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月汉关长 征夫思妇愁

来源 :金色年华·学校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aokahh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战争类古典诗歌再现了古代社会生活的一个重大方面,征夫思妇不仅遭受肉体的痛苦,更承受巨大的精神创伤。尽管如此,它们依然满怀不灭的豪情和保家卫国的崇高精神。它们的内心世界是在承受个人伤痛与负起保家卫国的使命的双向撕裂中达到统一与平衡。
  关键词:战争类古典诗歌 精神创伤 家园破败 悲壮崇高 和平
  
  古代有一句俗语:“乱离人不及太平犬”,综观中国古典诗歌史,在众多永恒的题材中,战争当属其一。从“风骚”到汉乐府,从“建安风骨”到“盛唐气象”,从宋代诗词到元明清诗歌,战争题材的诗歌一脉相承,贯穿始终,无不是对这一俗语的绝好注释。那么,这些同类题材的诗歌,其思想内容都是些什么呢?它们展示了先民怎样的精神世界呢?
  
  一、征夫思妇精神上的创伤
  
  在这类作品中,表现征夫思乡思亲的拳拳之情,向往和平生活的愿望的,占有相当大的比例。阖家欢乐,人之常情。在交通和通讯极其闭塞缓慢的农业社会。男耕女织的社会劳动形式被遥遥无期的兵役所拆离。征夫泪、思妇愁便成为这类诗歌表现最多的情感之一。最早的有《诗经·王风·君子于役》
  君子于役,不知其期,曷至哉?鸡栖于埘,日之夕矣,羊牛下来。
  君子于役,如之何勿思!君子于役,不日不月,曷其有佸?
  鸡栖于桀,日之夕矣,羊牛下括。君子于役,苟无饥渴!
  这首思妇诗以女主人公内心独白的方式,把她对丈夫的思念、忧虑,以及内心的惆怅、痛苦种种曲折复杂的心理活动,淋漓尽致的揭示出来。黄昏时分,鸡牛羊这些家禽家畜都已归巢,可是出征的丈夫何时能回来?他的冷暖饥渴怎样?一幅黄昏归巢图幻化为深情的望夫浮雕。
  
  二、家园破败,白骨千里
  
  诸侯征伐,王朝开边,军阀混战,成王败寇。最终受害的却是无辜的老百姓。还是从最早的《诗经》说起:
  东山(幽风)
  我徂东山:慆慆不归;我来自东,零雨其蒙。我东曰归,我心西悲。制彼裳衣,勿士行枚。蜎蜎者蠋,烝在桑野;敦彼独宿,亦在车下。
  我徂东山,慆慆不归;我来自东,零雨其蒙。果赢之实,亦施于宇;伊威在室,蟏蛸在户;町疃鹿场,熠熠宵行。不可畏也,伊可怀也。
  我徂东山,慆慆不归;我来自东,零雨其蒙。鹳鸣于垤,妇叹于室。洒扫穹窒,我征聿至。有敦瓜苦,烝在栗薪。自我不见,于今三年!
  我徂东山,慆慆不归;我来自东,零雨其蒙。仓庾于飞,熠燿其羽;之子于归,皇驳其马。亲结其缡,九十其仪。其新孔嘉,其旧如之何?
  这是怎样的战后农村破败景象!重章复唱中凸显一幅凄惨图景,伴着辛酸与苦楚:细雨蒙蒙中征人归来,疲惫不堪,衣衫褴褛,亦悲亦喜亦惧。喜的是万死一生即将见到家乡和亲人。但途中所见却引起了内心的悲伤和恐惧:家乡是否也如此残破不堪?新婚即别的妻子是否安好?家园藤蔓爬上屋檐了吧?房屋潮虫满壁了吧?门窗布满蛛网,宅旁野鹿游走。这幅破败的家园图是乱离中整个社会经济破败的缩影。也是战争给人民带来的精神创伤的投影。饱受战乱之苦的人民,最大的愿望便是在和平的环境中作一个普普通通的老百姓,“制彼裳衣,勿士行枚”,足以!心愿是如此微小却又难如登天!
  鲁迅先生曾总结中国古代社会是“一治一乱”的循环怪圈。战乱中是这样目不忍睹,那么,在“治”的时代呢?无止境的兵役依旧如影相随。杜甫的《兵车行》就反映了玄宗拓边战争给国家和人民带来的无穷灾难。“去时里正与裹头,归来头白还戍边。边亭流血成海水,武皇开边意未已。君不闻,汉家山东二百州,千村万落生荆杞。纵有健妇把锄犁,禾生陇亩无东西。况复秦兵耐苦战,被驱不异犬与鸡。……县官急索租,租税从何出。”难怪在重男轻女的古代社会,诗人会发出这样的感叹:“信知生男恶,反是生女好。生女犹得嫁比邻,生男埋没随百草。君不见,青海头,古来白骨无人收。新鬼烦冤旧鬼哭,天阴雨湿声啾啾。”
  重男轻女本是中国古代根深蒂固的观念,是什么力量使整个社会心理发生了一百八十度的逆转?唯有战争!再转而想想,男都战死了,女又嫁谁?
  捧读这些诗作,不难发现:“白骨”这一类意象出现频率特高。“黄尘足今古,白骨乱蓬蒿”(王昌齡《塞下曲》),“年年战骨埋荒外,空见葡萄入汉家”(李欣《古从军行》),“黄云落日古骨白,沙砾惨淡愁行人”(明诗《石将军战场歌》)“沙头空照征人骨”(陆游《关山月》)。边关流血漂橹,血浸黄沙,农村田园荒芜,树下有饿殍,草间有白骨,亲人离散,处处是白骨磷火。可见,历史流动的是浓浓血水,沉淀的是累累白骨。在这血雨腥风中我们不仅看到苦难,看到罪恶,还体悟到一种悲壮和崇高。
  
