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目前为止,存在于农村小学中的不文明行为仍时常发生。不管是国家道德建设的需求,或者是学生的成长,都必须对小学生开展文明礼仪教育。因此对于农村小学生存在的文明礼仪问题,我们进行了研究探讨,得出了“三个育人,一个引导”的教育策略。
关键词:农村小学生;文明问题;礼仪问题;对策
经过观察与研究发现,农村小学文明礼仪现状粗俗混乱,常伴有不文明现象。农村小学生不论在校外或校内,不懂文明用语;还往往以自我为中心、乱扔垃圾,没有保护环境意识、不懂分享等等。简单细小的事,体现出的是一个人的性格行为,以及素质礼仪。可见对于农村文明小学生而言,品德教育是必须的。
一、农村小学生文化礼貌的欠缺成因
(一)缺少文明礼仪教育
现代应式教育下的德育课程往往不受学校注重,需要让步于其他重要科目,这使得学校的礼仪教育开展得不到重视,无法让农村小学生从小学就受到良好的礼仪教育。优秀的行为习惯是在知识的基础上形成的,小学生没有及时的接收学习文明礼仪的基础知识,只会使培养学生好的礼仪习惯的难度不断增强。
(二)文明礼仪认识能力不足
尽管大部分学生认为文明礼仪教育是必须开展的,但回归实际生活,我们会发现可以自觉遵守文明行为规范的学生不足五成。比如尊老爱幼、文明用语、自觉遵守公共秩序等等。所以同学有想法,但难以付诸实践的问题应该得到学校关注。
(三)意志力相对脆弱
文明礼仪教育是一种养成性的教育,需要循序渐进,不断加深。比如有些学生其实是了解礼仪和规范的,但由于他们的意志容易动摇,所以无法保持一直遵守行为规范;而一些同学常受周围环境和周围同学影响,行为容易反复,遵守行为规范的稳定性差。
(四)农村学生家庭教育不平衡
在农村小学中,留守儿童常占大多数,这些孩子基本是在爷爷奶奶的陪伴下成长的。因为爷爷奶奶的教育水平不够高,鲜少接触过教育相关知识。这使每个孩子拥有了不同的家庭教育背景,同样孩子的文明礼貌水平在不同的背景之下也会产生巨大差异。所以在对农村小学生的家庭教育中,家校应该及时沟通,合力共同教育,促进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提高。
(五)缺少文明礼仪制度的约束
一些农村小学生校内校外文明行为表现会产生巨大反差,这些学生校内有可能是遵规守纪的好孩子,离开校园却变得粗俗混乱。这种现象的产生一般是因为校内有制度规则的约束,伴有老师和学生的监督,但在校外是不存在周围环境带给学生的管束的。
二、文明礼仪教育问题对策
(一)课堂育人
设立专门的文明礼仪教育课程,把文明礼仪知识制作成书。系统的文明礼仪课程将会让农村小学生了解学习文明礼仪知识,同时教师应该重视其他学科书本中关于文明礼仪的相关知识,仔细准备课程,策划课堂环节。使学生不仅在文明礼仪课中还能在其他课程中学习到好的行为方式。
像学生在学习人教版四年级上册的《品德与社会》第一单元第一课时的“美丽的生命”时,在课堂中老师可以和学生介绍自己喜爱的动植物,以及喜欢它们的原因,同时鼓励学生积极发言,告诉同学们自己喜欢的动植物,或者让学生将自己喜欢的盆栽或动物带入课堂,向同学们介绍它的习性等,让学生感受到生命的美好;还可以为学生准备各种植物的种子,让学生动手种,感受生命的成长等等。
(二)活动育人
建立榜样,表扬先进。通过举行活动来表彰先进,为农村小学生树立文明礼仪典范,充分发挥礼仪模范的示范和辐射作用,从而带动越来越多的小学生学习礼仪典范,培养学生遵守行为规范的自觉性,为学生塑造良好的行为习惯。让礼仪教育活动带动学生积极性,推进学生文明礼仪规范的形成。
例如,在父亲节或母亲节来临前一周,为学生们讲述父母家人的辛苦,在这一周里让孩子回到家每天写一篇关于父母的观察日记,观察父母几年来的变化,每个孩子写一篇体会感受,让孩子在班里讲述自己的心得体会,让学生进一步体会到父母的爱,培养学生家庭礼仪,养成学生良好的待人方式。
