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以素质教育、陽光体育等为切入点,结合山区学校的特点,分析山区体育特长生培养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建议,旨在引起各方对山区体育特长生培养的重视,促进山区学校体育特长生更快更好的发展。
【关键词】山区学校 体育特长生 培养
在大力开展素质教育,阳光体育的大背景下,体育特长生的培养是学校体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学校教育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体育特长生是指在某一个或多个体育项目上有特长,并且加入了学校的训练队参加较为专业的体育训练的学生。但是体育特长生的培养一直是困扰教育工作者的一个难题,在体育特长生培养方面仍然面临着一些问题,尤其是在山区学校的特殊环境下,体育特长生的培养更是障碍重重,这些障碍如得不到及时合理地解决,势必造成体育特长生的严重流失。
一、阻碍山区体育特长生发展的因素
(一)客观支持力度不够。山区学生参加体育特长训练,需要来自多方面的支持,这些支持中有来自学校的、有来自朋友的,也有来自家庭的。在当今依然以追求升学率为核心的教育体制下,很多山区学校都存在着重智轻体的思想,忽视对体育特长生的培养,而教师尤其是班主任,为了所带班级的整体成绩,甚至漠视和排斥体育特长生,此外,很多家长认为学体育没出息,以后不好找工作,不愿意自己的子女走上"体育"这条路,这些都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山区学生参与体育特长训练的热情。
(二)训练时间不充足。由于体育特长训练的特殊性,体育特长生的培养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而是一个长期、系统的过程,只有通过长时间科学合理的训练,才能达到量的积累,引起质的飞跃。根据人体生理学理论,一天当中下午4点至6点是最佳的运动时间,因此体育训练最好安排在此阶段进行。但大多数山区学校下午都安排了三节课,上完最后一节课已是五点,而七点又是晚自习时间,学生除了吃饭、洗澡等,下午训练的时间不到一个小时,不利于体育特长生专业技能的掌握和提高。此外,更有学校大量占用学生的锻炼时间,连学校体育课的时间都很难保证,更不要说系统化的训练。
(三)场地器材的缺乏。随着社会的发展,国家对教育日益重视,各级学校的硬件设施也在改善,很多城镇中学都为学生提供了良好的运动条件,比如标准的跑道、能够满足学生需要的运动场地、规范齐全的器材。山区由于经济发展落后,学校的体育工作得不到有力支持,经费缺乏导致场地不足、器材陈旧,更谈不上现代化的体育设施。很多山区学校连一个像样的田径场和篮球场都没有,大部分山区学校都只有室外训练场地,一旦碰上雨雪等恶劣天气,只能取消体育训练,长期这样显然不利于体育成绩的提高。
(四)体育特长生自身的因素。山区学校的体育特长生一部分是体育教师在课堂中挖掘的有潜力、有天赋的学生,也有一部分是出于兴趣爱好或为了考上更好的学校而选择体育特长训练的学生。后者由于兴趣浓厚、目标明确,能较积极主动的对待体育特长训练,但单纯由教师选拔出的学生则容易出现摇摆心理,一方面想通过体育特长训练争取更好的升学,一方面又担心体育特长训练影响文化成绩,矛盾的心理很大程度地影响着他们训练的系统性及成绩的提高。
二、提出阻碍山区体育特长生发展的对策
(一)加大支持力度,重视体育特长生的培养。首先,山区各学校应将体育特长生的培养视为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积极动员在体育方面有特长的学生参与体育训练,带动整个学校的体育活动气氛。其次,在家长会等活动中,多渠道、多形式、多角度地向家长宣传体育的各种功能和体育的社会价值,让家长更全面的了解体育,从而支持子女参与体育特长训练。此外,班主任应正确对待班里的体育特长生,发挥体育特长生所具备的优势,充分为班级工作服务。
(二)给予体育特长生"特殊待遇"。针对体育特长生训练时间不足、持续性难以得到保障的问题。学校可做出适当调整,如参加体育特长训练的学生,可以不上下午第七节课,第六节课下课后便可参加训练,耽误的课程由科任老师利用晚自习或其他课余时间补上,对于他们训练初期出现的各种不适应状态,以及由于训练导致文化成绩的下降,科任老师应给予更多的理解,督促体育特长生处理好学习与训练之间的矛盾,用训练的精神促学习,用学到知识搞训练。
