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障碍分析

来源 :经济研究导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btl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工学结合是高职院校发展的方向,是高职教育改革的新思路。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是一种推进校企合作,由学校和企业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使学生在学校的理论学习与在企业的生产实践紧密结合的教育模式。以厦门海洋职业技术学院为例,对工学结合实践中存在的障碍因素进行分析,并提出合理建议。
  关键词:高职院校;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障碍分析
  中图分类号:F24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5)15-0185-02
  一、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内涵
  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是国际职教界认可的应用型人才的培养途径,但是不同国家对其内涵的认定却各不相同,选用的模式亦有差异。目前,国外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主要有四大类:一是以职业院校为主导的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如韩国的高职产学合作模式和新加坡的“教学工厂”模式等;二是以企业为主导的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如英国的“三明治”教育模式、美国的合作教育模式和日本的公共职业训练模式等;三是“双元制”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即学生的身份、培训模式、学习场地和培训者都具有“双元”的特征,德国便是实施此类模式的代表;四是以行业、企业主导、国家主管的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如澳大利亚的“TAFE”模式。
  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在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中,也创造了许多工学结合的模式,如工学交替模式、项目任务导向模式、顶岗实习模式、订单培养模式、校企合作模式等,但无论采用何种模式,其共同点都是充分利用学校和企业两种教育环境和资源,将理论学习与实践操作结合起来,把课堂教学与工作经验获取贯穿于学生的培养过程。因此在我国,所谓的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是指作为培养方的高职院校与作为用人方的企事业单位,针对社会和市场需求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并在师资、技术、办学条件等方面进行合作,通过采取灵活的教学形式和工学交替的方式,让学生利用一部分时间学习基础知识和进行技能训练,另一部分时间由学校统一组织学生到企业参加岗位生产实习,形成学习—实习—再学习—再实习的人才培养模式[1]。
  二、厦门海洋职业技术学院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
  (一)模式的主要内容
  新生入学前,由学校和企业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教学计划及生产实习计划。新生入学后,第一学期进行基础理论的学习,并由企业组织专业人员到校对学生进行入学教育和专业思想教育;第二学期学生到企业进行轮岗实习,在感受企业文化的同时,了解现代企业的生产和管理技术,明确企业员工的职业素质和能力要求;第三和第五学期学生在学校进行专业知识和专业技术技能的学习,并通过校内实训室进行仿真模拟;其间,第四学期又到企业进行定岗,参加生产实践,积累经验;第六学期则进入企业,独立上岗,并完成与岗位相关的毕业设计。
  (二)模式的特点
  1.学习—实习—再学习—再实习。在传统的“学习—实习”模式的基础上,增加了“再学习—再实习”环节,即通过理论付诸实践,用实践验证理论的教学模式,强调了实践在学生学习生涯中作用。学生在接受了入学基础教育后就先进入企业进行轮岗实习,在企业真实的生产环境中,感受其独特的企业文化,了解企业的生产流程、技术水平,以及职业素质要求和岗位技术要求,使其在实践中意识到专业理论和专业技能学习的重要性,强化专业思想。学校再根据岗位能力和技术要求进行针对性教学,而学生在企业实践认知的基础上进行学习,主动性强、目的性明确,学习效率高。
  2.企业全面参与学校人才培养。首先,人才培养方案、教学计划及生产实习计划是由企业技术人员与学校专业教师共同制定的;其次,在第二和第四学期的实习期间,是由企业的技术人员对学生进行专业技术指导,并结合生产实际,每周给学生开设4~6学时左右的专业技术课程;最后,企业参与学校实训基地及实训室的建设,提供相应的实训设备和技术支持,并由其专业技术人员担任学习兼职教师。企业的全面参与使得学校的专业教学同企业的岗位技术要求更加契合,使人才培养目标更明确,教学效果更好。
  3.学生拥有“双重身份”和“双重学习场所”。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将学校和企业有机地联系在一起,学生的学习场所由学校延伸到了企业。企业既是学生工作的场所,也是学习的场所,学生在企業里既是技术的学习者,是学生,又是技术、技能的应用者,是员工[2]。