  三、悲壮的豪情,崇高的精神
  
  描绘惨淡的战争场面,抒发豪情壮志,颂扬爱国主义精神,是这类诗歌内在的灵魂所在。这种民族的昂扬斗志早在《诗经 国风 无衣》中就已唱响。
  岂曰无衣?与子同袍。王于兴师,修我戈矛。与子同仇!
  岂曰无衣?与子同泽。王于兴师,修我矛戟。与子偕作!
  岂曰无衣?与子同裳。王于兴师,修我甲兵。与子偕行!
  这是最早的军歌,雄壮的旋律荡漾着团结友爱、同仇敌忾、英勇抗敌的爱国主义精神。于此相似,屈原的《国殇》是一首追悼阵亡将士的祭歌:
  操吳戈兮被犀甲,車錯轂兮短兵接。
  旌蔽日兮敵若雲,矢交墜兮士爭先。
  凌余陣兮躐余行,左驂殪兮右刃傷。
  霾兩輪兮縶四馬,援玉枹兮擊鳴鼓。
  天時懟兮威靈怒,嚴殺盡兮棄原野。
  出不入兮往不反,平原忽兮路超遠。
  帶長劍兮挾秦弓,首身離兮心不懲;
  占扔沦庥忠晕洌K剛強兮不可凌。
  身既死兮神以靈,魂魄毅兮為鬼雄!
  我们从中看到了杀得天昏地暗的古代车战,看到了战争的惨烈,嗅到了血腥味,更为这种英勇无畏、誓死为国、虽死犹荣的爱国情操所震撼,令人不禁想到李清照的名句:“生当做人杰,死亦为鬼雄。”
  与爱国主义精神想联系的,还有批判朝政、抒发怀才不遇、壮志难酬之情的作品。比较典型的如陆游《关山月》、辛弃疾《永遇乐 京口北固亭怀古》等。
  历史长河从源头流到今天,浸入了多少血和泪?谁也不知道。可只要你去中国古典诗歌的长廊上走走瞧瞧,所见触目惊心,所感震撼肺腑。这一部民族悲壮的史诗中,积淀最厚的是劳动人民肉体上的磨难、精神上的创伤以及崇高的爱国主义精神。这些诗作充分体现了中国传统诗歌的现实主义风格。秦时明月汉时关,征夫思妇家国愁,一曲“十五的月亮”其实是从古代就唱响了的,其回音响彻古今。战争,是一柄双刃剑,是罪恶和正义相碰撞的反应堆。经历长期战乱之苦的人民更能体会到和平安宁的可贵。不是吗?和平这个崇高而神圣的字眼,全世界人民都向往她、期盼她、珍惜她,为她欢喜为她忧。让我们共同祈愿:驱散全世界战争的阴霾,让和平鸽衔着橄榄枝,飞向蓝天白云,飞遍天涯海角,永不折翅,和平永驻人间。
其他文献
期刊
为探究吕家坨井田地质构造格局,根据钻孔勘探资料,采用分形理论和趋势面分析方法,研究了井田7
期刊
摘要:在迈向二十一世纪的今天,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力求使学生处于积极的学习状态,让学生感觉学习语文是一种乐趣呢?笔者从几个方面阐述了自己的认识和观点:让学生亲身体验,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相互交流,培养学生探究性和创造性学习的能力;采用多种方法拓展学生的视野,让学生享受语文学习的乐趣,让学生从过去的让我学变成我要学,从而达到素质教育的目的。  关键词:语文学习 兴趣 体验 探究
摘 要:一名大学一年级的女生由于多种原因出现考试焦虑,并伴有睡眠障碍及强迫型人格倾向,通过较长时间的咨询,得到了有效缓解。 学习与考试焦虑是大学生心理咨询中常见的问题,需进行多方面、较长期的跟踪咨询。  关键词: 一名大一女生 考试焦虑    一、一般资料     王某,女,1989年生人,某大学数学学院学生。从一年级第二学期开始进行心理咨询,咨询已坚持了两个学期。每到期末复习考试前一个多月就主动
本文通过对荣华二采区10
期刊
