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德育是小学教育中的重点,对学生的素质、思维观念发展都有重要的意义。而在目前的小学班级管理中,德育的渗透存在着一定的问题,如德育内容较为单调、德育方式较为枯燥等,这些问题既阻碍了德育活动的有效开展,又降低了班级管理的质量。因此班主任需要先以反思、审视等方式,寻找到班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然后再基于问题设计有效、优质的德育内容。如此,班主任便可以有效地将管理工作与德育工作融合在一起,对学生进行立德树人的教育。
关键词:小学班主任;德育渗透
班主任是小学班级管理中的核心人物,也是对学生进行引导,促进学生素养发展的“指路明灯”。基于立德树人的教育要求,教师在日常的管理工作中,应当渗透进德育教育工作,以德育内容呼应管理内容,促进学生能力的发展。班主任在开展管理工作时,首先明确整理德育渗透在班级管理工作中的价值,然后分析工作中存在的德育渗透问题,最后再探索渗透优质德育教育内容的策略。通过有效的策略,班主任最终能够将管理与德育进行有效的融合。
一、小学班级管理工作中德育渗透的意义
在信息化的时代背景下,小学生在家庭、社会中都会通过网络渠道了解到丰富的信息,并且这些信息中很多内容蕴含着不正确的价值观。当小学生在家庭、社会中受到不良信息的影响之后,常常会出于炫耀等目的,将不良的信息传播给同班、同校的同学。在这种情况下,在班级管理工作中渗透德育便成为维持学生身心健康的必要举措。在日常的管理工作中,学生会将自己受到的不良影响表现在学习、生活的各个方面,如不良消费、污言秽语、精致利己等。当班主任发现这些问题时,往往意味着学生已经深受相应内容的影响,也同样表明这是班主任对学生进行引导、管理的关键时刻,如果班主任忽视了学生行为举止发出的信号,或者做出了不良的应对方式,那么学生便很可能会形成不良的思维意识观念。
二、小学班级管理工作中德育渗透存在的不足
德育是对学生进行思想意识引导的教学活动,但小学生是较为任性的,大部分小学生在接受德育时,都不会直接接受德育的理念,而是需要班主任、教师、家长的多次引导,才会将德育内容内化。但在现实中,许多班主任设计的德育内容过于枯燥,如德育内容为通篇说教或者全部都是语言。这样不但不能达到预期的德育效果,还会使小学生对德育内容产生厌恶、抵触的情绪。并且在枯燥的德育内容与趣味的不良信息的对比下,小学生会更加地喜欢那些不良的信息。所以,在设计德育内容时,教师需要关注德育内容的趣味性,避免德育教学取得相反的教育效果。
三、小学班主任班级管理中的德育渗透
(一)结合时代特点丰富德育内容
德育是对学生思维意识、行为观念进行引导教育的内容,而在信息化的时代中,借助不同形式的载体对他人进行影响的内容繁杂多样,且其中大部分内容都没有什么营养,甚至拥有不良的影响。在这样的环境下,传统的纯语言、文字式的德育内容便已落后于时代,并不能对小学生产生良好的引导效果。所以,班主任需要结合时代的特点丰富德育内容,将优质的德育内容与日常的管理工作融合在一起。比如,在传统的德育内容中,班主任通常会要求学生熟读“尊敬师长”等道德规范条例,甚至有的班主任还会布置背诵任务。而在优化内容的背景下,班主任便可以将枯燥的内容设计成“诚实守信是根本,言行一致不能分”的歌谣形式。相较于枯燥的条例,这种歌谣更受小学生喜爱,不太容易激发出小学生的抵触感。在这些基础的内容之外,教师还需要设计视频等形式的德育内容。
(二)基于自身职业探索德育方式
