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伴随时代的不断发展,当前高职院校的学生在人文素养的培育上需要采用文化育人的方式,鉴于高职院校学生的特点,文化育人可以使高职院校文化与企业文化之间形成有效的融合,为了实现学生职业素养与职业能力的提升,帮助学生塑造专业的品格,高职院校应坚持文化育人理念,使文化在教育中发挥作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关键词:文化育人;高职院校;学生管理;素质教育
中华民族文化源远流长,作为民族的血脉,文化在教育过程中还承载了无数力量,这些力量对于我国的建设与发展是永恒的。作为高校管理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学生管理工作中应重视文化的作用,确保在学生管理工作上落实文化效应,使学校文化的软实力能够得到增强。
一、管理目标:突出价值,关注立德树人
文化育人是高职院校中的一项重要的教育活动,在开展文化育人的过程中,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工作应在管理目标上落实以下两点。
第一,目标具体化。由于高职院校学生在年龄、性格以及认知程度上存在一定的差异性,因此在育人目标的设定上,需要更具体、更有层次。这意味着文化育人要针对学生的特点来设定不同层次的目标,不同的目标在侧重点上各有不同,但无论目标之间的差异性多大,与文化育人总目标之间的联系是必然的,因此学生管理工作需要坚持文化育人理念,坚持立德树人的导向,采用科学的方法分析不同学生的情况,确保文化育人能够更加有效。
第二,体系层次化。文化育人试一下的学生管理工作以德为目标,在建立培训体系上要突出其层次。针对不同的学生建立不同的人才培养体系,从而打造更具有丰富个性的高职院校人才,让文化育人成为学生生活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使学生能够时时刻刻的接受文化教育。
二、管理方式:突出文化,突出学生主体
文化育人视域下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工作,在管理方式上应突出文化的重要地位,确保学生的主体位置得到体现。
第一,对学生管理的理念进行转变,帮助学生树立服务意识。管理与服务并行是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工作重点,但当前大多数的管理工作往往更重视管理而轻视服务形式化的学生服务,使学生管理工作难以突出其文化价值。学生管理工作应及时转变理念,重视学生的诉求和需求,并以此为出发点,在做好管理工作的同时,保障服务工作顺利进行。
第二,发挥柔性管理的作用。所谓柔性管理指的是一种人格化的管理理念和管理方式,这种管理以人为本,坚持“人”的核心价值,在对管理对象进行评价过程中更全面,更开放。所以将文化因素注入到柔性管理中,以文育人的目的就可以得以实现。
柔性管理中的育人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高职院校文化价值的引领作用,让文化育人视域下的学生柔性管理向心力、归属感和认同感更强,这会直接影响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并对学生日后的行为起到积极的作用;二是柔性管理中的激励机制,这是柔性管理所具备的独特管理方法,适当的激励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潜力,提高学生的创造性,帮助其树立信心,并在其日后的行为上产生重要影响。
外界看待柔性管理一直觉得这种管理方式比较松散,实际上这种管理方式相对自由,“松而不乱”“散而有序”是他的独有特征,在文化价值和激励机制的无形制约下,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工作的方式得到有效改革。
三、管理内容:突出主体,促进自我教育
长期以来,在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工作中,教师与学生似乎成为了管理者与被管理对象的对立关系,学生在管理中失去了主体性,从而丧失了管理的本质。在文化育人视域下,必须打破传统,在管理内容中充分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从而推动学生进行自我教育。
第一,在学生管理工作中尊重师生共为主体的理念,在师生关系中实现主体间性。对于学生管理工作而言,不应存在单一的主体,教师与学生在其中都占据着重要的地位。为实现管理工作的高质量运行,师生之间应保持有效的沟通,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这就需要师生之间维系主体间性,这是指在师生交往过程中,双方互为主体,利用交流达成思想的统一,双方彼此尊重对方的主体地位,在同一层面上进行平等的交往。高校学生管理工作不应该是单方面压迫或强制性管理的过程,从实质上来说,它是师生间的一种交往实践活动。因此,交往关系中的一方,学生的主体地位必须在管理工作中得到肯定。
