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又是岩茶新一季,乱花渐欲迷人眼。这话里“花”专指武夷岩茶的名丛。
关于岩茶名丛,是极难说道的一个话题。在探讨问题之前,有必要先明晰一下武夷岩茶的几个概念:
菜茶,原产于武夷山的茶树品种,是一个极优良的中小叶茶树代表种群。
花名,各类名丛、单丛及其成品茶名称的统称。
单丛,从武夷菜茶有性群体中采用单株选择法选育的优良茶树。
名丛,从单丛中优中选优优育出的优良单丛。
——罗盛才《武夷名丛录》
据林馥泉1942年的调查,武夷名丛数目不下千种。这些名丛世代相传、争奇斗艳,加以人工精心培育,品质不断提高,使武夷岩茶声誉长久不衰。而花名众多,也是岩茶值得玩味的重要方面。
血脉纯正的名丛茶树确实存在,具备品饮价值的优质名丛成茶不多。在武夷山优秀山场之一的鬼洞,福建省茶叶研究所的岩茶名丛品种园里,有近百种的武夷名丛。有些名丛作为标本植株,并未采摘制茶。
笔者有机会尝到且能确定品种的岩茶名丛,全靠知名乌龙茶专家陈郁榕老师极少量的茶样分享。即便是这样,也并不足以形成对岩茶名丛的口感记忆。除了特征明显、相对较容易分辨的四大名丛和新培育出的高香品种黄观音、金观音外,余者皆难辨出。
每年总是会喝到各种名目的名丛花名,口感滋味各不相同。似乎茶店拿不出一两款新的花名,便会有不够“专业”和“资深”之嫌。许多名不见经传的花名,品饮之后除新奇冷僻的名字外,香型独特、滋味参差、叶底花杂则是共有的现象。笔者的口感经验积累有限,并不能判定这些花名的品种特征对否,只能单纯的就茶叶的香气和滋味做基本的品质判断。
在众多的花名中,口感品质上佳者虽极少见,确也真实存在。这其中以规模相对较大的品牌企业的花名产品为主,比如武夷山某企业的“素心兰”,再比如某品牌主打武夷山知名坑涧“牛栏坑”的花名。这些茶都价格不菲,品质也可圈可点。如若经济许可,确有购入品鉴的价值。不过,多数茶品只是以“花名”作幌子。
武夷岩茶历史悠久,众多名丛皆从莱茶中选育而出,此之外口感特征独特者便是众多名丛,而名丛之中品质优异、口感更稳定者又有四大名丛,这些皆是经历史和各代专家检验而出的优良品种。许多名丛历史上一直存在,却并未推广开来,是品种本身某些局限性所致。有的名丛对生长环境条件和栽培制作工艺有较严格的要求;有的名丛品质好,但产量低;有的名丛同名异物等。而那些动辄标榜某知名坑涧、某知名山头的名丛,无非是为了提高自家花名的附加值。优质山场,种植成茶质量更稳定、产量更高的肉桂、水仙尤恐不及,敢于冒险尝试之人并不多。
“名丛历经沧桑,由于历史的各种原因,不少珍贵名丛现已无存,现存名丛中分离变异和混杂现象也不少。因此,要合理有效地开发利用名丛,首先应该正确认识名丛,通过搜集、整理鉴别和培育,根据需要而选择利用。”罗盛才先生在《武夷名丛录》序言中的这段话,或许正是我们需要思考和践行的。
关于岩茶名丛,是极难说道的一个话题。在探讨问题之前,有必要先明晰一下武夷岩茶的几个概念:
菜茶,原产于武夷山的茶树品种,是一个极优良的中小叶茶树代表种群。
花名,各类名丛、单丛及其成品茶名称的统称。
单丛,从武夷菜茶有性群体中采用单株选择法选育的优良茶树。
名丛,从单丛中优中选优优育出的优良单丛。
——罗盛才《武夷名丛录》
据林馥泉1942年的调查,武夷名丛数目不下千种。这些名丛世代相传、争奇斗艳,加以人工精心培育,品质不断提高,使武夷岩茶声誉长久不衰。而花名众多,也是岩茶值得玩味的重要方面。
血脉纯正的名丛茶树确实存在,具备品饮价值的优质名丛成茶不多。在武夷山优秀山场之一的鬼洞,福建省茶叶研究所的岩茶名丛品种园里,有近百种的武夷名丛。有些名丛作为标本植株,并未采摘制茶。
笔者有机会尝到且能确定品种的岩茶名丛,全靠知名乌龙茶专家陈郁榕老师极少量的茶样分享。即便是这样,也并不足以形成对岩茶名丛的口感记忆。除了特征明显、相对较容易分辨的四大名丛和新培育出的高香品种黄观音、金观音外,余者皆难辨出。
每年总是会喝到各种名目的名丛花名,口感滋味各不相同。似乎茶店拿不出一两款新的花名,便会有不够“专业”和“资深”之嫌。许多名不见经传的花名,品饮之后除新奇冷僻的名字外,香型独特、滋味参差、叶底花杂则是共有的现象。笔者的口感经验积累有限,并不能判定这些花名的品种特征对否,只能单纯的就茶叶的香气和滋味做基本的品质判断。
在众多的花名中,口感品质上佳者虽极少见,确也真实存在。这其中以规模相对较大的品牌企业的花名产品为主,比如武夷山某企业的“素心兰”,再比如某品牌主打武夷山知名坑涧“牛栏坑”的花名。这些茶都价格不菲,品质也可圈可点。如若经济许可,确有购入品鉴的价值。不过,多数茶品只是以“花名”作幌子。
武夷岩茶历史悠久,众多名丛皆从莱茶中选育而出,此之外口感特征独特者便是众多名丛,而名丛之中品质优异、口感更稳定者又有四大名丛,这些皆是经历史和各代专家检验而出的优良品种。许多名丛历史上一直存在,却并未推广开来,是品种本身某些局限性所致。有的名丛对生长环境条件和栽培制作工艺有较严格的要求;有的名丛品质好,但产量低;有的名丛同名异物等。而那些动辄标榜某知名坑涧、某知名山头的名丛,无非是为了提高自家花名的附加值。优质山场,种植成茶质量更稳定、产量更高的肉桂、水仙尤恐不及,敢于冒险尝试之人并不多。
“名丛历经沧桑,由于历史的各种原因,不少珍贵名丛现已无存,现存名丛中分离变异和混杂现象也不少。因此,要合理有效地开发利用名丛,首先应该正确认识名丛,通过搜集、整理鉴别和培育,根据需要而选择利用。”罗盛才先生在《武夷名丛录》序言中的这段话,或许正是我们需要思考和践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