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道德的法律强制——以《法律、自由与道德》为分析视角

来源 :西江文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atto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法律、自由与道德》主要是围绕着1959年《委员会关于同性恋罪错和卖淫问题的报告》的出台而引发的对刑法适用范围的大讨论,重点解决的问题是利用刑法对道德进行强制执行,尤其是对性道德的强制执行问题。《法律、自由与道德》涉及法律与道德之间多种关系,作者哈特关注的核心是“对道德进行法律强制”这个问题。首先,哈特从四个与法律和道德关系相关的问题开始论述,确定其所关注的核心问题。然后,哈特分别针对沃尔芬登报告、德夫林以及斯蒂芬的观点进行评述,并且利用密尔的自由主义原则进行论证,同时提出自己对道德的法律强制这个问题的思考。在本书的最后,哈特也指出无法否认道德的法律强制执行这一命题存在的价值,但是它也会给人类带来“苦楚和自由的丧失”。
  (一)沃尔芬登委员会的报告及其理由
  沃尔芬登委员会的报告建议取消成年人私下的、自愿的同性恋行为的刑事处罚,即使该类行为属于普遍公认的不道德范畴,但是仅因这种原因对其施加刑法的制裁是缺乏正当性根据的。报告认为,法律的主要功能在于维护社会公共秩序和保护民众免受侵害。法律只应当关注违反公共生活秩序的行为,而不应该渗透到公民私下的行为领域,法律必须要为私人领域提供自由的空间。
  对于卖淫行为,笔者认为沃尔芬登委员会的观点是模糊不清的,一方面该报告认为卖淫行为并不是非法的,另一方面也指出必须“把它从大街上驱逐”。形成这一模糊不清的观点的原因就在于如何更好地维持社会公共秩序。
  (二)德夫林主张道德的法律强制及其理由
  德夫林针对沃尔芬登委员会的报告进行了批判,他在“道德规范的强制执行”演讲中批判该报告的观点,认为法律具有卫护社会的责任,一些私人领域也该纳入到刑法所调整的范围中来。他认为社会是一个道德共同体,这个共同的道德规范对于社会的存在而言是至关重要的,如果作为维系社会存在的道德规范被践踏,就会导致社会的崩溃。因此,通过法律强制执行这些道德规范是具有正当性的。德夫林基于对不道德行为的镇压就和对叛国行为的镇压一样,都属于法律的职责所在。社会务必要存在一些公众必须遵从的行为标准和道德原则。
  (三)哈特批判的观点及其证成
  哈特演讲的主题是对道德的法律强制,并且从以下几个不同的方面展开论述:如果某种特定的行为不符合一般的道德标准,是否有充分的理由使它成为可由法律惩罚的行为?强制执行道德本身能否得到道德之许可?此类型的不道德行为就该是犯罪吗?针对此问题哈特借助于密尔的自由主义原则来为自身论证。哈特认为一个社会现有道德的变化并不必然的威胁到社会的存在,德夫林断言公共道德的任何变化都会危害社会的存在是很荒谬的。主张应在公共道德和私人道德之间划出一定的界限,反对法律不适当地干预私人的道德生活。哈特关注的核心在于能否对道德进行法律强制。哈特借助于密尔的自由主义进行论证,认为不能对道德进行法律的强制,法律只有在防止对他人造成伤害时才具有适用的正当性。
  哈特从相反的角度对德夫林的观点进行了批判,既然社会能够对造成损害的叛国行为或者其他不义的行为采取必要措施,对于一种没有对社会造成损害的不道德行为当然不应该受到处罚。哈特反对对于私下隐性的和没有对他人产生危害的不道德行为进行法律强制。法律对道德的强制执行分为两个方面,一个是“作为强制的执行”,即用惩戒的威慑力来阻止伤害他人的行为与不得做违背社会普遍的道德且对他人无害的行为之间是存在区别的。另一个是“作为惩罚的强制执行”,即它存在于对触犯者的实实在在的痛苦中,其实是一种报应理论。
  二、对相关问题的拓展思考
  针对这本书涉及到的道德和法律之间的关系,尤其是“对道德的法律强制”问题,笔者赞成哈特的核心观点,即不得对道德进行法律的强制执行。笔者站在客观的角度从以下两个方面对其进行分析论证。
  (一)道德对社会秩序的意义
