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以“情”为基础,重视“感”的过程,是语文教学人文性的最大特点。语文课堂教学中的情感是教师与学生之间心与心的交汇,是灵魂对灵魂的对白,是生命节律的和谐振动。如何在小学语文课堂中激发学生的情感呢?在课堂上,我们应该以小学生身心发展为本,采取有效教学策略,激发学生的情感。
一、充分发掘教材中的情感因素
小学语文教材中文情并茂的作品占有相当的篇幅,每一篇作品都蕴含着深厚的情感色彩,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我们要善于充分发掘课文中的情感因素,以文导情,激起学生的感情波澜,引导学生与文本与作者对话,产生共鸣。比如学了《狼牙山五壮士》,我谈到了从古到今的像狼牙山五壮士一样视死如归、取义成仁、具有民族气节的人物,如董存瑞、黄继光、刘胡兰等;学习了《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我就给学生讲周恩来的故事,还向学生介绍了毛泽东、刘少奇、朱德等老一辈革命家的故事和他们的丰功伟绩,激发爱国之情;在古诗词和散文的教学时,挖掘其中的情感因素,熏陶学生的情感,如王维的“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如 “毋以善小而不为,毋以恶小而为之”等诗句格言,让学生明白人生中亲情友情的珍贵,懂得做人的基本道理。让学生在情感的体验中去掌握课文,完成教学目标,树立学生正确的人生观。
二、采用多种方法激发学生情感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想方设法引导学生体情悟情,去接受诗句中蕴含的情感信息,去贴近诗人、作家的情感,努力找到情感的生发点、契合点,使教师、诗人、作家、学生的情感能在同一水平线上产生共鸣。
1.导语激情
学生的语言学习需要一个良好的环境,这个良好的环境是多维立体的构成,其中教师的导语则是其中一个非常重要的元素。教学中教师创设情感丰富的教学情境,把学生带入特定的情境之中,让学生在情感体验中激活思绪。如教学《曼谷的小象》,我设计了以下导入语:同学们,现在我们坐上波音747客机准备到曼谷去看那里的小象。用虚拟旅游导入新课,沟通了学习与生活的联系,满足了学生的求知需要,就能激发学习动力,为教学的成功设置了良好的情绪背景,激发了学生的情感和思维,共同构成一个充满磁性与感动的“情场”。
2.媒体激情
适时使用多媒体,能起到很好的激情作用。语文课堂上,教师运用多媒体创设出一种生动的教学情境,吸引学生快速进入课文的情感世界之中。如教学朱自清的《春》,教师可先放一段有关春天美丽景色的视频。创造出美的意境,引导学生进入对课文的学习。又如教学《圆明园的毁灭》一课时,我先用多媒体生动展示圆明园金碧辉煌的建筑艺术,再出示圆明园被八国联军毁灭后的图片。通过对比,学生深深地体会到“圆明园毁灭在祖国文化史上是不可估量的损失”,从而激发出对帝国主义的仇恨之情,也让学生明白了落后就要挨打的道理。
3.朗读激情
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表情达意的主要方式。语文课中教师有感情的范读,能准确地传情会意;教师对课文独特的感受能感染学生,使他们产生积极的情感体验。教师用充满感情、抑扬顿挫的语气给学生范读课文,就能吸引学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文质兼美的课文往往音韵和谐、朗朗上口,教师在朗读教学中,除要求学生读出节奏,注重声调和音量外,还要读出文句中蕴涵的情感、哲理、意境以及“弦外之音”等。
三、提高教师自身素养,用激情点燃学生精神的火焰
语文教师的激情,源于教师自身的语文素养,基于对学生的热爱和对课堂教学艺术的不懈探寻。
首先,教师要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教师要通过大量的阅读经典,提升自己的文学素养,提高自己对文学作品的鉴赏水平;要领略祖国的壮丽景色、各地的风俗人情,增添各种人生的体验,超越世俗功利的羁绊,这样就容易理解课文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其次,教师要努力锤炼自己的教学语言。语文课的课堂效果最终要靠教师的语言表达来实现,语文教师必须具备出色的、丰富的语言表达能力。在讲课时,用准确、富有激情和韵味的语言,通过声音的轻重、缓急、停顿、起伏和语气的变化来描摹人物形象,叙说故事情节,渲染环境气氛,展示独特意境。教师的语言应该因时、因地、因人、因文而变,如描述情景、叙述事情要生动形象,议论分析要激扬有力,抒情要真切感人,过渡要平实简洁,总结要清晰明朗,起始要沉稳有力。富于魅力的教学语言永远是语文教学取得成功的关键。
四、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热情。
教师应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带领学生去田野观察,采集动植物标本,钓鱼、钓虾,爬山,做游戏,亲近自然,陶冶情感;带领学生参观名胜古迹、博物馆等,玩出品味,激发情趣。丰富多彩的活动,像一颗颗光彩夺目的珍珠,串成学生丰富多彩的童年生活的项链,留在学生的记忆里,融入学生的身心中,融入他们的精神世界和情感世界中,成为他们生命的一部分。
教育家夏丏尊曾说:“教育之没有情感,如同池塘没有水一样。”充满激情的语文教学定能够“唤醒沉睡的潜能,激活封存的记忆,开启学生闭塞的心志,放飞囚禁的情愫”,定能够托起学生的语文素养之舟,同时也滋养着他们的人文精神之树,开拓着他们的思维和能力,扬起理想的风帆。