摘 要:现在很多学生对历史不感兴趣,把历史课当做休闲课,没有兴趣学习。因此,教师要在历史课堂上创造活跃的气氛,传授学习历史的方法,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关键词:高中历史教学 兴趣    教育心理学告诉我,爱好是指人们力求某种事物或参与某种事物与某次活动的积极倾向。学习爱好是推动学生努力学习的内部动力。爱好具有选择性、趋向性的特征。从学习历史知识的心理特征看,中学生正处于青少年阶段,智力水平和能
摘 要:“十二五”时期是中国黄金产业转变发展方式,实现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本文首先运用数据包络(DEA)方法测算了黄金产业的整体效率,结果表明黄金产业整体效率偏低,尤其是企业生产技术效率不高,但企业规模效率在逐年提高。结合模型,本文分析了中国黄金产业绩效偏低的原因。最后为提高中国黄金产业市场绩效提出政策建议。  关键词:黄金产业绩效 技术效率 规模效率  一、引言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黄金产业迅速
兴趣,是指人力求认识某种事物从事某种爱好活动的意识倾向。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是学生学习的推动力。孔子有云:“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乐知者。”俗话说的好,强按牛头不喝水,学生不喜欢的科目是很难学好的。可见兴趣的重要性,兴趣是教学中的必要手段,它不仅能积极地、能动地、自觉地开发学生的学习智慧,增进学生的求知欲望,而且还能借助这一能动的开发、传导智力的作用,而达到培养学生的历史意识,尊重历史的客
摘 要:我们应探究新的教法,突破教材框架。积极引导学生观察自己身边的事物,在熟悉的家乡寻美,在取材中欣赏美,在绘画中创造美。尊重他们的灵感和创作欲望。培养想象力,提供创作空间是素质教育的基础。  关键词:观察力 想象力 生机和活力 教材框架 学习兴趣    初中美术课是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一门必修课,是对学生进行美育的重要途径。对于陶冶情操,启迪智慧,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具有重要作用。美术教育不但能
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学生对学习的一种积极的认识倾向,是获得真知的先导。它既是学习的动因,又是学习的结果。在教学过程中,传授知识、培养技能,只有学生对其产生兴趣,才会产生积极性和坚定性,因而教学中一旦引发起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智慧的火花也就会迸发出来。因此,教学中,教师必须千方百计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变被动学为主动学,变“苦”为“乐”学。从而有力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