(三)环境育人
借用宣传标语、黑板报、手抄报等开展文明环境育人活动。例如,通过每个班学生合力创作相关文明礼仪的黑板报,让学生在创作中收获知识,同时在文明礼仪黑板报的提醒下,让学生养成好的礼仪。
举办“礼仪用语创作”活动,鼓励学生创作独特、优秀的文明礼仪提醒之语,对于学生出色的创作提出表扬和奖励,将学生制作的宣传标语放置在校园的每个地方,使学生充分体会到文明礼仪的重要性。
加强制度文化建设。在课间操期间宣传文明行为规范,要求学生互相监督,使学生养成自觉遵守文明礼仪制度。
(四)评价引导
作为教育工作者在日常校园生活中,应该积极表扬学生文明、正确的行为,同时也要通过批评等方式矫正学生不当的行为。对于学生的日常行为,以客观理性的态度去看待和评价,进一步提高学生文明礼仪观念。
比如,教师在课后的校园内看见学生自觉维护校园环境时,捡起了刚刚同学没丢进垃圾桶的垃圾,重新丢入了垃圾桶,这时教师可以对学生进行表现,告诉学生爱护环境是非常好的,而且还需要立马告诉乱扔垃圾的同学乱扔垃圾的错误性。及时纠正孩子的错误行为,适当表扬孩子的正确行为,利于学生文明礼仪的培养。
三、总结
利用德育课程以及文明礼仪活动,对德育主体进行正确引导培养,让文明礼仪知识逐渐被农村小学生了解,慢慢深入人心。培养学生文明行为,让学生建立良好的礼仪观念,增强文明意识,从而使农村小学校园环境得到优化,形成良性循环。
参考文献
[1] 林素珍.论农村小学生在校文明礼仪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现代交际,2019(14):133-135.
[2] 盛可可.农村小学生文明礼仪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新课程研究(上旬刊),2018(11):135-136.
[3] 李艷红.小学生文明礼仪教育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现代农村科技,2016(01):65.
关键词:农村小学生;文明问题;礼仪问题;对策
经过观察与研究发现,农村小学文明礼仪现状粗俗混乱,常伴有不文明现象。农村小学生不论在校外或校内,不懂文明用语;还往往以自我为中心、乱扔垃圾,没有保护环境意识、不懂分享等等。简单细小的事,体现出的是一个人的性格行为,以及素质礼仪。可见对于农村文明小学生而言,品德教育是必须的。
一、农村小学生文化礼貌的欠缺成因
(一)缺少文明礼仪教育
现代应式教育下的德育课程往往不受学校注重,需要让步于其他重要科目,这使得学校的礼仪教育开展得不到重视,无法让农村小学生从小学就受到良好的礼仪教育。优秀的行为习惯是在知识的基础上形成的,小学生没有及时的接收学习文明礼仪的基础知识,只会使培养学生好的礼仪习惯的难度不断增强。
(二)文明礼仪认识能力不足
尽管大部分学生认为文明礼仪教育是必须开展的,但回归实际生活,我们会发现可以自觉遵守文明行为规范的学生不足五成。比如尊老爱幼、文明用语、自觉遵守公共秩序等等。所以同学有想法,但难以付诸实践的问题应该得到学校关注。
(三)意志力相对脆弱
文明礼仪教育是一种养成性的教育,需要循序渐进,不断加深。比如有些学生其实是了解礼仪和规范的,但由于他们的意志容易动摇,所以无法保持一直遵守行为规范;而一些同学常受周围环境和周围同学影响,行为容易反复,遵守行为规范的稳定性差。
(四)农村学生家庭教育不平衡
在农村小学中,留守儿童常占大多数,这些孩子基本是在爷爷奶奶的陪伴下成长的。因为爷爷奶奶的教育水平不够高,鲜少接触过教育相关知识。这使每个孩子拥有了不同的家庭教育背景,同样孩子的文明礼貌水平在不同的背景之下也会产生巨大差异。所以在对农村小学生的家庭教育中,家校应该及时沟通,合力共同教育,促进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提高。