(三)加强体育场地建设,增加体育器材设备。根据山区经济条件的特点,采取因陋就简、因地制宜、少花钱多办事的办法,提供体育教学和训练的必备条件。尽量满足学生们的兴趣和爱好,调动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学生对体育训练产生浓厚兴趣,积极主动地进行体育锻炼,以利于加强对体育特长生的培养。此外,还可充分利用山区特殊的地理环境,安排一些特殊的越野跑、障碍跑等训练内容,体育教师可根据将已有器材加以改进、改造,最大程度的弥补场地、器材不足给体育特长生的培养带来的影响。
(四)改善体育训练方法。山区学校的体育教师,要根据学生的特点制定科学的训练计划,安排合理的运动负荷,掌握适当的放松方式与体力恢复方法,尽量防止体育特长生因体力消耗过大而影响学习;防止因为计划安排不当而引发的训练伤害事故,保证体育特长生的身体健康。据了解,肌肉总是喜欢"喜新厌旧",为了克服肌肉的适应性和惰性,我们就得经常改变训练计划来刺激它,比如变换动作、运动强度、角度和握距等,还要懂得运用想象技术,这样会使体育特长生更容易进步,另外要不断借鉴和探索先进的训练方法与手段,提高体育训练的水平与质量。
三、小结:
山区体育特长生的培养,体现了素质教育因材施教的教育方针,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专长,又能促进山区学校体育的开展,为学校获得荣誉,同时也能为上一级教育机构提供优秀的生源。山区学校体育特长生的培养,不仅是一个牵涉到千家万户的社会问题,而且是一个影响到我国体育人才质量、体育事业发展水平的大问题,所以,建议各级教育部门和有关学校能重视这个问题,并且制定合理科学的方案,切切实实做到让有体育潜能的学生不流失掉!
参考文献
[1]《"体教结合"与体育特长生的训练管理研究[J]》赵军现代教育科学·中学教师
[2]《关于中学体育特长生培养问题的再探讨[J]》王丹,王国良铜仁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3]《浅谈体育特长生的学习与训练[J]》马允乐山东教育学院学报
【关键词】山区学校 体育特长生 培养
在大力开展素质教育,阳光体育的大背景下,体育特长生的培养是学校体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学校教育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体育特长生是指在某一个或多个体育项目上有特长,并且加入了学校的训练队参加较为专业的体育训练的学生。但是体育特长生的培养一直是困扰教育工作者的一个难题,在体育特长生培养方面仍然面临着一些问题,尤其是在山区学校的特殊环境下,体育特长生的培养更是障碍重重,这些障碍如得不到及时合理地解决,势必造成体育特长生的严重流失。
一、阻碍山区体育特长生发展的因素
(一)客观支持力度不够。山区学生参加体育特长训练,需要来自多方面的支持,这些支持中有来自学校的、有来自朋友的,也有来自家庭的。在当今依然以追求升学率为核心的教育体制下,很多山区学校都存在着重智轻体的思想,忽视对体育特长生的培养,而教师尤其是班主任,为了所带班级的整体成绩,甚至漠视和排斥体育特长生,此外,很多家长认为学体育没出息,以后不好找工作,不愿意自己的子女走上"体育"这条路,这些都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山区学生参与体育特长训练的热情。
(二)训练时间不充足。由于体育特长训练的特殊性,体育特长生的培养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而是一个长期、系统的过程,只有通过长时间科学合理的训练,才能达到量的积累,引起质的飞跃。根据人体生理学理论,一天当中下午4点至6点是最佳的运动时间,因此体育训练最好安排在此阶段进行。但大多数山区学校下午都安排了三节课,上完最后一节课已是五点,而七点又是晚自习时间,学生除了吃饭、洗澡等,下午训练的时间不到一个小时,不利于体育特长生专业技能的掌握和提高。此外,更有学校大量占用学生的锻炼时间,连学校体育课的时间都很难保证,更不要说系统化的训练。
