事。
善意可感染,好语三冬暖
善良包括一切旨在让他人受惠的想法、感受和信念。诸多研究表明,善良会给施予者及接受者带来诸多正面影响,而且善良是会“传染”的。
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洛杉矶分校社会学系主任达尔内尔·亨特说,当人们看到善意行为时,更有可能会受到启发和感染,会去复制和模仿善意。
可怎样让善良的“传染性”更强呢?
专家给出了一系列建议:杜绝先入为主的刻板印象,要用心倾听别人讲话,并善于换位思考;其次是以柔克刚,尽量用善意去回应他人的粗鲁,善于化干戈为玉帛;第三是自己先播种善良,先不问收获,要想别人对你好,可以先尝试对别人好一些。
人是社会的产物,人们都需要跟他人互动和交往。善良的传播并非一夜之间就能发生,它需要投入时间和精力。换句话说,释放善意跟锻炼身体一样需要付出努力。
同时,专家也提醒,善良不仅是指对观点相同者友善,而是对所有人的友善。这一点也许并非那么容易做到。因为党同伐异是人的天性,而且正如大量的“网络暴力”所体现出的,人越是在匿名的情况下,就越容易表现出咄咄逼人,不在乎别人的福祉与感受,这与善良的初衷背道而驰。
所以,为了健康,尽可能多努力吧。在人与人的交流中,好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尤其是凛冬已至的时节,一个善意的微笑,一句关切的问候也能让人身心温暖。
“劝你善良”营造的,不仅是更加温馨和舒心的氛围,也是一个对身心健康有利的小气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