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西方世界正心情复杂地注视着中国的崛起:一方面他们希望从中国经济的发展中获得最大的利益,另一方面,他们又害怕发展的中国会挑战自己在全球的地位
中国对西方到底意味著什么?她会给西方带来新的商业机会,还是会掠夺西方原有的商业机会?或者,她干脆会成为一个和西方敌对的超级大国?
早在一个世纪以前,杰克·伦敦就问过所有这些问题了。在他28岁时,这位以写阿拉斯加淘金热故事而著名的作家受雇于赫斯特新闻报,前往亚洲报道日俄战争。在这场战争中,杰克·伦敦目睹了一个欧洲国家被一个非欧洲国家所击败。自1453年东罗马帝国的君士坦丁堡被来自亚洲的“野蛮人”攻陷以来,这种情况还是第一次出现。
在那场战争结束的时候,加利福尼亚刚好因移民问题爆发了反华暴动。在这种背景下,杰克·伦敦发回了一篇名为《黄祸(The Yellow Peril)》的随笔文章。在文章里,他预言中国终有一天会“主宰”地球。
三年后,他又写了一部名为《空前入侵(The Unparalleled Invasion)》的科幻故事,他在这个故事中对中国的未来作了两项精确的预测。首先,他预测日本将入侵中国,但最终被驱赶出去。日本的入侵发生在1931年,即杰克伦敦死后15年,而且日本人也的确在二战末被逐出中国。
更重要的是杰克·伦敦的第二个预言。他看到中国将在二十世纪工业化,而且它大量廉价、守纪律的劳动力将再次令它恢复数千年以前的地位——世界上最伟大的经济强国。他写道:“中国没有征服别人的梦想,中国人不是好战的帝皇种族,而是一群勤勉、节约、爱好和平的人。当西方种族争吵打斗时,中国只是平静地致力于发展她的工业并成长起来。”
在杰克·伦敦的故事中,中国变成地球上最大的经济体。而事实上,以目前的增长速度,中国的GDP将在本世纪中叶超过美国。他预言的结局是恐怖的:西方大国被中国吓坏了,用生物战争去铲除她的人口。杰克·伦敦可能并不认可这样的大屠杀,但他无疑看到“黄祸”对西方来说是威胁。尽管有着丑陋的种族主义,杰克·伦敦的故事抓住了全球化的两面:东方飞速发展所带来的美好前景,以及西方相对衰落所带来的震荡余波。
首先是光明面:大多数人摆脱贫困。世界银行数据显示,从1981到2004年,极端贫困的人(日收入不足一美元)从世界人口的33%下降到15%。中等贫困(日收入不足两美元)从54%下降到40%。其中,中国的脱贫速度是最快的,极端贫困人口的比例从64%下降到10%,而且同期中等贫困比例从84%下降到35%。此前,人类福利从来没有这么快地提升过。
不少外国人正在从中国的快速发展中受益。如今,在中国北京、上海等地的豪华宾馆和会议中心里,云集着来自世界各地的商人。这又是一场淘“金”热——中国的工业化缔造世界绝对财富前所未有的大增长。
然而,与此同时,美国的相对财富以及与此相关的政治和军事力量正在下降。对我们而言,这是全球化的负面。
长期来看,我们必须保持军事强大,而且要更好地保护环境。但我们最紧迫的需要,是为全球化背景下的自由贸易受害者即美国公司提供更充分的保护。不过,请不要拿关税来开刀,这样做只会削弱所有人的利益。我们应该做的,是对那些在自由贸易中受到伤害的公司提供补贴。
在北欧国家,这样的补贴非常多。哈佛大学和其他地方的调查显示,那些地方会有更多人赞成全球化。北欧人人认识到什么对人民整体有好处,他们因此愿意保护那些全球化中的输家。
我们也应该保护这样的输家——不是出于好心,而是保护我们的整体贸易利益。我们不能期望数百万工人愿意牺牲他们的就业来祭奠全球化,从而让我们其他人可以享受更好的生活。
两个多世纪以来,美国经济增长得比世界其他地方快。但现在,美国经济已经风光不再。
如果要在本世纪征服世界贫困,那么穷国的飞速增长必须持续下去。我们美国人可以通过投资、帮助世界穷人更巧妙地工作而变得更富有。而中国正向我们展示我们的世界有多大潜能。
我们不能让对亚洲复兴的恐惧,把我们和创造财富的大引擎分离,而是应该更具建设性地参与其中,分得更大一杯羹。
■看中国
《德国之声》中国音乐市场前景远大