(五)缺少文明礼仪制度的约束
一些农村小学生校内校外文明行为表现会产生巨大反差,这些学生校内有可能是遵规守纪的好孩子,离开校园却变得粗俗混乱。这种现象的产生一般是因为校内有制度规则的约束,伴有老师和学生的监督,但在校外是不存在周围环境带给学生的管束的。
二、文明礼仪教育问题对策
(一)课堂育人
设立专门的文明礼仪教育课程,把文明礼仪知识制作成书。系统的文明礼仪课程将会让农村小学生了解学习文明礼仪知识,同时教师应该重视其他学科书本中关于文明礼仪的相关知识,仔细准备课程,策划课堂环节。使学生不仅在文明礼仪课中还能在其他课程中学习到好的行为方式。
像学生在学习人教版四年级上册的《品德与社会》第一单元第一课时的“美丽的生命”时,在课堂中老师可以和学生介绍自己喜爱的动植物,以及喜欢它们的原因,同时鼓励学生积极发言,告诉同学们自己喜欢的动植物,或者让学生将自己喜欢的盆栽或动物带入课堂,向同学们介绍它的习性等,让学生感受到生命的美好;还可以为学生准备各种植物的种子,让学生动手种,感受生命的成长等等。
(二)活动育人
建立榜样,表扬先进。通过举行活动来表彰先进,为农村小学生树立文明礼仪典范,充分发挥礼仪模范的示范和辐射作用,从而带动越来越多的小学生学习礼仪典范,培养学生遵守行为规范的自觉性,为学生塑造良好的行为习惯。让礼仪教育活动带动学生积极性,推进学生文明礼仪规范的形成。
例如,在父亲节或母亲节来临前一周,为学生们讲述父母家人的辛苦,在这一周里让孩子回到家每天写一篇关于父母的观察日记,观察父母几年来的变化,每个孩子写一篇体会感受,让孩子在班里讲述自己的心得体会,让学生进一步体会到父母的爱,培养学生家庭礼仪,养成学生良好的待人方式。
(三)环境育人
借用宣传标语、黑板报、手抄报等开展文明环境育人活动。例如,通过每个班学生合力创作相关文明礼仪的黑板报,让学生在创作中收获知识,同时在文明礼仪黑板报的提醒下,让学生养成好的礼仪。
举办“礼仪用语创作”活动,鼓励学生创作独特、优秀的文明礼仪提醒之语,对于学生出色的创作提出表扬和奖励,将学生制作的宣传标语放置在校园的每个地方,使学生充分体会到文明礼仪的重要性。
加强制度文化建设。在课间操期间宣传文明行为规范,要求学生互相监督,使学生养成自觉遵守文明礼仪制度。
(四)评价引导
作为教育工作者在日常校园生活中,应该积极表扬学生文明、正确的行为,同时也要通过批评等方式矫正学生不当的行为。对于学生的日常行为,以客观理性的态度去看待和评价,进一步提高学生文明礼仪观念。
比如,教师在课后的校园内看见学生自觉维护校园环境时,捡起了刚刚同学没丢进垃圾桶的垃圾,重新丢入了垃圾桶,这时教师可以对学生进行表现,告诉学生爱护环境是非常好的,而且还需要立马告诉乱扔垃圾的同学乱扔垃圾的错误性。及时纠正孩子的错误行为,适当表扬孩子的正确行为,利于学生文明礼仪的培养。
三、总结
利用德育课程以及文明礼仪活动,对德育主体进行正确引导培养,让文明礼仪知识逐渐被农村小学生了解,慢慢深入人心。培养学生文明行为,让学生建立良好的礼仪观念,增强文明意识,从而使农村小学校园环境得到优化,形成良性循环。
参考文献
[1] 林素珍.论农村小学生在校文明礼仪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现代交际,2019(14):133-135.
[2] 盛可可.农村小学生文明礼仪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新课程研究(上旬刊),2018(11):135-136.
[3] 李艷红.小学生文明礼仪教育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现代农村科技,2016(01):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