  道德的含义,至今没有一个被大家普遍接受的、确切的表述方式。道德的产生和发展具有历史性、时代性和民族性,没有一成不变的道德观念,也没有朝令夕改的传统习惯,道德是一种社会意识形式。正如学者所言,“道德或者法律的观念是随着社会生活本身的变化而变化的,尤其是道德理论,都有其社会学背景,即理论本身是社会现实的反映,一定的理论体现了一定的社会现实”。[1]道德通过调整社会不同成员之间的关系来实现维护社会秩序的目的,在这个意义上,道德对于社会的稳定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
  笔者不赞成德夫林的观点,首先,道德对社会存在具有重要意义,但德夫林过分强调了道德对社会的作用力,把这种意识形态的价值观念等同于严重的叛国行为,而且赋予了道德一种强制性和僵硬性的色彩,这已经脱离了道德在一般意义上的意识性。尽管道德对社会存在具有重要的作用,但不可视道德具有绝对的地位,更不能在相反的层面成为对道德进行法律强制的依据。
  另外,笔者对于德夫林的“任何一个社会采取必要的步骤去维持其自身之存在都是可以允许的”观点也是持反对意见,如果允许社会对道德采取任何不受约束的措施,那么社会将会为了达成目的而不择手段,这是赤裸裸的暴力,违反了自然正义的理念和精神。社会的存在和发展必须有所节制才能健康的运行下去,不得为了所谓的公共利益而干预到公民私下的领域,否则就实现不了“自然法学的目的是维护人类的生存和谋求最佳状态”[2]。
  (二)法律的“不可为”
  本书中哈特借助于密爾的自由主义和功利主义传统为自身的立论提供支撑。在法律对道德进行强制执行这个问题上,如果允许法律如此强制,法律本身就不再是作为维护社会秩序的促进力量,而会演变为恶法,专注于对违反社会道德的强制与霸权主义,这最终会侵犯到个人自由和隐私权。正如前面论述的,尽管道德对社会的存在和发展很重要,但并不能因此而成为法律对之强制执行的理由。社会需要的是道德感化,而并不是通过法律强制道德来实现稳定的目的,此时的法律就应当有所“不为”。
  对于公序良俗的侵犯,更多情况下体现在公共场合。法律不得干预公民私下的领域,否则就会导致公权力向私权利侵犯的可能性,这正是法律“不可为”之处。“在文明世界中,强力能够正当地适用于一个文明化了的社会的任何成员的惟一目的,就是防止对他人造成伤害。”[3]在法治国家,法律和社会都有职责为个人的自由提供一定的空间,公民的隐私权受到宪法和法律的保障,任何机构和个人不得予以侵犯。法治文明的一个标志就是对于公民权利的保障以及对个人自由的尊重与捍卫,法律要把持住自身的“权力”,不得任意干涉私人的生活领域。
  通过对这本书的阅读和思考,笔者对法律与道德之间的关系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在任何一个法治国家,公民个人需要为自身在社会中的存在而争取最大限度的自由,国家也要对公众体现出尊重与宽容,同时,对于并未对社会造成损害以及并未伤害到他人的不道德行为予以公平对待,更不能用刑法的手段来干涉属于公民自由的领域。这也正是哈特所坚持的法律不得对道德进行强制执行的这一观点的精髓所在,其中孕育着对于自由、正义的价值追求。
  参考文献:
  [1]范进学,《法律与道德》,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2年。
  [2]徐爱国、李桂林,《西方法律思想史》(第三版),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4年。
  [3]转引自,[英]H.L.A哈特著,支振锋译,《法律、自由与道德》,北京:法律出版社,2006年。
其他文献
【摘要】:近代整体历史有两个渊源,一是基督教的普世史,二是人文主义者和理性主义者的整体史理论和进步史观。而伴随着20世纪世界范围内新形势及新问题的出现,整体历史出现了显著变化,开始进入一个新阶段,即全球史与“整体世界史观”阶段。  【关键词】:整体历史;全球史;整体世界史观  一、全球史的出现  在20世纪初,人类就已经在地理意义上完成了对整个地球的探索,加强了世界各地之间的相互联系;与此同时,科
期刊
【摘要】:新媒体时代的到来冲击着传统生活中的经济、政治、文化,对于自我意识强及其热衷于创新的高校师生来说,新媒体一方面无疑成为了汲取信息和知识最理想的途径和渠道,但另一方面又成为了主流意识形态和其他社会思潮相互碰撞的新阵地。分析新媒体基本概念以及传播特点,探讨新媒体背景下对我国高校意识形态安全建设问题,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关键词】:新媒体;意识形态安全  一、新媒体对我国高校意识形
