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青海省格尔木市玛沁大湾铅锌矿矿区有较好的成矿条件,本文从矿体特征、矿石质量、矿化蚀变等方面对控矿因素进行了分析探讨,利用进一步建立成矿规律。
[关键词]玛沁大湾 铅锌矿 地质特征 控矿因素
[中图分类号] F407.1 [文献码] B [文章编号] 1000-405X(2014)-10-33-2
1引言
本区位于柴达木准地台之南缘,所处大地构造位置在区域上隶属祁漫塔格断褶带。在漫长的地质年代史中,本区经历了多次复杂而强烈构造变动。不同规模和力学性质的构造形迹发育尚好,其中北西西向、北西向及东西向压性、压扭性断裂组成了区域主体构造骨架,且对各时代地层分布、各类岩浆岩和变质作用及矿产等都起着重要的控制作用。
2地质背景
2.1地层
区内出露地层属柴达木南缘地层分区。出露地层自老至新有古元古代金水口岩群、中元古代蓟县纪狼牙山组;寒武-奥陶世滩间山群;晚泥盆世牦牛山组;早石炭世大干沟组、晚石炭世缔敖苏组;早中二叠世打柴沟组;晚三叠世鄂拉山组;新近纪油沙山组;第四纪。中元古界蓟县纪狼牙山组、寒武-奥陶纪滩间山群和石炭系是区域主要赋矿地层。
2.2构造
北西向构造是区内的主干构造,控制着区内地层、岩浆岩的空间分布。构造形式有断裂和褶皱两种,区内以断裂构造为主要表现形式,断裂构造按其展布方向,切割关系可分为三组,即北西向、东西向、北东向。其中北西向断裂属区域构造,规模较大,形成时间早,对区内的地层、岩浆岩有明显的控制作用。东西向断裂构造仅限于楚鲁套海高勒-狼牙山地区,属局部构造,规模较小,延伸有限,但对热液矿床有明显的控制意义。北东向断裂组不太发育,为局部构造,规模小,发生晚,多以压扭性、扭性断裂为主。
2.3岩浆岩
测区岩浆活动有喷出和侵入两种形式,划分为华力西期、印支期和燕山期三个岩浆旋回。区内侵入岩属东昆仑花岗岩带的祁漫塔格花岗岩亚岩带,以华力西期、印支期中酸性岩为主。区内岩浆喷发活动频繁,主要有加里东中期、华力西早期和印支期,分别出露在寒武-奥陶纪滩间山群,晚泥盆世契盖苏群和晚三叠世地层中,从喷出岩石类型看,从早到晚有从基性到酸性的趋势。
2.4变质岩
区内变质岩分布较广,由于变质作用多次叠加,岩石类型比较复杂。按其成因主要有区域变质岩,接触变质岩、动力变质岩等。
3矿体地质特征
矿区自北向南出露有古元古界金水口岩群的下岩组、上泥盆统牦牛山组火山岩段以及大面积华力西期侵入岩和少量印支期、燕山期侵入岩。区内构造以断裂构造为主,主干断裂构造自北向南出主要有F1、F2、F3、F4断裂。F1、F2、F3走向为北西向,F4在区内南部表现为近东西走向。它们对区内矿化、异常带的展布有明显的控制作用。由于目前对矿区南区的工作程度较高,控制的矿体绝大部分分布在南区,获得的地质矿化信息较多。
3.1矿体特征
矿体位于矿区南部AS9异常区内,产于早侏罗世钾长花岗岩内,呈近东西向展布,与F4断裂构造走向一致。主要由4条矿化蚀变带,矿化蚀变带具分支复合现象,局部不连续,矿体以铅锌矿体为主,共圈出12条矿体,铅矿体3条(Pb1-Pb3)、锌矿体3条(Zn1-Zn3)、铅锌矿体5条(PbZn1- PbZn5)、铁锌矿体1条(FeZn1)。矿体以铅、锌矿体为主,占全部矿体的73.3%。矿体形态以透镜状,断续的脉状、似层状为主,沿走向和倾向变化较大,具膨大缩小特点。在矿化蚀变带交叉复合部位矿体厚大。矿床平均品位Pb:0.32-1.13%;Zn:0.51-1.74%;TFe:25.54-29.73%;Cu:0.21-0.81%。
