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高密地处山东半岛中部,东临旅游名城青岛,西依世界风筝之都潍坊,面积1605平方公里,人口85万,是山东省论证规划中的青岛城市区副中心城市。近年来 ,该市上下立足新的城市定位,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又快又好谋发展,进位争先建强市”为总体目标,积极推进城乡统筹发展、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人与环境和谐发展。从2003年到2005年三年间,地区生产总值、财政总收入增幅在50%以上;地方财政收入、工业增加值、实际利用外资、进出口总额等指标增幅在100%以上;规模以上工业销售收入、利税、利润增幅在200%以上。教育、卫生、计生等社会事业蓬勃发展,城乡面貌发生了历史性变化,城市功能日趋完善,群众生活质量明显提高。这些,已成为高密科学发展、构建和谐的生动写照和有力支撑。具体到城市建设方面,中共高密市委书记吴建民向记者谈了如下几点推进方针……
一、认真倾听民声 千方百计兴利除弊
以人为本,科学发展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本原则。在高密市的城市建设中,市委、市政府具体又是怎样领会和决策的呢?对此,书记吴建民作了概括:“在城市建设中需要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必须要把满足人民生存的需要、发展的需要和享乐的需要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让人民群众成为城市改造建设的最大受益者。”正是从满足当地百姓的“三个需要”出发,高密市委、市政府在实践中始终把群众最关心的问题作为城市建设的首要目的,实实在在为群众排忧解难、兴利除弊。创造条件,排除重重困难,集中实施了一项项治污改造工程。比较典型的如小康河综合改造工程。小康河纵穿市区,河道杂草丛生、污水横流,严重影响市民生活和市区环境。这项工程,过去虽然群众呼声不断,但由于治理难度大、工程量大,一直未能得到解决。用群众的话说,是“在嘴上议了55年,在纸上画了5年”。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小康河综合改造集治污、泻洪、景观工程于一体,将昔日的“龙须沟”变成了河畅水清、岸绿景美的一道靓丽的风景,从而为高密城市建设打造了高品位、人性化的绿化美化新景观。还有,高密北部曾是高氟水灾区,原先国家实施的除氟改水工程,经过近半个世纪的运转已不堪其用,多年来群众连连呼吁需要改水治水。2006年高密市重点将其作为城乡基本建设的头等大事,实施了人民群众安全饮用水工程。该工程累计铺设管道410公里,通过调水引水,实现自来水户户通,预计2007年可让高氟区的30万群众全部饮上“安全水”,彻底摆脱氟病灾害。截止目前已完成了20万人口的工程任务。另外,市水泥厂原属处于城市中心区的老国有企业,生产产生的废气、灰尘让周边群众苦不堪言,高高的黑烟囱一度成为高密的“一大害”。该污染企业也是一直因为耗资巨大并牵扯一系列历史遗留问题,多年来迟迟未能得到处置。2005年,本着对人民群众生命安全负责的原则,市政府接受民意下大力气拆除了这个年产20万吨、一直产销两旺的水泥厂,并给予其厂573名职工全部进行了妥善安置。此外,市政府还对高密市街路沟渠排污管网等进行了集中改造,建设了群众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场,拆除了城区近百个“小锅炉”、“黑烟筒”。 通过以上一系列治污除害工程,切实为高密人民解决了吃水难、环境差等实际问题,有效保障了整个高密城市水更清、天更蓝、气更顺,在社会上树立了党委、政府的良好形象。
二、注重惠及民享 不断提升人居环境
