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课本文言文注释勘误简述

来源 :西江文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xiaaawe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青岛大学,山东 青岛 266000)
  语言是人类进步的阶梯,是人最重要的交际工具。人们彼此的交往离不开语言。尽管通过文字、图片、动作都可以交流,但是语言是其中最重要的。一个婴儿一来到这个世界,就处于一个语言社会中,周围的大人都凭借某种语言进行交流;长到三四岁,就需要进行学习语言,主要指口语,通过父母或者电视等媒介学习基础语言,越来越多的认识这个世界;在文明社会里,进入学龄的儿童还要学习阅读和书写,掌握文字和书面语的理解运用能力。[1]这个时候我们就需要进入学校开始接受义务教务,学习基础的课程语文、数学、英语等直到高中结束。语文作为最重要的学科,在基础义务教育里,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语文是语言和文化及文字的总称。广义的语文是偏重从文献角度研究语言和文字的学科总称,一般包括文字学、训诂学、音韵学、校勘学等。狭义的语文主要是指我们从小学到高中的语文课本。2011年出版的《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语文课程设置的性质是: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应使学生初步学会运用祖国语言文字進行交流沟通,吸收古今中外优秀文化,提高思想文化修养,促进自身精神成长。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所以人教版的语文课本中分别设置了“阅读鉴赏、表达交流、树立探究、名著导读四个板块”涵盖“字词、现代文阅读、古代诗歌、现代诗歌等多种文体形式”。古代诗文是高中语文学习最重要的板块,也是高考分值比例最多的。如2015年江苏省高考语文试卷,古代诗文有50分的分值。其中文言文阅读更是各省的高考必考;2014年9月10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北师大主楼,参观“尊师重教、筑梦未来——庆祝第三十个教师节主题展”。听说语文、历史、思想政治三门课标是全国统一,习近平很不赞成把古代经典诗词和散文从课本中去掉。习近平总书记表示“去中国化是很悲哀的,应该把这些经典嵌在学生脑子里,成为中华民族文化的基因。[2]所以学好文言文不光是可以取得优异的成绩,对于继承我国的优秀文化也有重大意义。
  高中《语文》所选取的古代作品大都是经过千锤百炼和实践检验的名著名篇,有着很高的文学价值。新课标要求学生能够运用工具书和书下注释,更快和直观的了解课文内容。07年人教版中《语文》必修一~五中共有19篇文言文,注释1000多个,注释大都十分详尽,而且简洁、浅显易懂,基本都是符合高中学生的认知和理解能力的。但是由于专业性或者其他问题,还是有一些个别的词语解释不清楚或者错误。本文主要以训诂的方法对《语文》中出现一些文言文注释进行勘误,通过其他古文、史料的对比,找出错误并加以改正。希望可以对高中语文的学习有一定的帮助。
  【关键词】:高中语文、文言文注释、勘误、对比
  人教版语文书共5本必修,除去古代詩歌,共有19篇文言文文章,其中包括《鸿门宴》、《离骚》、《兰亭集序》、《劝学》等,本文将按照高中语文老师教授的顺序从必修一开始逐本分析注释,加以考证,主要参考王力的《古代汉语》和《汉语大字典》等多部权威著作,最后归纳总结这些讹误及其解决方法,其他的文章可能也有一定程度的讹误,但是本文不作解释。
  一、必修一
  (一)《烛之武退秦师》
