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水墨是一种文化,亦是一种精神。它就像一个舞者,在不停的运动中自由地释放情怀;也在以强大的包容力演绎着各种世间之美。 在做这组策划之前请教过一些专业人士,他们觉得这是一个严肃甚至危险的话题,因为关于水墨的种种在当代已被谈论得太多太多,各种争论喋喋不休,沉重而繁琐,若想独辟蹊径且轻盈畅快难之又难。当然,短短的几十页说不尽水墨的一切,我们要做的不是批评、梳理和考察,而是想把与水墨相关的人和事的真实状态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水墨是一种文化,亦是一种精神。它就像一个舞者,在不停的运动中自由地释放情怀;也在以强大的包容力演绎着各种世间之美。
在做这组策划之前请教过一些专业人士,他们觉得这是一个严肃甚至危险的话题,因为关于水墨的种种在当代已被谈论得太多太多,各种争论喋喋不休,沉重而繁琐,若想独辟蹊径且轻盈畅快难之又难。当然,短短的几十页说不尽水墨的一切,我们要做的不是批评、梳理和考察,而是想把与水墨相关的人和事的真实状态、真实想法呈现出来,让读者在当代水墨画坛的纷繁景象中可以形成自己的认知。简单说,就是认识水墨。
现在的水墨似乎越来越难读懂,艺术家们的创作应该得到尊重,但他们的艺术语言随着“中西结合”的进程逐渐超越了传统的笔墨范式,致使诸多文化精英也难以读懂,更不要说大众。我们不禁要问,当代艺术就是要让人不容易读懂吗?其实,好的艺术应当是深入浅出、易知易行的,而非少数人的专利。艺术的改良,其贡献类似“白话文运动”,减的是形式,不减的是情怀。我们今天能读到的朱自清、鲁迅、闻一多的经典文章、诗歌,都是以白话文写就。他们用的是普通的文字,抒发的是不普通的情感。纵然是千年前的李杜诗章,其传世的名句亦多是朗朗上口、易懂亦知的语言。
水墨是一种古朴而神奇的艺术。水与墨的交融可以包含丰富的寓意,就像舞者那眼花缭乱的肢体语言,抽象而生动、洒脱而唯美。在那方寸素宣之上,有时候形放开了、笔零乱了、墨模糊了,情感却愈加真实了。当然,这需要形成超越苦难、随缘任运的生活态度和艺术追求。
其他文献
编者按:作为蜂巢当代艺术中心馆长,夏季风这几年关注的目光始终没有离开水墨。每年举办30多个展览,而其中肯定会有一部分与水墨有关。在他看来,目前的市场状况,以及藏家的理性心态,都表明水墨市场正在成熟。 虽然从2014年秋拍开始,水墨的二级市场进入了一个调整期,但作为一家优秀的画廊,它应该做的就是以自己确立的学术方向为指导,试图去影响市场的收藏趣味,而不是跟着市场走。 在2014年,蜂巢共举办了8
市场成就了当代水墨,让它在短期内异军突起,光环四射。但似乎市场也毁了它,使它过于膨胀,忽视了学术的积淀。这种由“热”及“冷”的快速转换,让收藏投资者是否还看好当代水墨?作为一级市场的画廊主们最有发言权。 埃斯肯纳兹:西方藏家有着旺盛需求 10月,一场名为“变形的回声:刘丹近期作品展”的展览将在伦敦开展,这是继去年“盛展双秀:中国雕塑 公元500年-1500年 李华弌的瀑布·山石与竹子”之后,埃
在一向风靡藏界的军事题材收藏中,1951年至1956年间发行的“回乡转业建设军人资助粮兑换现金券”和“回乡转业建设军人生产资助金兑取现金券”,以及后续的“复员建设军人生产资助金兑取现金券”等系列套券,多受珍宠。这不仅因其套券极其少见,而且更因其发行的历史背景风云多变。 故此,藏界也多有研究文章,并较全面地阐述了上述系列兑取现金券的身世和价值。但笔者如今所撰此文,立志以另类视角深度剖析此系列兑取现