第二,实现学生自我监督与管理。管理工作的最终目标莫过于实现管理对象的主体自律,自我监督,自我教育。若能够实现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够使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真正做到“简约治理”。而在学生自我管理中主要分为学生自组织管理群体和个体的自我管理。其中,学生自组织管理不仅能够节约管理成本,维持校园秩序,还能够实现管理工作中情感与纪律的融合及互补。
四、管理评价:突出育人,实现以文化人
第一,将育人效能与管理效能共同融入到评价目的中。在学生管理工作中,一直以来都强调教育、管理与服务的完美融合。隨着管理育人价值导向融入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工作中,在进行管理评价时,就必须坚持立德树人、以生文本的管理理念,在评价目的上体现育人及管理的双向效能。通过管理制度的制定、管理质量的提高、管理行为的确定从而发挥管理效能。而育人效能则需要通过育人氛围的塑造,对学生综合素质发展的提高与推动来进行体现。
第二,在评价内容中充分体现育人的重要性,重视学生综合发展。新时代文化育人视域下,管理评价的内容不应局限在课后作业完成及阶段考核成绩上,更不应该延续僵化、死板的评价方式,以单一的标准进行评价,忽视学生之间的差异性。为在评价内容中强调育人的重要性,应该从根本上改变老套的评价思想,对学生的综合素质进行评价。因为,社会的发展需要复合型人才,而高职院校的育人目标也应转变为培养高质量的复合型人才。这就要求高职院校重视学生全方位发展,另外,学生本身存在明显的个体差异,在进行评价时不应一概而论,而是应了解每个学生的基础情况,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进行最合理的管理评价。
总结
一直以来,学生管理工作是高职院校的核心工作之一,文化育人融入为学生管理工作提供了新的方向。为迎合新时代发展需求,在内涵层次实现高职院校的可持续发展,高校管理者应充分重视文化的作用,发挥文化育人的积极影响,利用文化育人提高高职校学生管理工作的效率及质量。
参考文献
[1]刘旭.多元文化环境下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探究[J].智库时代,2019(45):129+134.
[2]王守东.高职院校学生法治思维培育可行性路径探析[J].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2019(11):65-66.
关键词:文化育人;高职院校;学生管理;素质教育
中华民族文化源远流长,作为民族的血脉,文化在教育过程中还承载了无数力量,这些力量对于我国的建设与发展是永恒的。作为高校管理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学生管理工作中应重视文化的作用,确保在学生管理工作上落实文化效应,使学校文化的软实力能够得到增强。
一、管理目标:突出价值,关注立德树人
文化育人是高职院校中的一项重要的教育活动,在开展文化育人的过程中,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工作应在管理目标上落实以下两点。
第一,目标具体化。由于高职院校学生在年龄、性格以及认知程度上存在一定的差异性,因此在育人目标的设定上,需要更具体、更有层次。这意味着文化育人要针对学生的特点来设定不同层次的目标,不同的目标在侧重点上各有不同,但无论目标之间的差异性多大,与文化育人总目标之间的联系是必然的,因此学生管理工作需要坚持文化育人理念,坚持立德树人的导向,采用科学的方法分析不同学生的情况,确保文化育人能够更加有效。
第二,体系层次化。文化育人试一下的学生管理工作以德为目标,在建立培训体系上要突出其层次。针对不同的学生建立不同的人才培养体系,从而打造更具有丰富个性的高职院校人才,让文化育人成为学生生活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使学生能够时时刻刻的接受文化教育。
二、管理方式:突出文化,突出学生主体
文化育人视域下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工作,在管理方式上应突出文化的重要地位,确保学生的主体位置得到体现。
第一,对学生管理的理念进行转变,帮助学生树立服务意识。管理与服务并行是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工作重点,但当前大多数的管理工作往往更重视管理而轻视服务形式化的学生服务,使学生管理工作难以突出其文化价值。学生管理工作应及时转变理念,重视学生的诉求和需求,并以此为出发点,在做好管理工作的同时,保障服务工作顺利进行。