(三)场地器材的缺乏。随着社会的发展,国家对教育日益重视,各级学校的硬件设施也在改善,很多城镇中学都为学生提供了良好的运动条件,比如标准的跑道、能够满足学生需要的运动场地、规范齐全的器材。山区由于经济发展落后,学校的体育工作得不到有力支持,经费缺乏导致场地不足、器材陈旧,更谈不上现代化的体育设施。很多山区学校连一个像样的田径场和篮球场都没有,大部分山区学校都只有室外训练场地,一旦碰上雨雪等恶劣天气,只能取消体育训练,长期这样显然不利于体育成绩的提高。
(四)体育特长生自身的因素。山区学校的体育特长生一部分是体育教师在课堂中挖掘的有潜力、有天赋的学生,也有一部分是出于兴趣爱好或为了考上更好的学校而选择体育特长训练的学生。后者由于兴趣浓厚、目标明确,能较积极主动的对待体育特长训练,但单纯由教师选拔出的学生则容易出现摇摆心理,一方面想通过体育特长训练争取更好的升学,一方面又担心体育特长训练影响文化成绩,矛盾的心理很大程度地影响着他们训练的系统性及成绩的提高。
二、提出阻碍山区体育特长生发展的对策
(一)加大支持力度,重视体育特长生的培养。首先,山区各学校应将体育特长生的培养视为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积极动员在体育方面有特长的学生参与体育训练,带动整个学校的体育活动气氛。其次,在家长会等活动中,多渠道、多形式、多角度地向家长宣传体育的各种功能和体育的社会价值,让家长更全面的了解体育,从而支持子女参与体育特长训练。此外,班主任应正确对待班里的体育特长生,发挥体育特长生所具备的优势,充分为班级工作服务。
(二)给予体育特长生"特殊待遇"。针对体育特长生训练时间不足、持续性难以得到保障的问题。学校可做出适当调整,如参加体育特长训练的学生,可以不上下午第七节课,第六节课下课后便可参加训练,耽误的课程由科任老师利用晚自习或其他课余时间补上,对于他们训练初期出现的各种不适应状态,以及由于训练导致文化成绩的下降,科任老师应给予更多的理解,督促体育特长生处理好学习与训练之间的矛盾,用训练的精神促学习,用学到知识搞训练。
(三)加强体育场地建设,增加体育器材设备。根据山区经济条件的特点,采取因陋就简、因地制宜、少花钱多办事的办法,提供体育教学和训练的必备条件。尽量满足学生们的兴趣和爱好,调动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学生对体育训练产生浓厚兴趣,积极主动地进行体育锻炼,以利于加强对体育特长生的培养。此外,还可充分利用山区特殊的地理环境,安排一些特殊的越野跑、障碍跑等训练内容,体育教师可根据将已有器材加以改进、改造,最大程度的弥补场地、器材不足给体育特长生的培养带来的影响。
(四)改善体育训练方法。山区学校的体育教师,要根据学生的特点制定科学的训练计划,安排合理的运动负荷,掌握适当的放松方式与体力恢复方法,尽量防止体育特长生因体力消耗过大而影响学习;防止因为计划安排不当而引发的训练伤害事故,保证体育特长生的身体健康。据了解,肌肉总是喜欢"喜新厌旧",为了克服肌肉的适应性和惰性,我们就得经常改变训练计划来刺激它,比如变换动作、运动强度、角度和握距等,还要懂得运用想象技术,这样会使体育特长生更容易进步,另外要不断借鉴和探索先进的训练方法与手段,提高体育训练的水平与质量。
三、小结:
山区体育特长生的培养,体现了素质教育因材施教的教育方针,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专长,又能促进山区学校体育的开展,为学校获得荣誉,同时也能为上一级教育机构提供优秀的生源。山区学校体育特长生的培养,不仅是一个牵涉到千家万户的社会问题,而且是一个影响到我国体育人才质量、体育事业发展水平的大问题,所以,建议各级教育部门和有关学校能重视这个问题,并且制定合理科学的方案,切切实实做到让有体育潜能的学生不流失掉!
参考文献
[1]《"体教结合"与体育特长生的训练管理研究[J]》赵军现代教育科学·中学教师
[2]《关于中学体育特长生培养问题的再探讨[J]》王丹,王国良铜仁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3]《浅谈体育特长生的学习与训练[J]》马允乐山东教育学院学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