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清代官场,磕头是个力气活儿,但磕多了,可以视作健身操。
爱磕头的状元
磕头这种养生法出自晚清重臣张之洞的堂兄张之万。张之万的名气与张之洞相比,完全不在一个档次。但张之万起点高,状元学历,张之洞就是个探花而已;官位不低,做到军机大臣。清朝没有宰相,自从雍正设立军机处,该机构就完全取代了殿阁大学士,成为真正的内阁,大学士不过是“位极人臣”的虚衔。
时人对张之万的评价却是“伴食”。清帝一般凌晨三点上朝,官员上班也就很早了,当然政府是管午饭的。张之万上班时基本不发言,吃饭却不比谁少,这就是所谓“伴食”。肚皮吃得滚圆,总是要努力消化一番,但清代还比较落后,不像现在满大街健身俱乐部,而且我国悠久的传统中,士大夫一直不太喜欢高强度运动,顶多耍耍五禽戏、太极拳。张之万大概是不屑于这么没创意的运动,于是从日复一日周而复始的劳动——三叩九拜中,领悟到了深刻的养生之道。
野史记载,张状元每天临睡前都要复习下跪、磕头动作100次,他认为,这样可以舒活筋骨、活动腰腿、运行气血,达到健康长寿的目的。考虑到张之万每天都要面圣,每天都要起伏叩跪这么多次,其健身效果应当不错。何况他不是来自外力压迫(比如老婆),纯属自愿锻炼,自我执行力超强,确乎值得鼓励。
熟能生巧,相信张之万先生在面圣时,叩拜动作之技巧娴熟、潇洒利落无人能出其右。不谈学术,不论官道,一个状元相公能把磕头搞得这么专业,想让他不去“伴食”就纯属奢望了。用这种好身体再去军机处“伴食”,还可以多吃一点朝廷的福利。
磕头长寿与磕头保命
估计张状元所得心法来自全庆。全庆,满洲正白旗人,正经的上三旗出身,类似黄埔嫡系,历道光、咸丰、同治、光绪四代,为官60年,活了82岁,最后官拜体仁阁大学士,太子少保,可谓位高权重,全福全寿。此老不仅见皇帝磕头不止,回到家也磕得风生水起。他将磕头当作长寿秘诀,日磕120次,跪倒40次。
磕头好处多多的另一个显例,是全庆的学生、汉臣翁同龢。翁同龢被罢官,基本上没什么过错,要说错,就是西太后看他不顺眼,想要砍掉光绪帝的臂膀。前两天过生日,西太后还赏赐了礼物,转过天来一纸诏书,就贬到底了。这样的无妄之灾,翁同龢能够坦然接受,没有懊恼得生了病,估计多半跟这磕头健身有关。回到家乡,连皇帝太后的影像都没一个,夜夜对着北方行三跪九叩的大礼,即每日磕头45次、起跪15次,坚持下来,最终,居然得以保住了自家性命,没有身首异处。
乾隆、嘉庆和道光三朝红人曹振镛,死翘翘时,被道光称为“实心任事”。他做官的“六字诀”是“多磕头,少说话”。不管皇帝说啥,骂啥,跪着磕头如捣蒜、如啄米就是,皇帝见了这副诚惶诚恐的奴才相,就是想怪罪,怕也于心不忍。那个时代,一些期待上进的朝臣,常常钻研磕头时在裤腿上缝块皮子,或装点棉花的技术,要么向资深太监请教,讨教如何头磕得响但又不太疼的秘方。
(摘编自《滨海时报》2012年5月30日,原标题为《磕头健身》)
爱磕头的状元
磕头这种养生法出自晚清重臣张之洞的堂兄张之万。张之万的名气与张之洞相比,完全不在一个档次。但张之万起点高,状元学历,张之洞就是个探花而已;官位不低,做到军机大臣。清朝没有宰相,自从雍正设立军机处,该机构就完全取代了殿阁大学士,成为真正的内阁,大学士不过是“位极人臣”的虚衔。
时人对张之万的评价却是“伴食”。清帝一般凌晨三点上朝,官员上班也就很早了,当然政府是管午饭的。张之万上班时基本不发言,吃饭却不比谁少,这就是所谓“伴食”。肚皮吃得滚圆,总是要努力消化一番,但清代还比较落后,不像现在满大街健身俱乐部,而且我国悠久的传统中,士大夫一直不太喜欢高强度运动,顶多耍耍五禽戏、太极拳。张之万大概是不屑于这么没创意的运动,于是从日复一日周而复始的劳动——三叩九拜中,领悟到了深刻的养生之道。
野史记载,张状元每天临睡前都要复习下跪、磕头动作100次,他认为,这样可以舒活筋骨、活动腰腿、运行气血,达到健康长寿的目的。考虑到张之万每天都要面圣,每天都要起伏叩跪这么多次,其健身效果应当不错。何况他不是来自外力压迫(比如老婆),纯属自愿锻炼,自我执行力超强,确乎值得鼓励。
熟能生巧,相信张之万先生在面圣时,叩拜动作之技巧娴熟、潇洒利落无人能出其右。不谈学术,不论官道,一个状元相公能把磕头搞得这么专业,想让他不去“伴食”就纯属奢望了。用这种好身体再去军机处“伴食”,还可以多吃一点朝廷的福利。
磕头长寿与磕头保命
估计张状元所得心法来自全庆。全庆,满洲正白旗人,正经的上三旗出身,类似黄埔嫡系,历道光、咸丰、同治、光绪四代,为官60年,活了82岁,最后官拜体仁阁大学士,太子少保,可谓位高权重,全福全寿。此老不仅见皇帝磕头不止,回到家也磕得风生水起。他将磕头当作长寿秘诀,日磕120次,跪倒40次。
磕头好处多多的另一个显例,是全庆的学生、汉臣翁同龢。翁同龢被罢官,基本上没什么过错,要说错,就是西太后看他不顺眼,想要砍掉光绪帝的臂膀。前两天过生日,西太后还赏赐了礼物,转过天来一纸诏书,就贬到底了。这样的无妄之灾,翁同龢能够坦然接受,没有懊恼得生了病,估计多半跟这磕头健身有关。回到家乡,连皇帝太后的影像都没一个,夜夜对着北方行三跪九叩的大礼,即每日磕头45次、起跪15次,坚持下来,最终,居然得以保住了自家性命,没有身首异处。
乾隆、嘉庆和道光三朝红人曹振镛,死翘翘时,被道光称为“实心任事”。他做官的“六字诀”是“多磕头,少说话”。不管皇帝说啥,骂啥,跪着磕头如捣蒜、如啄米就是,皇帝见了这副诚惶诚恐的奴才相,就是想怪罪,怕也于心不忍。那个时代,一些期待上进的朝臣,常常钻研磕头时在裤腿上缝块皮子,或装点棉花的技术,要么向资深太监请教,讨教如何头磕得响但又不太疼的秘方。
(摘编自《滨海时报》2012年5月30日,原标题为《磕头健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