十三亿人口,四亿台电视,五亿部手机,这无论对明星本人来说,还是对明星背后的商家以及相关产业链来说,都有着巨大的吸引力。中国音乐文化市场的巨大潜力成为各大厂商竞相争夺的目标之一。
2006年,大约有35.000种音像制品在中国市场上销售,其中音乐产品约9500种。为了争夺中国市场份额,国际四大唱片公司都纷纷进驻中国,并积极招兵买马。同时,相关的音乐杂志市场也蓬勃发展,不少国际杂志也与中国国内的音像杂志社合作,出版中文版。
《华尔街日报》 中国为能源价格左右为难
随着通货膨胀水平升至十年高点,中国政府抑制通胀的努力正开始挤压其他经济政策的实施空间。其中一个主要的牺牲品似乎就是能源价格的市场化,而这一政策调整对于中国提高效率和减少污染十分必要。
眼下,政府的关注点是8月份增幅高达6.5%的消费者价格指数——这是自1996年以来的最高水平,因此不大可能将国内燃料和电力价格上调至市场水平,因为这将加深公众的不满情绪。不过这样做也有不利一面:由于能源价格是“人为压低”,就直接导致了消费者和企业的浪费。
《芝加哥论坛报》 中国开始治理空气污染
珠江三角洲是中国经济转型的孵化器,伴随工业发展而来的是恶劣的空气污染。从北京到广州,政府官员开始警觉,意识到这种跟全球变暖有关的日益恶化的环境噩梦,力图在这个问题仍然可能得到控制之时对付这个问题。
中国希望到2010年减少二氧化碳及其他温室气体排放10%,这一目标并不能被保证实现,不过,中国正在努力。现在,中国正在实施一个针对一千个最大电力消耗企业的新计划。中央政府已经要求这些公司签署协议大幅度削减能源使用和排放。
《洛杉矶时报》 中国加强食品审查
在爆发了一些食品安全问题之后,中国官员开始加强执法,试图重建“中国制造”标签的信心。现在,每一个前往美国的集装箱在装货以前都要经过检查,而以前一般是每15个才检查一个。此外,中国官员希望通过吊销出口牌照和公布一些违规公司的名字,来制止一些非法出货。
由于相关部门加强了卫生和安全管理,今年夏天中国包括大蒜、蜂蜜和鱼类在内的食品出口大大减少。这意味着美国一些种植者的收入会增加,但对消费者而言则意味着更高的价钱。
中国对西方到底意味著什么?她会给西方带来新的商业机会,还是会掠夺西方原有的商业机会?或者,她干脆会成为一个和西方敌对的超级大国?
早在一个世纪以前,杰克·伦敦就问过所有这些问题了。在他28岁时,这位以写阿拉斯加淘金热故事而著名的作家受雇于赫斯特新闻报,前往亚洲报道日俄战争。在这场战争中,杰克·伦敦目睹了一个欧洲国家被一个非欧洲国家所击败。自1453年东罗马帝国的君士坦丁堡被来自亚洲的“野蛮人”攻陷以来,这种情况还是第一次出现。
在那场战争结束的时候,加利福尼亚刚好因移民问题爆发了反华暴动。在这种背景下,杰克·伦敦发回了一篇名为《黄祸(The Yellow Peril)》的随笔文章。在文章里,他预言中国终有一天会“主宰”地球。
三年后,他又写了一部名为《空前入侵(The Unparalleled Invasion)》的科幻故事,他在这个故事中对中国的未来作了两项精确的预测。首先,他预测日本将入侵中国,但最终被驱赶出去。日本的入侵发生在1931年,即杰克伦敦死后15年,而且日本人也的确在二战末被逐出中国。
更重要的是杰克·伦敦的第二个预言。他看到中国将在二十世纪工业化,而且它大量廉价、守纪律的劳动力将再次令它恢复数千年以前的地位——世界上最伟大的经济强国。他写道:“中国没有征服别人的梦想,中国人不是好战的帝皇种族,而是一群勤勉、节约、爱好和平的人。当西方种族争吵打斗时,中国只是平静地致力于发展她的工业并成长起来。”
在杰克·伦敦的故事中,中国变成地球上最大的经济体。而事实上,以目前的增长速度,中国的GDP将在本世纪中叶超过美国。他预言的结局是恐怖的:西方大国被中国吓坏了,用生物战争去铲除她的人口。杰克·伦敦可能并不认可这样的大屠杀,但他无疑看到“黄祸”对西方来说是威胁。尽管有着丑陋的种族主义,杰克·伦敦的故事抓住了全球化的两面:东方飞速发展所带来的美好前景,以及西方相对衰落所带来的震荡余波。