  1、焉用亡郑以陪邻?注释21,书中的解释是“为什么要灭掉郑国而给邻国增加土地呢?焉,何。用,介词,表原因。这里的注释是不太准确的,注释的用处是让学生更好的理解词义,焉用“何”解释本身就有一定的难度,对于刚上高中的学生来说,“何”是什么意思,又是一个难点。在王力的《古代汉语·一》里,对于此处的解释是“哪里用得着”。[3]在《汉语大字典》中,关于“焉”的解释有9个,其中第三个解释代词中的2“表示疑问。《广韵·仙韵》”焉,何也。但是随后它有解释了三个意思,a相当于“哪里”。《诗·卫风·伯兮》;“焉的媛草,言树之背?”有“疑问代词,哪里,怎么”的解释,[4]这个应该是符合语境的意思。
  2、秦伯说,与郑人盟。注释34书中的解释是:通“悦”。这里的解释是不全面的,而并没有进行下一步解释。王力《古代汉语》第一册关于“说”的解释是“喜悦、高兴,后来写作‘悦’”。[5]《汉语大字典》中“说”:为“同‘悦’,第一个解释就是高兴;喜悦。《说文·言部》:“说,说释也。”段玉裁注:“说释,即悦释。说、悦、释、译,皆为古今字。许书无悦、译二字。”[6]还有《论语·学而》:“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说的解释也是“高兴、喜悦”。鉴于高中只学习了通假字,而对于古今字的介绍很少,所以本条注释可以直接解释为“高兴、喜悦。”
  (二)《荆轲刺秦王》
  1、荆轲知太子不忍,乃遂私见樊於期,曰:“秦之遇将军,可谓深矣。”注释14的解释是“这里是刻毒的意思。”这里的解释不妥。“刻毒”的意思是“刻薄、狠毒”。但是“刻毒”的意思对于高一的学生来说还是很难理解的,在《汉语大字典》里关于“深”的解释第11个是“狠毒;严厉。”这里正好举了此文的例子。这样的解释就更加直观、浅显,也有利于学生理解。[7]但是在《汉语大词典》中,对于“深”的解释是“严酷,苛刻。”[8]同样还是举了这个例子。这里就出现了歧义,我们继续考查,在《汉字源流字典》中“深”的第10个解释是:狠毒、严厉。同样举的是这个例子[9]。在《古汉语字典》中“深”的解释:是跟在“深刻、深奥”后引申为“苛刻”。???
  (三)《鸿门宴》
  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至鸿门......课本的书下注释:以一百多人马跟从他。骑,一人一马。这里就涉及到了语法问题,这里的“从”应该是使动用法,意为“使.......跟从”,而不是“以.......跟从”,但是如果按照注释的翻译,学生容易理解出错,所以这里应该重点标注一下。
  二、必修二
  (一)故列叙时人,录其所述......
  书下的注释是“录下他们作的诗。认为这里的解释不是很准确,应该是“记载、抄写”。[10]   (二)《赤壁赋》
  侣鱼虾而友麋鹿,驾一叶之扁舟,举匏樽以相属。
  這里的“侣”和“友”都是意动用法的词类活用,应该翻译成“以、鱼虾、麋鹿为友。”但是本文却没有做出任何解释,反而解释了下句,但是显然是前者更有注释的价值。类似出现的还有“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中的“舞”和“泣”也是使动用法,但是没有标出。
  三、必修三
  (一)《过秦论》
  “秦无亡矢遗镞之费”中在教材给没有给出书下注释,考虑到中学生对这个字不是很理解,读音也是很清楚,《集韵·屋韵》:“镞,矢末。”[11],所以这里应该加入解释和注音更合适。
  (二)《师说》
  “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书下注释是:受,通“授”,传授。“受”是传授的意思,但是“授”和“受”应该是古今字,而不是通假字。《说文解字》中说:受,相付也。因此,“受”的解释应该为:传授。[12]
  四、必修四
  (一)《廉颇蔺相如传》
  “王必无人,臣愿奉璧往使。”对于“必”的解释是:一定,实在。《汉语大字典》中“必”的第8个意思作为连词,表示假设关系,相当于“假使,如果”。举的就是这个例子。[13]
  (二)《苏武传》
