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环境下高校提升资助育人工作亲和力的研究

来源 :成才之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aochongche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资助工作的核心是发挥育人功效,实现人才的培养。利用新媒体提升资助育人工作的亲和力,以生为本,贴合学生所需,是新时期资助工作发挥育人功效的有效途径。文章分析資助工作存在的问题,归纳新媒体在提升资助育人工作亲和力方面的作用,探索贫困生认定工作网络化模式,感恩、诚信、励志隐性教育模式及贫困生过程化管理和考评模式。
   关键词:新媒体;高校;资助育人;亲和力;提升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3561(2021)26-0008-02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扶贫必扶智。让贫困地区的孩子们接受良好教育,是扶贫开发的重要任务,也是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的重要途径。”这意味着,高校必须做好资助育人工作。进入新时代,高校资助育人工作需要转变观念、创新方式,将资助和育人有机融合起来,使资助工作真正落实到人才培养这个核心任务上。近年来,新媒体技术迅猛发展,并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有效发挥新媒体技术在资助育人工作中的作用,创新资助模式,提升资助育人工作的亲和力,是新形势下资助育人工作的研究重点。
   一、资助工作存在的问题
   1.贫困生认定工作情况复杂,工作程序烦琐低效
   目前,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工作主要是依靠学生提交的“高等学校学生及其家庭情况调查表”和由学生家庭所在地相关部门开具的家庭经济困难证明等。由于缺乏统一的认定标准,认定材料的精准性欠缺,甚至存在困难证明造假现象。再者,贫困生认定工作需要进行班级民主测评,但同学间相处时间短、了解不深,难以做出客观评价,容易出现测评走过场的问题。另外,对于突发家庭变故的情况,家庭情况调查表需要寄回家庭所在地办理盖章,手续烦琐低效。
   2.资助政策宣传不到位,信息滞后时有发生
   高校的资助政策信息没有整理形成系统的材料,导致学生对资助政策的了解不全面、解读不清晰。同时,信息传播的途径单一,只是通过资助中心—辅导员—班级这个三级信息链条来发送,缺乏具有公众性、权威性的信息发布平台,导致学生因错过信息而未及时提交申请,错过申请时机的情况时有发生。
   3.过程化管理欠缺,学生缺乏归属感
   贫困生被认定后,学校对其后续的教育管理缺乏系统推进。如何做好资助后的管理工作,有效引导学生花好钱、学好习、成好才,是资助工作者需要深入探索的问题。贫困生在接受资助的过程中,由于缺乏学校的过程化管理,归属感不强,没能实实在在感受到国家及社会对自己的关怀和帮助,在思想上不懂得感恩与回馈,无法使资助工作的育人功效最大化。
   二、新媒体在提升资助育人工作亲和力方面的作用
   新时期的大学生对网络的依赖性很强,获得信息的途径比较多元化。作为教育者,要积极利用新媒体,搭建起开放性、交互性平台,以贴合学生需求为出发点,深入了解学生,有效帮助学生,提升资助育人工作的亲和力。
   1.利用新媒体加强宣传,便捷高效地服务学生
   利用新媒体,可以实时更新资助政策、申请流程、奖金公示等内容,让学生能够随时随地登录,了解各项政策、相关奖助学金评选公示等内容;可以及时向学生推送最新、最全的资助信息,让学生第一时间了解国家资助政策,知晓学校近期资助工作;可以宣传具有励志、自强等精神的学生的事迹,发挥朋辈榜样的引领作用,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接受励志教育,使资助育人工作更加便捷高效。
   2.利用新媒体互动、反馈机制,拉近与学生的心理距离