3.2矿石质量
铅锌矿床以原生矿石为主,氧化矿石仅在地表浅部分布。根据化学分析和岩矿鉴定结果,矿石有用矿物为方铅矿、闪锌矿,杂质矿物主要为硬锰矿、磁铁矿、褐铁矿等,岩石蚀变类型有绿帘石化、碳酸盐化、高岭土化等。因此,将矿石类型初步分为锰矿化鉛锌矿石、锰矿化铅矿石、锰矿化锌矿石、磁铁矿化铅锌矿石、绿帘石化锌矿石、褐铁矿化铅矿石等。通过对铅锌矿体矿石矿物分析后发现,矿石主要金属矿物是闪锌矿、方铅矿、锰矿、褐铁矿、磁铁矿;脉石矿物种类较多,主要有斜长石、钾长石、绿泥石、石英、绿帘石、方解石、高岭土等矿物。根据简项化学分析结果可知,铅锌矿石中所含元素有Pb、Zn、Mo、Cu、Ag、Au等。其中铅的含量为0.3-2.93%,锌的含量为0.5-4.90%,Cu 含量0.001-0.10% ,,Mo含量〈0.005%, Au含量〈0.05×10-6, Ag 含量最高125.76×10-6。
3.3围岩蚀变
矿体围岩蚀变以高岭土化、碳酸盐化为主,次为绿帘石化,硅化,绿泥石化、绢云母化等。不同矿体的围岩蚀变类型及组合也有所变化,铅锌矿体围岩蚀变主要为高岭土化、碳酸盐化、绿帘石化、绢云母化。
4控矿因素
从矿体、围岩蚀变、矿石的结构构造等特征综合分析,矿区内主要的成矿类型为热液型,其控矿因素主要为侵入岩和断裂构造。燕山期中酸-酸性岩浆活动和与之有关的热液活动是测区主要的成矿作用;各种形式的断裂构造或断裂破碎带(包括岩体接触带部位)是重要导矿、容矿、控矿因素。
(1)岩浆岩
岩浆岩是形成矿体的矿质来源。根据目前东、西矿段已发现的铜铅锌矿体多分布于燕山期钾长花岗岩中及其与其它岩体接触带的事实,认为矿区内金属矿产的成矿期主要集中在燕山早期,大部分和燕山期早侏罗世侵入岩钾长花岗岩有关,成矿类型主要为热液型。早侏罗世的钾长花岗岩,在岩浆上升侵位及后期热液活动过程中其热力所影响到的区域范围内的地质体的物化平衡条件将被破坏,岩浆、热液及周围所有地质体内的成矿物质、挥发组分等将发生活化、运移,伴随着热量的变化形成多期成矿流体,并形成浸染状、致密块状矿石。岩浆本身具有巨大的热源,为区内成矿提供了热力动力,使成矿元素完成重组合、再分配和迁移富集过程。岩体不仅提供了成矿物质,岩浆演化过程当中分异出的岩浆期后含矿气水溶液及热卤水,还为后期热液叠加和矿物质的叠加等提供了直接条件。
(2)构造
F4主干断裂是区内的主要导矿构造和控矿构造,其附近的次级断裂则是明显的导矿和储矿构造。从矿区地球化学岩石剖面所反应的情况看,接触带、构造破碎蚀变带处, Cu、Pb、Zn、Au、Ag、W、Mo等元素含量均高,特别是次一级的破碎带为成矿提供了成矿空间。蚀变围岩与伴生矿体有着密切的成因和空间关系,它们均产生在构造破碎带中,目前在矿区南带已发现的矿(化)体都赋存于断裂构造形成的破碎蚀变带中,说明F4断裂构造是本区南带矿床的主要控制因素。
5结束语
总体而言,矿区目前工作及综合研究程度较低,对异常查证不够系统,未发现规模较大的矿体。但较好的热液来源,断裂构造提供热液的运移通道和储矿空间,而且已有成矿事实,根据成矿条件分析,区内有较好的找矿前景。
参考文献
[1]毛保身,杨贤法,蒋远山等.青海省格尔木市玛沁大湾铅锌矿普查(一)报告[R]2013年.