几年来,高密市委、市政府本着“发展成果,要惠及民享”的思路,把确保让人民群众生活舒适与安心,作为城市建设和发展的最高境界,主抓了建园造绿和旧城改造工作,着力打造适合人居和创业的魅力城市。建园造绿一律按照500米的绿地服务半径为标准,在城区黄金地段靠近居民社区辟建了15处街头便民小游园,让群众出家门步行10分钟就能到达。现在,这些小游园已成为广大市民日常生活中休闲娱乐的和谐场所。全市游园面积累加起来共有近百亩地,由于全部都处于市区黄金地段,地价昂贵。而按照过去单纯发展经济的思路,这些土地就会被全部拍卖,市财政可以可以创收一个亿。同时,市政府还制订了“大树点点、杨树镶边、灌木扩面”的城市绿化标准,要求相关部门积极拆墙透绿、辟地建绿、见缝插绿。三年来,全市新增绿化面积140万平方米,使市区绿化覆盖率达到28%,绿地率23.76%,人均公共绿地面积达到8.67平方米。在旧城改造中,紧紧围绕改善群众居住条件这一核心目标,按照规划控制、调整,着力构建和谐宜居的社区环境。其中,自2004年以来,实施拆迁改造项目16个,拆迁13.5万平方米,新建经济适用房面积35万平方米。始终坚持旧城改造到哪里,配套基础设施就建设到哪里。实行供气、供水、供暖、供电、绿化等“五统一”。努力做到使所有搬进新居的群众感受到舒心、顺心、放心,有效地增进了城市的生态气息、现代气息、和谐气息。
三、着眼启迪民智倾力搭建文教舞台
高密有着2200多年的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春秋名相晏婴、汉代大司农郑玄、清代大学士刘墉被誉为高密“三贤”,扑灰年画、泥塑和剪纸被誉为民间艺术“三绝”。高密也是现代著名作家莫言的故乡,素质教育、体育体操项目等在全省乃至全国都有一定影响。但由于城市建设欠帐久,长期以来相关基础建设不同程度地滞后。根据这一实际,市委、市政府高度强调以人为本的城市建设理念,积极把有限的城建资金向文教设施建设倾斜,着手论证规划了文体中心,打算逐步建设体育馆、博物馆、图书馆、科技文化馆。重点按照突出文化主脉,熔铸地方特色的思想,深入挖掘传统文化资源,把“三绝”艺术和“三贤”等历史文化名人用浮雕、石刻等形式布置、展现在城区绿地、游园中;以历史遗迹、名人故居为重点,全力打造出一批旅游景点,充分发挥城市建设在文化创建和心智塑造中的良好互动作用。围绕擦亮教育品牌,以“让高密的下一代接受更好的教育”为目标,大力实施教育优先发展战略,先后投资1.3亿元建成了凤城中学、康成中学,将原来在农村的高中学校整体迁到城区,率先实现了高中教育城区化。其中,2005年与青岛科技大学合作,投资6.5亿元创建了青岛科技大学独立学院和职业技术学院。该学院建成后在校生可达1.5万人,实现了由基础教育向高等教育的跨越,由普通教育向职业教育的拓展,为全面提升新高密的现代化城市品位和发展水平奠定了人才基础。
四、积极顺应民意 着眼长远打牢基础
市委、市政府在发展决策中充分考虑到高密人民的根本利益和长远利益,高度重视增强城市的永续发展能力和水平,下大力气抓好治污和水电路气等基础设施建设。近年来,以政府性投资作“引子”,通过市场化运作,实施了人民大街、凤凰大街、康成大街等主要街路的综合改造,新增城市道路156.5公里,逐步形成东西畅达、南北贯通的城市路网。争取利用省政府统贷统还的资金,实施出城乡电网改造工程;对境内主要水库河流推进五河三库改造串联工程,建设改造城区供水管网1.6万米;积极推广使用天然气,截止目前已经接入5000多户、开通3000多户,为高密未来几年的发展提供了可靠的能源保障。另外,从关注工业生存发展的高度,大力治理工业污染,建成了日处理能力8.5万吨的第一、第二污水处理厂,并实施配套管网工程,使全市污水全部实现达标排放。仅这些基本建设,4亿多元资金被“埋在了地下”,虽然从表面上不容易看出形象工程和显性政绩,但却着力为高密的长远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