  “募降者赦罪”。在教材的注釋为:“招募投降的人就免罪。”此句有语病,免罪的人是“投降”的人,而不是“招募的人”,文中的注释没有把意思解释清楚,容易让学生误会,应该改为“招募投降的人,赦免他们的罪过。”
  五、必修五
  (一)《滕王阁序》
  “舟遥遥以轻扬,风飘飘而吹衣。”中“遥遥”的解释是:形容飘摇放流的样子。我认为这里的解释有些欠妥。《汉语大字典》里对于“遥遥”的解释是“形容摇摆不定的样子“。其他的例子是《楚辞·九章·悲回风》“漂翻翻其上下西兮,翼遥遥其左右。”[14]
  (二)《逍遥游》
  “南冥者,天池也。”书下对“天池”的解释是“天然形成的大水池。”但是考证其他的一些文献,却有不同的解释。《汉语大字典》里对于“天池”的解释是“海”。[15]又有成玄英疏:“大海洪川原夫造化,非人所作,故曰天池也。”所以这里的“天池”应该指大海更为准确。
  (三)《陈情表》
  “既无叔伯,终鲜兄弟。”书下注释并没有给“终”作解释,但是由于“终”的古代和现代意思相差甚远,学生可能会认为就是现代的“终于”的意思,王力的《古代汉语》的解释为:终,也是既的意思。《诗经·郑风·扬之水》:“终鲜兄弟,维予与女。”[16]又有“神之听之,终和且平。”[17]
  经过上面的简要分析,我们可以看到人教版高中语文课本必修一到五出现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字词意义注释不准确;2字词漏注;3古今字和通假字注释混乱;4译文不准确。产生这些方面讹误的愿意可能是因为高中教材本身缺乏一个系统的、统一的准确管理,致使全国版本多样,问题繁多;再有就是可能编者忽略了文言文本身和翻译的一些问题,例如一些固定意义的词或词组是不能任意改变意义的,这样会使整个句子的理解发生偏差,影响学生的判断。我觉得编者还是应该多听取专业人士的意见和建议,集思广益。人教版高中语文教材是人民教育出版社耗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编纂完成供高中生使用的,因此出现一些小的瑕疵也是很正常,瑕不掩瑜,这套教材还是非常好的,本文提出的一些问题收集的材料并不是很全面,有的解释也很片面,但是也希望可以给编者和广大读者一些灵感,对于人教版高中语文课本的编写提供意见。
  参考文献:
  [1]王力《古代汉语》M中华书局1999
  [2]教育部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3]康熙字典Z中华书局2010
  [4]许慎说文解字Z中华书局1963
  [5]逯钦立校注陶渊明集M中华书局1979
  [6]罗竹风《汉语大字典》M上海辞书出版社
  [7]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必修)1-5册M人民教育出版社
  [8]高亨诗经今注M上海古籍出版社
  [9]余悦《高中<语文>文言文注释训诂研究》
  [10]吕晶晶《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
其他文献
(贵州民族大学,贵州 贵阳 550025)  【摘要】:在我国现行的诉讼制度中,调解最常用于民事诉讼,并且是民事审判的一大原则,而在公法诉讼中却被限制适用,行政诉讼除了赔偿诉讼之外,不适用调解。但是,在现实的行政诉讼中,却存在着大量通过法院协调结案的案件,这类案件以原告撤诉的方式出现,大量的行政诉讼撤诉实际上是没有调解书的调解。那么,行政诉讼调解问题成为目前必须检视和值得研究的法律现象。我们应正确
期刊
(贵州民族大学,贵州 贵阳 550000)  【摘要】:最新修订的《民事诉讼法》第55条对民事公益诉讼作出了规定,即“对污染环境、 侵害众多消费者合法权益等损害社会公共利益的行为,法律规定的机关和有关组织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这是我国首次将民事公益诉讼进行制度上、法律上的规范,使得日后适格的主体提起民事公益诉讼变得有法可依。  【关键词】:检察机关;公益诉讼  一、国内关于检察机关提起民事公益
