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身在教学一线的老师们都在努力探索怎样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教师在教学中怎样发挥组织、引导的作用,怎样成为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在此结合《圆的周长》的教学,谈谈我的做法和感想。
不同的教学设想是依靠不同的教学方法去实施的。而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决定了老师和学生在教学中的不同作用和地位,又使学生成为不同的角色,他们在学习中的表现和情感状态也有很大的差异。
教学方法一:教师先引导复习正方形、长方形周长的概念,再让学生找出不同圆的周长(如硬币、圆片、圆形装饰物的面等),并指一指,摸一摸,感受它是一条线段,而且是曲线,理解圆的周长的含义;接着介绍两种测量圆的周长的方法,并示范测量一个直径10厘米的圆的周长,让学生掌握把“曲”转“直”的方法。为了引导学生探索圆的周长与直径的关系,老师又特意在黑板上画一个圆要同学们测量它的周长,然后让学生两人一组测量直径分别是1厘米、2厘米、3厘米的塑料圆片的周长和直径,(为了便于操作,老师还特意安排每组学生准备了双面胶和剪刀)并分别算出每个圆的周长和直径的比值,填写统计表,总结出圆的周长与直径的关系。学生操作认真,测量也比较准确,得出了“圆的周长是直径的三倍多一些”的结论,进而介绍为圆周率研究做出杰出贡献的伟大数学家祖冲之,最后肯定同学们的研究成果。在此基础上出示圆周率的概念及其近似值,推导出已知直径或半径求周长的公式,即C=πd或c=πr,最后利用公式进行有关的计算。
教学方法二:教学思路基本与方法一致,只是采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大量地展示了相关材料,变实际操作为多媒体演示,声形并茂,学生像看电影似的上了—节课。
教学方法三:首先布置学生在生活中找一个自己喜欢的圆形实物或图片,上课时让学生展示,并介绍自己喜欢的理由。在同学们情绪正高的时候,老师提示:就是这些小小的圆1700多年前我国就有数学家开始研究,至今已有许多中外数学家为之探索了一生,并取得了了不起的成绩,你们也想研究自己喜欢的圆吗?你准备研究它的什么?在这些研究方向中选择几个与圆的周长有关的问题组成研究小组进行研究,每个组选一个研究课题,如(1)怎样测量圆的周长;(2)怎样测量圆的直径;(3)圆的周长与直径的关系;(4)圆的周长与半径的关系……研究结束后每个研究小组选一个圆的研究结论汇总成下表。(学生可以用计数器计算。遇到误差太大的老师再用展放台帮助验证。)
最后观察同学们的研究成果,总结出:
1、圆的周长与直径的比值是个固定不变的数,这个数是个无限不循环小数,它就是圆周率(通常用字母Ⅱ表示,π≈3.14)。
2、圆的周长的计算公式是:c=πd或C=πr。
以上三种教法。老师和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地位不同。发挥着不同的作用。教法一重视学生动手操作,但教材牵着老师走,老师牵着学生走,学生是一个个勇于动手的接受器,而且每个人实际测量三个圆,加上老师的示范,共操作四次,又因计算较复杂,耗时太多,一节课的时间也没能按期完成任务。教法二形象直观,课堂容量大,但学生只是接受了该掌握的知识,看了一节直观的科教片,他们主体地位被忽略了。教法三总结了前两种教法的得失,从根本上转变了观念,确定了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并恰当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教学手段优势为教学服务,由于小组合作,使得操作更方便。同时每组只要研究好一个问题就行,操作上有了弹性,也比教法一省时。学生研究的是自己喜欢的事物、想研究的问题,热情很高,保持了一种积极的学习状态,能力和情感都得到发展,并掌握了必要的数学知识和技能,可见教学效果是不同的。
不同的教学设想是依靠不同的教学方法去实施的。而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决定了老师和学生在教学中的不同作用和地位,又使学生成为不同的角色,他们在学习中的表现和情感状态也有很大的差异。
教学方法一:教师先引导复习正方形、长方形周长的概念,再让学生找出不同圆的周长(如硬币、圆片、圆形装饰物的面等),并指一指,摸一摸,感受它是一条线段,而且是曲线,理解圆的周长的含义;接着介绍两种测量圆的周长的方法,并示范测量一个直径10厘米的圆的周长,让学生掌握把“曲”转“直”的方法。为了引导学生探索圆的周长与直径的关系,老师又特意在黑板上画一个圆要同学们测量它的周长,然后让学生两人一组测量直径分别是1厘米、2厘米、3厘米的塑料圆片的周长和直径,(为了便于操作,老师还特意安排每组学生准备了双面胶和剪刀)并分别算出每个圆的周长和直径的比值,填写统计表,总结出圆的周长与直径的关系。学生操作认真,测量也比较准确,得出了“圆的周长是直径的三倍多一些”的结论,进而介绍为圆周率研究做出杰出贡献的伟大数学家祖冲之,最后肯定同学们的研究成果。在此基础上出示圆周率的概念及其近似值,推导出已知直径或半径求周长的公式,即C=πd或c=πr,最后利用公式进行有关的计算。
教学方法二:教学思路基本与方法一致,只是采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大量地展示了相关材料,变实际操作为多媒体演示,声形并茂,学生像看电影似的上了—节课。
教学方法三:首先布置学生在生活中找一个自己喜欢的圆形实物或图片,上课时让学生展示,并介绍自己喜欢的理由。在同学们情绪正高的时候,老师提示:就是这些小小的圆1700多年前我国就有数学家开始研究,至今已有许多中外数学家为之探索了一生,并取得了了不起的成绩,你们也想研究自己喜欢的圆吗?你准备研究它的什么?在这些研究方向中选择几个与圆的周长有关的问题组成研究小组进行研究,每个组选一个研究课题,如(1)怎样测量圆的周长;(2)怎样测量圆的直径;(3)圆的周长与直径的关系;(4)圆的周长与半径的关系……研究结束后每个研究小组选一个圆的研究结论汇总成下表。(学生可以用计数器计算。遇到误差太大的老师再用展放台帮助验证。)
最后观察同学们的研究成果,总结出:
1、圆的周长与直径的比值是个固定不变的数,这个数是个无限不循环小数,它就是圆周率(通常用字母Ⅱ表示,π≈3.14)。
2、圆的周长的计算公式是:c=πd或C=πr。
以上三种教法。老师和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地位不同。发挥着不同的作用。教法一重视学生动手操作,但教材牵着老师走,老师牵着学生走,学生是一个个勇于动手的接受器,而且每个人实际测量三个圆,加上老师的示范,共操作四次,又因计算较复杂,耗时太多,一节课的时间也没能按期完成任务。教法二形象直观,课堂容量大,但学生只是接受了该掌握的知识,看了一节直观的科教片,他们主体地位被忽略了。教法三总结了前两种教法的得失,从根本上转变了观念,确定了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并恰当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教学手段优势为教学服务,由于小组合作,使得操作更方便。同时每组只要研究好一个问题就行,操作上有了弹性,也比教法一省时。学生研究的是自己喜欢的事物、想研究的问题,热情很高,保持了一种积极的学习状态,能力和情感都得到发展,并掌握了必要的数学知识和技能,可见教学效果是不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