(责编 钟 岚)
一、充分发掘教材中的情感因素
小学语文教材中文情并茂的作品占有相当的篇幅,每一篇作品都蕴含着深厚的情感色彩,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我们要善于充分发掘课文中的情感因素,以文导情,激起学生的感情波澜,引导学生与文本与作者对话,产生共鸣。比如学了《狼牙山五壮士》,我谈到了从古到今的像狼牙山五壮士一样视死如归、取义成仁、具有民族气节的人物,如董存瑞、黄继光、刘胡兰等;学习了《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我就给学生讲周恩来的故事,还向学生介绍了毛泽东、刘少奇、朱德等老一辈革命家的故事和他们的丰功伟绩,激发爱国之情;在古诗词和散文的教学时,挖掘其中的情感因素,熏陶学生的情感,如王维的“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如 “毋以善小而不为,毋以恶小而为之”等诗句格言,让学生明白人生中亲情友情的珍贵,懂得做人的基本道理。让学生在情感的体验中去掌握课文,完成教学目标,树立学生正确的人生观。
二、采用多种方法激发学生情感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想方设法引导学生体情悟情,去接受诗句中蕴含的情感信息,去贴近诗人、作家的情感,努力找到情感的生发点、契合点,使教师、诗人、作家、学生的情感能在同一水平线上产生共鸣。
1.导语激情
学生的语言学习需要一个良好的环境,这个良好的环境是多维立体的构成,其中教师的导语则是其中一个非常重要的元素。教学中教师创设情感丰富的教学情境,把学生带入特定的情境之中,让学生在情感体验中激活思绪。如教学《曼谷的小象》,我设计了以下导入语:同学们,现在我们坐上波音747客机准备到曼谷去看那里的小象。用虚拟旅游导入新课,沟通了学习与生活的联系,满足了学生的求知需要,就能激发学习动力,为教学的成功设置了良好的情绪背景,激发了学生的情感和思维,共同构成一个充满磁性与感动的“情场”。
2.媒体激情
适时使用多媒体,能起到很好的激情作用。语文课堂上,教师运用多媒体创设出一种生动的教学情境,吸引学生快速进入课文的情感世界之中。如教学朱自清的《春》,教师可先放一段有关春天美丽景色的视频。创造出美的意境,引导学生进入对课文的学习。又如教学《圆明园的毁灭》一课时,我先用多媒体生动展示圆明园金碧辉煌的建筑艺术,再出示圆明园被八国联军毁灭后的图片。通过对比,学生深深地体会到“圆明园毁灭在祖国文化史上是不可估量的损失”,从而激发出对帝国主义的仇恨之情,也让学生明白了落后就要挨打的道理。
3.朗读激情
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表情达意的主要方式。语文课中教师有感情的范读,能准确地传情会意;教师对课文独特的感受能感染学生,使他们产生积极的情感体验。教师用充满感情、抑扬顿挫的语气给学生范读课文,就能吸引学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文质兼美的课文往往音韵和谐、朗朗上口,教师在朗读教学中,除要求学生读出节奏,注重声调和音量外,还要读出文句中蕴涵的情感、哲理、意境以及“弦外之音”等。
三、提高教师自身素养,用激情点燃学生精神的火焰
语文教师的激情,源于教师自身的语文素养,基于对学生的热爱和对课堂教学艺术的不懈探寻。
首先,教师要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教师要通过大量的阅读经典,提升自己的文学素养,提高自己对文学作品的鉴赏水平;要领略祖国的壮丽景色、各地的风俗人情,增添各种人生的体验,超越世俗功利的羁绊,这样就容易理解课文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其次,教师要努力锤炼自己的教学语言。语文课的课堂效果最终要靠教师的语言表达来实现,语文教师必须具备出色的、丰富的语言表达能力。在讲课时,用准确、富有激情和韵味的语言,通过声音的轻重、缓急、停顿、起伏和语气的变化来描摹人物形象,叙说故事情节,渲染环境气氛,展示独特意境。教师的语言应该因时、因地、因人、因文而变,如描述情景、叙述事情要生动形象,议论分析要激扬有力,抒情要真切感人,过渡要平实简洁,总结要清晰明朗,起始要沉稳有力。富于魅力的教学语言永远是语文教学取得成功的关键。
四、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热情。
教师应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带领学生去田野观察,采集动植物标本,钓鱼、钓虾,爬山,做游戏,亲近自然,陶冶情感;带领学生参观名胜古迹、博物馆等,玩出品味,激发情趣。丰富多彩的活动,像一颗颗光彩夺目的珍珠,串成学生丰富多彩的童年生活的项链,留在学生的记忆里,融入学生的身心中,融入他们的精神世界和情感世界中,成为他们生命的一部分。
教育家夏丏尊曾说:“教育之没有情感,如同池塘没有水一样。”充满激情的语文教学定能够“唤醒沉睡的潜能,激活封存的记忆,开启学生闭塞的心志,放飞囚禁的情愫”,定能够托起学生的语文素养之舟,同时也滋养着他们的人文精神之树,开拓着他们的思维和能力,扬起理想的风帆。
(责编 钟 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