第二,发挥柔性管理的作用。所谓柔性管理指的是一种人格化的管理理念和管理方式,这种管理以人为本,坚持“人”的核心价值,在对管理对象进行评价过程中更全面,更开放。所以将文化因素注入到柔性管理中,以文育人的目的就可以得以实现。
柔性管理中的育人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高职院校文化价值的引领作用,让文化育人视域下的学生柔性管理向心力、归属感和认同感更强,这会直接影响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并对学生日后的行为起到积极的作用;二是柔性管理中的激励机制,这是柔性管理所具备的独特管理方法,适当的激励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潜力,提高学生的创造性,帮助其树立信心,并在其日后的行为上产生重要影响。
外界看待柔性管理一直觉得这种管理方式比较松散,实际上这种管理方式相对自由,“松而不乱”“散而有序”是他的独有特征,在文化价值和激励机制的无形制约下,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工作的方式得到有效改革。
三、管理内容:突出主体,促进自我教育
长期以来,在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工作中,教师与学生似乎成为了管理者与被管理对象的对立关系,学生在管理中失去了主体性,从而丧失了管理的本质。在文化育人视域下,必须打破传统,在管理内容中充分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从而推动学生进行自我教育。
第一,在学生管理工作中尊重师生共为主体的理念,在师生关系中实现主体间性。对于学生管理工作而言,不应存在单一的主体,教师与学生在其中都占据着重要的地位。为实现管理工作的高质量运行,师生之间应保持有效的沟通,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这就需要师生之间维系主体间性,这是指在师生交往过程中,双方互为主体,利用交流达成思想的统一,双方彼此尊重对方的主体地位,在同一层面上进行平等的交往。高校学生管理工作不应该是单方面压迫或强制性管理的过程,从实质上来说,它是师生间的一种交往实践活动。因此,交往关系中的一方,学生的主体地位必须在管理工作中得到肯定。
第二,实现学生自我监督与管理。管理工作的最终目标莫过于实现管理对象的主体自律,自我监督,自我教育。若能够实现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够使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真正做到“简约治理”。而在学生自我管理中主要分为学生自组织管理群体和个体的自我管理。其中,学生自组织管理不仅能够节约管理成本,维持校园秩序,还能够实现管理工作中情感与纪律的融合及互补。
四、管理评价:突出育人,实现以文化人
第一,将育人效能与管理效能共同融入到评价目的中。在学生管理工作中,一直以来都强调教育、管理与服务的完美融合。隨着管理育人价值导向融入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工作中,在进行管理评价时,就必须坚持立德树人、以生文本的管理理念,在评价目的上体现育人及管理的双向效能。通过管理制度的制定、管理质量的提高、管理行为的确定从而发挥管理效能。而育人效能则需要通过育人氛围的塑造,对学生综合素质发展的提高与推动来进行体现。
第二,在评价内容中充分体现育人的重要性,重视学生综合发展。新时代文化育人视域下,管理评价的内容不应局限在课后作业完成及阶段考核成绩上,更不应该延续僵化、死板的评价方式,以单一的标准进行评价,忽视学生之间的差异性。为在评价内容中强调育人的重要性,应该从根本上改变老套的评价思想,对学生的综合素质进行评价。因为,社会的发展需要复合型人才,而高职院校的育人目标也应转变为培养高质量的复合型人才。这就要求高职院校重视学生全方位发展,另外,学生本身存在明显的个体差异,在进行评价时不应一概而论,而是应了解每个学生的基础情况,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进行最合理的管理评价。
总结
一直以来,学生管理工作是高职院校的核心工作之一,文化育人融入为学生管理工作提供了新的方向。为迎合新时代发展需求,在内涵层次实现高职院校的可持续发展,高校管理者应充分重视文化的作用,发挥文化育人的积极影响,利用文化育人提高高职校学生管理工作的效率及质量。
参考文献
[1]刘旭.多元文化环境下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探究[J].智库时代,2019(45):129+134.
[2]王守东.高职院校学生法治思维培育可行性路径探析[J].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2019(11):65-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