大多学校的班主任都是由任课教师兼任的,所以班主任在具有较强的管理、心理教育能力时,也需要具有出色的教学能力。而在这种情况下,班主任在开展德育教育活动时,便不应当拘泥于自己班主任身份,还应当探索自己学科教师身份在德育中的价值。因此,班主任不仅需要在班会课中开展德育教育活动,还需要在学科的教学活动中渗透相应的德育内容。如此,班主任便可以探索更多、有效的德育教育方式,提升德育教育活动的有效性。德育教育的方式应当是多样的,例如在班会课中,班主任便引导学生参与到德育情境的创设和交流之中,以结合实践的德育活动提升德育活动的有效性。以教育学生和谐相处的德育主题班会为例,班主任可以先引导学生分享自己和好朋友一起经历过的事情,如一起去过公园、一起完成过打扫班级卫生的任务等。这些活动一般都是学生的美好记忆,能够激起学生分享、交流的欲望。而在学生分享的过程中,教师则要观察其中可用于进行德育的点,并以该内容开展德育工作。
(三)立足学生特点丰富德育细节
在小学的德育教育中,班主任需要认识到,德育内容对不同的学生会产生不同的效果。对于品学兼优的学生,德育只是促进他们成长的动力,而对于存在某种道德、思想问题的学生,相对应的德育内容才能够产生相应的引导作用。所以在渗透德育的管理活动中,教师需要立足学生的思想、行为特点,然后充实或者丰富德育活动的细节,以便提高教学活动的有效性。以前文所述案例为例,在班会中,当引导几位学生完成分享之后,教师便可以组织学生组成小组,让学生在小组中分享彼此的经验。而班主任则在班级中巡视,对学生进行针对性的引导。并且,在活动之后,班主任可以为学生建立德育档案,以对学生的三观、身心发展程度进行监督,然后设计富有针对性的德育教学活动。
综上所述,将德育渗透在班级管理活动中能够提升两种教育活动的效果。班主任在将德育与班级管理进行融合时,首先需要认清班级管理工作、德育工作的目的和重要性,然后再寻找两种教育活动之间的共同点和联系。在这之后,班主任便可以基于二者之间的联系,设计符合小学生思维意识发展程度、当前状态的德育内容,对小学生进行管理教育和德育。并且,在实际的教育過程中,教师还需要关注学生的实际体验,基于学生的反应不断调整教学的策略。
参考文献:
[1]高福生.小学班主任班级管理工作中的德育工作研究[J].课程教育研究,2020(45):21-22.
[2]柳惠娟.刍议小学班主任教学管理中如何加强德育工作[J].新课程,2020(29):217.
关键词:小学班主任;德育渗透
班主任是小学班级管理中的核心人物,也是对学生进行引导,促进学生素养发展的“指路明灯”。基于立德树人的教育要求,教师在日常的管理工作中,应当渗透进德育教育工作,以德育内容呼应管理内容,促进学生能力的发展。班主任在开展管理工作时,首先明确整理德育渗透在班级管理工作中的价值,然后分析工作中存在的德育渗透问题,最后再探索渗透优质德育教育内容的策略。通过有效的策略,班主任最终能够将管理与德育进行有效的融合。
一、小学班级管理工作中德育渗透的意义
在信息化的时代背景下,小学生在家庭、社会中都会通过网络渠道了解到丰富的信息,并且这些信息中很多内容蕴含着不正确的价值观。当小学生在家庭、社会中受到不良信息的影响之后,常常会出于炫耀等目的,将不良的信息传播给同班、同校的同学。在这种情况下,在班级管理工作中渗透德育便成为维持学生身心健康的必要举措。在日常的管理工作中,学生会将自己受到的不良影响表现在学习、生活的各个方面,如不良消费、污言秽语、精致利己等。当班主任发现这些问题时,往往意味着学生已经深受相应内容的影响,也同样表明这是班主任对学生进行引导、管理的关键时刻,如果班主任忽视了学生行为举止发出的信号,或者做出了不良的应对方式,那么学生便很可能会形成不良的思维意识观念。
二、小学班级管理工作中德育渗透存在的不足