   利用新媒体,可以设置留言区,与学生进行实时互动,让学生感受到学校的人文关怀;可以通过网络实时交流,发现贫困生的困惑和需求,进而有针对性地帮助他们;可以增加意见反馈机制,让受助生从自身角度提出资助工作存在的问题,以促进资助工作的不断完善。贫困生在人际交往过程中容易出现自卑心理,而新媒体的多样化沟通途径及具有亲和力的语言表达方式,能够拉近教育者与学生之间的距离,帮助学生走出自卑心理。制定奖助学金等评定细则时,教育者可以通过新媒体广泛征询学生的意见,提高学生的参与性,让学生了解更多资助政策和项目,了解每一笔奖助学金的目的和意义。这样,学生就能更加珍惜自己获得的奖励或资助。
   3.利用新媒体的全覆盖性,科学进行过程化管理
   利用新媒体的全覆盖性,可以构建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管理动态系统,做好对学生各项指标数据的统计与更新,在资助工作中实现对学生的动态管理,强化过程化教育和引导;利用新媒体技术,可以精准量化每位学生在校期间的受助状况、获奖情况、违纪情况等信息,将其作为掌握学生成长情况的第一手资料。这样,教育者就可以及时发现每位贫困生的成长变化情况,并能针对学生的情况制定切实有效的措施,进行分类指导和过程化管理,帮助每位贫困生成长成才。
   三、运用新媒体提升资助育人工作亲和力的模式探索
   1.探索贫困生认定工作网络化模式
   有些贫困生因存在自卑心理,在学校认定贫困生时会隐瞒自己的家庭情况而放弃申请。而网络申请既能保护学生的隐私和自尊心,又能规范认定操作流程。运用网络操作管理贫困生申报及认定工作时,学生可以本着自愿原则,进入申报系统平台,录入个人信息并上传各类证明材料,如家庭情况调查表、低保材料、家属重大疾病住院证明等,同时签订诚信书。同时,可以构建班级网络测评系统,让班级同学匿名填写对贫困生的平时表现的意见等情况,这有利于获得更多真实信息和评价。高校可以通过网络系统,审核贫困生认定申请材料,填写相关意见,有效降低格式出错率,提高办事效率。
   2.探索感恩、诚信、励志隐性教育模式
   利用新媒体开展感恩、诚信、励志教育,是资助工作中的重点内容。新媒体的实时互动性、语言亲和性、形式多样性,可以让教育者与贫困生之间的联系更为紧密。教育者应及时推送感恩、诚信、励志等相关典型案例和事迹,使学生在心灵上受到鼓舞和激励,带着积极乐观的心态生活和学习,以奉献社会、实现自身价值为目标并为之而努力。线上活动及实践环节更具吸引力和亲和力,能够提高学生的主动参与性,使学生通过参加志愿性、公益性活动,认识社会、认识自我、打开心扉。教育者应利用新媒体的反馈机制,及时了解施教过程中学生的意见和建议,及时总结工作中的不足,不断完善推送内容和活动形式,打造适合学生的资助平台,提高育人实效。    3.探索贫困生过程化管理和考评模式
   教育者应通过网络平台及时发布资助政策、管理制度、公示等信息,记录每位学生的在校受助情况、综合表现情况、奖惩情况,对每位贫困生的成长过程做好追踪。这样,如果学生在某些方面变化较大,教育者就可以及时发现,并帮助学生解决问题,提高资助育人工作的效率。教育者可以通过网络平台构建考评机制,改变受助生“等、靠、要”的思想,将受助生的学习情况、综合测评、活动参与度、违纪情况等与受助额度进行挂钩,以实现权利与义务对等的良性循环,让受助生在接受资助的同时学会助人。教育者要量化考评体系,针对公益类活动、征集类活动、项目类活动、实践类活动、科级创新类活动等制定加分细则,并考量学生的学习、综测及违纪情况,做好相应的加减分工作。
  四、结语
   总之,教育者应充分利用新媒体接地气的话语表达形式,提高资助育人的思想引领亲和力,让精神激励和物质帮扶同频共振,将资助工作做得暖心,在润物细无声的隐性教育过程中引发学生情感共鸣,提升资助育人工作的科学化水平和成效,促进贫困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为社会培养德才兼备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参考文献:
  [1]黄蔚.新媒体视角下高校精准资助育人长效机制研究[J].吉林农业科技学院学报,2019(01).
  [2]康岳.我国高校资助育人实效性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8.
  [3]张旭昌,陈方辉.新媒体在高校学生资助工作中的育人功能探析[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8(07).
  [4]张志勇,邓喆.新媒体视域下高校资助育人工作探析[J].沈阳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03).