首先是光明面:大多数人摆脱贫困。世界银行数据显示,从1981到2004年,极端贫困的人(日收入不足一美元)从世界人口的33%下降到15%。中等贫困(日收入不足两美元)从54%下降到40%。其中,中国的脱贫速度是最快的,极端贫困人口的比例从64%下降到10%,而且同期中等贫困比例从84%下降到35%。此前,人类福利从来没有这么快地提升过。
不少外国人正在从中国的快速发展中受益。如今,在中国北京、上海等地的豪华宾馆和会议中心里,云集着来自世界各地的商人。这又是一场淘“金”热——中国的工业化缔造世界绝对财富前所未有的大增长。
然而,与此同时,美国的相对财富以及与此相关的政治和军事力量正在下降。对我们而言,这是全球化的负面。
长期来看,我们必须保持军事强大,而且要更好地保护环境。但我们最紧迫的需要,是为全球化背景下的自由贸易受害者即美国公司提供更充分的保护。不过,请不要拿关税来开刀,这样做只会削弱所有人的利益。我们应该做的,是对那些在自由贸易中受到伤害的公司提供补贴。
在北欧国家,这样的补贴非常多。哈佛大学和其他地方的调查显示,那些地方会有更多人赞成全球化。北欧人人认识到什么对人民整体有好处,他们因此愿意保护那些全球化中的输家。
我们也应该保护这样的输家——不是出于好心,而是保护我们的整体贸易利益。我们不能期望数百万工人愿意牺牲他们的就业来祭奠全球化,从而让我们其他人可以享受更好的生活。
两个多世纪以来,美国经济增长得比世界其他地方快。但现在,美国经济已经风光不再。
如果要在本世纪征服世界贫困,那么穷国的飞速增长必须持续下去。我们美国人可以通过投资、帮助世界穷人更巧妙地工作而变得更富有。而中国正向我们展示我们的世界有多大潜能。
我们不能让对亚洲复兴的恐惧,把我们和创造财富的大引擎分离,而是应该更具建设性地参与其中,分得更大一杯羹。
■看中国
《德国之声》中国音乐市场前景远大
十三亿人口,四亿台电视,五亿部手机,这无论对明星本人来说,还是对明星背后的商家以及相关产业链来说,都有着巨大的吸引力。中国音乐文化市场的巨大潜力成为各大厂商竞相争夺的目标之一。
2006年,大约有35.000种音像制品在中国市场上销售,其中音乐产品约9500种。为了争夺中国市场份额,国际四大唱片公司都纷纷进驻中国,并积极招兵买马。同时,相关的音乐杂志市场也蓬勃发展,不少国际杂志也与中国国内的音像杂志社合作,出版中文版。
《华尔街日报》 中国为能源价格左右为难
随着通货膨胀水平升至十年高点,中国政府抑制通胀的努力正开始挤压其他经济政策的实施空间。其中一个主要的牺牲品似乎就是能源价格的市场化,而这一政策调整对于中国提高效率和减少污染十分必要。
眼下,政府的关注点是8月份增幅高达6.5%的消费者价格指数——这是自1996年以来的最高水平,因此不大可能将国内燃料和电力价格上调至市场水平,因为这将加深公众的不满情绪。不过这样做也有不利一面:由于能源价格是“人为压低”,就直接导致了消费者和企业的浪费。
《芝加哥论坛报》 中国开始治理空气污染
珠江三角洲是中国经济转型的孵化器,伴随工业发展而来的是恶劣的空气污染。从北京到广州,政府官员开始警觉,意识到这种跟全球变暖有关的日益恶化的环境噩梦,力图在这个问题仍然可能得到控制之时对付这个问题。
中国希望到2010年减少二氧化碳及其他温室气体排放10%,这一目标并不能被保证实现,不过,中国正在努力。现在,中国正在实施一个针对一千个最大电力消耗企业的新计划。中央政府已经要求这些公司签署协议大幅度削减能源使用和排放。
《洛杉矶时报》 中国加强食品审查
在爆发了一些食品安全问题之后,中国官员开始加强执法,试图重建“中国制造”标签的信心。现在,每一个前往美国的集装箱在装货以前都要经过检查,而以前一般是每15个才检查一个。此外,中国官员希望通过吊销出口牌照和公布一些违规公司的名字,来制止一些非法出货。
由于相关部门加强了卫生和安全管理,今年夏天中国包括大蒜、蜂蜜和鱼类在内的食品出口大大减少。这意味着美国一些种植者的收入会增加,但对消费者而言则意味着更高的价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