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来源 :小学教学参考(综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trengthandhono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身在教学一线的老师们都在努力探索怎样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教师在教学中怎样发挥组织、引导的作用,怎样成为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在此结合《圆的周长》的教学,谈谈我的做法和感想。
  不同的教学设想是依靠不同的教学方法去实施的。而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决定了老师和学生在教学中的不同作用和地位,又使学生成为不同的角色,他们在学习中的表现和情感状态也有很大的差异。
  教学方法一:教师先引导复习正方形、长方形周长的概念,再让学生找出不同圆的周长(如硬币、圆片、圆形装饰物的面等),并指一指,摸一摸,感受它是一条线段,而且是曲线,理解圆的周长的含义;接着介绍两种测量圆的周长的方法,并示范测量一个直径10厘米的圆的周长,让学生掌握把“曲”转“直”的方法。为了引导学生探索圆的周长与直径的关系,老师又特意在黑板上画一个圆要同学们测量它的周长,然后让学生两人一组测量直径分别是1厘米、2厘米、3厘米的塑料圆片的周长和直径,(为了便于操作,老师还特意安排每组学生准备了双面胶和剪刀)并分别算出每个圆的周长和直径的比值,填写统计表,总结出圆的周长与直径的关系。学生操作认真,测量也比较准确,得出了“圆的周长是直径的三倍多一些”的结论,进而介绍为圆周率研究做出杰出贡献的伟大数学家祖冲之,最后肯定同学们的研究成果。在此基础上出示圆周率的概念及其近似值,推导出已知直径或半径求周长的公式,即C=πd或c=πr,最后利用公式进行有关的计算。
  
  教学方法二:教学思路基本与方法一致,只是采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大量地展示了相关材料,变实际操作为多媒体演示,声形并茂,学生像看电影似的上了—节课。
  教学方法三:首先布置学生在生活中找一个自己喜欢的圆形实物或图片,上课时让学生展示,并介绍自己喜欢的理由。在同学们情绪正高的时候,老师提示:就是这些小小的圆1700多年前我国就有数学家开始研究,至今已有许多中外数学家为之探索了一生,并取得了了不起的成绩,你们也想研究自己喜欢的圆吗?你准备研究它的什么?在这些研究方向中选择几个与圆的周长有关的问题组成研究小组进行研究,每个组选一个研究课题,如(1)怎样测量圆的周长;(2)怎样测量圆的直径;(3)圆的周长与直径的关系;(4)圆的周长与半径的关系……研究结束后每个研究小组选一个圆的研究结论汇总成下表。(学生可以用计数器计算。遇到误差太大的老师再用展放台帮助验证。)
  
  最后观察同学们的研究成果,总结出:
  1、圆的周长与直径的比值是个固定不变的数,这个数是个无限不循环小数,它就是圆周率(通常用字母Ⅱ表示,π≈3.14)。
  2、圆的周长的计算公式是:c=πd或C=πr。
  以上三种教法。老师和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地位不同。发挥着不同的作用。教法一重视学生动手操作,但教材牵着老师走,老师牵着学生走,学生是一个个勇于动手的接受器,而且每个人实际测量三个圆,加上老师的示范,共操作四次,又因计算较复杂,耗时太多,一节课的时间也没能按期完成任务。教法二形象直观,课堂容量大,但学生只是接受了该掌握的知识,看了一节直观的科教片,他们主体地位被忽略了。教法三总结了前两种教法的得失,从根本上转变了观念,确定了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并恰当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教学手段优势为教学服务,由于小组合作,使得操作更方便。同时每组只要研究好一个问题就行,操作上有了弹性,也比教法一省时。学生研究的是自己喜欢的事物、想研究的问题,热情很高,保持了一种积极的学习状态,能力和情感都得到发展,并掌握了必要的数学知识和技能,可见教学效果是不同的。
其他文献
加德纳在多元智能理论中指出:空间智能是人们生活学习的基本能力,更是人们进行艺术、科学、数学及文学活动的不可或缺的能力。“大千世界,色形而已”,幼儿无时无刻不在面对着各种各样的颜色、形状、空间等。帮助幼儿发展空间智能,是早期教育一项非常重要的任务。本文通过个案进行研究,分析幼儿空间智能的培养策略,以更好地促进幼儿空间智能的发展。  案例:6岁男孩小龙是设计迷宫画的高手。他的每一幅作品,图案丰富,路线