德育是对学生进行思想意识引导的教学活动,但小学生是较为任性的,大部分小学生在接受德育时,都不会直接接受德育的理念,而是需要班主任、教师、家长的多次引导,才会将德育内容内化。但在现实中,许多班主任设计的德育内容过于枯燥,如德育内容为通篇说教或者全部都是语言。这样不但不能达到预期的德育效果,还会使小学生对德育内容产生厌恶、抵触的情绪。并且在枯燥的德育内容与趣味的不良信息的对比下,小学生会更加地喜欢那些不良的信息。所以,在设计德育内容时,教师需要关注德育内容的趣味性,避免德育教学取得相反的教育效果。
三、小学班主任班级管理中的德育渗透
(一)结合时代特点丰富德育内容
德育是对学生思维意识、行为观念进行引导教育的内容,而在信息化的时代中,借助不同形式的载体对他人进行影响的内容繁杂多样,且其中大部分内容都没有什么营养,甚至拥有不良的影响。在这样的环境下,传统的纯语言、文字式的德育内容便已落后于时代,并不能对小学生产生良好的引导效果。所以,班主任需要结合时代的特点丰富德育内容,将优质的德育内容与日常的管理工作融合在一起。比如,在传统的德育内容中,班主任通常会要求学生熟读“尊敬师长”等道德规范条例,甚至有的班主任还会布置背诵任务。而在优化内容的背景下,班主任便可以将枯燥的内容设计成“诚实守信是根本,言行一致不能分”的歌谣形式。相较于枯燥的条例,这种歌谣更受小学生喜爱,不太容易激发出小学生的抵触感。在这些基础的内容之外,教师还需要设计视频等形式的德育内容。
(二)基于自身职业探索德育方式
大多学校的班主任都是由任课教师兼任的,所以班主任在具有较强的管理、心理教育能力时,也需要具有出色的教学能力。而在这种情况下,班主任在开展德育教育活动时,便不应当拘泥于自己班主任身份,还应当探索自己学科教师身份在德育中的价值。因此,班主任不仅需要在班会课中开展德育教育活动,还需要在学科的教学活动中渗透相应的德育内容。如此,班主任便可以探索更多、有效的德育教育方式,提升德育教育活动的有效性。德育教育的方式应当是多样的,例如在班会课中,班主任便引导学生参与到德育情境的创设和交流之中,以结合实践的德育活动提升德育活动的有效性。以教育学生和谐相处的德育主题班会为例,班主任可以先引导学生分享自己和好朋友一起经历过的事情,如一起去过公园、一起完成过打扫班级卫生的任务等。这些活动一般都是学生的美好记忆,能够激起学生分享、交流的欲望。而在学生分享的过程中,教师则要观察其中可用于进行德育的点,并以该内容开展德育工作。
(三)立足学生特点丰富德育细节
在小学的德育教育中,班主任需要认识到,德育内容对不同的学生会产生不同的效果。对于品学兼优的学生,德育只是促进他们成长的动力,而对于存在某种道德、思想问题的学生,相对应的德育内容才能够产生相应的引导作用。所以在渗透德育的管理活动中,教师需要立足学生的思想、行为特点,然后充实或者丰富德育活动的细节,以便提高教学活动的有效性。以前文所述案例为例,在班会中,当引导几位学生完成分享之后,教师便可以组织学生组成小组,让学生在小组中分享彼此的经验。而班主任则在班级中巡视,对学生进行针对性的引导。并且,在活动之后,班主任可以为学生建立德育档案,以对学生的三观、身心发展程度进行监督,然后设计富有针对性的德育教学活动。
综上所述,将德育渗透在班级管理活动中能够提升两种教育活动的效果。班主任在将德育与班级管理进行融合时,首先需要认清班级管理工作、德育工作的目的和重要性,然后再寻找两种教育活动之间的共同点和联系。在这之后,班主任便可以基于二者之间的联系,设计符合小学生思维意识发展程度、当前状态的德育内容,对小学生进行管理教育和德育。并且,在实际的教育過程中,教师还需要关注学生的实际体验,基于学生的反应不断调整教学的策略。
参考文献:
[1]高福生.小学班主任班级管理工作中的德育工作研究[J].课程教育研究,2020(45):21-22.
[2]柳惠娟.刍议小学班主任教学管理中如何加强德育工作[J].新课程,2020(29):2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