[2]薛培林等.青海祁漫塔格-都兰成矿带铜矿找矿前景初探[J]2006,20.
[关键词]玛沁大湾 铅锌矿 地质特征 控矿因素
[中图分类号] F407.1 [文献码] B [文章编号] 1000-405X(2014)-10-33-2
1引言
本区位于柴达木准地台之南缘,所处大地构造位置在区域上隶属祁漫塔格断褶带。在漫长的地质年代史中,本区经历了多次复杂而强烈构造变动。不同规模和力学性质的构造形迹发育尚好,其中北西西向、北西向及东西向压性、压扭性断裂组成了区域主体构造骨架,且对各时代地层分布、各类岩浆岩和变质作用及矿产等都起着重要的控制作用。
2地质背景
2.1地层
区内出露地层属柴达木南缘地层分区。出露地层自老至新有古元古代金水口岩群、中元古代蓟县纪狼牙山组;寒武-奥陶世滩间山群;晚泥盆世牦牛山组;早石炭世大干沟组、晚石炭世缔敖苏组;早中二叠世打柴沟组;晚三叠世鄂拉山组;新近纪油沙山组;第四纪。中元古界蓟县纪狼牙山组、寒武-奥陶纪滩间山群和石炭系是区域主要赋矿地层。
2.2构造
北西向构造是区内的主干构造,控制着区内地层、岩浆岩的空间分布。构造形式有断裂和褶皱两种,区内以断裂构造为主要表现形式,断裂构造按其展布方向,切割关系可分为三组,即北西向、东西向、北东向。其中北西向断裂属区域构造,规模较大,形成时间早,对区内的地层、岩浆岩有明显的控制作用。东西向断裂构造仅限于楚鲁套海高勒-狼牙山地区,属局部构造,规模较小,延伸有限,但对热液矿床有明显的控制意义。北东向断裂组不太发育,为局部构造,规模小,发生晚,多以压扭性、扭性断裂为主。
2.3岩浆岩
测区岩浆活动有喷出和侵入两种形式,划分为华力西期、印支期和燕山期三个岩浆旋回。区内侵入岩属东昆仑花岗岩带的祁漫塔格花岗岩亚岩带,以华力西期、印支期中酸性岩为主。区内岩浆喷发活动频繁,主要有加里东中期、华力西早期和印支期,分别出露在寒武-奥陶纪滩间山群,晚泥盆世契盖苏群和晚三叠世地层中,从喷出岩石类型看,从早到晚有从基性到酸性的趋势。
2.4变质岩
区内变质岩分布较广,由于变质作用多次叠加,岩石类型比较复杂。按其成因主要有区域变质岩,接触变质岩、动力变质岩等。
3矿体地质特征
矿区自北向南出露有古元古界金水口岩群的下岩组、上泥盆统牦牛山组火山岩段以及大面积华力西期侵入岩和少量印支期、燕山期侵入岩。区内构造以断裂构造为主,主干断裂构造自北向南出主要有F1、F2、F3、F4断裂。F1、F2、F3走向为北西向,F4在区内南部表现为近东西走向。它们对区内矿化、异常带的展布有明显的控制作用。由于目前对矿区南区的工作程度较高,控制的矿体绝大部分分布在南区,获得的地质矿化信息较多。
3.1矿体特征
矿体位于矿区南部AS9异常区内,产于早侏罗世钾长花岗岩内,呈近东西向展布,与F4断裂构造走向一致。主要由4条矿化蚀变带,矿化蚀变带具分支复合现象,局部不连续,矿体以铅锌矿体为主,共圈出12条矿体,铅矿体3条(Pb1-Pb3)、锌矿体3条(Zn1-Zn3)、铅锌矿体5条(PbZn1- PbZn5)、铁锌矿体1条(FeZn1)。矿体以铅、锌矿体为主,占全部矿体的73.3%。矿体形态以透镜状,断续的脉状、似层状为主,沿走向和倾向变化较大,具膨大缩小特点。在矿化蚀变带交叉复合部位矿体厚大。矿床平均品位Pb:0.32-1.13%;Zn:0.51-1.74%;TFe:25.54-29.73%;Cu:0.21-0.81%。
3.2矿石质量