笔者在教学中比较注重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因此在课堂中常常会出现一些意外的思维火花。如何把这些带有偶然性的思维引导到必然性的知识结构中去。值得我们思考。下面以笔者对《圆柱体积》的教学实例谈谈自己的一点体会。    案例    为探究圆柱体体积的计算公式,老师让学生动手操作后发表意见。有学生以课本中的拆拼方法推导出公式。  师:谁还有用不同的方法得到圆柱体体积的计算方法?  (稍停,一生犹豫地举手)
我曾多次统计,口算全对的人数并不很多,总有部分学生会错一二题,口算错误人数高达60%之多。更不容忽视的是,教师们都存在着认识上的错误,将“粗心”归为头号原因。错误的原因真的单纯是粗心吗?    一、学习习惯是主要因素    无可否认,大部分学生的学习习惯确实并不理想,主要表现在:1 思考不够周密,为了追求计算速度,他们做口算时不加仔细思考,急于抢答,信口开河,来一个一知半解。2 注意力分散,很多学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1)能听懂、会说、会记、会拼写单词a blackboard.a bookcase,a classroom。  (2)能听懂、会说、会读、会写句型What’s in…?There’s a/There are some...  (3)熟悉歌曲In the classroom。  2.技能目标:使学生会使用There’s/There are...句型介绍自己所看到的东
《美丽的小兴安岭》是人教版小学三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中的一篇课文,是一篇传统的经典名篇。文章辞藻华丽、意境优美,字里行间显现着小兴安岭的魅力和流露出对祖国的热爱。在教学本课时,我引导学生通过不同层次的朗读,在读中感知美,在读中感悟美,在读中受到美的熏陶,激发起他们对小兴安岭美的向往。    一、在读中感悟景象美    语文学习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营造一个兴趣盎然的语文学习氛围。一节课的导入非常重
信息技术正以前所未有的广度和深度在影响人们的生活、学习、工作等各个方面。信息技术课程作为一门技术性、实践性很强的综合性学科,以其独特的魅力吸引着学生的目光,深受学生的喜爱。当前虽然城乡之间的经济发展差別还很大,但国家及地方各级政府近几年加强了对农村义务教育的投入,使得农村的信息技术教育有了很大的发展。作为一名农村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师,如何搞好这门课教学至关重要。这几年来,在信息技术的教学中,我总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要建设开放而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语文教学必须让学生在生活中学习语文知识,体验语文情趣,用语文理解生活、感受生活、装点生活,让语文教学与学生心灵相沟通,使小学语文教学突破“应试教学、应试语文”的束缚而成为“生活语文”,使学生充分体验到现实生活处处有语文,生活时时是语文。那么,如何让语文与生活“链接”起来呢?    一、营建生活化的教学环境    这里的教学环境,主要指教室,也就
中央教科所张田若先生说:“阅读教学,第一是读,第二是读,第三还是读。”读是理解文字、体会情感的纽带,所有的创新都建立在读好的基础上。特别是在低段语文教学中读的训练不可忽视。    一、动情诵读,浮华汰尽显本色    古人云“书读百遍,其义自见”,“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做诗也会吟”,古人读书的经验之谈,至今仍闪耀着生命的光辉。如《望庐山瀑布》教学始,学生齐读课题时没有轻重缓急,教师巧妙点拨:“小朋友
“今天,我们要背诵的古诗题目是……”  ——“老师,我已经把这首诗背出来了!”  ——“老师,我也背出来了!”  临近放学时,家庭作业还没等我布置完毕,班上已有几个学生迫不及待地向我汇报他们古诗背诵的情况。听到学生这样的声音,令我欣喜不已,我为班上学生的努力学习感到高兴。这是半年多来学生背诵古诗所养成的良好习惯的最好的印证。回想起一年级下学期刚接触《古诗文》这本书时。我让学生每天回家背一首古诗,第
有人戏称,当前我国的小学教育正悄悄演变为“寄生教育”,虽然新课程改革进行了六年,但我国小学教学仍被部分地异化为简单的社会规训:父母希望孩子听话服从,老师希望学生回答正确。在这样的教育生活里,受教育者逐渐习惯了用别人的眼睛替代自己的眼睛,让别人的大脑取代自己的大脑,把别人的思想当作了自己的思想。在这样的“寄生教育”中,孩子的思考力从何而来呢?  思考力是直达心智与头脑的思维过程,它不是没有灵魂的认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