  三、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障碍分析
  (一)观念障碍
  1.企业方面。工学结合的有效实施,需要企业的配合和参与,而很多企业依然存在用人观念的障碍。有些企业因担心抽调技术骨干对学生进行指导会占用其宝贵的生产和人力资源,而不愿意接收学生进行顶岗实习;有些企业因担心学生学到企业的生产技术和管理经验后不继续留在企业工作,而以应付的态度接收学生进行顶岗实习,不传授真正的技术和经验;有些企业虽然愿意接收学生进行顶岗实习,但不愿意付给学生报酬,或只支付很少的报酬,他们并不把顶岗实习看作培养学生操作技能的平台,而是把学生当作廉价劳动力,利用学生顶岗实习来牟取利益[3]。以上种种使得学校难以达到工学结合的预期目的,无法完成教学任务。
  2.家长和学生方面。在我国,许多家长和学生由于长期受到应试教育体制的影响,重理论轻实践的思想相习成风,因此不少人存在着鄙薄职业技术教育的观念,“学而优则仕”依然是多数家长和学生的价值取向,除非无法进入普通高等院校进行深造,才会选择接受职业技术教育。而即使进入了高职教育院校,大多数学生和家长依然认为学生只有在学校里,坐在课堂上听老师讲课,才是真正的学习。进入企业进行顶岗实习和生产实践无疑是对学生和家长传统观念的强烈冲击,潜意识中感觉交了学费上了大学却没有接受文化的熏陶,反而去企业打工,这是很多学生和家长都无法接受的。因此,学生和家长的观念如果不改变,将会严重阻碍高职院校工学结合的实施和发展。   (二)师资障碍
  高职院校的一个显著特点就是需要“双师型”的教师,然而“双师型”师资匮乏却成了阻碍高职院校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发展的瓶颈。以厦门海洋职业技术学院为例,一部分高职教师是由普通高等院校引进的,其中也不乏返聘的离退休老教授,这些教师拥有雄厚的理论基础和丰富的科研经验,但是却缺乏在企業一线工作的实践经验,因此往往在教授专业课时得心应手,但在指导学生实习实践时却力不从心;另外一部分教师是从各个企业外聘的一线技术工人或专业技术骨干,这些教师动手能力强、实践经验丰富,但是却缺乏理论基础及传业授道解惑的方法和技能,无法很全面地将技术和经验教授给学生。而一大批训练有素、理论基础扎实又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双师型”人才又是社会企业的核心骨干力量,他们在企业待遇极其优越,若全职聘请,其工资成本必然提高,这是很多高职院校无法承受的。
  (三)专业障碍
  目前通过学校和企业之间的资源整合,使教学活动在学校和企业两个场所轮流开展,已经成为大多数学校“工学结合”的基本模式。但是有些特殊专业却无法到企业进行顶岗实习,完成工学交替。
  四、高职院校实施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对策
  (一)支持引导,消除观念障碍
  一方面,要提高企业与学校合作的积极性,首先要增加学校对企业发展的贡献率,即参与企业的技术攻关,帮助企业解决生产过程中的技术、管理问题;其次要支持企业生产,即当企业遇到阶段性、临时性的紧急生产任务时,特别需要大量人员支持,此时,学校应当对教学安排作适当调整,派出学生支援企业生产,以解其燃眉之急;再次要帮助企业提高其社会美誉度,即给企业以冠名权,成立以企业名字命名的订单班,如厦门海洋职业技术学院生物技术系便与正大集团订立了这样的培养模式。另一方面,要对学生和家长进行积极的宣传和引导,使其意识到职业教育在社会中的重要性,以及职业教育中实施工学结合的必要性,消除观念障碍。
  (二)提升素质,建立高效团队
  面对工学结合的教学需求,高职院校要为教师提高理论和实践水平创造条件。一方面,高职院校要对来自于企业的外聘教师进行培训,由于外聘教师大多是企业的一线工人或技术骨干,实践经验丰富,因此主要着重教学方法和理论基础的培养。另一方面,高职院校要积极鼓励教师尤其是专业教师通过深入企业进行实习、挂职锻炼等途径,从事实际业务和管理工作,密切跟踪和把握行业最新知识和技术动态,大力提高实践能力,努力缩短教学与实践的距离[4]。
  (三)利用资源,实施校内模拟
  对于一些无法在中间学期进行工学交替的专业,应当积极建立实训实验基地,利用资源,在校内进行模拟实践。以厦门海洋职业技术学院为例,由于其航海类专业无法在中间学期进行上船实践,为了培养学生的职业技能,学院先后配备一批较为先进的实验、实训设施,如美国SPERRY—M34雷达(带ARPA)、满足IMO通过的航海雷达性能标准的船用雷达2台、满足国家海事局和STCW78/95公约培训和适任评估的3本船组合式雷达模拟器、用于GMDSS通用操作员培训的INMARSAT-B和C船站、GPS、NAVTEX、RADIO CONSOLE、EPIRB、SART、2-WAY RADIO、VHF/DSC、FACSIMILE和模拟操作用的50台计算机及GMDSS模拟操作软件、货物积载与系固模拟操作软件、金工车间、模拟船舶机舱、模拟船舶电站、轮机折装室等,营造了仿真的职业实训环境。学生通过独立操作、反复训练,最终取得了掌握技能、提高能力的效果。
  参考文献:
  [1] 吴寒,周刃.中国语境下的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内涵研究[J].天津职业大学学报,2010,(2):23.
  [2] 陈耀庭,林文杰.高职院校“工学交替”人才培养模式的潜在风险与防范机制[J].漳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10):99.
  [3] 王春社.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D].西安: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09.
  [4] 朱正平.工学结合中高职教师的困境与超越[J].高教研究,2010,(1):157.