  Research on Improving the Affinity of Funded Education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under the New Media Environment
  Yu Xin
  (Nanjing Forestry University, Nanjing 210037, China)
   Abstract: The core of funding is to give play to the effect of educating people and realize the cultivation of talents. Using new media to enhance the affinity of financial aid education, student-oriented and fit students’ needs is an effective way for financial aid work to give full play to its educational effect in the new era.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problems existing in the financial aid work, summarizes the role of new media in improving the affinity of financial aid education, and explores the network mode of identification of poor students, the implicit education mode of gratitude, integrity and motivation, and the process management and evaluation mode of poor students.
  Key words: new media;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supporting education; affinity; promote
  作者簡介:于鑫(1988-),女,山东烟台人,研究生,讲师,从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其他文献
摘 要:目前初中数学课堂教学存在诸多问题,包括教师观念陈旧,教学模式单一,教师自身数学素养不高,对学生的评价观念落后,教学内容脱离生活实际,学生缺乏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等。因此,教师要转变观念,提升数学素养;尊重学生主体地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丰富教学方法,改变教学模式。   关键词:初中数学;高效课堂;数学素养;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
摘 要:群文阅读教学的开展,不仅能够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还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教师在群文阅读教学中应合理创设教学情境,提高学生阅读学习积极性,有效设定教学目标,合理运用阅读方法,营造良好阅读氛围,激发学生阅读兴趣,精选阅读文本,确立阅读关联点,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关键词: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群文阅读;新课改   中图分类号:G633.33 文献标志码:A 文
摘 要:外语专业的专业属性、育人功能和人才培养目标决定了加强外语专业课程思政建设的必要性。大学外语“课程思政”工作中女性教师具有性别优势。在大学外语“课程思政”工作中,女教师可以从树立远大的理想、实现社会角色与职业能力的统一、发挥敏锐洞察力的优势、发挥情感丰富和较强沟通能力的优势四方面入手,提高课程思政效果。   关键词:大学外语;课程思政;女性教师;性别优势;发展动力   中图分类号:G45
摘 要:怀特海的教育哲学认为,教育要培养具有一定文化修养的有智慧的专门人才,学生在学校学习期间要接受普通文化知识、科学知识和技术知识的教育,并且把三者有机协调起来。按照怀特海的观点,要将国际化与本土化、课内与课外、校内与校外、学校与社会有机结合。文章主要探讨怀特海的教育哲学对湖北地方高校国际化发展的重要启示。   关键词:怀特海教育哲学;湖北;地方高校;国际化;启示   中图分类号:G640
摘 要:信息结构研究从研究范围来说属于语用学所要解决的问题,不仅涉及句法,还涉及说话人、听话人的信息生成和理解过程,因此对信息结构的研究应该从多维度进行。文章主要对布拉格学派、系统功能语言学、Lambrecht范式对信息结构的研究进行简单的梳理,以形成整体的信息结构研究脉络。   关键词:信息结构;功能语言学;布拉格学派;系统功能语言学;Lambrecht范式   中图分类号:H314 文
摘 要:教师在数学课堂教学中要有所侧重地对学生的运算能力进行培养,帮助学生掌握基本的运算技巧,全面提升学生的运算能力。文章立足数学课程教学实践,简要介绍基于核心素养的初中数学运算能力培养思路,并在此基础上结合一次函数教学实践,对提升学生运算能力的策略进行阐述。   关键词:核心素养;初中数学;运算能力;一次函数   中图分类号:G421;G633.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
摘 要:培养高职大学生的职场礼仪修养,有助于提升高职大学生的就业能力、职业素养和综合素养,实现培养高素质技能人才的目的。文章探讨培养高职大学生职场礼仪修养的重要性,分析高职院校职场礼仪教学现状与存在的问题,提出高职大学生职场礼仪实践教学的有效措施,以达到为社会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目的。   关键词:高职大学生;职场礼仪;实践教学;职业素养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志码:A 文
摘 要:语文教学不但要培养学生的语文基本能力,还要培养学生的审美鉴赏能力,力求传承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教师在古诗词教学中运用对比手法,整合课内或课外相关联的古诗词,引导学生通过不同的角度进行对比,不但能扩大课堂教学容量,激发学生学习古诗词的兴趣,还能使学生受到优秀传统文化的熏陶,提升语文核心素养。   关键词:语文教学;古诗词;对比;赏读;核心素养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志码