期刊
(扬州大学美术与设计学院,江苏 扬州 225000)  孤独是什么?看到这两个字的时候脑海里浮现出了孔子的身影,那样一个落寞而坚决的背影,像一个殉道者一样向前走去。“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南怀瑾在《论语别载》说孔子是孤独的,在那样一个时代,虽然空有救世之心,却始终未实现自己的人生理想。孔子是希望传道的,他周游列国,希冀自己能抚平乱世之殇,然而在那
期刊
(贵州民族大学,贵州 贵阳 550025)  【摘要】:对于民生之本的就业而言,平等就业权无疑是实现民生之本的必要条件,禁止就业歧视反映在宪法上为人的尊严与价值,反映在劳动法则具体是公民劳动就业权利的实现。对于在我国完善就业身高歧视纠纷解决制度,应当将其纳入到劳动法的框架下予以完善,我国现行法律对有关身高歧视概念的界定与相关审查标准的缺失更是为法院审理此类案件带来了诸多的不便与考验,本文将结合案例
期刊
(贵州民族大学,贵州 贵阳 550025)  【摘要】:随着上海市闵行区法院对我国首例由于代孕引发的监护权案件的宣判,再次引起了人们对于代孕问题的热议。作为人工辅助生殖技术的一种,代孕自产生以来就饱受社会的广泛争议。一方面,代孕为存在生育困难的家庭带来了福音,满足了不孕不育家庭生儿育女的愿望。另一方面,代孕是对自然生育方式的颠覆,势必会对社会伦理规范和传统的法律制度造成巨大冲击。对于代孕应当如何扬
期刊
(贵州民族大学,贵州 贵阳 550025)  【摘要】:随着我国社会主义的发展与进步,胎儿利益的保护问题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本文通过分析胎儿的民事法律地位,探讨胎儿利益的保护范围以及胎儿利益保护的立法例,并以此为基础指出我国目前民法对胎儿利益保护存在的不足之处,针对此问题,提出一些有关立法与司法实践的合理化建议,希望对胎儿利益的保护制度的构建有一些帮助。  【关键词】:胎儿利益;侵权行为;完善
期刊
贵州民族大学 贵州 贵阳  【摘要】:随着我国网络科技的快速发展,众筹作为一种新兴的融资模式从西方引入中国。这种模式为缺乏资金的项目创新者和拥有资金的投资人创建了沟通平台,为市场注入了新的活力。然而,众筹作为一种新生事物,其运营模式的独特性给我国原有的金融体制带来巨大冲击。本文通过解读众筹的运营模式,分析其在我国当前金融制度下所面临的法律风险及防范措施,为众筹模式在我国的可持续性发展提供有效的建议
期刊
(贵州民族大学法学院,贵州 贵阳 550000)  【摘要】:转化型抢劫罪是由盗窃、诈骗、抢夺行为因为特定的情形而转化为抢劫,是一种法律拟制,相对于普通的抢劫罪来说较为复杂一些,因此在法律中规定地较晚,对它的认识也有很多争议和需要深化的内容。本文以几个争议的问题为主,将会罗列学术界的观点,同时也会提出笔者自己的认识。共同探讨刑法规定的合理以及不合理之处。  【关键词】:转化型抢劫;法律拟制;抢劫罪
期刊
(贵州民族大学,贵州 贵阳 550000)  【摘要】:无论在理论上还是在实践中,一个完整的行政立法监督都包括外部监督和内部监督两个方面。两者相辅相成,缺少任何一个方面,都很难发挥应有的监督作用。本文将分析我国行政立法内部监督的现状及存在问题,并针对性地提出完善建议。  【关键词】:行政立法;内部监督  一、行政立法内部监督概述  (一)行政立法内部监督概念  行政立法的内部监督是一种行政机关的自
期刊
(江西省景德镇市珠山区盐业公司,江西 景德镇 333000)  引言  玲珑瓷被西方人称之为“镶嵌玻璃的瓷器”,让西方人都为之着迷,其精妙之处就在于这些卡在瓷器中的“玻璃”——玲珑眼,而这也是玲珑瓷最独特神秘的地方。《饮流斋说瓷》中有记载:“素瓷甚薄,而两面洞透者谓之玲珑瓷。”而“两面洞透”就是指在素坯上镂空,雕成眼孔。在坯体上雕孔的技艺则可以上溯到新石器时代,从仰韶文化发展起来的龙山文化,当时出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