水墨这种延续千年的艺术形态似乎拥有强大的新陈代谢能力,不断地以变形、更名等方式演绎着自身命运多舛的变革之路。在『当代艺术』大行其道的当下,『水墨』这门古老而充满魅力的艺术又以『新』字打头再次出场,一时间『新水墨』这个响亮的名号引来业内外无数关注的目光。但这并不像是一场艺术革命,因为我们没有看到它在学术领域发生变革的任何动机,仅仅是市场给了它存在的空间。我们试图从拍卖机构、藏家和艺术家三个维度进行观
编者按:虽然“新水墨”所展现的“当代性”多为美术界和市场看重,但“新”之所指不明,创作中又多雷同、模仿、媚俗、光怪陆离……市场表现也多波动,在偏锋当代艺术中心负责人王新友眼中,新水墨的未来还需要更多方面的努力和成熟,才能真正拥有其应有的学术和市场地位。 在我个人看来,水墨的当代性,主要体现在反映当下人的生活、精神状态和时代、价值观的变化。 新中国美术史上杰出的人物画大师周思聪曾是一代水墨新风的
编者按:前两年,“新水墨”以交易可观、展览频繁、代表艺术家价格指数迅速上升吸引了众多关注。然而从2014年秋拍开始,“滑铁卢”效应显现,“新水墨”的从“热”到“冷”,让一些刚刚对其萌生出兴趣的收藏投资者大呼“看不懂”。这种快速转换的变化,也从创新、挖掘等角度为市场提供了不小的借鉴意义。 异军突起 一二级市场的“倒置”,向来是中国艺术品市场的一个独特现象。这一点在“新水墨”的身上表现也不例外。可
21世纪也被称为数字时代。大到建筑设计,小到一条“朋友圈”的分享,数字手段的应用已经席卷了我们的日常生活,像空气一样无处不在。如今,“高大上”的数字技术也在艺术展览界扎下了新根,这对于实物展陈的传统而言,究竟是弥补遗憾的无奈之举,还是充满野心的有意颠覆? 看屏幕还是看原作 近日,一些应用数字化技术的艺术展接踵而至。以“不朽的梵高”中国巡展为例,其在宣传效果上甚至有盖过传统实物艺术展的势头。然而
中国当代水墨画界存在着两个迷信,一是过于相信笔墨或笔墨的表现力;另一是自以为是地相信一些画面形象的意义,如混沌意象的宇宙感、方与圆的阴阳哲学,或者矫揉造作变形后得到的所谓的深刻性。当代中国画太缺乏观念和方法论上的突破。上世纪80年代,以谷文达为代表的“宇宙流”水墨画将传统积墨法与西方现代派绘画(特别是超现实主义)相结合,创造了一种新风格。但本质上它是破坏性的,而非建树性的,因为它本质上仍未脱离徐渭
中国当代水墨以“新水墨”的一度火爆又一次被广泛关注,而“新水墨”之名确实给一部分艺术家带来了良好的市场空间,但从普遍认为的“新水墨”艺术家群体看,其包含面之大也让人不禁有种眼花缭乱的感觉,对于技法、图式、笔墨语言皆不相同的艺术家们来说,他们对“新水墨”的归类会有怎样的看法呢? 李津 突发的“火”不会长远 我们这批从“85新潮”一路走来的画当代水墨的老同志,之前长期被边缘化,只是在今天被想起来了
犹盘虬卧龙般的老松,如嵯峨孤山般的奇石,可安于一盆之内,乃置于一掌之上。若云烟有灵,或许也会被这盆中奇景所迷惑,环绕其中,这一“奇物”便是我们通常所说的“盆景”。所谓盆景,仅一捧土、一株植、一块石,共堆于一盆内,亦不能称之为盆景。所谓“景”,不论生于何处,都是可赏的。而盆景则以盆呈景,方寸之内更显妙境,其“源”可溯至千年,“法”亦不胜枚举…… 千年不朽是盆景 据文献记载,盆景的起源可追溯至遥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