  [责任编辑 吴 迪]
其他文献
摘 要:产业集群是空间上接近的企业通过专业化分工和协作而形成关联的群体。产业集群的出现和发展促进了生产要素的流动并使其向一定的区域集聚,而这种集聚带来的规模经济和扩散效应加速了城镇化的进程。城镇化的加速发展则成为吸纳这些要素的容器,扩大了市场的容量,加快了技术创新的步伐,有效地支撑了产业集群的发展。  关键词:产业集群;城镇化;互动发展  中图分类号:F291.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
期刊
摘 要:独生子女的意外去世给其父母造成了身体和心理上的极度创伤,多种因素导致失独群体走上返贫的道路,一些社会新生问题也随之而来,所以失独群体返贫救助需要社会各界的关注。以江苏省失独群体生活现状的调查结果为基础,剖析失独群体返贫的原因,并探索引领失独群体再创财富的途径。希望通过切实可行的措施,兼顾物质层面与精神层面,调动政府与社会的所有力量,从实质上解决失独群体的返贫问题,让这一特殊群体能够自主地创
期刊
摘 要:研究经济发展与房价的关系,对促进房地产业与经济协调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运用SPSS19.0软件对指标间的相关性进行分析,然后采用Eviews6.0软件对河南省1998—2012年GDP对房价的影响进行分析。结果表明,GDP与房价之间存在长期的协整关系,当GDP增加1%时,房价上涨0.286488%。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说明房价和GDP之间存在着双向的因果关系。  关键词:房价;地区生产
期刊
摘 要:通过问卷调查和访谈相结合的方式,实地走访苏州市A社区,通过UCLA孤独量表了解该社区空巢老人存在的孤独感状况,并分析相关的社会学变量了解城市空巢老人孤独感体验的差异状况,进而从城市空巢老人生活质量的下降、安全感的缺乏、情感支持的减弱、角色转换的不适应和自我价值感的降低五个角度探讨空巢老人孤独感的产生原因。  关键词:城市空巢老人;孤独感;调查;差异分析;原因分析  中图分类号:C913.6
期刊
摘 要:随着高等教育的普及,高等教育市场化运作日趋显著,近年来高校的大规模扩招使更多的学生走进了高等教育的殿堂。大学生作为新生的消费群体,逐渐成为大众关注的焦点。基于此,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对淮阴师范学院在校大学生进行数据收集,探讨当代大学生的基本消费现状,从消费来源、消费结构和消费观念等方面发现问题并提出具体对策,以期引导高校大学生树立合理健康的消费观念,培养良好的消费习惯。  关键词:大学生;
期刊
摘 要:贵州省作为西部后发地区和中国经济发展最落后的省份之一,其工业化基础薄弱,因此贵州省提出了“工业强省”的发展战略,力争走出一条依靠人才、科技、创新等为支撑的新型绿色工业化道路。通过对当前贵州省工业化发展所处的阶段及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剖析,提出在新时期西部后发地区工业化进程中,以“管理创新”加快新型工业化进程的具体措施。  关键词:后发地区;新型工业化;管理创新;发展路径;贵州省  中图分类号
期刊
摘 要:黑龙江省冰雪资源丰富,冰雪旅游产业目前已成为黑龙江省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之一。近年来,随着滑雪内容的不断丰富、滑雪水平的不断提高,热衷于大众滑雪运动的人也不断增多。基于此,对佳木斯市大学生在卧佛山滑雪场的滑雪消费情况进行分析研究,并就加强佳木斯大学生群体这一目标市场的营销开发,提出一些改良建议,以期为卧佛山滑雪场进一步开发大学生消费市场提供借鉴。  關键词:滑雪旅游;大学生市场;卧佛山滑雪场
期刊
摘 要:随着城市的发展,各城市在争夺资源方面的竞争也越来越激烈。城市营销作为一种提高城市竞争力的有效手段,逐渐被城市管理者所重视并付诸实践。河北省的城市营销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如缺乏一个系统的城市营销策划方案、城市定位不清晰、品牌化运作效果不明显,尚未建立一个严密的、系统的城市推广战略体系,缺乏一个强有力的城市营销组织机构等等。要想解决这些问题,提升河北省的城市竞争力,就必须以顾客
期刊
摘 要:审计项目是由审计人员对某一具体审计对象实施的具有明确审计目的一项工作,是实现企业内部审计价值的载体。企业内部审计机构应结合内部审计职能目标、企业战略管理需要,以风险导向为主导,确定审计项目,并在审计实践中落实执行。基于此,以中广核集团内部审计为例,论述企业重点业务审计项目循环清单的编制方法、项目内容、循环周期以及循环清单的应用。  关键词:审计项目;循环清单;企业;应用  中图分类号:F2
期刊
摘 要:随着煤炭工业的逐步没落,山西省的经济发展进入了一个转折点。山西省煤炭资源的丰富为山西前几年创造了极大的财富,是山西省不断进步的源泉之一。但是长期严重依赖煤炭这一资源,给山西的生态环境带来的巨大的破坏。面对经济和环境两座大山的阻挠,山西省的产业转型计划亟待实施,生态环境问题亟待解决。着重分析煤炭现状问题,基于煤炭资源转型,阐述出人们对当前山西省经济发展的认识误区,从静动态转变角度分析出新的生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