期刊
【摘要】:思想政治工作在我国建设社会主义道路上占据着重要位置,在社会发展中,不仅要做好实际中的工作,同时也要做好思想上的工作,银行企业也是如此。在目前这种社会经济发展新形势下,为了顺应时代发展要求,银行企业必须要加强思想政治工作建设,并充分发挥其积极作用,建立坚实的企业发展后盾。本文从不同的方面对在银行企业中如何发挥思想政治工作的作用进行了深入分析,以期为银行工作者提供良好的参考依据。  【关键词
期刊
【摘要】:传统家庭的养老服务功能日益弱化,老年人特别是高龄老人对社会福利和服务的需求不断增加,养老职能将更多地依赖于社会,给我国的安老养老工作造成了巨大的压力。这一客观事实,迫切要求社区加强老年人的照顾服务功能,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已日益显示出了其必要性和迫切性。社区养老服务将成为今后我国养老服务的主要模式之一,成为解决我国养老问题的新选择。  【关键词】: 服务需求;社区照顾;居家养老  一、居家养
期刊
“互联网+”来势汹汹,在政府引导和市场需求双重作用下,正成为一股强劲态势迅速渗入到各个传统行业。传统行业与互联网的深度融合,使不少传统行业开始转型升级,集中于线下销售的传统行业开始依托互联网向线上转移。同时人们消费观念的转变,也使传统行业不得不利用好互联网,开拓创新新局面。  以衣为首的服装行业,转型可谓水到渠成,服装行业与互联网的融合,率先引领以服装为首的传统产业变革。“互联网+服装品牌”已在服
期刊
【摘要】:人民调解制度在中国文化中孕育而生,近代以来在维护社会稳定、实现人民自治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在世界上享有 “东方一枝花”,“东方经验”的美誉。但进入20 世纪90 年代后期,人民调解逐渐被忽略,主要体现在调解纠纷的数量及其参与调解案件数量的比例急剧下降、人民调解协议效力单薄、人民调解缺乏经费支持。造成目前这种局面的原因繁多,主要原因有,社会结构的变迁、理论上的误区、以利益为核心的市场经济的
期刊
【摘要】:目前,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关键期,作为社会管理的重要内容,文化对于增强国家的综合实力具有重要意义,群众文化是社会文化活动的基础,在社会经济建设迅猛发展,人们物质生活水平不断提升的时代背景下,发展群众文化活动,不仅是社会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促进国家和民族文化进步的必要措施,本文结合工作实践,在阐述群众文化活动内容及特点的基础上,分析当前群众文化活动管理的现状,并进一步探索群众文化活动
期刊
【摘要】:随着社会物质文明的进步,人们的居住环境日益提升,尤其在人口急剧增长的城市,居住小区成为现代化城市的主要居住形式。虽然我国城市建设速度较快,但是在总体的居住小区设计水平还不够高,未能充分满足现代社会人们对居住环境的需求,本人结合工作实践,在阐述城市居住小区规划设计创新内涵的基础上,分析其中存在的问题,并进一步探索城市居住小区规划设计创新的对策。  【关键词】:称呼四;居住小区;规划设计;创
期刊
【摘要】:随着中国政府管理模式和管理职能要实现从“管制”向“服务”的重大转变,加之全球信息化的到来,网络在人们的政治生活中发挥了越来越大的作用。近几年,网络上评议政风行风活动如火如荼的开展起来,全国绝大多数省级政府网站和大部分市级政府网站都有专门的民主评议政风行风的网站或页面,热心公众事务的网民可以针对政府部门和各行业职能部门的表现给与评价或者提出建议。但整个网上评议的过程存在着信息不对称、领导不
期刊
【摘要】:近年来,随着我国法治进程的不断推进,一些新型案件逐渐涌现出来。涉及骨灰纠纷的案件就是其中的典型,有关骨灰的相关民法问题,我国尚未形成专门的立法,且专家学者对此类案件的看法各有不同,法院判决也没有统一的依据。基于此,本文从三个方面入手来分析骨灰“纠纷”案件中的突出问题,从而对实践提供一些参考。  【关键词】:骨灰;祭奠利益;继承;分葬  一、骨灰是否属于物权的客体  学界有“骨灰物权说”,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