铅锌矿床以原生矿石为主,氧化矿石仅在地表浅部分布。根据化学分析和岩矿鉴定结果,矿石有用矿物为方铅矿、闪锌矿,杂质矿物主要为硬锰矿、磁铁矿、褐铁矿等,岩石蚀变类型有绿帘石化、碳酸盐化、高岭土化等。因此,将矿石类型初步分为锰矿化鉛锌矿石、锰矿化铅矿石、锰矿化锌矿石、磁铁矿化铅锌矿石、绿帘石化锌矿石、褐铁矿化铅矿石等。通过对铅锌矿体矿石矿物分析后发现,矿石主要金属矿物是闪锌矿、方铅矿、锰矿、褐铁矿、磁铁矿;脉石矿物种类较多,主要有斜长石、钾长石、绿泥石、石英、绿帘石、方解石、高岭土等矿物。根据简项化学分析结果可知,铅锌矿石中所含元素有Pb、Zn、Mo、Cu、Ag、Au等。其中铅的含量为0.3-2.93%,锌的含量为0.5-4.90%,Cu 含量0.001-0.10% ,,Mo含量〈0.005%, Au含量〈0.05×10-6, Ag 含量最高125.76×10-6。
3.3围岩蚀变
矿体围岩蚀变以高岭土化、碳酸盐化为主,次为绿帘石化,硅化,绿泥石化、绢云母化等。不同矿体的围岩蚀变类型及组合也有所变化,铅锌矿体围岩蚀变主要为高岭土化、碳酸盐化、绿帘石化、绢云母化。
4控矿因素
从矿体、围岩蚀变、矿石的结构构造等特征综合分析,矿区内主要的成矿类型为热液型,其控矿因素主要为侵入岩和断裂构造。燕山期中酸-酸性岩浆活动和与之有关的热液活动是测区主要的成矿作用;各种形式的断裂构造或断裂破碎带(包括岩体接触带部位)是重要导矿、容矿、控矿因素。
(1)岩浆岩
岩浆岩是形成矿体的矿质来源。根据目前东、西矿段已发现的铜铅锌矿体多分布于燕山期钾长花岗岩中及其与其它岩体接触带的事实,认为矿区内金属矿产的成矿期主要集中在燕山早期,大部分和燕山期早侏罗世侵入岩钾长花岗岩有关,成矿类型主要为热液型。早侏罗世的钾长花岗岩,在岩浆上升侵位及后期热液活动过程中其热力所影响到的区域范围内的地质体的物化平衡条件将被破坏,岩浆、热液及周围所有地质体内的成矿物质、挥发组分等将发生活化、运移,伴随着热量的变化形成多期成矿流体,并形成浸染状、致密块状矿石。岩浆本身具有巨大的热源,为区内成矿提供了热力动力,使成矿元素完成重组合、再分配和迁移富集过程。岩体不仅提供了成矿物质,岩浆演化过程当中分异出的岩浆期后含矿气水溶液及热卤水,还为后期热液叠加和矿物质的叠加等提供了直接条件。
(2)构造
F4主干断裂是区内的主要导矿构造和控矿构造,其附近的次级断裂则是明显的导矿和储矿构造。从矿区地球化学岩石剖面所反应的情况看,接触带、构造破碎蚀变带处, Cu、Pb、Zn、Au、Ag、W、Mo等元素含量均高,特别是次一级的破碎带为成矿提供了成矿空间。蚀变围岩与伴生矿体有着密切的成因和空间关系,它们均产生在构造破碎带中,目前在矿区南带已发现的矿(化)体都赋存于断裂构造形成的破碎蚀变带中,说明F4断裂构造是本区南带矿床的主要控制因素。
5结束语
总体而言,矿区目前工作及综合研究程度较低,对异常查证不够系统,未发现规模较大的矿体。但较好的热液来源,断裂构造提供热液的运移通道和储矿空间,而且已有成矿事实,根据成矿条件分析,区内有较好的找矿前景。
参考文献
[1]毛保身,杨贤法,蒋远山等.青海省格尔木市玛沁大湾铅锌矿普查(一)报告[R]2013年.
[2]薛培林等.青海祁漫塔格-都兰成矿带铜矿找矿前景初探[J]2006,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